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從古董拍賣的角度判斷一面準備購買的銅鏡的品質,要注意觀察和思考這樣幾個面的問題。
# d& P$ x# J# y( k, A 1.紋飾。唐以前銅鏡的紋飾題材種類儘管不少,但是常見的挺多,基本上都可以在拍賣圖錄中見到,有些相同紋飾會有局部的或細微的不同,但整體的佈局與風格都是相近似的。" w, Q( c- a( Z2 \
5 z' e8 n4 y$ i9 S6 g
( N: t: }2 z& W, s+ M9 S 2.模次。三代如鼎等青銅器因為是宗祀重器,所以只淺鋳一次,不會有相同器出現。而銅鏡是生活中的實用器,一個模具可以翻砂出許多個燒鋳砂型。模具在不斷與沙子接觸後,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磨損,於是同一個模具,最早翻砂的圖案線條最清晰,習慣上稱這種水平的鏡子為"頭模鏡"(或稱"一模鏡" ),屬於精品鏡;而經過多次翻砂的鏡子紋飾線條粗栃模糊,就屬於一般的普品了。所以,對銅鏡模次的辨別,往往是通過對線條的觀察來完成的,模次是銅鏡價值標識的重要依據。
8 J# f$ Q- r9 Q4 t' @- Q% B
& m& M. f: G$ ] z( D. U& P0 m![]()
9 m8 F) ]0 z; H6 G# n W* j6 V 3.直徑。一面高等級的古代銅鏡在鏡面的大小上是有要求的,要么鏡面很大,一般超過20厘米的就大鏡了;要么很小,在5厘米以下,這兩種尺寸之間的鏡子比較常見,超過這例利尺寸就比較罕見了。小鏡面的紋飾線條相對細密,古代即使是採用失蠟法淺鋳,成功率也不高,而20厘米以上的大鏡面,比較落後的古代鋳造工藝很難保證鏡面的平整度、沒有砂眼,所以成功率同樣不高,存世量稀少。現代的冶金技術已經完全解決了精密鋳造的問題,所以在收藏過程中,凡是遇到直徑過大或過小的銅鏡,都要仔細觀察,比較容出現贗品。
3 R8 D( K0 |8 _2 n5 @( Q
8 ^8 Q% H; Y, ?9 Z- H B+ a& x![]()
- E, x6 W! ]5 z+ X, D9 f 4.誘色。古代銅鏡都是出土品,有生坑、熟坑之分。熟坑銅鏡的出土口、JJBJ校長,生坑的出土時間短。既然是出土品,就一定會在掩埋過程中產生銅誘。對於銅誘要注意兩點:一是銅誘的真偽,有關規律這裡不做論述;二是銅誘的位置與面積,銅鏡上帶有真的綠誘,可以成為判斷鏡子為真品的依據,但是如果銅誘的面積很大,甚至鋪滿了鏡面、鏡背,即使是真品,也會被視為品相不好。這一點與其他青銅器有所不問,鼎、舞之類的青銅器最好是全身佈滿紅斑綠誘才見精神,而上品銅鏡的銅誘,應該長在鏡子的邊緣處,而積不大但紅綠層次俱全,這種綠誘是最為理想的,也帶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如果長在光亮的鏡面中心,或者長在神仙羽人的頭部,就有些遺憾了。
# z+ u4 L) S& [2 i0 m
2 E/ c& Q% }+ n& Y6 H![]()
, o% Q& K/ J) L+ M q# D 5.聲音。古代銅鏡在地下掩埋千餘年,內部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兩種特徵:一是輕輕叩擊,所發出的聲音與新的片狀金屬聲音悠揚響亮是有差別的;二是經過強烈的震動後易裂易碎。在鑑別一面銅鏡的新舊時,可以通過輕輕叩擊後發出的聲音來判斷。但是如果鏡子有裂墨,這種判斷就會失準。而一面銅鏡不管時代、紋飾如何,有裂即屬殘器,收蔵價值與價格會降得很低,所以如果叩擊聲音喑啞,就不應收蔵。
; K8 W! W& B% M* S/ @* B) _+ j2 n. }" B$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603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