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就是这些小日子小器物,构成我们生命的基础。

[复制链接] 2
回复
45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7 0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那些被“大”起来的东西,多半都是浮云
. F; u2 _* ^7 u, F- G

% y$ a4 g6 D7 f0 }) G2016-01-27 邓启耀
9 b5 z* n/ W4 V
丰子恺漫画作品。% ?. w5 ], u, f/ Y5 I
! s) D! Y9 K/ P$ _1 E" \
从意义层面讲,非主流的小传统,是弥补大时代大历史单线叙事之不足的民间叙事;从操作层面谈,小人物的小日子,近在你我身边,容易融入,或者就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

) A) f6 z9 j2 R8 d0 E; B
文/邓启耀* H& p2 l+ r% r) q& n: E. p

" m6 l% ~& _! ?2 n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奇特的大时代。我们的影像充满了大时代的各种视觉奇观。

! s, J& X. A' }: k2 r
而小日子,这个习以为常延续了几千年的平常生活事实,如果被格外注意了,无论是否定还是强调,一般都不是好事。比如1966年,折腾的是“大革命”,万众一体,人是广场方阵的一员;比如1958年,鼓吹的是“大跃进”,砸锅献铁,人是集体食堂的一员。“过小日子”,和“一大二公”的公有化、集体化不协调,和“斗私批修”的革命化、军事化不搭调,所以成为落后、保守、目光短浅,甚至反动的代名词。

9 U" y: @) [9 o, I
到一切尘埃落定,亿万人民才发现,那些被“大”起来的东西,多半是大人物忽悠起来的“愿景”——当然是一厢情愿的愿景。什么都是浮云,只有小日子才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

5 K% C( P9 l- n7 f( O
于是,“高大全红光亮”式的光辉形象,慢慢沉淀为人与土地的朴实故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谈恋爱生娃娃,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世俗琐事,也悄然成为“人本”摄影的主体。
/ e6 R/ A0 }& B) l: I  g* d
通过一些杰出的前辈摄影家的镜头,我们重拾老百姓的生活事实:在朱宪民的黄河百姓身上,我们看到“中原味”很浓的乡土中国;阮义忠的台湾略带怀旧思绪,他拍摄的故人乡情成为人与土地的象征;长年在边地三四线小城游走的吴家林,镜头中的日常生活恬淡而幽默,人们随遇而安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7 c) l4 j2 i4 E

( c! T" p7 H# f+ D: h8 g9 j; V丰子恺漫画作品。

6 D- _) n0 b8 E) ~2 E
+ ~$ J8 `8 l5 q  f5 `! v
被消费的小日子、慢生活
5 `' c7 U3 d+ q3 x# F" n
现在据说又是一个大时代,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时代。

: D7 j0 r4 N6 L% p1 w, `/ A
“小日子”由此又被“注意”了。在大时代大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缺了最基本的东西——日常的幸福。人们怀念没有添加剂的油盐酱醋茶,怀念慢悠悠人看慢悠悠戏的小城生活,甚至怀念大革命时代粗茶淡饭的平均主义。
8 r9 D8 W" x7 q0 H" {3 `, l
有条件的人在花盆里种菜,阳台上养鸡,或是假日带个相机到大理绍兴汨罗之类地方,吃几碗“原生态”的农家乐饭菜,发一阵老宅旧桥故人的呆,用相机带回一点怀旧的影像。
0 d5 K: k* S# A: ?+ z7 N7 ?
他们或许不明白或许装作没看见,在那些以小日子、慢生活为基本生活方式的小城古镇,人们羡慕带卫生间和电梯的瓷砖楼房,羡慕满世界飘来飘去的摄影家或人类学家。

* S5 a+ m- Q$ n+ L
作为古镇灵魂的原住民及其活态文化,其实已经被无孔不入的商家用钱挤走。精明的商人把文化风干为标本,然后批发或零售,让那些匆匆忙忙的过客消费片刻小日子、慢生活,然后再匆匆忙忙回到他们诅咒的都市文明中,把一些民俗风的标本或影像当作喝洋酒咖啡时的谈资。他们拍摄的小日子,只是影像,没有故事。
8 u" H1 E' z6 I2 W

5 |, g7 x( f; z" b6 `0 g丰子恺漫画作品。

' ?2 u7 M! D/ ^# U7 i& }. o' z6 N" ^
离我们更近,离人性更近
) n# w& e4 V! N8 e$ {/ e- q
和列维—斯特劳斯抱着对现代文明的失望,去原始部落寻找失落的“天堂”一样,中国的摄影家能否在三四线城市或乡村找到那个伊甸园?

6 t7 {, K" r8 o) V/ y+ @( ~  V
列维—斯特劳斯没有找到,他写了《忧郁的热带》,诉说对那个即将消失的伊甸园的学术惆怅。他也拍照,拍回了一些在荒野裸体而眠的伊甸园景观。但后来在另外一位同行者同时同地的照片上,我们才明白大师眼中的伊甸园,其实是经由他的取景框裁剪和建构的结果,几步外就是另外的事实。
5 u* e  V% ?4 }! V
而另一位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在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里,他对土著那些小日子异文化有着兴致勃勃事无巨细的浪漫化描述;在日记中,却记录对当地人当地文化的种种不适,充满抱怨和挫败感。这种两面性,几乎让以“进入他者世界”为生的天真的人类学家和摄影家抓狂。
! {7 B. J/ S# d8 V' I8 z
我们从来不是任何大时代的主角,甚至也不是“他者世界”那些小日子的当事人。我们只是这一切的局外人,隔着镜头或种种学术框架在窥视,然后留下一些经过我们主观建构的影像。
' j1 Z( D( R7 K6 c, f* h* |
但我们无须因此沮丧。摄影,或者人类学、史学、文学艺术等等,其实和照镜子一样。我们进入他者的世界,是期望通过他者反观自我;我们进入时间的隧道,是期望以史为鉴,映照我们现在的身影。当人学会了容纳他者,自己的天地也就宽了。

: a$ a% x$ Z: W6 d
从意义层面讲,非主流的小传统,是弥补大时代大历史单线叙事之不足的民间叙事;从操作层面谈,小人物的小日子,近在你我身边,容易融入,或者就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这里还没有成为权力控制的地带,离我们更近,离人性也更近。在那些关于家乡、关于土地、关于身边小日子的影像里,拍摄者变成隐者,悄无声息居住在那里,慢慢地感知和呈现着取景框内外的一切。

2 U- T! B( J& q: L' D$ _( _
这个时候,老百姓小日子的影像故事,就悄然浮现了。从晚清、民国时期百姓的寻常日子,到自足的集市,我们惊讶地看到一种恒常性,一种构成我们历史和生活的基本事实。你可以感到它们的现实存在,甚至几乎可以触摸到土地上尚有体温的身影。

( _. [+ Y- c$ h" s$ H) J  M3 n
那些日常的笑容,那些猝不及防的吻,那些朴素的家,它们从来没有像博物馆玻璃柜中的陈列物那样被人关注被人拍摄过,但它们是小日子里的见证,上面留下了人和岁月的痕迹。它们和我们贴身相伴一生,我们却从来没有注意它们。现在经由摄影家的手将它们郑重托出,不免倏然触动了内心某处隐秘的记忆。

* F7 d9 N+ i! [& h
就是这些小日子小器物,构成我们生命的基础。
1 u' s$ `7 Q4 a8 _1 S
& `& F  Y# w$ i5 D) k) |0 O6 E8 {
丰子恺漫画作品。
0 h$ M4 m7 m6 K1 g+ A! Q/ O  j
) I0 F, d8 s- ?0 t8 e8 l

) [+ x5 A7 l$ S4 ~/ P6 U来源:新周刊
! @/ q: _! B8 Z8 r: {9 {
& ]) `+ Z( y& g6 r

$ j6 |- C2 r7 i0 r, U5 z! s
( m& E0 u0 x& u( ^8 X# G. A3 x2 e. ]% [+ E; _; e& V0 V! Q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949-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1-30 10: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6-2-3 01:52 | 只看该作者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676&ptid=49498 F( x3 }6 ?: p
谢谢分享

+ e& K5 [" ]8 X$ R# E" T新年快乐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