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金融八卦女] 钱为什么进不了实体经济?

[复制链接] 0
回复
8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3 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钱还是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呢?这是什么逻辑?实际跟我们想象的或许不太一样。

ps :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金融八卦女增刊“八妹咖啡时间”的原创文章《别害怕,一切会越来越好》
文:A先生
来源: 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如果实体经济主要指生产制造业和有店铺经营的生活服务业的话,这些年大家的普遍感受是实体经济难过,生意难做。

因实体经济生产创造着GDP财富,且其他金融、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依附于实业,所以一种普遍的担忧是中国经济怎么办?


实体经济如何准确界定、景气与否、能否一概而论(如低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等)暂且放在一边,请以你自己的亲身感受为例:你觉得有哪些生活物资稀缺购买不到么?实际的情况是商品供应充足,且还算物美价廉。大商场里的店铺关闭,甚至住宅的底商纷纷转让,看似经济萧条,可你在这些店铺里消费有多少?实际的情况是你的购买渠道转移了,通过京东/淘宝等网络消费的比重大幅增加。那电商是否属于实体经济?


以上这些有什么内在逻辑?这几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不少人靠投资房产的收益完胜做实业,一种论调甚嚣尘上:实体经济的萎靡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挤压,钱都流入了地产业,买房炒楼催生资产泡沫了!中央一直在鼓励(政策/税收/金融的支持等)、地方一直在支持(土地/财政补贴的倾斜等)、企业家有着做实业的情怀、百姓也知道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可为什么钱还是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呢?


本文的分析或许不尽全面,仅作为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

1 高房价毁了实体经济?




现在有一种观点几乎成了共识:是高房价蚕食、挤压、摧毁了实体经济,因为你可以切身感受城市里的房价到底有多高!

我承认高房价对实体经济有负作用,但并不认可是高房价毁灭了实体经济。

首先,就全国来说,高房价也就存在于十几个城市,其他数百个城市房价不仅没涨,还比2012年前后的高点有所下跌,之所以舆论中都是高房价,这就牵涉到媒体话语权的问题,就像“北京一下雪全国都下雪一样”,掌握媒体舆论的人大多居住在高房价的一二线城市。

其次,高房价主要指住宅/商业的高房价,可制造业用的是工业厂房(不少还在土地成本较低的工业园区),且有职工宿舍食堂,电商的发展已规避了商铺高租金向消费者的转移,所以商铺的死亡是理性的经济选择。

最后,中国的房价上涨起始于2003年后,可房价对实体的挤压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之前为什么很少提呢?

准确的说,高房价毁了实体经济的论调应该是2012年之后的事。八九十年代,制造业一片红火,即使到了2000年,加入WTO后的外贸红利仍然让实业的好日子延续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更是让制造业达到兴奋高潮点。当经济刺激一过,实体经济立马显现疲态——因产能过剩,所以价格竞争,于是利润一降再降,最终资金逃离,流向利润更高的其他领域,如地产行业,表现出的就是脱实向虚。

所以,资金脱实向虚是果而不是因,是因为实体经济无利可图,资金才会逃离跑到楼市里,而不是资金流入楼市形成了对实体的碾压,资金是讲利润回报的。由此可见,这几年实体经济确实有些难。

2 实体经济怎么这样难?



准确的说,是低端、无技术含量、环境污染严重、缺乏议价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实体经济很难!因为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低,产能过剩造成相互压价利润摊薄,而人力/营销等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这些成本必然上涨)却在一个劲地上升,而这肇始于四万亿。

四万亿的功过仍没有定论,但它的一个问题是制造了大量的过剩产能——水泥、钢铁、玻璃………并让一些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得以生存延续——过量的投资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让落后产能的商品又有了市场。

这就是实体经济艰难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供应太多了,只好价格恶性竞争,此时再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增加产量,那不是送死吗?!不得已资金才去寻找其他的高收益行业,这也是2012年后资金脱实向虚的原因——四万亿的刺激需求告一段落,新增加的产能无处消化。

这两天一则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中国高赋税”的肺腑之言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又把实体经济萎靡归罪于税费,政府高税赋无异于抢劫,所以我们提倡“小政府大社会”——政府除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外,其他的都应交给市场。但高税赋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企业的高税赋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无法提高的原因的是供应充足价格竞争。除了福耀玻璃这样的正规大公司,更多的中小实体不得已通过偷漏税生存——而今偷漏税仍在,可以前能活现在却不能活了,为什么?还是产能过剩啊。

如此来看,实体经济的困难如何破?答案是研发创新,生产出创造需求的商品!苹果之前,手机本已存在,可它出现却颠覆了手机行业,让手机的需求出现了新一轮的爆发。

那资金为什么不进入实体经济中去搞创新研发呢?

3为何不大力研发创新?



实际上,国家一直在鼓励研发创新,并在政策、税收、资金上给予了许多优惠,问题是研发创新太难,时间跨度、投资回报不可测,风险太大!大的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电力等,除了既往人类的科技积累,还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苹果手机一代的研发就用了三年时间。

而目前中国的环境是不利于研发创新的。大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不鼓励创新,应试教育泯灭个性,孩子从小就被压抑发明创造的热情,而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创造力;其次,政府产权保护不完善、处罚不严,且民众还没有为知识产权付费的习惯;最后,在一个企业里同样不利于研发创新的产生(在国企较为普遍,但现在整体已有很大改观),研发创新来自于一线,可员工一旦有些创新成绩就会被提拔为领导,从而脱离一线(因为一线的工资低,为了给予高工资只能被提拔)。

在这种投入回报不成正比,存在很大风险的情况下,小额资金/民营资金又怎么会舍得下血本花大钱去研发呢?更别提那些希望见效快、回报大的投机资金了。于是,做实业的资金都喜欢模仿抄袭(不管是模仿商品还是模仿店铺经营),赚快钱,这行利润不行了就赶紧换另一个行业。也因此,国家的很多扶持政策在执行中总是大打折扣:新能源汽车骗补、双创骗补、文化创意产业骗补……甚至一些企业就是为了骗补贴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做实业。

我们现在提的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其本质都是要通过研发创新来突破,生产有技术含量、有议价能力的商品,就是要跟别人的东西不一样,避免陷入同质化的低层次价格竞争,最后弄得大家都没利润。

可如何让钱乐意去创新研发,并进入实体经济却是一个系统工程。

4 如何让钱进入实体经济?



在我国各种基本生活物资(吃穿住行,家用电器等)供应基本满足后,已不能通过简单量的增加来刺激需求,需要科技、人类智慧去研发新产品创造新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升级,对生产厂家供应方来说就是产业结构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钱进入实体经济、创造社会财富,不用小老百姓担心,国家部委其实早已为此操碎了心。

有恒产者有恒心。首先,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只有这样资金才会敢于投入研发;此外,还要保护好财产权,民营企业的财产要跟国有/集体企业的财产一样被同等保护(重庆唱红打黑期间,不少民营企业的财产就被无故查封没收),这样大家才敢于投资做大蛋糕。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即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税务过高已成各界共识,有中美两地投资经验的曹德旺说“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学者李炜光甚至提出企业的死亡税率问题——即中小企业如果不偷漏税只能死亡,因为纯利润还不够缴税的。

生产成本刚性,人工成本刚性,管理成本刚性,如果税务成本(税收的目的是集合大家的钱,提供行政/市政/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的,但税收的去向及合理性却一直不甚透明)也无法的话,企业要么偷漏税、要么就不投资,实体经济如何起来?

中央高层对中国经济的问题和症结也比较清楚,出得很多政策也方向正确,更多的是执行过程的问题,也许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也许是没有体操作细则、也许是执行的可操作性不强……

5后记


钱为什么进不了实体经济?

如果我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不知是否合适但它真实的反映了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是钱进不了实体经济,是钱已经不再进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这类实体经济,钱已经不再进入缺乏创意、没有成本意识、管理粗放、只是简单供应数量的店铺类实体经济。就像六七十年代的欧美低中端产业向日韩台转移、八九十年代的日韩台低中端产业向大陆转移一样,目前中国也处在产业的升级换代阶段,等到更好的、升级换代的、更高利润的新产业有萌发之势后,钱自然会进入这些实体经济中去,现在进入老旧过时的实体经济无异于送死。

钱进不了实体经济(实际上更多的是低端/过剩/过时的实体经济),实际跟我们想象的或许不太一样。我们可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最好能乐观的活着。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002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