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担心儿子娘娘腔,禁止玩洋娃娃,是杨千嬅性别歧视,还是网友矫枉过正? ...

[复制链接] 0
回复
17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9 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s" r# T. G1 q2 I. |
2 ?: y: s4 A1 z# f  D
我们需要担心的不是孩子玩什么,而是只玩什么。

0 ~  b, c3 _* ]# S
——遇言姐
  m! \6 }8 ?9 S, u
近日,刚过完43岁生日的杨千嬅因一篇亲子访问而被指责三观不正。“大笑姑婆”2009年与公关界才俊丁子高结婚,儿子Torres如今已有5岁。杨千嬅十分珍惜妈妈的角色,时常在社交媒体Po出与孩子戏耍,学习的照片。
) v- e5 N$ z$ g
▲杨千嬅和儿子Torres

6 i" x) t7 u. Z. {0 K% M0 [4 ?3 N
在受争议视频中,谈到儿子喜欢《冰雪奇缘》的Elsa公主,心直口快的杨千嬅不满道:“他是男孩子来的,拿Elsa做什么,真要骂到他死。”此外,她对儿子钟意粉红色,爱摆弄厨具也很有意见:“我觉得很奇怪,这样会不会变娘娘腔?为什么常常玩一些女孩子的东西?”
  U3 g% H6 u/ b& i7 x, J
她甚至对Torres说:“妈咪不喜欢这些,不可以看”。

. j% e- a$ h+ z0 o4 W) B
这段访问最近被挖出,不少网友痛批杨千嬅“性别歧视”与“专制”。网红King Jer转贴批评道:这难道是80年代亲子节目吗?
8 m2 s* X. N7 n: C% E: _7 s' E1 ]
昨天,杨千嬅在Instagram上写了一长段致歉文字:
3 N0 K. I; k1 a  U, d$ `
我这个新手妈妈,不懂怎样了解自己的孩子,别人教授的各种教育心得很多来不及消化,因此会有一些愚昧无知的忧虑。
. R/ g4 o, d7 M8 R1 l6 w2 p1 u* u
▲出于“要像个男孩”的考量,杨千嬅曾经在玩具店拿着一盒玩过家家需要的厨具想了足足二十分钟才决定买下来。

4 p" f/ ~/ q0 V& |3 T
在文中,杨千嬅也写到:

! w/ O9 h" w, L) Q. j$ I
通过学习儿童教育,我现在已经明白:家长应忠于孩子的选择,尝试投入孩子的世界。因为儿子喜欢Elsa,自己也去关注了迪士尼公主系列,因为有了烹饪玩具,儿子学会了做蛋糕,还端给妈妈吃。
/ V& B) M2 f2 M  Z& x
其实不用想太多,路是孩子们自己走出来的。

7 `: q5 M$ [6 n1 H+ f* `5 O
▲Torres是个喜欢烹饪的小朋友
1 D( s4 Z# Z! {
看完这段新闻,同是家有幼童的遇言姐十分感概。类似“娘娘腔”这种历史遗留词汇固然不妥,但身为人母的焦虑我深有体会,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中修正自己的观念。事实上,我也曾犯过不少粗暴干涉孩子的错误。
( ]: v) c6 y: p0 L3 X! z
去年暑假,我带着甜豆和五岁的侄子一起去游乐园。两个小家伙兴冲冲地画了脸绘和指甲。回到家中,我悄悄对侄子说:男孩不该涂指甲油。他听到后就开始抠,并且问我为什么。我底气不足地解释:玩芭比、画指甲、编头发,这些是女孩子的游戏
( q* Q, N5 _( c6 M5 h) @+ w) E
没想到小男生立刻哭了:为什么女孩子有很多漂亮的玩具?
, C* p/ w! x7 j( y# q1 |, J) t' z6 @
我说:你有小汽车,乐高,钢铁侠啊,而且你还参加童子军,打棒球,这都是男孩子的游戏。
1 H- L7 J/ F5 u. J/ [& D
结果熊孩子哭得更惨了,说女孩也玩乐高,参加女童军,也打棒球,为什么我不可以涂指甲!

6 a: J# z2 A# {. Q' K4 p
意志不坚的遇言姐只好放弃:既然你喜欢就涂吧。

, ]3 N7 `, y4 N2 J+ M; {
▲这张图完美地表达了遇言姐那时的心情
5 U2 v5 |2 ]$ u9 Y+ d* o
还有一次也是在加拿大,我同小侄子去买文具。原本答应让他自己挑选,结果孩子看中一只粉红色朵拉的书包,我很是踌躇。店员告诉我:这个年纪的男孩喜欢粉红色很常见。

/ l7 \$ ^6 n: U2 W
有些人指责杨千嬅歧视同性恋者,我倒觉得不必如此上纲上线。如果上升到性别取向或平权的话题,凡事难以一言蔽之。挪威,丹麦等左派欧洲国家的认知跟有清教徒传统的美国不一样,加州和德州的态度不一样,北上广跟十八线城镇不一样,90后家长势必也跟50后家长不一样。

% J5 o& |8 t( X% w% Z7 I
去年5月,奥巴马要求全美公立学校加盖“第三性”卫生间,否则不授予联邦经费,此举引起悍然大波,更有联邦法官公开抵制。
: f* t$ d& N, R: T4 j; Q3 L
▲洛杉矶一所高中开设了第一个性别中立厕所(gender-neutral restroom)。

2 j7 ?* N: J+ q/ h7 N
紧接着,北卡州出台了一项与奥巴马死磕的法案:禁止跨性别者使用不符合他们出生证性别的厕所,稍后联邦政府对北卡州长提出起诉,本着互撕的原则,北卡州也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

7 {, H9 }' U( B
2006年,麻省一位小学老师给6岁的孩子们读了童话:“王子和王子结婚了,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部分家长得知后十分愤怒,不惜搬家转学。此案件最终诉至最高法院。
* Q9 L* j" P# Q: Z3 e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 S  B8 l' x$ `1 B# p1 v% F
幸好,我们不是立法者和大法官,无需承担法律层面的界定。作为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喜好(包括性取向)上,我们的指导原则要简单易行得多:

) P4 m: }; W3 e$ M/ f
比“孩子玩什么”更值得担心的是
“孩子只玩什么”
$ _, @" p1 W  t& n* \1 w- q
上周有一位在上海的闺蜜跟我谈起她三年级的儿子太宅,缺乏虎气。据我所知,她先生是开了一家设计公司,日日出差,一个月在家中住不到三晚,孩子都是妈妈在带。当年动用了所有人脉苦心竭虑把娃送进重点小学,每天功课做到11点,周末,寒暑假还要补奥数,英语,甚至穿长袍,头上顶个包包参加什么”国学书法”。
5 W. }) S- K2 H! }
勇敢,协作,力量,健美……培养这些“男孩气”品质的最佳途径是运动,可是在国内教育体制的围追堵截下,孩子们哪有什么时间去运动呢?

8 J* u/ y8 X3 @+ c! I
▲更有甚者寸步不离地跟着孩子进行陪读
4 j  i" W! X! y3 e/ L# r1 E5 z
而且,要有爸爸的陪伴,才会帮助孩子更好地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很多调查报告都说,父亲才是男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最好榜样。如果想让男孩子充满更多的阳刚之气,那么让父亲多花些时间带孩子玩耍吧。
; `& o* Y7 ~- w, X. L
有些中国家庭对加拿大的国技不很积极,认为打冰球易受伤。我侄子是队中唯一的华裔小孩。有趣的是,爱哭的熊侄子自从加入了冰球队也不整天含着眼泪了。刚开始是有点得意地告诉我教练夸他走位好(打不到球瞎逛悠),训练了半年后也逐渐敢跟其他孩子冲撞对抗了,小磕碰毫不在意,赢球后,还会发疯般跟着同伴大叫,变化之大令他奶奶大吃一惊。

# M/ B: o/ F  c; X9 e& H7 v& s
▲应鼓励孩子参与具有团队性、对抗性的运动

* m4 X  m' G9 A0 ~
5岁时,侄子加入了童子军成为一名“河狸”(童子军每个年龄的孩子有特定称谓)。每周参加纪律训练一次,周末还要跟随志愿者去露营,学习生火,使用工具,辨认方向,观察动物,搭帐篷这些野外生存手段。
+ z* c3 W0 y* ^3 C
去年,侄子和高年级童军一起为本社区一位老先生搭建了一个方便轮椅出入的木头斜坡(侄子负责刷油漆),为此,大家获得了一枚“木匠”勋章。对哒,就是《飞屋环游记》中小胖子在攒的那种勋章。

1 i2 J4 L5 f/ Z  T
▲《飞屋环游记》中,戴满童军勋章的小胖子
6 ?% f- W1 J: D$ N1 A. J
熊侄子至今喜欢玩娃娃屋,看到编织的书还闹着要买毛衣针和毛线,但我一点也不担心他会腼腆,内向,宅。比“孩子玩什么”更值得担心的是“孩子只玩什么”。

6 o! \. e4 |: E, V6 N
接受孩子,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 _7 c+ {3 W8 }2 B' ^6 O
我曾看过一档电视节目:一个母亲参加了同性恋儿子的婚礼。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无论从信仰还是内心,我都无法接受同性恋这件事。但是,他是我的儿子……”
* ^6 ]! c7 l3 [. u8 f+ {# @
这位母亲说着说着开始哽咽,半晌后抹去眼泪:我多么希望站在他身旁的是一个穿着白色婚纱的姑娘!可无论他是什么样子,他都是我的儿子。我对于儿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他幸福,所以我要在他生命中重要的时刻奉上来自母亲的祝福。
3 f' x$ A$ J. k* E
作为母亲,我们对于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他们快乐,幸福!
9 N- F6 W( D1 n4 H1 \1 w% n
▲蔡康永在录制节目时哽咽谈及出柜压力,一旁的金星也黯然拭泪
* [; }; {: T5 [; s3 P
让孩子做自己,不去施加压力。不仅要接受孩子,还要接受孩子的选择。或许他们无法赢得社会的承认,但至少可以得到亲人的接纳。
2 L7 K! T% @* x
我们生而不同,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寻求自由与快乐,我们的感情一样真挚动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愿承认事实,只有令双方都活在无尽的痛苦折磨中,永无解脱。
! d2 `% l/ h3 o, p* E* j; T9 z
不仅尊重孩子,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对身体,信仰,外貌,性别的差异平等以待。不因自己是多数亦或少数群体而寻求特权的优待。
! c* h+ @0 G: T' U' Z
▲十几年前,一名加拿大男孩因为穿了一件粉红色polo衫上学而遭受嘲笑,为了帮助他,一些高年级同学纷纷穿上粉色衬衫表达支持

( [# l1 }) E1 e" p3 z2 x
2007年,渥太华正式成立了粉红日的官方组织,定于每年四月的第二个周三为反霸凌日,每到那天,全国粉红一片。粉红衬衫如今在男孩中已成为人手一件的时尚单品,话说这世界也真是变化快,我们干嘛还在为孩子们玩什么穿什么而焦虑?

* r) H, K& m+ h& D( G
一个男孩子喜欢玩洋娃娃
也会让他体会多样性的成功
1 N8 A3 [: U' {2 s- a) W0 H5 f$ H
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男孩更加成功,而成功的范畴又仅仅包括学业领先、从事工科或者理科工作,他们的视野里只有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才算成功。

* }/ N% b7 i' }
而实际上,现代社会,成功是多样性的。很多著名的大厨都是男性,他们从小也喜欢厨具,喜欢玩厨师和开餐馆的过家家游戏。
: f4 a: D$ u7 G( `: c- S
▲据研究表明:女性的语言能力优于男性,除了基因因素外,得益于女孩小时候常完过家家,提高了编写和表述故事的能力。

) n8 p! @' u9 x& T0 v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为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设计服装的著名设计师吴季刚,他在小时就喜欢玩娃娃。5、6岁的时候,他总是对那些穿着婚纱的娃娃们着迷。甚至还会让妈妈带他到台北的婚纱店看橱窗里的婚纱。

/ |6 m8 U4 E8 ^, T7 ]5 f
或者说,从小喜欢当英雄的男生他注重的是生活中的伟大和成就,而喜欢娃娃的男孩未来会更注重生活性。

+ }; x$ n9 g' [& ~% ?7 J) `
会更加理解女性也会更加尊重女性

( ?& \) V5 o! I5 ^2 p6 H; K
我们现在天天喊的巨婴症的男性,可能就是从小认为“家务是女人做的”“飞机是男人开的”“男孩比女孩更会开车“的那些男性。
7 ~% r0 R& N( O" Y5 q+ C& L; C
当女孩子可以玩汽车玩具,男孩可以玩娃娃,他们可能会对异性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并且对自己的才能不再有性别上的歧视和限定。

. c% a% E- H9 C) b2 Y7 G  R
▲给孩子充足的理解和尊重,才是对他们爱的表现
. u5 Q* {9 _1 O9 R1 f& ^/ |1 b1 B
华尔街杂志的一个专栏作者说,玩娃娃的男性可能在两性关系上处理的更良好。试想,一个喜欢娃娃,也不拒绝给未来的宝宝换尿布的爸爸是不是可以更好的体贴自己的妻子,而婚姻也更和谐呢?

' r2 D* ?! F2 A' u/ K$ G4 A
在杨千嬅致歉的跟帖中,老公丁子高也有留言:孩子在学做人时,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当爸妈,当中难免视野不清,容易选择错误,但停一停,念一念,又领悟更多,进步更多。

! d* {$ Z1 n5 w5 f) T3 x) I- s
或许在子女教育上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保持一颗开放,尊重与无私之心将会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
- }# X! W; s" i0 b( f4 a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g. x5 ?3 o+ j2 P0 s7 P
-END-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2915-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