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古语今说] 智慧《三字经》中的故事集锦,重温经典!

[复制链接] 0
回复
163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5 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S+ o& b& G1 A) L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g$ y  z: c2 y" H- K5 D" ~. Z
昔孟母,择邻处。7 K& p2 D3 U% r# _' G( R: _
——《孟母三迁》
. \- S8 L/ `8 Q% H9 g  w; z  ]: \3 v$ N9 N% u+ u* v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 S+ a4 |; s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W5 A9 v% x" I# F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7 K( ?, q  T+ ~0 U2 _% P* _
子不学,断机杼。. r- D; b9 W  [
——《孟母断机》
. Q' \, d: \* T: w5 m
5 D! T- D/ G9 J5 V6 F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 W' L: }$ k" o# \: Q香九龄,能温席。! l( @9 _/ f: n) g9 ?# A
——《黄香温席》( Z8 v8 {" ^; W+ \
- F/ `! e8 U  Z) f% V5 i; O
“香九龄,能温席”讲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4 a0 K0 `; E$ Y6 J! ^3 x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1 j& u: U0 `4 M/ e$ [& _! F+ g! o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m9 u1 S# I. {1 j# C! U" c  E  V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1 `2 m* x  K. M8 W
——《囊萤映雪》
5 u- U8 x9 }& J. P( J; a$ p5 N; B  F5 h( D# A& R5 `1 `9 _" ~* @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5 h. k2 {) v6 c: x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D% G# M& M( Z——《五子登科》
& E8 t5 X: l) y. s) R5 {
- o* r6 b+ n$ @/ [8 b& p《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H" d! f, m5 U5 J3 {. {9 ?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6 H3 A' f+ L& v9 X, g. [! h《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c' Z2 _: i* T0 M, J: p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N8 z) `: O4 p2 [; |& x  e2 c
——《孔融让梨》
) q' J; p8 F2 b2 E; s0 ]2 D& H+ l! {  X% c# {1 B  i# g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这是个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故事。
* G7 h8 ^8 n4 j" M/ ?- j- T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因此这歌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 ~: U. w" q, |, r; Q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A& [. a! m: t/ u, C3 p' M$ z6 f4 P8 z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 L9 ]( b/ M# p# Z: z6 ^; w4 R/ Y6 r% L* W- ]& u
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J% [6 }! `% }- a
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5 b. b6 x/ x; y( d/ V' e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h0 P  y3 R  ~% z  A6 e——《负薪挂角》
% a3 e! F; I2 ^2 L6 q9 t5 a$ k) v& M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后来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会稽太守。
7 _! y5 Y$ W8 {' K, J, R$ k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3 J6 D- b9 ^* k: o8 Z0 S+ j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u5 r4 W* k. x* u. ~头悬梁。7 Z  A5 M" S- X) i  A! w
——《孙敬悬发》
- a2 y/ _" X% H6 ^. o+ P, L# m
8 U1 |4 `* _. A5 J'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4 V5 g0 r+ N) a, \1 t2 G. ?* s
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 @" ?& i3 O& U& H" I) p( }锥刺股。
3 N# {8 N/ v, n9 ^' r4 Y——《苏秦刺股》; {/ O' u& s2 C& Y
4 B2 E; X, _* N2 d" A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就贸然去闯荡天下,但最后一无所获,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 s+ u" N" f0 V; w. \到家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 A( D8 r. Q. p3 J( L8 e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135-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