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为了传统的现代复活:一个柳编手艺人的40年

[复制链接] 0
回复
196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11 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q! p4 h7 V) U9 @9 @5 e  H
  J7 A9 @2 P1 e2 D
对有些人而言,
$ c, \/ K* n. G' R1 O$ m' |" l
撑起生活和热爱,
一根柳条足矣。
···

/ ~: Y! v$ ^1 B' g
“临沭柳编”
" i/ {3 a4 w; @# ^
" h& ?# s: P& w  ~9 M
2 }/ C0 k# ~9 t4 D# _9 H9 o$ r! |
! A* d( V* a4 [3 \" q
杞柳,一种普普通通的落叶丛生灌木,没有花香,也不结果实。然而在有缘人手里,小小一根柳条,就会幻化成各种精美的日用器具和艺术品。
- U) \6 K* d# E( J9 d% P  T2 T& J. F
1 O/ F1 v) y7 s& Q  ]* f; Q6 y
山东临沭,这个依傍临沭河而生的小城,就是一座“柳编之都”。临沭河孕育了大片青翠的杞柳林,心灵手巧的临沭人则“靠柳吃柳”,将柳编发展成一种技法复杂、产品丰富的成熟手工艺。
4 Y/ n* v5 [6 n& J. ? & `" |( C9 u; J% T( ]9 h2 P4 o
* M& r2 O. X# i8 R
(临沭人大规模种植杞柳,用以编柳。)
# X/ {+ C; P' Z
杨进邦就是一个临沭柳编人。
+ E7 k3 ~: ~# L: ~( W
5 S9 F- ?. I8 c# A: k今年63岁的杨进邦,从事柳编行业已经超过40年,创作的柳编作品多次在山东省、全国获奖,2008年被评为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9 `/ E  c8 I: |) q, k9 t
) s  s8 q4 m* q
据杨进邦介绍,临沭柳编的历史,要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唐朝,当地更有村庄因为柳编而得“柳庄”之名。/ |. F0 y2 U; N9 F" U9 Z
(柳编工具和部分柳编产品)

$ U: Q7 M5 F( A! u& r# K+ w4 {6 A出生在农村的杨进邦,成长在一个柳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从小跟着村里的老人就学会了编柳。但他真正开始以柳编为职业,是从1976年开始的。当时从事雕刻美术工作的他,因为临沭要发展柳编产品的进出口事业,而被抽调去进行柳编产品的设计创新工作,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 Y0 [7 Q  i6 C: S+ E! S & ]! V& k7 J; e
7 P* Q( [+ x" d" ?. j
  s  D$ F; T" x
柳编的技艺深厚复杂,有着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等5种技法。从杞柳的种植、收割、脱皮,到编底、编帮、收口的整个加工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或者半手工完成,对手工艺人的技术要求很高。
6 c# L' Q4 p0 }" o. H% h( s9 M
3 f' ^" H, d, z, S1 N' y编柳需要心诚,偷一点懒,耍一点花招,就会在成品上体现出来,比如筐的帮编得不够均匀,或者筐的底编得不够平整。这是一项需要一心一意的手艺,非常需要匠人精神的手艺。
, R4 m5 b, h+ n$ U3 g4 E! ^( G2 y
, K1 k/ {9 z4 g- O
% s' S; E0 o6 A" |  p9 M5 I0 L
) Z' D7 u! a$ W9 r; m9 J
(杨进邦在编柳。)8 g4 E. Q" r4 l3 O# T0 s) n% I

; W; m' A  X) Y1 T/ n: r1 B: T现在临沭的柳编产品已经有上百个系列、一两万个品种之多,大的产品系列就有吊花篮系列、提篮系列、盘子系列、洗衣筐系列、园艺系列等等。$ N& b; \8 q* B5 z! e& e* k  D# Y* G. g6 \

1 H9 Y& d1 H( p! z6 y但杨进邦从不满足于既有柳编的产品类型,他进行柳编产品设计创新的理念非常清晰,“我们要通过开发柳编的新材料、新编法、新用途,从而拓展柳编的新市场”。
1 F6 s5 i5 r2 E+ r5 C% D) U
0 J3 C0 f) M1 m他也从不拘泥于柳编本身闭门造车,而是从非常多的工艺门类中汲取设计灵感,“我很多时候会从藤编、铁艺、雕刻、剪纸甚至平面设计中汲取灵感,作为参考。有时候觉得这个剪纸的图案、造型不错,就会试着用柳编去编一下,做出柳编艺术品,能具有观赏价值”。
# B! o* ^3 V( V- a* p1 _
5 a3 Y1 K' x) i  f, Y* C) G杨进邦设计出来的柳编艺术品有动物系列,比如十二生肖、孔雀、凤凰等,也有物件系列,比如摩托车、石磨、碾盘等。
* L# V4 Q1 q8 _* ^' N
- z: v$ ]- N. f2 m: t' _2 S! u9 H, G! r3 [; e: o3 F5 G

) v: Y( o) n" J3 R7 X' r4 J8 N! f3 W! w% h4 h0 o6 Y% l/ N5 \7 B/ @
(杨进邦设计的部分柳编艺术品。)

. U! f! X' J3 B) H# A尽管从事了一辈子柳编创新工作,设计出了无数种新的柳编产品,但这么多年来,柳编失传的隐忧一直没有从杨进邦心中抹去。“我很担心传统的编制技法会失传,像箢子、簸箕的编法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才会,60岁以下的基本都不会了。”( X4 Z* `9 _' g8 O+ Q& u

6 C5 p2 C! f' k2 P3 v8 ^8 N为了抢救临沭民间的一种传统柳编技法扭编法,杨进邦设计出了柳编葫芦、花瓶,“我必须要设计出可以产生市场效益的产品,像柳编葫芦已经基本打开市场了,扭编这种技法也就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T! W7 V9 ~7 b4 l) b* t% Y, w$ x% C& ?; Q

4 S7 `7 @3 j. t+ u$ U. B: ~) X! C5 p
(杨进邦在向中学生传授柳编技法。)

. n0 W& ?3 j. j4 v6 h“在临沭,比我技术好的人多得是,但我热衷于传授,不管谁想学,我都愿意教,能多教一点是一点。”尽管如此,杨进邦还是深深地担忧柳编的未来,“我小时候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看的是皮影戏,现在年轻人在手机、电脑上到处都能看,还有谁看皮影戏?”# s/ M% Y  P0 R5 P
* z. h  C' |0 m0 L/ Q2 B
一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除了杨进邦这样孜孜不倦进行手工艺产品设计、创新和传承的手艺人,更需要大的机构和平台的介入。
0 v. p3 Q  W' F" T& X% B 3 C8 G2 z9 I3 s- d' {. V
正是为了抢救像柳编这样的民间手工艺,淘抢购和天猫美家携手推出了“中国匠人”系列推广活动。不光是柳编,“中国匠人”还会借助阿里集团的平台资源和产业生态,继续发掘更多的中国手工艺,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手工艺产品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工匠级产品,也真正助力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复活。, i7 g1 z# O& m/ o
- |3 [7 {% w. Z: a0 F% W1 |; B
% b  f) q' p- [1 E+ y0 l

& }& Z& X* |9 W# W/ ?" j7 A4 x
; H& h) M0 h4 ~# |- @$ `
  R& J& g0 C3 B7 Z4 W% }; K3 d9 H. ~* Q
艺 非 凡
| 极 致 生 活 方 式 发 现 者 |
3 ]2 F0 s- s) b; r; k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067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