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这三个美国小女孩,告诉你中国教育还差多远|| 海那边

[复制链接] 0
回复
26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22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h" `* X& k7 Y+ a* h& `

, j, b! w6 b3 F; g# b

5 |) Q( N( E9 P
八十多年前,著名学者陈寅恪写下了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指出一条明路,培养一个心灵自由,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直是中国教育家们追求的目标。

* t- d( m* u" ]- g4 Y9 ~- U! q; |/ g
八十多年过去,这个目标似乎偏离了轨道,离我们越来越远。能够有底气说出要培养一个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孩子,恐怕没几个家长能做得到。

/ E1 k8 k; U* n2 p" ]" w
中国教育的问题摆在那里,不是“掩耳盗铃”就可以忽视的。教育改革是一件可能要耗尽几代人时间的事情,更何况这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目前情况,看不出动力在哪里。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的,这也是为何留学潮兴盛,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说得偏激一点——在这样的环境下,送孩子出国就是在救孩子。
6 g0 `7 m5 g1 i
下面来看三个美国小女孩的故事,从她们身上,你能看到中国教育离真正的培养人才,还差得很远。

3 w- {! [/ v/ Q4 e* ?/ l# ~3 \1 u+ y% X
1
6 K% P- s* b  C8 b# [
要修改宪法当总统的小女孩
------
. y9 K' q5 K  h, R9 ]2 {

2 C# X3 P6 ^/ S6 l0 j4 O+ @
第一位小女孩叫做艾莉娜‧穆赫(Alena Mulhern),是一个被领养到美国的中国孤儿,有一天她的养父母问她的理想,她说将来长大想要当美国总统。

% s. Q' g4 N# K7 N- X
养母看着她认真的表情,很无奈地说:“宝贝,很不幸这是你唯一没法达成的愿望。根据美国宪法,唯有美国出生公民,才符合成为总统和副总统的资格。”

8 L/ L9 y$ R8 u. J# C; Q# l
艾莉娜说:“这很不公平。”

) M0 ?: E& C; d- n- o' V- f
养母说:“那你想要怎样呢?”

' Y. m" ~( O0 q8 C( l" q: i
艾莉娜说:“我要修改这条法律。”

/ w# ]/ Y; _+ Y% y: u! O4 a  Q
于是在养父母的帮助下,艾莉娜来到了所在州的议会,试图说服本州的议员们,让他们去向国会提出修改这条法律。

* g( V9 T. F( B9 G
艾莉娜在议会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选总统。我不希望只因自己出生中国,就被剥夺争取这个位子的机会。我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美国人,我不记得有关中国的事物,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关于美国。因为我的一生几乎都在美国度过,我被领养时才十个月大。想想看,只因200余年前的法律,让多少伟大候选人无法为国奉献。”

" a# N, q% d# M% [* Y7 H! K* u
艾莉娜也清楚知道自己为何想成为总统,她说:“我会是个卓越领导人,让民众团结一致,也会引领国家,使它成为更适于生活、工作和养儿育女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爱我的国家,希望为它奉献心力,这里是我的国家。”
5 Y5 w% L) U' K( K; G1 M
当然修改宪法会是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艾莉娜坚定表示,她会全力以赴。
8 f" D: a$ Q6 m* D' A  t9 n

2 I8 {& R- p, p3 F0 n, O
2

  F5 n0 g3 e- A9 F% z3 g5 I8 [9 g) l
在闺房制造出惊动美国军方的新能源
------

- x) n4 m4 x6 v

4 r: `7 e# z. l% t# E
第二位名叫萨拉(Sara Volz),她花了5年时间,发现了一种能够把海藻变成“石油”的技术,惊动了美国军方,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并受到了奥巴马的接见。更为传奇的是,这个技术的诞生之地,就在她闺房的床下面。
" y/ \6 }; u) p& d$ b# O
走进Sara的闺房,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绝命毒师”的实验室。为了腾出空间,她把自己的床进行了改造,上面铺着被褥是休息的地方,下面就摆满了装着绿色液体的瓶瓶罐罐,她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 ?( ^- |' _. K' g  L; u
从小,Sara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女儿的爱好,Sara对于自然科学的爱好也进入到了痴迷的地方,甚至把元素周期表都穿在身上了。

$ u6 H; v  P' F$ p: T3 i
说起她为何会研究起把海藻转化成能源,要从她13岁的时候说起,那时,她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说:“藻类植物作为一种可迅速再生的资源,现今转化为生物燃料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但相当昂贵的生产成本让这种技术难以落地。”
4 z. f5 I/ O" S3 M
这句话一下子就在刻在了她的脑海里,就像着了魔一样,她一直在思考,如果能够把海藻转换为能源的成本降下来,不是非常酷的一件事吗?
" x7 H- r3 @! t$ f* n
于是她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资料,并且四处求教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但没有人把这个小女孩的想法当真,因为这个技术难题连研究了几十年的专家们都头疼不已,根本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是认真的想要研究,也许只是三分钟的热度。
3 L, U' w' c! A  i4 q
Sara开始感到非常失望,但很快,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要自己建立一个实验室来攻克这个技术难题,对于女儿的决定,父母都百分百的支持。

% h' T. ]: n, T- f1 S
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并没有能够击退Sara的决心,终于有一天,她有了惊人的发现:那就是相同的营养、培育环境下,不同藻类的含油量却有天壤之别。如若精选甚至培育出含油量极高的藻类,那生产成本昂贵的问题,岂不是就能顺带解决?”

: k- t* x, Z" e) H/ o& d; r4 z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外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Sara所付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她赶紧把这些高效藻类另行培育。结果培育出了拥有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这极大地降低了提取生物燃料的成本,经过核算同样产出一桶油,它的成本还不到2美元。

* I9 ~4 r# s3 ]2 G5 n! \$ ?; q
这一重大的技术突破让所有该领域的专家都大为惊叹,也因为这个技术,她在英特尔科学奖中击败了1700个美国其它地区的少年天才,获得了10W美金的奖学金。
/ U) q9 \+ V  F/ M
紧接着,麻省理工大学也将她提前录取。

* R& P: S2 ]1 B/ N
她的事迹也惊动了美国军方,要知道,能源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这是她为军方的领导们讲解自己的技术。

$ E7 h; ~$ r$ o2 E* o& w- {
经历了这些大场面的Sara在被奥巴马接见的时候已经成熟多了,当奥巴马对她说:“你竟然在你的闺房的床下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时,她机智地回答说:“是吧,我希望美国的下一代孩子,不会在他们的床下完成实验研究了。”

, C+ Q% v$ z+ H. S# e
4 `3 j; C  e. x+ O) p7 n6 Y0 x/ q
大家都被她的机智深深折服,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p, u- y( y  ?$ w7 l
  v  `- s0 q; H" Y
0 D+ E3 C- W. |: h
3
拯救了百万非洲儿童生命的小女孩
------

, v( ~6 U$ ^5 F4 {; W' n2 T

2 C: }+ t/ `, X( m; X# c) Y6 \
第三位美国女孩叫做凯瑟琳(Katherine Commale),5岁时看到一个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小孩因为疟疾而死亡。才5岁大的她,蜷缩在沙发扳着手指数数,一、二、三...三十,当她数到 30 ,一脸惊恐说:妈妈,一个非洲小孩死掉了,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

+ l% l" J  K# x  t+ t1 }
妈妈上网查资料,告诉凯瑟琳:“疟疾很可怕,小孩得到疟疾很容易没命。”
5 P/ u  D$ E4 K3 a6 d
“那小孩为什么会得疟疾?”

, |. e# |$ D0 o+ j7 O# S+ s
“疟疾是靠蚊子传染的,非洲蚊子太多。”

$ @$ a% P4 V( s( Z5 @6 T/ q3 v% F7 q
“那怎么办?”
/ ]# X3 d' U; N7 x! R
“现在有一种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有它就可以保护人不被蚊子咬。”
( l2 r0 Z6 p1 h# H0 g3 C
“那他们为什么不用蚊帐?”
( n: P, N! c$ w
“因为这种蚊帐对他们来说,太贵了,他们买不起。”

- Z" d2 r6 V# o: w6 h
“不行,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V' ?0 G+ N" H  j4 r- {6 Q
过了几天后,妈妈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老师说凯瑟琳没有交点心费...妈妈问她钱呢?凯瑟琳说:“妈妈,如果我在学校不吃点心,平常不吃零食,也不再买芭比娃娃,这样够不够买一顶蚊帐呢?”

- m% z2 c6 |% ~1 @, ]3 @
妈妈带她去超市,花了10块美金,买了一顶大蚊帐,可以给4个小孩用。然后打电话问在非洲做慈善的组织,看看如何把蚊帐送过去。巧的是,给她找到一个 “只要蚊帐 Nothing But Nets”的组织,他们专门送蚊帐去给非洲的孩子。凯瑟琳亲手把蚊帐寄过去,一个礼拜后,她收到 “只要蚊帐” 协会的感谢信,信里说她是年纪最小的捐赠人,还告诉她如果捐10顶蚊帐,可以获得奖状。

2 H) \$ x, E: D! r/ e
凯瑟琳要求妈妈和她去跳蚤市场摆摊,把她的旧书、旧玩具、旧衣服拿来卖,卖了钱好捐蚊帐。可是卖了一天,生意不好。凯瑟琳想:我捐钱买蚊帐,‘只要蚊帐’协会就给我奖状。那别人买我的东西,给我钱,他们也应该得到奖状才对啊!

) z8 g4 w  n3 B4 @; H  H
于是,她开始自己做奖状,妈妈帮她买材料、爸爸帮她整理工作间,弟弟帮她画爱心。每张奖状都有凯瑟琳亲笔写的“以你的名义,我们买下一顶蚊帐,送到非洲”当然还有她的亲笔签名认证。

. v' M( w5 ?% P( r# l
只要你捐10元美金,买一顶蚊帐,就可以得到一张奖状。邻居看到她的奖状,觉得又天真又感动,奖状很快就卖掉十张。凯瑟琳把钱寄出,收到“只要蚊帐”协会寄来为她特制的“荣誉证书”,他们封她为“蚊帐大使”。
. v- G6 W% a5 r* n* E0 Z
社区的牧师也请她去教堂演讲,她只讲了短短3分钟,就收到800元美金的捐款。这下她士气大振,开始跑到别的教堂去演讲,当她满6岁时,已经募了 6316 美元。“只要蚊帐”协会把凯瑟琳的事迹贴在网路上,引起许多人回响。
- Y0 n, y/ z* m- _& T  Y
有一天,凯瑟琳看见电视上播出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提倡大家捐赠蚊帐的公益广告。她立刻写一封信给贝克汉,感谢他,当然也发给他一张奖状。贝克汉把奖状贴上个人网站,引发大量大量粉丝关注和传播,事情就像雪球一样传开。

& E$ F0 p4 {9 }" ]* ?9 o* c- ~1 \
2007年6月8日,凯瑟琳收到一封来自斯蒂卡村的信,村里的孩子写:“谢谢你给我们的蚊帐,我们看了你的照片,大家都感觉很美!”凯瑟琳受此鼓励,非常开心,激起她更大的动力,她和队员动手做了一百张奖状,给富比士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亨,每个人寄一张。
1 s( y4 O1 C' N0 K; n4 B
其中一张写着:亲爱的比尔盖兹先生,没有蚊帐,非洲的小孩会因为疟疾而死掉。他们需要钱,可是听说钱都在你那里...

8 L% j# R  R0 O/ |. e0 a& D9 Q4 w
2007年11月5日,比尔盖兹基金会宣布:捐三百万美金给 “只要蚊帐” 协会。比尔盖兹说他收到一张奖状,而且收到一封信,信上说为非洲小孩买蚊帐的钱都在他那里,看来他不把钱拿出来,是不行的。
" y0 m& O5 c2 {2 w
看着大家如此积极有爱,2008年9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请来联合国基金会、联合国难民事务专员办事处(UNHCR)代表,以及NBA前主席 David Stern。同时到场的还有当时7岁的凯瑟琳,在小罗莉的见证下,各方达成协议:向坦桑尼亚、苏丹、乌干达、肯尼亚等非洲国家27处难民营的 63 万多的难民,长期捐赠防疟疾蚊帐。
$ T5 n% S4 F" M; O
受邀前往的NBA前主席David Stern,在他的推动下,关爱非洲儿童的氛围蔓延到体育圈。其中,NBA球星史蒂芬·库里在几年前就作出承诺:只要在比赛中每投进一个三分球,哥就向非洲捐赠三顶防疟疾蚊帐!
1 v+ e% k( N. K0 j0 O; [$ K0 T
* a9 m* [" a8 E' g( V+ l' f
当每个国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时,凯瑟琳也在短短2年间筹集数10万美元购买帐篷运往非洲。她还录制影片,翻译成各国语言发到网上进行号召。

" U! S' t  x6 f$ O) S7 n2 ~" F1 b
这一个小女孩,已经救了超过百万个非洲小孩的生命。! Y  Y8 V2 g: U9 |

+ @% N4 ^* l6 u+ r- F5 v: l. y: _
1 C8 v# r" X  t& U( ]
4
: }% ^% D: w; B- B# o6 l  \
三个小女孩背后,是美国家长对孩子梦想的“纵容”
3 E) w  c$ G" M- ~
------

3 M( y& M" x* l& c3 U& x
这三个小女孩的故事,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家长无法想象的,她们也都只是普通美国家庭的孩子。这三位女孩,或许成绩并不是最优秀、智商并不是最高,但她们都做出了很多成年人都不敢去想,没有能力完成的事情。

9 C6 @1 z2 R3 J/ e8 w
不管是“修改宪法想当总统”、还是“在自己闺房做绝命毒师”、或者是“发起救助非洲儿童的公益活动”,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背后,都不可或缺家长们和整个社会的“纵容”。

. _, g5 [! e: B, j& s* g  i
也许美国社会能够容忍孩子的梦想,美国的家长们也乐于“纵容”孩子的梦想。

! W; e6 ^* i# p

" c: }, d* |& O; g5 k  J' Q4 D
而对于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梦想”属于奢侈品。一个从小就不敢有“梦想”的孩子,谈何“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过是提线木偶,任凭现实的摆弄。

* o& y7 m1 s+ K# m- I0 g5 G

- G3 U% y; G, ]( t8 p! Q/ c' q* c!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753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