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深情岁月] 深情岁月:王强《我与京胡》朗诵 方卫

[复制链接] 0
回复
26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2 04: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多彩美文  专业诵读
精良制作  精彩呈现

! K8 x& w, z8 H  F

: q; E8 |8 K7 I. J" ^

: E4 X4 ~) D9 W8 m# B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8 H4 y- _9 l$ P' u
《我与京胡
作者:王强

2 |7 |. I5 o6 H9 S5 X- Y9 S+ ?( x$ Q* ?6 t  w3 \0 u8 G

(一)

# n* @9 X; t$ U' x7 l* W

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小学,随父母游览松花江,从防洪纪念塔沿中央大街往回走,路边大铁皮稍门里传出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招徕顾客,兜售胡琴。


! P; P3 @6 c  k! V3 _

我被胡琴声吸引了,双脚像被钉在那里,央求母亲给我买一把。那时,如愿以偿的我并没意识到这件乐器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 M; j2 P9 \1 \

母亲的两位同事,法伯伯和孔伯伯都是行家。那个年代人们真诚朴实,热心的法伯伯引荐我投拜蒙师。

. C. }8 c- j* l4 a6 K

9 m+ y0 b/ A5 g9 @

蒙师刘先生是胡琴圣手。一起学琴的玩伴进了省艺校。2016年夏,我应邀去哈尔滨观赏黑龙江省京剧院的《杜鹃山》,他正担任琴师。看着他在乐队里挥洒自如地演奏,我想,这便是我儿时的向往吧。

4 d3 B$ f5 e8 z& L- I2 @
; ?4 y. {+ A8 F1 V1 j6 U4 B

随后我又转师宋先生,宋先生是我国知名的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现在别人问起来,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他的学生,名师出高徒,我不学无成,有辱师名,实在是惭愧!


" }$ j% I1 c5 j& W

对中学的记忆,似乎永远和学校宣传队离不开。而今,同班同学早失去了联系,但宣传队的同学,至今还保持着友谊。

" {' D4 c0 }0 M1 `, ~3 U

移居天津后,在中学里最先熟稔的还是喜欢京胡的老师同学,毕业后我有多个选择,我执意报考了区文工团。


8 k! [2 y2 I  L- v+ W

星移斗转,京剧的辉煌,光焰日敛。文工团以歌舞为主,我只好改拉大提琴。


  |; c( M: L- \2 W4 `# M0 y- T

(二)- q" N/ e- V+ ~4 m/ g3 j+ {1 Y1 c


2 k6 x7 P# O) H6 N+ z! J

1978年初,高考入学第一天,陆老师对我说:“我去你们考片招的生,一看你填表是演奏员,正好能充实咱学院乐队,就把你招了进来。”我想,要不是因为乐器,人家大概也不会录取我吧。

0 r4 J# \7 y7 _8 g0 V# \8 ?* J

大学里玩儿各种乐器的同学人数众多,水平也很专业。那是一个青春、展望、憧憬的年代。


6 o4 H$ ]" y& J: R+ U % [) m" Z; A& i
% i& C. N8 n7 p  y- q1 [
8 I7 r& e  g  ^& T( c7 ^

假如,没和京胡结缘,我报考研究生大概会另选专业。我自以为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专业需要京胡演奏,面试时我专门借了一把好琴。结果,主考官郭先生笑着对我摇手道:“不用拉了,以后有机会再听你演奏吧。”当然啦,以后再也没有演奏过,因为我攻读的专业及后来所从事过的所有工作都与京胡无关。


' H5 R% G) x% j7 |4 Q% H4 c

工作与京胡无关,组建家庭,也许与京胡有关了吧?可她总说我京胡水平太业余,于是在以后的锅碗瓢盆进行曲中,我的京胡琴音哑然,琴技荒废了。随着衣食奔波,在那滚滚红尘的峥嵘岁月,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匆忙坎坷地走过了同龄人几乎都要走过的人生阶段,心中只装着家国情怀,至于京胡,早已抛却脑后,在我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

/ T# H, @7 P4 d! U3 G8 @/ s

(三)


5 k/ j  ?. z- s! Z5 r+ E- r9 \

直到新千年之际,因了一个偶然的机缘,京胡,重又回到我的生活中,继续拉响属于它的乐章。


9 P) Q/ K8 H5 X% b4 U$ O+ n

那时我在日本,每每看到电车站总有西洋人拉小提琴,还有几名来自安第斯山脉的南美歌手,他们弹吉它,唱民歌,吸引路人围观。我突然想起了中国的京胡,心中怦然一动!为什么,为什么不在这儿,跟安第斯山脉的乐手们唱一出对台戏呢?主意已定,趁再次回国之际,我从北京专程携去一把紫竹京胡。入海关,边检人员告诉我琴筒上蒙的蛇皮违反动物保护法,要没收。既是规定,理应遵守,遂对他道:“琴担,珍轴没蛇皮。”我松了弦,拆卸下琴筒递给他,他儍了眼,摇摇手,放我带琴入境。我心中不免暗自好笑,他要扣下京胡,只给他蒙有蛇皮的琴筒,他却又不要了,想来也是出于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好奇吧?

4 u& U  Q4 y+ O! N) K
1 P3 `8 D2 R. R& w* u
1999年作者在东京八重桥

, a7 K1 `5 v8 i. D" H

' Y& Z; \0 i6 _3 R; M0 M" }

几天后,我在柏市车站北则,与安第斯乐队遥遥相对的位置,坐下来,定上弦,甩开弓,演奏起《虞美人》组曲中的《夜深沉》来。只见我周围一双双脚越添越多,我自知拉得不好,但在这里,又有什么可惧怕的?

! a0 ?/ Q5 \0 {0 v/ `3 D% b

一曲甫毕,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来,人们纷纷围拢过来,热情好奇地问我这是韩国乐器吗?它是由什么构成的?京胡对于那时的日本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我向围观者讲解京胡是由竹子和马尾构成,它的作用更多地是伴奏中国的歌剧……


& M/ j! ]$ ~( R) @6 B/ f; G

几个月后,松户市长闻听此事,客气地邀我坐进他的办公室,笑道,“这里居住的外国人,介绍自己家乡饮食者多,介绍乐器者少。”他友好地建议我出任他那座城市名誉上的“文化大使”。当时我已决意回国,遂婉言谢绝。
3 X9 t! U! T' `


" J7 u7 f+ x3 A# V

(四)


* d" [8 Y' @# {4 a# T6 B- i' T

有了国外拉琴的对比,回北京后,立刻感受到了浓郁的京腔京韵氛围!偶尔去一下朋友的京剧沙龙,以琴会友,向那儿的大师和高手学习,仿佛找回了少年学琴时的感觉。

, [6 M$ O# u. }) Y5 a' s2 a

汶川和玉树地震时,我们栏目除了派记者深入灾区发回现场报道外,还多次举办抗震救灾义演,我重又登台操琴,用京胡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0 Z- W  f; K; g: n

照片由作者提供

' ~0 X: d! z7 B! ?; t+ I

目前,高等教育资源参与中小学体育美育的工作正蓬勃开展起来。承蒙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领导委派,我在北京亦庄二中担任两个学期的国学课老师。课堂上,我向中学生们介绍传统文化,让京剧进入孩子们的视野,自拉自唱,果然激发了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虽然我琴艺学无所成,但这把小小的京胡,却帮助我在业余之时为社会尽点儿微薄之力,也算是对传授我琴艺的两位恩师的回报吧。


6 o  I2 v  W/ V* Z( V. T

照片由作者提供

! Z  {. ^/ U3 n3 l1 U# E

母亲退休后,琢磨老旦唱腔成了她生活中最主要的消遣,每次探望父母,我总忘不了带上一把正宫调胡琴,一回家就拉开架势,为母亲伴奏一段,哄她老人家开心。这不仅是报答她当年让我拜师学艺,更是报答她多年载培养育我的恩情!

3 U" B8 R0 v& j0 c! R: g# p
& i/ P; t& \5 e$ S" f

照片由作者提供


  J* A0 [7 {7 J4 P

(五)3 ?7 g; i/ G1 t% `' _


& |* H5 z* z+ M; t

望着匣中沾满岁月遗痕的京胡,我想,它和我都属于那个渐行渐远的年代,我仍然执着于独属于它的那种古朴美。孩提时代品尝过的美食,一生都会留恋;我想人的审美也是如此,儿时接受过的艺术,倾尽一生也都难以割舍忘怀吧!人心深处,都深深隐藏着一种少年时代与艺术的初识初恋,这被岁月掩埋了的艺术启蒙,每一个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悄然珍藏着深刻清晰的感情记忆,那是一种独属于儿时的烂漫美好、清澈纯真。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在你认为已经泛黄的人生片段中,有艺术的地方,总是充满着璀璨的阳光和蜜糖般的芳香,那里有懵懂稚嫩的身影,有伴随自己一生的乐器。在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那一刻似乎已经成了永恒……

" `2 j+ B$ O% [

- t. B' R- t6 R- s* Y0 B2 U5 U( v

京胡不过是一件小小的竹制伴奏乐器,但要想真正掌握它,学会练精,不仅需要天分,更需要心血、汗水和时间。一件小小乐器尚且如此,何况人世间那些大事情大道理了。

% O2 y1 o7 R' g

思绪又回到孩提时代那个初冬的黄昏,法伯伯领我去拜师刘先生,刚下公交车,昏黄的街灯亮了,映衬着美丽的北国江城。时令频添了几分寒意,伯伯语重心长对我道:“ 记住,学京胡,切不可半途而废啊!”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当时不甚理解其意。惭愧,我似乎没能坚守住京胡,终究没有天资做一名专业琴师。不过,京胡的学习,却让我明白了在学习面前,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勤奋、认真、持久;必须靠谱靠调,有板有眼。我想,这不仅是学京胡的道理,或许,也应该是做人的道理吧。

5 U' U2 Q- `$ W' D
- q% E, X, t6 s& M% d: v

) i9 V1 S& U# ?, R9 s
◆ ◆ ◆
1 @6 F& c" @% \3 J  Z" {4 m

作  者7 \; P$ x/ s$ T- r
( m9 V; D. E0 Q" T: o5 B, [' a9 k+ g
王    强( ~+ P! M$ v  i9 l: I$ s

3 C/ E5 [- ?5 L! @  A' T8 Q5 D
9 `* Z( R+ d( f% e- j* v% U

王强,北京电视台高级记者,中国戏曲学院兼职教授。

% y/ s  A8 ^( U" c% Y9 \
6 j% g7 P0 U$ @8 [; n
朗 诵 者
5 F9 e+ q: z) j2 [  e3 i$ w
0 {1 p0 B. w0 W- b# m3 M8 ]( }( m
方    卫7 ^5 o$ q! ^' z$ @# Y. p; ~# X: ]
* ^9 M# D: A2 W9 \# u2 F  |

# T8 b7 O2 ~; f

方卫,高级记者,教授,资深媒体人。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新闻一等奖、17次天津市政府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新闻评论员、记者、主持人、制片人,曾任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总监,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任院长、天津市电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现为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副总经理、银光院线总经理。


6 }$ t! Q: ?! }  g' y! w5 ^3 u/ C
后 期 制 作6 L6 H: A  @4 o% |0 E' s

- _6 I0 g4 m4 c2 E$ x继    禹6 G2 p2 |& p! k
2 Q: s2 F1 S" I

天津市人,祖籍山西大同,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 曾为下乡知青、工人、电台编辑记者。有多篇广播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爱好文学、音乐、朗诵,薇电台“风尚故事”主播。

/ [9 _* w* ?( U$ }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T" f, V6 m; b& n$ q7 e9 C( j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 ^% M) |6 H) o( i3 B1 |

, f" f" g5 f( s" w  g- T4 b

3 v+ p$ H/ ?" l- c7 K7 `8 K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总编辑 / 危羚
& [1 I8 d. H& b. i/ y. c
责任编辑 / 杨娟
- q  c" n  g9 X8 B
投稿邮箱:mailto:wdtmwms@qq.com
(薇电台美文美声首字母)

/ ~8 b2 K3 b# \# _& O! C1 j
' p/ J* r, F9 b/ e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227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