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薇电台 薇微风尚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3 k: O5 z1 f7 T9 r2 w- l2 p9 x, Y% K) e D% ]
, o, F& f/ g) j" z. `7 A. g; G0 e
# {! U$ S* z8 T z" r, |$ B K
4 \' Z% }+ H% K" |* x* j$ x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选取你关注的话题,讲述你喜爱的故事 薇电台,薇微风尚 有温度的人文风尚 — 风尚话题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5 O6 S% w3 r0 h( ]
1 @ w) k3 V' O) W6 [
& B5 E& `' I: i3 ~ X5 r
1 ~" Q& G& n5 W9 \% v" u, _* L' ?进入暑期,总有朋友带着孩子去欧洲旅游,往朋友圈发一些欧陆小镇的照片,照片中无一不是洋气的、静谧而漂亮的,被鲜花和绿茵环绕的景致。我禁不住都去点个赞。要是十几年前有微信,我也会在我的朋友圈发上一通这样的照片,因为那种美会让你忍不住跟朋友分享。
% \: S, Z' j3 S在公元2000年的时候,我去到的是德国的一个小镇——美茵茨,那个小镇好像只有一条主街,房子都不高,尖屋顶或坡屋顶,花格窗,每一扇窗的窗台上都摆放着盛开的鲜花,每一家门前也都盛开着鲜花或者被绿茵装饰,干净整洁,目力所及着色很多重,但让人心里安静。天色有些阴。 ! m; I% J8 t$ q. M. E& q
即使是一个阴天里,美茵茨依然有如盛装般印刻在我的记忆里。那次欧陆之旅,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荷兰小村子,当我们的大巴路过那个村子之时,绕了一些弯路才开过去。虽然最近的路是穿过村子,但进村子的路被路桩挡住,大巴车开不进去,当地人不希望游客打扰他们的生活,对不起,非本地居民请绕行。 这跟我了解的中国的乡镇不一样哦。我们大多数的乡镇,尤其是各地的县城,往往都是一条通衢横穿县城,而这条通衢又往往都是国道、省道,总之是干线公路,县城在这一条大道两侧铺展开来,整日里南来北往的大车小车横穿县城,扬起不尽的烟尘,营造某种繁华景象。我们不是有一句口号吗,要致富先修路。路,能带来财源滚滚。 6 u! |( @( K4 x
在这个理念下,荷兰的小村子岂不是太没有眼光,让旅游车停下来,就有生意做啊。显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欧洲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荷兰人更是“固执”得出了名,最近朋友圈流传甚广的那个叫羊角村的荷兰水乡小镇,它的美颜真是亮瞎我们的眼。话说这个村子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村里只有176户人家。村民最牛的地方是宁愿天天划船,也不让汽车开进来。
+ ]4 @( h" m0 p) v. a5 V$ H外来的游客,请入乡随俗,想进村请上船。羊角村出名正是因为它营造了一个现实版的乡间童话。任凭村外时空变幻,纷繁嘈杂,村里依然静谧到最吵的声音是鸭子的嘎嘎叫和鸟儿的吱吱声;村里许多东西几百年不变,在如今的砖瓦时代、钢筋水泥的时代,羊角村的房子屋顶依然沿袭旧例用芦苇编成,冬暖夏凉,防雨耐晒,和周围的美景相得益彰,极为和谐。
% S7 x8 Q0 z. k" L U羊角村的美颜是一代代村民对某些现代文明的排斥和对自然的坚守获得的。我相信这份坚守的达成基于非常自信的生活哲学,那应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 O5 E1 |# O0 P/ Z
去年夏天,我和朋友去美国黄石公园游玩,在黄石公园西门外的西黄石小镇住过两天,美国地广人稀,除去大都市,所有的地方盖房子都是摊大饼式的。西黄石也不例外,房子与房子一般不挨着,也就两三层高,街道都是横平竖直的田字格状,分不清谁是主街,怎么绕也不会迷路。
. H h8 b+ s, U去镇上的超市买东西,虽不大,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纽约超市里有的这里都有,品质没有差异,品种足够你挑选。我们住的酒店,设施品质上也跟大都市里没有分别,房间还都比较大;大都市土地金贵,同等价位的酒店房间普遍局促狭小。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美国中西部的小镇,生活条件与品质跟美国的大都市没有太大差异,只是繁华程度有不同而已。
( Y R! ^# R& K7 _4 _可是,如果问问咱们周边喜欢自驾去旅游的人,在我们这里,从大城市开出去一两百公里,基本的生活条件与品质就会下降很多吧。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在我们这里有一条逾越不了的鸿沟。 . e3 f2 t7 o8 s( J5 Q% b
我曾四次到访乌镇,住过东栅、西栅。第一次去东栅的时候,里面还没有民宿,住在东栅入口外的一条街上,那所谓的酒店就是一间民房改造的,外面的市井声音随人的作息一直轰鸣,房间的设施、卫浴的设施都很简陋,窗外一片嘈杂,甚至尘土飞扬。夜晚的东栅内倒是寂寥无声,只有民居内透出微弱的灯光,没有人气,缺少生机,安静得怕人。我不禁感叹,小桥流水今安在,梦里水乡在何方?
0 M" D2 l0 I: U: g2 }7 r第二次去乌镇,西栅景区就已经建好向游客开放了。西栅,是把原住民迁出,另外安置住房,原有的民居交由政府成立的开发公司管理,原住民可以在自己家原有的房子里为公司打工,接待游客。当然所有的原有民居都经过了改造,接进上下水管道,辟出卫生间,实行客房化管理。西栅内店铺、酒肆、星级酒店、娱乐场所应有尽有,一下子,实行景区化管理的乌镇西栅声名鹊起,再加上乌镇大剧院的落成和乌镇戏剧节的成功举办,让全国各地的文艺人群趋之若鹜。 2 W5 v: [0 ^$ ~! i* Z
游客凭借住进景区一样的古镇,追寻贴近自然与初心的精神家园,人们到古镇是去寻梦的。所以我喜欢西栅,因为它符合我对“小桥流水,梦里水乡”的所有想像。
6 d) l' e+ c& C" O1 E但是随着景区的火爆,对西栅模式的批评也随之而来。他们的观点是,古镇的改造太过商业化;把原住民迁出,古镇原有的生活模式随之消失,那么与生活模式相关的文化就会消失。
5 x; F: K, H6 R' i3 U我喜欢西栅,但我无力反驳这种批评的声音。西栅作为一个景区,它的管理是高效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它的商业运作很成功。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考量,它又是另一回事了。原住民的生活模式的确不存在了,但它又嫁接了新的文化因子,比如乌镇戏剧节,比如名人故居的保护、名人纪念馆的推出,比如水乡文化的传播。
8 G5 ^1 @/ e1 m j3 ]: k4 R要保护江南水乡原住民的生活模式,有一点恐怕就留不住,那就是贯穿水乡的那条小河,曾是原始居民所有的用水来源,上游淘米下游洗衣、甚至冲洗马桶的状况,现代人早就接受不了了。其实我很想知道,不只江南水乡,许多地方的古镇,原住民的生活模式,还有哪些能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又有哪些体现了文化的意义。 9 C: D! ^& g* S# P
除了乌镇,这些年我还走过贵州的天龙屯堡、绍兴的安昌古镇,以及皖南、南粤、闽南的一些古镇,普遍呈衰败之态,好好的老房子人去楼空,长满青苔、杂草,还在留守的居民都是老人,纵然可以固守原有的生活模式,年轻人都逃离了,谁来传承下去呢?其实简单想一下,就知道年轻人的逃离,不光是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也是家乡没有留住他们的生存机会啊!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以上提到的古镇还都是自然条件很好,历史上比较富足、文化底蕴比较好的地区,更偏远的、自然条件恶劣的乡村不在这里讨论。 2 v, p# }+ ]0 l {
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衣食无忧,谁不愿意守着祖先留下的家业,诗酒田园呢!说到底,跟我亲历过的那些欧美小镇相比,我们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在于我们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太多债,特别是上下水道的建设和垃圾处理,以及教育和医疗的改善,又欠缺农村人口除农耕以外、能够留守家园的谋生机会。人逃了,房子谁还管呢,何况古镇的基建不是哪一个个体能做的,老房子更新改造,哪怕是坏哪儿修哪儿,都需要不小的花费,没有规划,全靠个人,只好任由破败。 % p5 z0 [4 F7 F- E( P. U
还记得整体搬迁到美国波士顿赛勒姆小镇的那栋徽派建筑“荫余堂”吗?那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有着200年历史的古徽州木结构建筑,美国人用1、25亿美元拆下一砖一瓦,装上19个集装箱,漂洋过海,在地球的那一边重新给它“安了家”。 & |; Y [3 L+ Z9 H
新的拥有者把它定格在老屋主人最后居住的80年代,老上海的画报、老式暖水瓶、楼上竹竿上晾着的白褂子,这所有的景象让屋主第36代传人再见老屋时潸然泪下。这一幕,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感慨吧,只是这份感慨无法用语言形容。据说,荫余堂在搬迁美国时,面临着拆迁,搬迁美国后来变成了政府间行为,屋主的后代只是象征性地拿了一些搬迁款。现在,徽派老建筑不允许随便拆迁了,但是还是没有修缮的规划,也没有资金来源,一切都在停着。 4 \+ w" V: C% \& o+ N
从古镇的衰败,到小镇文化的支离破碎,以及城乡间越来越大的沟壑,在提示我们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来不得虚妄的指摘,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要尽可能弥合城乡间的差异,否则阻止不了人们用脚投票。
r, C. K4 l2 W6 g9 p+ e一位安徽学者总结的一段话在网络流传很广,他说:“大抵上人生同时期向两个方向行进,且进行不悖,一是欲望和业力牵引的,走向老年及肉身的毁坏;一是心灵牵引的,走向童年及初心的苏醒。”物欲是人的本能,只有物欲在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才能被心灵牵引,走向初心。或者说,人只有经历了繁华,才可能去寻找诗酒田园。
8 I5 R% S/ O# X) f8 j! `7 q8 p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在假日疯狂地出逃,逃向乡村,向自然寻求心灵的依托。另一面,乡村里的年轻人也在疯狂地出走,到城市里体味繁华,仰望却难望到星空。然而,从繁华里出逃的人会在粗陋的乡村呆多久;而向往繁华的乡村人大多却只能成为城市的过客。这两个方向的游走最终会指向一个共同点:逃不出的繁华,回不去的乡村。
- m# |& c: L1 Z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E3NTU5MA==&mid=501529501&idx=1&sn=c0b4dcaadde2124edb2408d87909fa77&scene=19#wechat_redirect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5298-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