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鉴赏品味] 雍容雅致·国画欣赏三要义

[复制链接] 0
回复
32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9 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气韵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看得书画
9 W1 K  |8 \! L3 [
* D, F5 }% K# B* ]; ~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6 |/ p: W) e/ ^" g
笔墨浓重润泽
  皴擦多于渲染
   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
12 z( G0 Q7 H  A9 T) C. j
& E+ M3 }& ]4 V' r) o! [& I' z. X
气韵生动,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
  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因此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 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气韵生动的作品,展示的是创作者的精神透析,及其对生命状态的领悟。中国画十分讲究画面的气韵,好的存世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他们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性。
! Q- B, u6 G  K) _0 W

3 J8 h5 ?: S: p) @) |- g
5 D4 C; S& O+ \
北宋 范宽《雪山萧寺图》
  `) u+ K9 n: ~6 {' _' {
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
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

" X: i! `! s5 T& K" D
* a2 l9 {3 S: w9 g# X6 S  I7 g( W
北宋 巨然《秋山问道图》3 a/ J1 l( @+ I3 l, k
图中上部 主峰高耸
几出画外 但其势柔婉
与北方画派的坚凝 雄强显然不同
画法方面 谁能用淡墨长披麻皴 不为奇峭
2 H8 q8 L2 F9 b4 ?2 }; D

笔墨形象 明暗 空间 色彩 气氛看得书画7 `+ P7 J# w/ o" B2 Z- L: F( }& L3 |
22 M2 g+ G! U" f6 b) X5 _( p6 Q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 q! t; H9 O; }& {5 b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 a1 ]: w* a/ v- K1 M6 J1 E0 q
  0 \# l8 H2 \! f. w1 y5 f
明 吴伟《灞桥风雪图》

% k: ]6 j% [" Q; S( e! g! [& P/ \% \0 t- n# o4 H# z2 z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 亦称霸桥
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
有“灞桥折柳”典故 此画在艺术表现上
用侧锋卧笔 线条粗简 水墨淋漓 一次皴染 颇得气势
5 w% z! E) X. N/ ]* I% P/ C
唐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4 X+ u+ h+ d" C+ t4 {/ f0 i0 i" i; ~6 y

, }% t/ S; n7 X9 w
王维的水墨画风
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的历史
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
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4 L9 y0 y% D5 M! i2 W+ Z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
" B% E" V5 z0 H6 r; n, N6 j( O3 T3 T! o* |* B
# @' Y2 c& ]3 D  L
: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 ~) |: t8 x: r
: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9 w/ ]8 X) j. |* m* ?( _
: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
1 a, a5 H. ?/ C* o! O, z; D: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 E5 L$ w& L2 l
: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6 c# a9 `. k; C$ ^- ~9 f, T$ N9 g7 K$ H; N

8 i) z! |' Y$ \& J1 `- C  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 w( m" Z1 O# Z; c5 ~* M  p
' s: s- }) h% N, u, w5 d  ^" @5 r1 w
' _2 q- u5 `* [0 n9 T; f
# |4 l0 g8 ~" m+ `( I9 _8 T
明 唐寅《落霞孤鹜图》
% r3 k" L* _! f  O5 Y
画法工整 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
线条变幻流畅
风格潇洒苍秀
构图不落俗套

5 m1 X1 R- m- [$ E
* B+ ], [5 v# b* Q9 P. `0 \* c. J
) h6 ^0 d+ C/ x7 Q1 O+ d
构图稳中求奇 险中求稳看得书画. A5 ]. K7 a5 U5 Z$ P' ~
30 T0 W  g! X( |& J4 U5 y- |% o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 X, W% i: Q& ^. h& y0 Y/ C+ S( a# l+ e3 _& n( K

  R4 x' k6 O+ V7 b' c8 ]  另外构图中国画的构图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X) `, b$ M* u* x  e2 I

* {4 R, c. X% W* g: l6 b3 @* s
明 朱端《烟江远眺图》
$ s( ^; ^0 O4 E! \& ]* I# R
% x4 r' N- _$ j
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
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朗等格局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 q; D8 w0 O0 h4 F4 q$ ~
' \3 q6 M& h  v" h2 D+ D8 G
- T* Q& H2 i" v6 M4 {* D
董源《寒林重汀图》
$ R' u' D1 r+ G  }/ ~+ r2 {
此图表现江南水乡风景
整幅画面以湿墨擦染而出
予人以一望无尽之感

+ C' R$ n5 o% u$ s% t
2 H% x: e9 J& l; C  G& K2 u2 _+ b- x* ~
: d1 g$ w+ d1 \6 X  u& F9 L8 J6 W+ F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M. o5 c, {% w  k( \
' u' {+ k* |# A4 B8 W. y
  p0 \2 f7 ]# n: T, U& R5 J; i$ l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虚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n/ B- P% R; a4 Q- Y0 P

% L' p/ k) u7 \% G
+ S7 e* w1 B0 E' ~4 r
; m# L9 W4 K4 |: W! p- P% o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8045-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