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很多人误以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宽松,但实际上他们是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充分的鼓励,愿意给孩子提供独立的 空间,但在对孩子的管理和约束上却从来不松懈。
1 q# D% f3 D/ j' n/ P v9 h! c' \. L0 f- o) |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0 n! G0 v- ~# w& ]; ~3 ^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4 {' J0 n6 n9 n" v/ V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 Q: P6 [* L$ W1 O/ g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 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 g* [" @, h% k ~) G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但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7 z) G8 k: U9 S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 q6 o; j" \+ H2 l6 ?$ P# T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交友就要检点。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
% d! J# x/ `/ o$ ~( _% P2 ^9 k" d4 ^
; u( `% o$ f1 g# @2 J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8 c* |* [; A- i$ K7 L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孩子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 u- x: R- x6 X) i0 C: r.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7 p$ q, }1 ~4 F" L8 Y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 # p1 y3 m1 B* l! C' k. ^( T# P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0 J* Q" B: G4 k3 e3 l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
7 j$ {4 c$ z7 W+ V' d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w+ s& d! Y( A+ E( n: m' h
法律是社会结构稳定的保障。要实行这条“结构法规”,更重要的是先教育自己。因为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或许有人以为美国很开放,但实际上,美国人对待道德感情、家庭责任、性爱行为等,大都不会超越底线,也少有人因为帮亲友社会关系而腐败违法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原则,知道越界就是犯罪,不能为了迁就亲人而触犯法律。 , |8 z4 W) j# _ B# m4 O; h( j
十二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 e3 F5 H x" S* v5 a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5 L+ X3 v& g' p8 Q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0 n5 ^, Y4 N S3 W4 d7 ^9 b5 n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即便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有老师管教,家长仍然不可忘记自己的责任,依然要随时了解这些W。6 n/ Z: [% l) J2 O
" B- e j$ B2 k$ q6 V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8330-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