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7-陆羽茶室 基本信息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24號地下至3樓 电话:2523 5464 人均:400HKD+ 注释 士丹利街(亦称史丹利街)一到工作日的中午和晚上便人流如织:中午,西装革履的中环上班族都出来吃午餐或买外送;下班后,更多的人从一栋栋写字楼里出来,去餐厅与朋友小聚或去兰桂坊小酌闲谈。到了周末,反而人却少了,这条长不过350米的小街在周末的清晨显得悠闲宁静。 五十年代时,士丹利街据说是大排档的天下,铁皮棚子组成的食肆鳞次栉比。后来大排档衰落,政府也进行了翻新改造工程。士丹利街逐渐褪去烟火气,变成现在的模样。 陆羽茶室在这条老街上已经矗立四十年了。1976年从永吉街旧址(1945年6月12日,盟军燃烧弹空隙中区,陆羽茶室也遭到严重损毁)搬到士丹利街时,陆羽茶室已经创业43年(1933年马超万及李炽南创立,名字自然是取自茶圣陆羽)。人生八十古来稀,对于冷酷无情的商业社会中努力生存的食肆而言,八十年更不是那么简单度过的。 虽然陆羽茶室声名远扬,但吃吃君自搬来香港后竟一次都未造访。一是周末不想起太早,起晚了更不想跑回公司吃饭......;二是周围的朋友们似乎都对陆羽茶室没什么兴趣。更有甚者,不少人说陆羽茶室除了老调子旧风情,便只有难吃的食物和恶劣的服务态度了。 于是日子这么一天天过去了,陆羽茶室便一直没去。四月末的一个周末吃吃君突然很想去陆羽茶室看看,于是约(qiáng)了(pò)了朋友一起去喝早茶(午茶)。 周末的士丹利街上行人寥寥,工人在街边卸货。远远看见陆羽茶室绿底金字的招牌。这小楼一共有三层,每层还有小露台。茶室从下往上坐客,一层满了上一层。由于吃吃君破天荒地没有订位置,因此我们只能去第三层喝茶了。 陆羽茶室招牌 上楼时看了看茶室的细节,整个装修古色古香,大概几十年来未曾有过大的变化。墙上有不少水墨字画,酸汁花梨木家私幽幽泛着光。 三楼楼梯间 三楼包间门口 桌椅 木桌白布,白衫老者给我们派了枱。坐定后,洗盏看茶。按习惯点了香片,这也是茶室酒楼里较少踩雷的品种了。陆羽的茶叶据说都是自己订制的,他们也出品各种茶包,对茶叶质量的把控较一般酒楼茶楼严格。 杯盏 茶壶是不锈钢的,据说比陶瓷更可保温,但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一般酒楼常备一壶热水,供食客自行加水之用。陆羽则只有这一壶茶,喝完了,开盖等候,侍者便会过来加水。 茶壶 陆羽茶室素来在坊间颇有传奇色彩,名人茶室、百年老店、血案情仇(2002年11月30日,香港商人林汉烈被职业杀手在陆羽茶室枪杀)、桌下痰盂、傲慢侍者及隐藏菜单等等,都让游客战战兢兢。
侍者都是长者,自有一股气势让人不敢随意造次。但要说态度恶劣,吃吃君并未感受到。侍者上汤分汤,看茶加水都非常殷勤客气;点菜时亦会提醒是否足够。 至于桌下的痰盂,吃吃君仔细看了一圈,没有找到,不知是我遗漏了,还是每层楼的布置并不一致。 星期美点菜单挂于墙上,每一台亦有纸质菜单,这菜单按周列印,看似古旧其实都是根据日历新印的。点心的品种每周都会有些变化,而招牌的家乡蒸粉果和莲子蓉香粽则一直保留。这做法也是当年广州老茶楼的做派。我们两人而已,却也前前后后点了七种点心,一份杏汁白肺汤。 墙上挂的菜单 纸质菜单 陆羽茶室的一些菜品是不在菜单上的。 譬如这杏汁白肺汤便不在菜单上,但名气太大,谁都知道要额外点上一份。杏汁浓香,白肺透着少许鲜味,确实味道令人印象深刻。别处虽多有此汤,目前最吸引人的还是陆羽茶室这一碗。 杏汁白肺汤 陆羽茶室的点心,制作手法多保留古法。譬如家乡蒸粉果,据说是不加澄粉,只用饭粉(米饭晒干磨粉)的老方法。现在酒楼基本上都以生粉及澄粉配比制作,因此陆羽茶室这一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饭粉定型难,粉感强,没有澄粉黏糯感。老餮朋友提醒说,这一品是比较特别的。于是我们是在最后追加的,但至于味道嘛,则并不觉得特别喜欢。只是为了感受古早味。点心制作手法的改革,或多或少总有些现实的原因在其中吧? 上来时便有些开裂了 内部 陆羽茶室的点心,并不能称为精致或惊艳。但每一道都现点现做,用心认真,沿着旧日的轨迹,那么一路传承下来。在这里,时光的味道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点心口味的不足。 硕大的蟹黄灌汤饺,其实没多少蟹粉,胡萝卜占了主体,蘸着醋,吃出了蟹粉的香。这原理有点像赛螃蟹,但体积大,口感偏黏,吃一口便有些饱腹。 蟹黄灌汤饺 笋尖鲜虾饺如果汁水再多一点就完美了,澄皮晶莹剔透,虾饺形状饱满完整。面皮不会入口即刻破散,有些嚼劲。 笋尖鲜虾饺 叉烧豆康糍也是不错的。吃吃君不太爱吃甜食,亦不爱发面糕点,所以叉烧包我基本是不点的。但叉烧与豆康糍结合起来就有些意思了,叉烧香浓,豆康糍则淡中透着甜味,结合起来有一种平衡。 叉烧豆康糍 火鸭松烧饼有点大,吃了几口便吃不下了。烧饼皮酥馅儿香,但烧鸭肉其实不多,主体是厚厚的酥皮,吃到后面有些干口。 完整图 截面图 云腿鲮鱼饺吃吃君不太喜欢。鲮鱼切成蓉状,一蒸便凝成厚实的一块,显得干涩呆滞。云腿是星星点点的点缀,味道上没什么体现,连视觉上都很难发现。 云腿鲮鱼饺 内部 吃吃君最不喜欢的是香麻笑口枣。小伙伴估计是看到“枣”字便迫不及待地点了,其实这玩意儿跟枣没有半毛钱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芝麻加面粉的酥。因为形状像枣子,而且有个裂口,因此取了这么一个写意的名字。吃上去则像小时候吃的芝麻酥,没什么好感。 香麻笑口枣 这些东西似乎不多,两个人吃却已是盆满钵满既视感了。毕竟点心多含有碳水化合物,饱腹效果不错。吃到最后有些战斗力缺失,坐着喝了会儿茶,消化了一会儿才基本消灭完。 一桌点心...还有没上的呢 吃得差不多时,吃吃君环顾周围,发现三楼也基本坐满了,这里的生意依旧不减当年。我们埋单走人时,将早茶当午饭的食客刚刚来到。在香港,无论什么时候,似乎都适合喝点茶,吃点点心。 时间就在这杯碗之间流淌,不知不觉八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年港九多少老茶楼,依旧经营的寥寥无几,陆羽茶室显得有些孤零零。对于一个怀旧的人而言,在这里饮茶,真有种时光倒流七十年的错觉。 2016年5月19 评分 食物:75 环境:78 服务:75 总分:75.3 吃吃君完全自费试吃,与店家毫无利益关系,踩雷自负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1340-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