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鉴赏品味] 细数书画大家们的收藏

[复制链接] 0
回复
24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4 0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I6 U7 Q2 j2 e$ B3 D7 y6 ~* _2 F
张大千(1899-1983)( Z' a" S& U9 r; U+ x, M

5 \' `# B. r  `6 c
4 f/ q1 R* `9 y: m5 O' W) O徐悲鸿称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则在《大风堂名迹》一书的序言中回应道:“世尝推吾画为五百年来所无,抑知吾之精鉴,足使(项)墨林推诚,(梁)清标却步,(安)仪周敛手,(庞)虚斋降心,五百年来,又岂有第二人哉!”项元汴、梁清标、安岐、庞莱臣诸人均为五百年来的鉴藏大家,可见张大千对自己鉴藏水平的自信。( d( o( e8 A& l# s2 a
! o" Q% P! ?# I# U

8 M$ [& _  j$ M& ?: @. h' ^1 n; R2 V% P% `; a/ d2 v! R. ?6 ?
张大千
# ]/ Y9 C* |4 a; Y8 P

) V3 X& a( J- C4 u$ [4 {
8 f+ P( u0 J' ^& a
张大千《嘉藕图》
纸本设色  1947年作
纵184厘米  横90厘米
私人藏
' G7 t( v( ~% a  B
这句话毫不夸张,张大千一生收藏、过眼的作品不计其数,稍一列举,都是重磅作品,如王羲之草书《行穰帖》,唐太宗《屏风帖》,董源《溪岸图》《潇湘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文徵明《石湖秋泛图》,仇英《仙山楼阁图》,不胜枚举。后虽经辗转,大部分作品流失,但当大千定居巴西后仍将其身边所有编成了四册的《大风堂藏画》,并在重版序言中明言“天府遗珍,世家故物,集吾寒斋,雄视宇内”。
* J7 r) |7 _# R6 O1 X4 z, a

2 V+ a8 _' c2 e0 ^& x, ], Z
其绘画作品与其收藏有密切的关系,他早中年大量临古,其作品出入唐宋元,后创泼墨法,也与古代书画与天地相融合的理念相一致。
- Y, R2 F" @3 `. x* i% }4 I# u6 |2 V
5 n# m$ U- Y+ L: ~+ ~
7 G5 }2 D- ^7 w: K$ q% X2 @

6 Q8 _& w+ p$ G2 a; a& V

5 I4 K: b; [& Y7 U2 e2 I$ Q
张大千旧藏王羲之《行穰帖》
《行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2行,15字。《行穰帖》笔画厚实,不显锋棱,有篆籀意味。字势一泻而下,体格开张,姿态多变。8 n/ X. T$ \: T* b

7 @+ C9 W/ |7 \- L2 T
+ C0 v) o' J; G
在张大千的墨宝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是王羲之草书《行穰帖》。世传王羲之之书为古今法书第一,乾隆帝评其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可见推崇的程度了。此幅《行穰帖》文为‘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佳’共15字。流传至今的羲之墨宝,均为唐摹副本,此幅亦不例外。宋时入宣和内府,贴上钤有“宣和”等小玺,经历代递藏,清时又入内府,遍钤乾隆、嘉庆藏印,是“下真迹一等”的宝物。
  o  W# l. d) D2 h
8 s! k2 Q1 p* A
2 K5 d4 L" m4 Z* D6 e" M% E  {5 F0 R: x. p0 _& E

* x/ i4 a: |  {吴湖帆(1894-1968)
0 ?8 L3 }" s: o. y- f1 o; w4 H4 m- D( W: B6 k" C9 \

' k/ v' I3 C  @; g吴湖帆享有“江南画坛盟主”的美誉,他集创作、鉴藏与研究三者为一体,他的“梅景书屋”也成为当时主要的艺术活动中心,是古书画聚散鉴藏的重要场所,有着极为丰富的私家珍藏,仅书画就有1700多件,成为正宗传统文人画学的代表与象征。2 R, ^, {/ v* u" d$ d) V) e( f
2 T; w# \9 @" s4 g4 h  F9 o0 B9 g4 x
' f( ]# o* b% E) {; q: v

/ M! j  f# V. _- A  q: F' ?* k; X吴湖帆

7 w. ^% K9 F& e% _3 g5 U
- o% k* u- Y3 m' q  B经吴湖帆鉴定过的古书画非常多,在一些重要的古代书画以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常能看到吴湖帆留下的鉴藏印记,如顾恺之《女史箴图》,阎立本《步辇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015年12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全面展现其收藏之富。
( x9 w  Q# [. _" H  x+ T- h( ]9 N6 r! ?; }8 n

& \1 t5 B6 q# K8 y对古书画的鉴藏与研究也为吴湖帆自己的创作确立了以大雅为宗的取向。其绘画雅腴灵秀,清韵缜丽,青绿山水更是堪称一绝。4 E& N6 x: x  q& D4 ^
7 Y! J: j0 r6 Q; x- T- l& R

0 G5 e1 O3 Q8 s$ L% z. g* X/ q2 }0 X  i

  t/ d! M+ Z* F8 P# H( k% r  k
1 X! s2 K" t* |! B7 g  E! r
: T  z1 G: ?7 \
6 \" U$ v6 V! _0 l' J: v/ U: S
0 P% |- N4 ~, j3 Y1 J* s( Q2 O' g
吴湖帆《潇湘雨过图》
纸本设色  1946年作
纵92厘米  横46厘米
私人藏
) J/ [8 H) Z# H% W7 |5 N

- t4 Z0 W9 O, ?& ]9 a在吴湖帆的收藏中,《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部分最受关注。1938年11月26日,吴湖帆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得到《富春山居图》的情况:“曹友庆携来黄大痴《富春山居图》卷首节残本,真迹,约长二尺,高一尺半寸,一节中有经火烧痕迹三处,后半上角有吴之矩白文印半方,与故宫所藏卷影本(余前年见过真迹)校之,吴之矩印无丝毫差失,后半火烧痕迹亦连接,且故宫藏本前半每距六七寸亦有火烧痕与此同,逐步痕迹缩小,约有二三尺光景,可知此卷前之半经火无疑。”吴湖帆托许姬传带红青田印石,请陈巨来刻“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印,经刘定之重新装裱成卷,在小面积的残缺处留下吴湖帆的修补痕迹,保留黄公望原作的神韵。根据吴湖帆的学生张受成的记载,《剩山图》是吴湖帆在地摊上用一元钱购得的。1956年,经谢稚柳介绍,《剩山图》归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去年,浙博所藏《剩山图》终于得以远赴台北,与台北故宫所藏《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一起展出,这是《富春山居图》第一次合璧。
0 u6 B' `6 V  d! s$ I0 C7 v/ d" P3 m  V
; I/ Q$ H& O) O. a. d
6 P: y7 `; ~+ G' t* P
吴湖帆旧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p. ^9 g$ O0 J# l7 r" G1 \& o
% m, y' f" }, a8 C1 o7 E6 Y9 J' u: Z

( @8 u9 I3 C1 L8 Y( z; g# S; V& a1 g6 \$ A8 T

  f* J0 s4 }6 ?8 n9 h王季迁(1906-2003)
3 a6 B, [6 P5 O# R0 ?$ M# J( Q5 Z: e

" a0 L) W  M2 `! g; A* i2 m2 `, c2 }
王季迁- ]" Q; i7 r$ e3 H; ]6 G. h3 {

! q+ Q3 @+ W6 i. F! D2 n. ~/ x* _7 X
王季迁出生书香门第,少时便拜过云楼主人顾麟士为师,遍览过云楼藏品。后又入吴湖帆梅景书屋,与一代书画家、鉴藏家朝夕相处,因此其鉴藏功底极深。后来他去了美国,在海外致力于中国书画的收藏与流通,为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鉴定中国书画,而他的藏品就包括了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屈鼎《夏山图》,李唐《晋文公复国图》,米友仁《云山图》等。他的绘画亦多以四王为宗,守古法,晚年受西方绘画影响,画风较抽象。" i1 a6 x, b3 ?6 T/ O
4 r8 s- M6 t' c+ q+ ]- c+ m) {

& p# {2 E+ u* f. y: l2 J# G4 z! V' a! n
! E+ q* j! L$ o+ d
王季迁《溪山白云图》
纸本设色  1936年作
纵85.5厘米  横32.1厘米
私人藏
; j0 T  }% D8 q) ~
王季迁对于 中国古代书画在近现代的流布、递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毋庸置疑,正是由于王季迁不遗余力在美国的拍卖场上拍卖中国古代书画名迹,使人们在熟悉西方艺术的国度里来认识异域的古代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弘扬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大量的、流传有绪的中国古代书画名迹因此显山露水。1971年秋,王季迁首开先河,慷慨、毫不吝啬地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 上拿出自己收藏的明代朱守志《仙源百醉图》册页、张翀《白鹅图》、朱鹭《墨竹图》、孙枝《十八罗汉图》、文嘉《山水图》、陈淳《秋月秋花图》、鲁得之《墨竹图》,清代朱耷《荷菊牡丹图》、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髡残《仿黄公望山水图》、黄鼎《空山寂历图》等36件书画作品推向拍卖市场。1997年秋,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举办了“王季迁藏品专场”,一次性推出了南宋佚名《夜宴图》,元代吴镇《竹石图》,明代张龙章《胡人出猎图》、沈周《雪山图》、文徵明《竹兰图》、唐寅《桐庵图》、陆治《溪山清远图》、戴进《踏雪寻梅图》,清代石涛《丰溪忆昔图》、朱耷《松鹿图》、吴历《杜少陵诗意图》、汪士慎《梅花图》等37件王氏家藏。$ r. Y7 b2 b9 a5 p/ ~
8 I0 `: q; z6 ^- I- n

( N) F6 T7 H# D4 D0 w' F

, U& f, O. F" L王季迁旧藏屈鼎《夏山图》

7 ^0 ?2 A: Z( B5 r3 I! z/ ?$ n$ f% @/ d4 N" s$ E! E3 X
20世纪50年代初,王季迁刚到纽约不久,即从美籍犹太裔古董商侯时泰手中购入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继此卷名迹之后,王季迁又于1968年在张大千处购入五代董源《溪岸图》。1973年,在方闻担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的第三年,王季迁将其收藏的北宋屈鼎《夏山图》、米友仁《云山烟霭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马和之《毛诗豳风图》、李嵩《货郎图》团扇、赵孟坚《水仙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倪瓒《虞山林壑图》、方从义《云山图》、王蒙《丹崖翠壑图》等25件宋元绘画精品捐赠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3 W% Y& W) ?  b5 q0 e1 k7 q$ v, P8 ~# t2 e4 a( l, `

0 `$ O9 w0 g# V& x/ d王季迁旧藏五代 董源《溪岸图》

: l5 a0 J  R- }! R( m' Q庞莱臣(1864-1949)- E4 K4 y5 }. u/ t( v4 T" a

' j! e9 D% I, P- ^" ?
& T0 p" D. N" {0 _9 z  C8 u与吴湖帆、张大千不同的是,庞莱臣是一位实业家,他的财力支撑起了他的收藏王国,李嵩《西湖图》,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吴镇《松泉图卷》等都曾是他的收藏之物。而他的山水画也是师古人,他法“四王”,以黄公望、倪云林为宗,花鸟又以南田画风为主,工写兼备。
) q* O: P. f4 g& t, [
. c. b. _/ O8 C, J1 V7 I* [
5 N* C% u4 q4 e
1 s* \- L4 C3 X6 j- i7 Q) z
庞莱臣
& {7 B4 C- v, e" Z
庞莱臣是近代南浔“四象”之一、名震一时的丝绸商庞云鏳的次子,是典型的“富二代”。庞云鏳去世后,由于其长子早夭,庞莱臣实际上成了庞家的掌门人。庞莱 臣自己没有安于现状,他锐意进取,大胆经营,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有人做过统计,庞莱臣一生,投资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资本总额超过300万两白银,是当时赫 赫有名的大实业家。- w5 I8 ^9 M, e: x
" M; p0 x" }# L* z8 G. b9 Y

8 L7 L5 j. _& \5 L* V7 M% s+ W

5 V4 h7 n1 L3 v+ b$ B' K
庞莱臣《云山叠嶂图》
纸本水墨  1937年作
纵129厘米  横33厘米
朵云轩藏

8 s% f) M* v  l
( k& t' A. I5 M6 E* v6 ~庞莱臣起先的收藏,见好就收,没有明确的目标,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了类似艺术史的收藏秩序,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搜罗渐及国 初,由国初而前明,由明而宋,上至五代李唐循而进,未尝躐等。”又说:“惟好之既笃,积之既久,则凡历代有名大家,盖于是略备焉。”8 E* s( R% Y0 `( O0 Y
) T' X! S* h0 r2 l+ u1 _* J
1 k0 C$ o( D* t6 l1 k; d
- z# K  J0 [! |, ^
庞莱臣旧藏吴镇《松泉图》
: z6 P* |/ A0 V* ]2 x6 W' [

2 }$ ^# D) x* X& C6 ~
: S+ j  W  h* U- ~1 T0 H9 ?5 H1 |& ~
狄平子(1872-1940)1 N& j/ P! x3 B7 k9 L

, E! e9 G0 |( b$ C4 T; c' U
! l- F9 Y* s7 D  [' V. W庞莱臣对狄平子的鉴赏眼光十分欣赏,他的收藏很多是来自狄平子,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狄平子多收藏宋元名迹,著有《平等阁笔记》五卷。他能书善画,亦能作诗,书画以古为宗,以意态取胜。. Q% m/ m1 o+ [* g4 d
' `5 L! x1 G/ C4 c
% H4 n( P! \0 c& n
: b/ t* v8 i  s+ X$ O, X; W7 r) t/ ]+ e
狄平子
  I. F6 [9 d- F+ d7 A* h
$ I4 N1 X- x4 m) X( D

! S. Q6 p# z" R, O狄平子字、号甚多,有楚卿、慈石、狄平、高平子、平等阁主、平清居士、雅、六根清净人等,而使用最多、广为人知的是狄平子。他出生于书香官宦门第,其高祖是乡试第一解元,与大书家王梦楼是好友兼亲家;其曾伯祖精于绘画,书法酷肖岳丈王梦楼;其父为颇负贤名的知县,又是大名鼎鼎的收藏家、书法家。狄平子继承父祖余绪,工于书画,长于鉴赏,擅于诗文,更是位出色的报业家、出版家。狄平子早年中举人,后留学日本,是康有为惟一江南弟子,梁启超的莫逆之交,“公车上书”他名列其中。
. e8 a. w; P7 i% k) i
: {. D2 w% @' P& q# E$ W3 Q6 [/ m

3 v- @2 {  U1 p6 y# C4 v" m
% N7 u, H0 s8 v5 u

/ C( J7 b( H5 r3 d2 X" x
狄平子《山水图》(四屏之二)
纸本设色  1927年作
各纵137厘米  横35厘米
私人藏
朵云轩藏
. E0 c/ V$ M6 X5 j
在上海朵云轩拍卖行2000年秋季拍卖会上,所拍出的41件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有的古画中,有不少件原先是狄平子的藏品或曾经为狄平子过目的。而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那幅被董其昌题为王蒙平生第一的《青汴隐居图》也曾为狄平子所收藏过。( D" J' L9 o* y7 n5 `! m

4 U1 W5 f/ Y2 h" G) n3 q; S$ ?8 d* f4 ~; S+ y5 H+ A
. m2 H0 H, {" L4 ~6 `( U
狄平子旧藏王蒙《青卞隐居图》

" i6 A* [' G8 J2 T
5 j, W( \, s0 G3 d1 Y8 W
& _8 f9 G0 k: b8 }( l* |5 |7 p1 s# T$ Z- K
6 ~6 k8 ~! ?+ w9 B" j& \* Q  V4 ~
钱镜塘(1907-1983)
- z9 Y! L7 s8 E1 n! l* B# H& u* b  D7 x, b; F- r' ^
7 s0 W8 v3 I) m! C8 v

: Y- _. {6 i  O9 M( s
钱境糖
+ E7 h2 F; n: e! W, {) r8 S& I: @' [& x0 @4 g
与庞莱臣一样,钱镜塘也是一位以商养藏的画家,浙江海宁硖石人,本名钱德鑫,晚号菊隐老人,“镜塘”是他的字。他一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古画进行搜罗、研究,他对任伯年的画十分青睐,被鉴藏界誉为“海内外藏任画第一家”。他在上海开设了古董行六莹堂,以六莹堂的名义举办了30多次书画展览。他也工书画,人物、山水工丽洒脱,笔墨清润,设色雅丽。
4 Y! i! `+ F9 }9 W
; m- x9 h" a3 A% g# K1 u

: |3 F6 k$ I( P8 J+ d钱镜塘之孙钱道明,自幼和祖父生活在上海,直到祖父去世。对祖父的故事,钱道明了若指掌。
8 b2 g( e1 f! t4 C& @: v  d, z$ T1 W$ `( l) l* P9 N7 A! E! d+ k
钱镜塘毕生藏品极多,有5万件以上。“如果要全部运走,需要16辆卡车,耗时7天7夜才能运完。”钱道明说。2 b: N" U1 j6 L$ K5 t
: \. [3 _3 m' r- R- H

! h$ I# g2 {( |; a. e( h# U
, }: ?7 C9 B* E4 C
钱镜塘《山水图》
纸本设色  1982年作
纵105厘米  横50厘米
君匋艺术院藏

0 L5 s: }- C% N2 n“祖父关于收藏,有好多有趣的故事。”钱道明说,别看收藏是一件波澜不惊的事儿,其实,经常是“险中又险”。
, o5 s6 r' @( c  Q/ a9 p1 D$ u* l“祖父那时候喜欢去重庆路上吃面,那附近有个画廊。”吃完面的钱镜塘,会去画廊逛逛。有一次,他发现老板把用刀在刮东西。老板没好气地对他说,有幅画卖不出去,索性把上面的金子刮出来,还能卖点钱。( |7 u# ^, p6 F, |! ^
那是落着唐伯虎款的十二条赤金屏,很多人看出落款不是唐伯虎真迹,就没拿它当回事。可眼光犀利的钱镜塘却判断出,这幅画的真正作者是海派大画家任伯年。  p/ I9 D7 U; w, o  S7 G* p: s
 “祖父立刻阻止了画廊老板。”钱道明说,钱镜塘出了400个大洋,从画廊老板手中救出了这幅珍贵的《群仙祝寿图》。后来,任伯年的这幅《群仙祝寿图》成为了上海美术馆“镇馆之宝”。而今,这幅珍贵的作品被永远挂在了上海世博馆中华宫里。
4 i8 y% h" Z$ A% ~& q4 j8 n3 p, f
- C4 W0 w; ?: ^0 n
, q  w! I1 x: |0 O. G$ ]+ ]
) B3 f+ |3 `1 r: B7 o
钱镜塘旧藏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 i) b. u! h+ _$ g

/ t* U  v! n! [; m& Y# g* V4 T4 o* p
7 {. h' |' D! X: V) m: r
+ n, y7 {" p9 B* O( z
. r  j1 M- v! a9 p) p
3 p" O) q& j: b* W& S. F7 N7 r: c
戚叔玉(1912-1992)+ G; K" @7 R1 `

7 g+ d* S8 U) c% l
( E' L7 @4 z' j5 ~+ Y戚叔玉为著名的碑帖收藏家和鉴赏家。他毕生从事碑帖收集和研究,收藏既精且丰,宋拓《圣教序》《九成宫》甚精,旧拓《宋高灵庙碑》则是国内最好的拓本,《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系稀有之珍品。他先后将珍藏书画、碑帖碑刻拓本等220件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此外,他还将《十钟山房印举》印谱18箱捐献给杭州西泠印社。他在书画创作上的成就也很高,落笔痛快,楚楚有致,且善用油画来表现中国山水。
( ^& L. n& N5 Z: Y& L3 z  I7 R/ J3 }4 }- O# c
) Y  C" r. V2 y1 C% Z
% t( n9 X% n6 g8 J" U/ |
戚叔玉《山水图》
纸本水墨
纵65厘米  横42.5厘米
私人藏
0 H! Z+ S. P" H! B
# R! M! ]. u% L' @! Z; P
- Q1 ^+ M" `. c3 F: ^
戚叔玉旧藏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

3 \/ M2 Q# L) t3 d: }+ i8 u5 Z+ c; d
- y6 `( X! T5 h: Q; F, d$ _4 w; J& n' V. u, ]/ k

6 O4 ?2 i0 _- O2 G承名世(1918-2001)
& K1 X# _& U) q6 K, Z; h
% q, u  o. t* ?0 `0 Y8 q& p& J: A. S
上海博物馆《高逸图》的验明正身与承名世有莫大的关系,他根据南京西善桥南朝墓新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比对其间人物关系与服饰、表情、景观特征等等,认定《高逸图》描写的应该是竹林七贤故事,原画应该题作《竹林七贤图》,宋代即已是一个残卷。因为人物不完整,只剩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位而少嵇康、阮咸、向秀三贤,故宋徽宗将其定名为《高逸图》沿用至今,可见其在书画鉴定上用功之深。在绘画上,他初学王翚,后从吴历、恽寿平上溯元四家,人物端庄古雅,仕女娟秀,走兽、翎毛、花卉蔬果等无不精致雅观。& L7 h3 x5 x2 s8 c. h" y

/ t3 \4 o! ?$ B/ x

7 |* N+ p/ H+ X

+ M" T# m, W; D: B7 g孙位《高逸图》

6 G1 l  H4 |9 J7 a1 Z5 D" F( G0 p& ^+ d0 n* }2 [. ^

! X9 Y8 j6 J- Z$ @% z. I
+ Y5 ^5 Q: `6 R; ^
承名世《江湾山水图》
纸本设色
纵131厘米  横65厘米
私人藏

8 a! V! I$ [& G' C, x: r! U
! Z/ @3 a* M) f) j# ^& A& \

- L" N5 ~5 U" H( e) I
图片/网络   看得书画/编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019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