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景泰蓝:宫内开花宫外香

[复制链接] 0
回复
36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30 22: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中国的古代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蓝是个例外。景泰蓝只在宫廷内制作,因为它是一门繁复的综合工艺,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  R! H% k" ]' i9 E; ^* k; ~. q
# x" U* M( p% j2 N3 R: d
  《荷梦》(图/王冉). G. N  q5 H* i- m

8 p* W8 t" F9 B2 D' M6 D  作者:贾胜楠
$ t: s* [' t0 s- ]0 f3 t+ a6 B/ w# K4 Z2 U9 P
3 \: _! j: @5 m% o7 _

$ n% o0 ^0 l: S

& S( Q0 R5 o: Z# s0 M- C8 {& y- i/ h0 s+ k
; K2 R  O' J, s  u! H& B! N6 a
  “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此诗赞美的是“燕京四绝”之一的景泰蓝。景泰蓝有玉石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景泰蓝制作程序繁复,做工精美,民间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足见景泰蓝的艺术价值之高。临近国际博物馆日,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珐琅厂内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馆内数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蓝高仿品,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景泰蓝代表作品。
  b* U/ M. g$ R+ Z+ b$ J9 {! Y3 Y& v
  景泰蓝在古代只有官窑
5 g3 [  A: `3 R( B2 p; X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而得名。对于景泰蓝的起源,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尚难以定论。其一,景泰蓝是本土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二,景泰蓝属舶来品,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但不论起源何处,景泰蓝的皇家御用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T$ w5 Q0 {# r' R4 s9 x7 o( B! ~9 C
  在中国的古代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蓝是个例外。景泰蓝只在宫廷内制作,因为它是一门繁复的综合工艺,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民间技艺很难达到这种水平,所以在古代,景泰蓝一直为宫廷独享。
# A. I4 b. }- a2 \5 P+ Y1 n$ n) ?" _2 I$ Q# w. a" x  _
  景泰蓝初盛于元末明初。元代的景泰蓝制品风格粗犷,线条流畅,整体上十分大气,但受工艺水平所限,砂眼较多,颜色也比较单一,主要以蓝色为主。明景泰年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器物的胎大都是以黄铜铸造,胎体厚重,器型多为香炉、花熏、花瓶、杯盏等。纹饰主要为缠枝纹、折枝莲纹和莲瓣纹。一个叶片内往往施用三种釉色。釉料也有了新的突破,器物无一例外地以天蓝色釉、钴蓝色釉或宝石蓝色釉为底色,再用红、白、绿、黄等多彩釉色组成缠枝花卉等纹样。如明代景泰蓝缠枝莲纹烛台,砂眼细小,釉面平滑,以钴蓝色釉为底色,以缠枝莲为主体纹样,以红、白、黄与底色相配,给人以清新雅丽、高贵华美的艺术感受。此时的景泰蓝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
9 [  Q5 Q0 l8 v, D' T& _& @! ?) _1 b
1 o, E% J4 ?1 s- w- K1 }2 g: n1 }, e
: d5 C( }2 Y  K- T2 b2 v" n
4 y, Y9 X0 K/ v3 B
《南湖胜境》

) r3 I- o$ z8 g6 N( m% F8 J% m
! ?7 z! y2 s& @+ H" W& Q1 s+ I/ q
  清代的景泰蓝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内廷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烧制景泰蓝,开发了在景泰蓝器物上运用鎏金装饰的工艺,增强了皇室高贵、富丽的气派。清代釉料品种也更加丰富,改用了以绿色、白色、黄色等釉料为底色。器物的造型更加多样,除了动物造型外,还有仿古礼器。纹样内容也比明代更广泛,画面用笔细致,犹如工笔重彩画。如清代制景泰蓝执壶,作品为金胎掐丝,把高流长,壶身嵌有珍珠、宝石,壶盖与壶把有金链相连,红珊瑚珠作盖纽。制作此壶运用了掐丝、画珐琅、镶嵌、錾雕等多种工艺。而清晚期制品《九桃纹天球瓶》,瓶直口,长直颈,球形腹,口、足镀金。通体施黄色珐琅釉,饰掐丝万字锦地儿,周围饰彩色桃树,枝繁叶茂。此瓶胎型和掐丝的制作精致,镀金光亮,釉料饱满,色彩丰富,具有清晚期掐丝珐琅工艺的典型风格。
2 L* w7 q" o8 ^: K( y. o! V2 r

8 g9 [- f' L( Q- x) F8 O《九桃纹天球瓶》
- }  [% {- [+ c4 o% a( a0 Y7 U9 M

: U) R; y2 n- d8 }  清朝灭亡后,宫廷的手工艺人散落民间,景泰蓝的生产方式变成了官办和私营作坊并存的局面。但由于时局动荡,政府无力监管和支持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因此民国期间景泰蓝的处境临于濒危的状态。' l) N" n$ X( n0 d! p$ e) J3 k

. l. d  }7 z/ T' X
  林徽因与景泰蓝不期而遇

. o  `9 f5 m! O; S3 B, U( i3 K  说到景泰蓝工艺的恢复和传承,不得不提到林徽因。
# J& Z$ Z; S; |6 v
8 R. V$ M7 m, b. b6 Z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天,林徽因从琉璃厂的一个旧古玩摊上买回一只景泰蓝花瓶。老摊主对林徽因说:“这是正宗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林徽因听了这话,不禁为这门传统工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与梁思成再三商量,决定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一个工艺美术教研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工艺。
, F- i! N/ E. p7 x# }( Z! y7 z7 Q; s9 O5 p" H# j
  据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回忆,林徽因对古代景泰蓝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莲几种图案非常不满意。她找出历代装饰资料,学习研究。当看到故宫午门展出的历代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后,林徽因主动要求常沙娜到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来从事新图样设计工作。林徽因和美术小组的人一起设计绘制了一批新的图案,其中祥云火珠的图案简洁、明快,敦煌飞天的形象浪漫动人。当时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得到了一件飞天图案的景泰蓝瓶,赞叹道:“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真是太美了!”
( O, J8 z9 ?. h6 A0 J* H  x: P# X; }8 v* M
  虽然清华大学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但对于景泰蓝工艺的恢复、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了钱美华等一批优秀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更为景泰蓝的传承和发展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c$ k6 Q. t! u( O

9 }6 v6 }3 N- {2 k0 w. l. I
  新人辈出薪火相传

9 j+ g( I& I% X5 E( O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林徽因、钱美华、常沙娜等人的不懈努力,景泰蓝工艺得到了挽救和恢复。一代又一代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薪火相传,不断地创造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经典作品,景泰蓝工艺及其行业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u" N% F! f* D7 ]/ E) |9 ~. b
7 q2 ], L, V% x: t' K+ ^9 l0 d

; r  {8 y+ n1 S% {6 E

' K- ]7 H+ f2 n% o8 n' T《兵马战车》
0 O/ g. r) N) t: v) _6 @) f" \. m

0 y1 d2 q4 @( F/ p0 `8 g# }6 \  钱美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市珐琅厂第一任总工艺美术师)遵循导师林徽因的遗愿,“一定要把景泰蓝传承下去”。为了更好地学习传统,钱美华通过梁思成找到了当时在故宫博物院当解说员的沈从文先生。沈从文告诉钱美华,故宫的景泰蓝很多,让她去故宫临摹图案。但故宫存放景泰蓝的珍宝馆不对外开放,钱美华就和故宫工作人员商量好,把自己反锁在里面,清早进去,晚上出来,收集到不少失传的图案。钱美华将传统融入设计之中,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 i+ _- I: z5 G+ @: E' u7 k
# I- s; B9 M9 H2 \7 {  铜胎掐丝珐琅《如意樽》是钱美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的代表作品。器型为如意形,纹样以汉代漆器龙纹为主题装饰,构图严谨,色彩以红色为主调,并配以黑、白、黄三色,对比强烈,纹样和颜色主题突出,各装饰区域主次得体。瓶颈处镶金色如意形双耳,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主体区域嵌有绿松石,同红色主调产生对比,丰富了装饰性。整体构思严谨,历史感厚重,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1 K+ q( {8 }1 u7 ?( R2 U3 M+ T( u9 y$ T( r/ E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泰蓝的设计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开拓创新,从造型、题材等方面源源不断地为景泰蓝注入新鲜的元素。在颜色方面,元、明两代,只有7种用色,清代出现了20多种,而现在已经有70多种;烧焊方面,燃料由原来的煤炭改进为天然气,温度更易控制,使得釉面光滑,颜色烧制均匀,几乎看不到砂眼;掐丝、点蓝方面,辅助工具进行革新和改进,使得掐点技艺更加高超。北京市珐琅厂仿制的景泰蓝兵马战车,按秦始皇兵马俑一号战车原型1∶1比例制作,总长3米,高2米,由战马、战车、伞盖、驭手、弓箭、盾牌等部分组成,大小数千个零件,其色调以“蓝”为主,以古铜纹、拐子纹作装饰,作品形象逼真、气势宏大、工艺精湛,堪称景泰蓝工艺中的传世佳品。! J: }/ p$ M$ }/ n
, C1 @8 m7 H- O5 {

9 B2 \+ T  ~7 G+ D# O+ L) S
- @/ [/ Z% f. e( U' Y
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清朝宫廷珐琅作生产场景模型

6 u) p) w: @0 }* `; v3 D# a* J& J1 `; T/ o$ `+ j% Z( C
  除了景泰蓝兵马战车,《南湖胜境》插屏不论从风格、造型还是题材上都是现代景泰蓝工艺品的又一佳作。作品以一大会址南湖的“红”船和烟雨楼为主要装饰题材。整个画面构图严谨,色彩丰富。白浪云端的飘渺,烟雨楼旁柳柔如丝,距烟雨楼不远处清澈的湖水托起一条船,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在薄雾迷蒙中启程。作品用传统的景泰蓝制作技艺,推陈出新,使这项传统技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展厅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其它不同规格、不同题材的插屏。
, Y4 a' d  h% M  U8 C) m' S' b* ^, v" X+ Q; N3 }+ n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景泰蓝工艺品逐渐与传统风格相融合,而更具现代意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的作品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清新细腻精致,风格典雅秀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2 M0 m- n+ k6 ~) d! u. `: J" B

5 Y! ~$ {, j) x% b* X* h  F4 G  铜胎掐丝珐琅《荷梦》系列作品是钟连盛艺术风格的鲜明体现。钟先生介绍说,这一作品的灵感来源于2000年的一个夏末傍晚,他带着女儿路过龙潭湖荷塘时,偶然回头一望,两只野鸭在河中亲密而行。夕阳西下,整个画面笼罩在金黄的色调中,充满了温馨的情调。为了表达这一感受,他在色彩处理上,突破了以往常规,在荷叶以及底色上进行了渲染处理,使装饰富于抒情、浪漫的情调和崭新的时代气息,并在工艺上进行创新尝试,打破了传统景泰蓝丝纹密布、装饰繁缛的手法,装饰主次疏密有致,主题突出,在工艺的严密控制中保证了大面积无丝而不崩蓝,做到了工艺同内容的紧密融合。其作品简洁、流畅,采用成套装饰的方法,风格统一又富有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夕阳下荷塘怡然、浪漫的情趣。: y' h. B$ t( O

: `; }& K2 p4 R/ i0 l  历史悠久的景泰蓝曾经是流光溢彩的宫廷用品,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奢华,亦呈现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如今,景泰蓝在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工艺和风格,即使是一些特别有创新意识的作品也多从传统中寻找灵感,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景泰蓝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的精湛工艺所焕发的鲜活的生命力。
' J3 @; p& F( ~& z9 Y
2 c" {% U, |( s- F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05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