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很多人在面对美食时总会拍一些图片发到朋友圈各种晒,但是你吃得时候的确是香喷喷,然而你晒出来的图片却并没让人产生食欲。
- x& x9 f5 }9 D" `; v好先生除了会做饭,必须还得把食物拍出美感拍出艺术范儿,随时称霸朋友圈啊!
; W: s5 i! w( W6 }3 Z # M. H( ^5 r/ P7 s3 X6 {
把美食和摄影绝妙地组合起来!
) y b% A1 E" L3 v8 p一、首先选好构图
: |* d4 F& }* y! [9 L横构图——横构图的优势在于,拍摄汤品、液体等无法拥有立体造型的食物时,容易充满构图,从而做到了摄影学讲的减法构图,更清晰明了的表达出主题。同时横版拍摄画面更加开阔照片会更显气场。* i |* G5 S5 R
+ K/ h2 @- W. C4 e; y' ]
竖构图——竖构图的优势在于,碗或者盘子等大部分容器的形状,只能充满构图的一部分,这样就有空间可以加入一些配饰的东西来更丰富画面(比如餐具、餐布、桌上的鲜花、蜡烛、菜单的一角、或者我们随身携带的小物件),从而呈现一个更生动的用餐气氛,进而拉近人与美食的距离。
% f9 F; x1 z1 X, Q# ` 0 B2 X4 _% T5 |2 {$ ]
![]()
9 b$ P1 F$ c a% ~' e( W横构图属于画面层级简单,主题内容重点突显的呈现方式;而竖构图则可以善用周围的小道具进行布景,让画面变得丰富起来。要依据拍摄内容灵活的选择。
% ?1 |+ x9 F" {! F+ O x二、占据好光线的有利地形
b8 S4 V7 n2 I![]()
) K+ f5 Y" l: s' u2 y光线好的地方,无非就是以下条件:% ^+ Y& O! ^& ]' C1 `
1.自然光环境下,临窗阳光充足的位置
+ B8 k4 E4 C+ s5 L7 `2.人造光源的情况下,灯光充足且柔和的地方
; F1 i* |' N8 g; [! T5 Y如果没有好光源,请使用补光大法,善于利用周边物体进行补光!比如:白色的纸巾、白色的盘子、甚至穿白色衣服的朋友……这样可以瞬间提亮物体的暗部,让菜品的光线看上去更加丰富。# N) M4 h0 E( ]
![]()
! @% m/ I! M* x. N7 s% z* k千万不要出现手机的投影!& Y/ R& E$ ~: I) m3 [3 [8 W
在用手机拍摄美食照片时候,一大忌讳就是出现手机的阴影在画面当中。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一旦发生了照片一下子就low掉好多档次。必要时,可以利用周围物品遮挡一下…( @4 D0 Z. l9 @
![]()
0 b Q7 \& ` a0 T. K9 S6 p( t4 R如果光源不佳就从外部借光吧!
, k; t9 N( p% r+ x3 V1 Z借光这一说法,主要是针对于那些地理位置不佳,没有什么好光线的时候。这时可以叫你身边的小伙伴打开一个手机的手电功能进行借光。" W! Y$ v. U: r- t' R1 Q. J
![]()
) p) i" M/ ?4 P8 r$ w需要注意的是:* h. i" z1 f/ M [5 f% }* Y$ |
1.如果直射的光线太强,可以用面巾纸挡在闪光灯前进行柔化处理!# `% B e* \' K
2.人工打光的时候注意光线的角度,避免直射的去照物体出现大平光,毫无层次的情况。
/ R, G& P! K/ v" }- c' p/ O7 O8 ?/ [三、合理利用背景跟道具% T O. Q8 S" f" w% Y* r
1.善于利用周围环境当做背景来烘托画面氛围,偶尔拿一下人家装饰的小道具过来作为画面内容也不是不可以的!& ?% A9 z% g, J$ _4 a
![]()
k% e' e5 i5 c/ N5 o6 \- p2.尝试将食物夹起来拍摄,让你的菜品看上去秀色可餐!夹起来拍摄一来是可以给画面构图多一条选择,二来是可以近距离去拍摄,让画面看上去更加整洁干净。
; \5 s7 J2 h6 ?4 B o) H, ? + U" g( k6 l: g* t% b
四、掌握摆盘诀窍
" i* u. d5 B- T& V5 Y$ Z摆盘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掌握以下诀窍,拍出 3 星米其林范儿的美食将不成问题~
9 f/ r6 l/ y* `摆盘诀窍 1: 空间
1 \4 Q1 W, N/ @4 w" y1 W$ @ ; e! j: O3 L$ l" f5 Y
画面的四周要适当的留出一定的空间,让画面不要太满,物品之间可以用一些细碎的材料,例如调料等作适当的装饰,但避免干扰主体。! \+ B/ Q& L* `% L$ L
摆盘诀窍 2:色彩
* l3 [- e6 t) A" U; f; f![]()
. e' O; f& e& j% K* `$ E+ g: K& J色彩是美食摄影的首要方面,具有整体感、和谐的色彩运用搭配,可以很好提升美食照片的视觉愉悦程度,进一步增强食物本身的质感。: n4 l* H6 x3 n9 r( f
![]()
9 _" @! u% f# s' h9 j; v% Z色彩统一:这是最易上手见效最快的色彩搭配方法。在按快门前,审视你眼前的桌子,把不和谐色彩的东西取走,只留下单一色系的道具,可以深深浅浅,可以多多少少,只要色系保持一致,画面就有了整体感。
v5 z8 ^4 p! s6 g( h8 R+ A![]()
) w% C B6 a, z& X4 O基础色系加点缀色:在单一色调的基础上,加入另个色系的小色块进行点缀。注意:点缀部分不宜过大,增加的颜色要和基础色系有一定差异。3 H& ^ _, s+ k) y7 ~
![]()
# H [6 c, F/ D6 q色彩对比:采用大面积的色块甚至是对比色进行撞色,让画面充满生气。需要注意的是,色块种类不宜太多,色块大小不宜相差太大、以及尽量减少撞色色块以外的杂色面积。
& a( [2 A2 t: @![]()
, `6 k" S' i9 e, O5 |摆盘诀窍 3: 线条运用
) d+ c( Y4 f4 t. h: O0 z2 \2 i6 r / G# I# g! G+ Q7 s5 |5 C- O
美食摄影的画面中,线条的运用格外重要,可以为你的美食照片增添别样的视觉体验,在选择相应的道具,应考虑相互之间的结合效果。
m4 F/ _" N7 M. t3 f. p5 {直线条通常会有较硬朗的效果,例如刀、叉、烤盘等,适合配合一些粗糙的纹理使用。4 T/ _9 K3 N5 u
![]()
! o7 ?, g# i {; M曲线条通常来说在美食摄影中最为常用,例如瓷碗、餐盘等,易与食物自然的特征相称。) y7 I1 @5 P! n
零散线条:例如菜叶、香料等装饰物的线条,可以为画面起到辅助的作用,但不宜过分使用。* X: ^4 ?$ ]3 Z
![]()
/ d& R& k8 ], C# |, e7 ~不规则线条:可以使用桌布和背景中自身的纹理和线条。3 e. k/ Y E* C- k
K; v) b# N: y4 p9 _9 g8 u
摆盘诀窍 4: 利用食材的特征 ! G- t+ s7 O& f7 T. Y* T
![]()
7 S- g3 ~# o3 C% H' s4 ^不同的食物在质感上会有其相应的特性,在对画面进行造型时应事先进行判断。! w, o; N) Q5 I! u
例如,蘸酱与抛饼的纹理都显得较为 " 粗狂 ",所以在拍摄时搭配了质感同样粗糙的木制纹理背景和铁质托盘,所用的餐具也都有一些粗糙的纹理。
- \7 Y4 o- U) g6 C 1 q9 d G" \8 H- {3 ]; y( m" M
这些装饰物符合食物本身所具有的气质,配合使用可以为食物本身增添 " 味道 "。
" n7 ?% b+ p% ?7 R4 ?6 s0 G![]()
s5 ~/ J% v3 e* |除了暖色调,美食拍摄风格上还可以尝试高贵冷艳风~6 w$ i% o% l8 Z. T
![]()
; E; O5 a# y5 K$ k2 b ! T2 Z. r1 Z5 W* h
![]()
" |4 s7 m, P" }' Z - C) ?; b9 b Y* {
9 x: p8 |+ h; H; b. Y# t" @8 G# X
h/ Z0 F% o4 L" G
9 _* n' W6 S) e! W( {
, P0 h" ?# f+ o
![]()
2 b, y* C6 U9 R3 B- s 9 l8 n+ \" k: k* F0 S
/ D" C) s4 z3 Q3 j& y' i9 h* s- b
* u9 \4 R0 c+ _& v
i. v+ V5 M3 D* H2 z( Y8 k/ K
![]()
) S' \/ q; [# }% L8 A![]()
9 t) a; o; N! X' i 6 ] g8 ~. y- e( Z
# g! E! Q% v* z5 B8 u
学会这些,让你的美食照称霸朋友圈绝对不成问题!
# \" y& A) F i- {5 ~文章来源:国家摄影、摄影之友# w% |8 p/ B4 }0 Y8 I' j! Z
. p. _: j+ r+ ]% J: ?2 \' P+ ~8 z' M. I& }* n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0 ?8 [; z+ p' \0 ~) Q
5 n2 ~: m& Z* S+ T! k* O3 O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056-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