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知识与技艺] 中国画的十大构成关系,必须得看看

[复制链接] 2
回复
241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9-20 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r! M6 U  k. S) h& k1.笔墨 5 X: _" y" C  S( V& ]
  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这一点好多人或不知,或不会用,会用了又没有文化的关怀。文化的缺失是笔墨无法得以理解、无法得以传承的“硬伤”。什么是笔墨呢?清人刘熙载有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书者,心画也。若不懂笔墨,何谈以文载道,中国画又有何内涵之说?
/ q1 D/ w6 ~$ F( X# `2 S
. N9 Y9 b3 s7 B8 x
4 Z  ?5 J% c: I' n% j+ v2.气韵
- J' k) E) n0 `0 f. Q( G1 ^6 ?   “气韵生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文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气韵”。“气韵生动”亦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所以说,中国画是人文的,是科学。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曰:筋、气、骨、肉。而“气韵”来于笔墨,笔墨来于学养、来于人格、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所以有“人格不高,画格难求其高”之说。7 N" e% k# }4 ^- D
3 f/ ?, a, X$ `6 B

9 Z. Q2 B8 F0 [3.气势' \% i# P  a+ _( T
  “势”是一种画面关系,更是一种修为,没有“势”就不会有“气韵生动”。“势”有两种:一是画面结构之势(造险);二是笔墨运动之势(气韵生动)。中国画是鲜活的、“形而上”的,“势”是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或险绝、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皆是一种圆融的开合关系,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 Q$ S, D, y- z' O' N5 R$ }  
. L/ E! B# y- \( w, ^4.境3 U1 p: k' d8 C3 A2 P- @
  中国画之境,远非自然之景或西画之景。若画家不明事理,误入景区,越描越像,越像越描,离中国画的本真意义越来越远。殊不知“境生于象外”、“境由心造”之理。石涛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的警句,画家当深悟。
4 X( b! a' X% s5 `; N% _3 G: ?  
# u/ w8 x& p; z5.写
: N- B. S# m* V" b' U3 B1 t: d  “写”是中国画最为本真的母体语言。“写”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从于心,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是游于艺,是“技进乎道”的诠释,讲求点线的形质,努力做到“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将一己的才情、学养、修为,通过“写”传移到笔墨中去。
! U9 v) g; K$ m9 t' o  e+ h5 N6 z( B
7 N5 y9 d& w5 F5 F  ^+ g
6.散
  g, _8 E+ ]% D6 U7 w% J' a! |, E  散与紧是相对应的关系,只有散画面才会松,松则虚,虚则纳物,纳物则丰富而隽永。现在的中国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普及性的“大写意”,胡涂乱抹,自欺欺人;二是做作之风,求大、求满、求全、求实,不是求艺,而是在比工夫,比谁下的力气大,不知也不会顾及中国画的真谛——体“道”。
9 W5 ^8 W: V0 d  x1 C1 M  " M4 p$ D( A; }/ E
7.玄虚6 c7 V  b" _3 g0 I4 w3 w& ~! c
  什么是道?老子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种惚兮恍兮的神秘,正是中国画愈藏愈深的精神境界。郑板桥“难得糊涂”亦正是画面玄虚的地方。
  l% i) c* }" D) X( M" F. u5 }, U8 f: b
, N. y" B; `) k* b/ x8.形/ _4 Q' Q7 h0 [( k- D4 N/ A  \
  “形”是中国画独有的物象塑造方法,远不是西画之“型”,所以,画得越精细,描摹得越像,离中国画本真的意义就越远。“形而上者”,谓指精神层面的物象关系,是源于自然而升华于心中的“意象”,并不以实际物象关系为准绳,而是以符合心、眼、手的需求为标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7 O: [4 C4 a* e! V( \
  8 m. A2 V0 |$ |& ^
9.写意5 f: v0 r) `! ]$ S
  “写意”是一个文学概念,从来就不是一个画种。中国画之所以引用“写意”一词,概因其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许许多之意。“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简是“以一治万”,繁是“以万治一”。石涛“一画”之说即是大写意最好的诠释。意笔、工笔、白描、重彩,都可以写意,同样都要讲究笔法,讲究墨法,讲究形而上的美学意蕴。胡涂乱抹可称其为简笔画,却不是写意。  y( `3 r$ Q% G) y2 ?1 V  R4 F6 V, C$ U6 U
  空白是中国画特有的心理空间,亦是画面呼吸的必然所在。没有了空白,中国画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间;没有了空白,中国画的“气”和“势”将不复存在。空白是中国画人文的想象空间。
/ X( S% ]& a4 y: L0 {- r! Q  : T$ C' x0 k8 D; ?, l& N: x
10.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o/ ~$ o0 c, B6 x
  中国画的品评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尺或度量单位,它是鲜活的、发展的、既客观又主观的。中国画的品评必须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美学平台上去俯视,才会认知、赏析、品评。% R; ?" d4 ~( `
南齐谢赫有“六法”之说:- K; R8 q; w2 |! S2 @# Y6 _* L1 P
1.气韵生动(略)* r" a- U8 q$ e" F8 F4 Y9 ]
2.骨法用笔(略)
' `, f) {9 z& y' X  j3 p3.应物象形(略)1 {7 o6 F/ ^2 t9 x4 P6 q7 n! A3 z
4.随类赋彩(略)9 k, k% t, ]' K
5.经营位置(略)
: J% h9 s, ~7 f6 v2 A3 Q6.传移模写(略)
& f' \* R. s' x        古人评画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以及上品、中品、下品三品之说。
. G  ]7 c0 `! _, l9 C( Q1 |        黄宾虹解释:综神、妙、能之长,善诗、书、画之美,情思淡宕,不以绚烂为工;卷轴纷披,尽脱纵横习气;甚至潦草而成,形貌有失;解人难索,世俗见訾,有真精神,是为逸品。7 ^: ]4 V3 N; M) e& {/ M: J% Y
  穷笔墨之微奥,博古通今,师法古人,兼师造物,不仅貌似,而尽变化,继古人坠绝之绪,挽时俗颓败之习,是为神品。
+ W5 D& f& {& n0 f9 y# D) _  画有初观之令人惊叹其技能之精工,谛视之而无天趣者,为下品;视见佳,久视亦不觉其可厌,是为中品;初见不甚佳,或正不见佳,谛视而其佳处为人所不能到,且与人以不易知,引画事之重要在用笔,此为上品。
5 |4 {! [" _$ G+ x: f& ?6 G7 @$ e5 ?# Z' x$ T1 a! E
中国画的学习" Q, z& m& n7 x8 p1 o1 {
  1.选择一个好老师。(好老师不一定画得多么好,能正确的近似科学的教授为标准)! Q+ g  x3 P2 t9 D
  2.选择一家或一派范画进行细致深入的学习研究,熟练之后,再学其他。(入手需高,所选范本一定为经典传世之作,先远后近)
( T4 d9 X4 f; W1 L- t) @" k
1 w; a& o' u% m
% M/ G$ r) Y+ `7 R7 w% P3 D# J4 Q
临摹步骤:
+ H& @9 C; w  g! q0 a8 k9 c  读画:悉心地去观察、揣摩、解读范本整体的气韵及细部语言的结构形态...+ u$ b0 b) w& a, d5 @) T. c
5 M$ `. `3 V9 I/ t* A6 s& r/ g
# n! U% r0 m# E$ Q2 S4 H. g

  ^9 M! h' r' `0 d2 w! S1 V1 Z6 W! x7 a1 B& n* r' _& q
' G5 R- T! h% I6 x) h8 `1 b9 e
; `) K; U- y- p& W% Q; v
$ L7 u' M4 s8 e* W6 O- \
( L. Y3 h1 B8 S% A
7 W6 C/ O6 e5 U( P! B/ Y1 j( s9 q
& d" `0 }3 D# \

9 H9 ~& f" ]1 \" l$ O: N" k* k9 y  V* o

+ D. Z' H, ]) t  ~/ n5 f) o0 w) D$ v& e
/ s# Z% f( J0 O

# ]* p: U0 \$ Q/ y1 N6 [; ~4 e0 a# C0 |' r
: h' K  s( V( A1 u

( M0 Y- O8 w/ w7 @  F' }( C; M$ @/ e5 k/ L$ Q" o: n5 {

2 e  a% P4 p0 {/ d1 H0 N3 x, J
" `/ |+ _* U0 K% a" F9 p% Q6 _2 D+ K4 Z7 ]5 Q, B% B) A
. V; i/ P, @0 F5 e* q8 Y/ z
) R/ H& q8 a' U; `4 W5 y

; T/ u* p; s! h' C/ ^) c
/ `  H8 h; D& O; [" G) c  R7 {6 H5 I
$ F+ _# W/ d* `) R
) Z/ d1 V8 J8 H8 B  C: A
' U! K& w) @1 h# A, L- x
+ S; C9 H8 a# Y$ H) h6 F1 R

3 u2 p6 v, a7 W3 A3 n3 q: J- t( f2 ^
/ g: `  |  G% |) `- O# Y+ p! k
- u. J) p: J! [2 F
8 g. k* P6 Z0 |7 E. }* V

0 n# X: r' [& a9 J) ?9 C- q# e
5 p( }! V9 L. \9 y9 s( K3 Y" w2 J/ l8 B' l
7 N: `! S6 c8 \  Z% B# Z* m. D

$ E* r5 ?, U; w5 G
/ |; G" q- c7 o1 r! j
$ r5 B1 f0 b( k5 F/ t' Y- j! s3 ]6 H; M1 B% |! |( j

: v& J4 v! o9 I# J$ p; W8 Y0 V
9 b! }! y- T& M! n3 \4 a7 d5 j1 i9 j! p- }) L" f9 W
: v3 D5 c+ H# [* x  Z- k6 m
# p1 a3 B- h' Z5 s4 l) g

$ p0 h7 c6 }" Q* j) y! {
4 S7 i7 r5 @( A3 i7 Y; g* m1 g0 ?$ H1 t3 i; U. F4 b5 R
. c  f2 R2 V! f6 w6 J' ?+ I

' u$ ?6 n! o/ s0 {$ B: V
  x, i* j- z# n+ h7 K2 V" {) S2 i9 R7 H7 Q. {
; _  S/ r4 e, d0 A" k

; e' X1 O" a* ~/ W7 o  Y8 Q) M2 Q% o0 s( e, O" k3 A# W6 {

6 Q' x# b7 L( T, J2 ~2 j3 k& E1 K: N1 P" J: K. b# I! D

; U: M/ Q/ t+ v$ L7 ?: B1 s# k( e* k# [! n$ q- O5 O# P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74412393&src=3&ver=1&signature=g52l5R5PN5k66RyMQ2dJxGxAz9Jsu5GYxK66ON1GYxm7*3rk8MvrfS9-M95m8gT1h69aa*mijkEv-44MatA4IP7Mc-nY0GPF7m92XCTtdy3gtxTnQr8TjFJHrFYk*21h7jZqD7nJuTByyXWSbBqEeixLbky2yOy84zGrY9IOEYQ=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1248-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9-20 19:03 | 只看该作者
山水画墨法之虚实之境
  M; Q7 S, x! O( h. r. a( i
3 u  o4 ^, L; N
, i" G# ^  I4 b0 W- _- [
( |+ P, h4 Z4 G. H$ D
/ C+ N2 c0 d# j0 R& r0 j0 x         墨法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表达形态。南齐谢赫“六法”中尚未提出墨法,到了五代荆浩《笔记法》中“六要”,才将墨法作为一个方法提出来。就绘画而言,以笔纵线,妙在以形传神;用墨取气,妙在墨氲摄气,笔墨相济才可称为书和画。* [! z+ U' D" q+ V" Q: X, |( A
        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格外突出墨的审美趣味。水墨作画,以天趣胜。以墨为形,以水为气。墨分五色而实为一,用色而色遗,不用色而色全。水墨无色而无色不包容在内,所以无色为至色。
  f& f* E. p3 T1 d( ?& k        线源于道,墨生于气。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就绘画而言,以笔纵线,妙在以形传神,用墨取气,妙在墨氲摄气。笔墨相济方称书和画。唐岱说:“古人之作画也,以笔之动而为阳,以墨之静而为阴;以笔取气为阳,以墨生彩为阴。体阴阳以用笔墨,故每一画成,大而丘壑位置,小而树石沙水,无一笔不精当,无一点不生动。是其功力纯熟,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其画所以称独绝也。”(《绘画发微·自然》)董肇说:“弄笔如丸,则墨随笔至,情趣自来。故虽一色,而浓淡自见,绚烂满幅。”(《画学钩玄》)0 t0 C! N% y5 S# j6 E& n; F
        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尤其是水墨山水,格外突出墨的审美趣味。水墨作画,以天趣胜。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水墨为上的观念是老子美学“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想的体现。墨分五色而实为一,用色而色遗,不用色而色全。水墨无色而无色不包容在内,故无色为至色。张彦远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之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历代名画记·论用墨》)
) o7 H4 X* c6 F9 _. l. T         庄子“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思想是水墨画美学的思想渊源,而尚“真”,尚“清”思想对水墨画影响殊深。这种美学观,张扬虚静待物,遗形传神,摒去机巧,意冥玄化的画境。强调物的神气在灵府而不在耳目色相,所以须摒除感官的屏障,使肉眼闭而心眼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摈落筌蹄,而穷至理。从有限中见出无限,从无色之中窥到墨法之道。% ^) K8 B! G3 a9 `  Z: g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一墨之色,蕴万象之色。这种美学观,张扬虚静待物,遗形传神,摒去机巧,意冥玄化的画境。强调物之神气在灵府而不在耳目色相,故须摒除感官,去眼目屏障,使肉眼闭而心眼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摈落筌蹄、而穷至理。从有限中见出无限,从无色之中睹玄冥之道。故方熏说:“墨浩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一图之间,青黄紫翠,霭然气韵;昔人云墨有五彩者也。”(《山静居画论》)4 |4 k% z# p; }+ l
         墨并非一色而是五彩,有干墨、淡墨、湿墨、浓墨、焦墨等。用墨与设色的关系,有主墨为主而色为辅,有主墨助色而色助墨。用墨如布阵,如用兵。宋代李成有“惜墨如金”之说,而张璪有“用墨如泼”之说。墨有死、活、泼、破,亦有净、洁、老、嫩,用墨的方法犹如五行的运行。中国画家以水墨肇其天机,把水墨尊为上品。他们感觉到冥冥窈窈之中有神,虽极尽笔墨之巧,也难以完美表达,于是干脆反璞归真,寓巧于朴,以通天尽人之笔把捉其中的深意,以逸笔草草勾勒出极简洁又极富有包孕性的具象,放在无边无际的虚白里,让人驰骋遐想。
+ z" c- D( |  Z        用墨如布阵,用墨如用兵。宋代李成有“惜墨如金”之说,而张璪有“用墨如泼”之说。墨有死、活、泼、破,沈宗骞说:“墨著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不得不亟为辩也。法有泼墨、破墨二用。破墨者,淡墨勾定匡廓,匡廓既定,乃分凹凸,形体已成,渐次加浓,令墨气淹润,常若湿者。复以焦墨破其界限轮廓,或作疏苔于界处。泼墨者,先以土笔约定通幅之局,要使山石林木,照映联络,有一气相通之势,于交接虚实处再以淡墨落定,蘸湿墨,一气写出,候干,用少淡湿墨笼其浓处,如主山之顶,峰石之头,及云气掩断之处皆是也。所谓气韵生动者,实赖用墨得法,令光彩晔然也。”(《芥舟学画编》)% ^+ s/ |3 q% L% O! Q1 h9 @
         墨亦有净、洁、老、嫩,方薰说:“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自能活泼。涉笔高妙,存乎其人。姜白石曰:‘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溷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山静居画论》)而“嫩墨者盖取色泽鲜嫩,而使神彩焕发之喻。老墨者,盖取气色苍茫,能状物皴皱之喻。0 S' A  u3 D! H9 `9 ?+ k6 {! k
        嫩墨主气韵,而烟霏雾霭之际,润淹可观;老墨主骨韵,而枝干扶疏山石卓荦之间,峭拔可玩。”(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用墨之道犹如五行之运,“盆中墨水要奢,笔饮墨有宜贪、有宜吝。吐墨惜如金,施墨弃如泼。轻重、浅深、隐显之,则五采毕现矣。曰五采,阴阳起伏是也,其运用变化,正如五行之生克”(张式《画谭》)。
' M  p" \& Q; f* N         中国画家以水墨肇其天机,把水墨尊为上品。他们感觉到冥冥窈窈之中有神,虽有笔墨,亦难施其巧,则干脆反璞归真,寓巧于朴,以通天尽人之笔把捉其中的深意,以逸笔草草勾勒出极简洁又极富有包孕性的具象,放在无边无际的虚白里,让人驰骋遐想。
! w$ I: @) S# [0 k         墨气烟氲,实是在实境中创化出一片生机玄妙的虚实,用墨实是吐纳大气,泼墨破墨涌动的苍茫充盈,迷离渺渺的墨气,使人感到实中有空,空中有气。而在那大片留出的空白处,则是创化出一种悠远的宇宙大化,“气”流存于画幅之中,使山光水色禀有一种生生不息。
) }6 O: a. Z" A" Q        涌动不止的“道之流”。使人融生命于宇宙大气流行中,体悟到满纸云烟实是宇宙之生息吐纳,满目混沌不过是墨海氤氲的自然之道。画家冥合自然,经天合天,仰观造化,俯揽外物。化实为虚,以呈现无言独化之道;染墨成韵,以吐纳宇宙万物。绘画讲墨气,讲墨韵,枯湿淡浓、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内容。
. O' M! ]* U8 J6 a/ v
板凳
发表于 2016-9-20 19:0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书画我们应该看些什么
1 D8 \7 y# R& ^  \1 H# ~; J+ _% P6 x
8 L8 m3 X7 n* N! C' q9 h+ T/ r/ d$ d6 D2 l
$ I  V8 E9 d! s* t- t( q

1 Y% A, \" n# p/ d: K画工" R3 p% M. v7 ?' B( w; P) ^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 U0 B6 u; D* Z3 f; u$ R( j6 Z+ [! f/ B  Q7 V
书法1 y2 C; G3 g: O, l/ t1 t, U# b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 @* j; a3 D+ d3 M: U. @' i) k% Z  i1 T% M
印章
) ?* E( F* A- I+ \4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Y: s' c+ B5 R! R; R9 Q' V/ {' O& i* b" ?: U" X
装裱
8 T' m0 O3 y! A
% `( `6 J+ m6 k# {$ E         中国书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 K7 i; Y) Z+ P  G0 u8 O: w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