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文房——墨錠

[复制链接] 0
回复
83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2-28 03: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房——墨錠
/ b/ F  h5 n; b; E3 [; ?& _

- R- V+ N8 G6 P( A) E
) J/ G+ G5 l/ ?7 e8 }
: g: A8 @, `1 V  y+ W9 ~
6 N! {. W1 u' |& l  j' o$ H

0 F3 u7 R2 K4 l5 L徽州墨% t* _1 s; i' O9 o
墨是消耗品實用性藝術性文化性歷史性紀念性有限量哪怕是當時無限量的隨時代的變遷,保存也非常之難,佳品更少。& Z- S& G% P& |& [
- a9 p! X4 a5 {( o2 r
徽州墨7 L) B7 w2 R" G' |4 U# q
墨錠別稱:玄霜、烏玦、墨松使者9 _+ r5 W2 w- A* [/ q2 w
好墨應該具備“斷面細”、“研無聲”、“易下墨”的特點。
# C" n1 T( h' O6 R# n- ?0 m
+ c9 y2 R$ {* m, V/ u/ j清代黃山十六景墨錠
  |2 Z+ l6 q3 S5 o“墨無定法,宜於用膠”。制墨的關鍵在於膠,鹿角膠、皮膠、骨膠,在實用中更凸顯其墨分五色的效果。因此墨的品種也是多樣,如特製油煙超細油煙神品油煙五石漆煙、超貢煙(超貢漆煙)、貢煙、頂煙、松菸。
6 ]* m9 G4 F4 v% q. r, H0 v/ I) E8 N% t; F

( A! a$ O: a* b: |5 T# m, H( b   傳統制墨工藝有煉煙、和料、製作、曬乾、描金等。
/ `( B8 }  i0 k& x, f8 M% \0 ~* ~煉煙包括油煙和松菸的煉製,要嚴格控制火候、出入風口,掌握收煙時間,才能保證煙炱黑度、細度、油分、灰分;和料先將膠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攪拌,杵搗均勻,製成坯料;製作時壞料經過反复鎚敲而粘糯滋潤,各種原料分散均勻,按規格搓拓成渾然無縫隙的墨果,壓入墨模成型;成型墨有平放、 入灰、扎吊3種方法晾乾。平放晾乾的初期,墨要不斷翻轉,使乾燥收縮時自然拱翹的墨體恢復平整。要嚴格控制晾墨環境的溫度、濕度,吹風、太陽直曬、烘烤、 高溫乾燥會導致墨內水分析出不均勻而產生坼裂和碎裂,濕度過大會產生霉變。墨乾後按墨面已有的款識紋樣描金填彩。色彩以金銀色為主,要求光亮、整潔、色層均勻。
* ^  }) x  O9 }6 z* b9 s
6 p& L9 k: y4 f' l! W/ @/ X( g好墨應該具備“斷面細”、“研無聲”、“易下墨”的特點。
! g( w" B6 W6 f* |$ g
  v4 K5 y0 m" I# `, K- q  ~" h因此實用、收藏還是以油煙、漆煙為主。松菸選擇超細純松也是比較好的。實用一定要通過試墨後才能體驗出真正的品質。2 X: M7 [% `8 u) J9 {! I8 \
* }- D8 l! W* u7 x1 Z; ~
油煙墨特點是色澤黑亮,有光澤感,淡墨清新透明;松墨特點是色烏,無光澤,色沉著,繪仿古山水舊氣濃郁。龔賢作山水常用松菸。% m0 |$ w8 U) T: V; z1 Y  H3 q
在選擇墨錠時,主要看其墨色,墨泛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色的為最劣。  W8 A, m9 S& t$ ?# k6 `

" n; D1 R) `/ P. ]6 P8 Y" j' b- e實用選擇一、二、四兩大小墨錠為佳。
4 ]4 N2 ~/ i  y0 G! `9 I現代墨的存世量不比所謂的古墨多。由於文革到90年代後,國內墨業幾乎產量大幅下降,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e( a) A2 a: A8 x7 q- ~
收藏目標可界定在文革高檔墨、出口墨或定版墨,還有4兩的精製油菸類。3 n" m$ g3 Q2 z" O9 I1 R: M! A2 a3 Z

9 d  [& l0 A" S收藏講究品種的齊全,可根據個人愛好的選擇。收藏墨講究墨模設計精湛欣賞其雕刻工藝、題材多樣欣賞其墨外的思想,有的是紀念性的、也有歷史性的,還有民俗性的,描金精細更體現出墨廠工藝師的水平。
2 R$ P& @$ g$ u% j套墨作為收藏禮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3 T* r% f) n  M+ ?& O' e
# i4 f, K' j, t+ @3 M古墨收藏難度很大,因為墨是古代文人書畫必用的消耗品,極易損壞,存世數量有限,價格相對穩定。
2 ]; i; N7 z- r6 I6 H按用途劃分可分為實用墨和觀賞墨。實用墨注重實用性,觀賞墨則注重形狀、色彩和裝潢。好的觀賞墨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製墨工藝於一身。收藏那些精美的觀賞墨至今已很不易,且價格不菲。
" C# v% b. H1 ~  p9 a5 E* r
9 O: t- p- K6 ~古墨收藏難度很大,因為墨是古代文人書畫必用的消耗品,極易損壞,存世數量有限,價格相對穩定。& J3 I% g2 H! x$ Y- k4 l
實用墨和觀賞墨:實用墨注重實用性,觀賞墨則注重形狀、色彩和裝潢。好的觀賞墨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製墨工藝於一身。收藏那些精美的觀賞墨至今已很不易,且價格不菲。( B. r+ C2 r) O% `) J

+ |- M3 {( @! u" ?* O$ ~馮良才墨廠限量100套的龍鳳奧運紀念墨( s" ]7 Q& q. b
鑑別技巧
3 M; C' ]) G9 q( ~' U+ y8 @首先要辨識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色的為最劣。, ~; I0 c2 q: @! y3 c- e" T9 A3 x
看:墨錠是否光滑細潤,是否有開裂、變形、殘缺,以及墨錠彩繪是否均勻有光彩。' I- c; v7 q7 e- K. s; A  n+ Y2 P
聞:墨錠香味是否純正撲鼻,墨以有惡臭的煤,易腐的動物膠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點香料,但是含量也需適中,太多會降低煤與膠之成分,太少又不能達到功效- |; Z4 F4 V3 S( G
聽:手指輕彈墨錠聽其聲是否清脆,聲音發悶的質量要差些。2 x8 [; F) _7 d0 n& a; X5 c
掂:用手掂掂墨錠是否堅實,質地堅硬,浸水不易化為佳。
3 j  g1 O9 p7 y" }  [! V6 R" d) @' s$ ^; O) g. {" c
除了關注那些歷史上著名墨家製的好墨,還應有意識地留意一下與墨錠相關的周邊品種,比如“墨床”,即擱墨用的小案架,雖然它在市場上的數量和價值都不及筆筒、臂擱,但藏墨之人一定會對“墨床”感興趣。
' W/ ^1 f) {! g/ Y+ J
8 E' m' q9 N& |1 p1 ^乾隆年胡開文倉佩室制龍飛九天曜日墨錠  d* e+ v& L1 M/ f5 @1 t+ R
胡開文,字柱臣,號在豐,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開文”墨業創始人,清代乾隆時制墨名手,徽州績溪縣人。$ F5 O0 T0 d9 g/ y  V4 h4 ]2 h' A
因師從徽州休寧汪啟茂,因而是休寧派墨匠後起之秀。先於休寧、屯溪兩處開設“胡開文墨店”,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胡開文得到迅猛發展,除休寧胡開文墨莊、屯溪首起胡開文老店外,先後在歙縣、揚州、杭州、上海、漢口、長沙、九江、安慶、南京等地,或設分店,或開新店,其經營範圍幾覆蓋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業呈胡開文一支獨秀之勢。
3 e" {2 P) ~! V% M9 M, t後代均延用此老字號。6 H5 t( l0 Y# o5 D9 ?
/ \6 n" H- x& @9 G( U
清中期胡開文製印形墨一套(七笏)
- a2 |0 e+ J$ w8 ]9 p' S+ S“胡開文”(1742——1808)墨業創始人胡天柱,字柱臣,號在豐,清代四大徽墨賓之一,績溪上莊村人。
% y8 T0 a8 }% P  E$ o9 u少年時去徽州休寧縣汪啟茂墨店當學徒,誠實勤勞,精於店務,深得老闆器重,被擢為推銷員。在跑碼頭、奔商埠中含辛茹苦,為創業積蓄資金,後娶汪啟茂之獨生女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頂汪啟茂墨店,為創出高質量產品,挑選舊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資購買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製墨。並取徽州府孔廟的"天開文苑"金匾中間兩字,冠以姓氏,打出"胡開文墨莊"店號,在墨家如林中競爭,獨占鰲頭,獲得厚利。後來又在屯溪設立銷售分店,繼而開設茶號、棗莊,置田產成為鄉里巨富。天注賈而好儒,致富後,捐資得從九品,賜封奉直大夫。生8子,長子幼殤,三、六、七子為國學生。在鄉里多行善事,獨資修建上莊村觀瀾閣至楊林橋石板大路和竦嶺半嶺亭。
4 ~$ p& j. k5 ]. _
1 Y: \( y0 g' ], g, j: a胡開文二十四孝墨錠
; o8 ^% K  M: A胡開文成就# N3 e+ j% N7 `, ~& x. i
胡開文創基於乾​​隆三十年,即公元一七六五年,迄今已有二百三十七年曆史。其著名大家,明代有程君房、方於魯,清代前期有歙縣曹素功、汪節庵,休寧汪啟茂,績溪汪近聖。' }* w6 c6 d/ r3 M8 h% H: ]+ o
$ O9 ?8 G/ }' W3 k3 y; e: f
法龍墨一對胡開文制
2 U" C2 i! s2 v' R9 X5 F7 E" {4 \
3 T/ ?. K' \& p" I/ D+ T清左宗棠八寶奇珍墨(八錠)
+ E# Q/ {' ], l- c  w0 a2 z. P8 K& J8 Y8 {. x% b
清開文制仿古套墨(一盒)1 p+ P7 }& }1 U6 V

( C* g' o1 f; b7 {  H4 h新安胡開文仿古墨
9 _6 \+ U0 W& q, q) d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由於戰亂和社會的腐敗,徽州制墨業逐漸衰退,名家、名品的聲譽也隨之冷落。但唯有胡開文一家獨呈一時之秀,一直保持著興盛的局面。特別是他的“蒼佩室”墨成了“搶”進皇室的貢品。這是什麼原因呢?後人分析有三個緣由:一是胡開文重用墨模雕刻、設計人才。他曾不惜耗費巨資,派專人去蒐集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北海、中南海等的藍圖,在汪近聖基礎上,邀請名家名匠重新繪製雕刻,終於製出了《御園圖》墨六十四塊。二是胡開文有一套“生意經',他經常派出他的九個兒子到全國各地銷售墨錠,擴大影響。三是胡開文極注意制墨的質量,以“造型新穎,墨質精良”而壓倒了諸家,這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一點。  K' E$ f8 \" z7 n( ?# o
" _1 k# H: p( r, g' [6 F$ w
胡開文制鳳池春墨
5 ]8 y6 K% F, h傳說第二代胡開文(即胡天柱次子胡余德)曾造出一種墨,聲稱在水中浸泡多長時間也不溶化散色,因此慕名購此墨的人越來越多。一日,有位遊學的先生訪問休寧, 購買一布袋這種墨。不巧,他過河時掉了一跤,連人帶墨都倒在河水里。上岸後,黑墨水淋了他一背,打開袋子一看,原來袋子裡的墨經水浸泡,有的已溶化了。遊學先生背著這袋墨找到了休寧胡開文,胡氏開始不信,遊學先生當場以盆盛水,將墨浸入其中,不久,便見墨裂色散。胡開文當下違聲道歉;以一袋“蒼瑰室”墨賠還。此後,他便令所屬各店各坊,立即停制停售,並以高價買回這種墨。不久,將這種墨全部倒入休寧城外的一池塘中,這池塘也變成“墨池”了。如今,那“墨池”早巳被泥土淤塞,再也看不到當年的痕跡。但胡開文毀墨於一池的故事,卻還在徽州一帶流傳著。
! M1 e1 X+ y! m- j2 c' p5 K+ U
清・胡開文制羅漢墨十六錠
7 b& F" V: _# m& ^9 P' F胡開文製作的八寶奇珍墨為八錠一套,造型各異。+ J0 q4 {8 m! l# F4 [
分別為:
$ t" ~, N/ {2 [4 t8 N碑形墨:長10.8厘米,寬3厘米,厚0.9厘米。墨正面陰文填金篆書“湘陰左氏藏墨”六字款。背面鐫刻“有虞十二章”圖。墨側陰文楷書“徽州休城胡開文造”。
5 D7 D" \( @# ^  r- e) m% F4 q斷木形墨:長11厘米,寬3.4厘米,厚0.9厘米。墨通體卷雲紋裝飾,上下兩端填金斷木輪紋式。正面陰文填金隸書“湘陰左式珍藏”。背面填金陽文卷雲紋三輪。墨側楷書陰文“徽州休城胡開文造”。
& t: C/ w' X5 f6 D* G7 ^& Z亞形墨:長11.8厘米,寬3.8厘米,厚1.1厘米。墨通體卷雲紋裝飾。正面陰文填金行書“湘陰左氏珍藏”。背面鈐篆書“香”字印,下端填金雙龍戲珠圖樣,墨側陰文楷書“徽州休城胡開文造”。
+ U" c, c* }6 F+ ^1 s& E' p寶瓶形墨:長10.1厘米,寬4.5厘米,厚0.9厘米。墨正面陰文填金隸書體“玉壺冰”三字,寶瓶頸部填金楷書“湘陰左氏”,瓶蓋以描金寶蓮花襯托佛光紋裝飾。側墨陰文楷書“徽州休城胡開文造”。
5 [( q( z! q. T+ W+ U  w古編鐘形墨:長8厘米,寬4.1厘米,厚0.6厘米。墨正面描金仿古編鐘紋樣,雙螭紋蒲牢圖,中間陰文填金篆書“左氏珍藏”四字。1 s# y9 `. C/ O4 [( r6 N
碑形墨:長13厘米,寬3.2厘米,厚1厘米。墨上一龍飛騰,正面頭尾相接,通體龍纏碑圖樣,上下端均以如意紋裝飾。正面陰文填金楷書“湘陰左式藏煙”。墨側陰文楷書“徽州休城胡開文造”。
$ B0 u6 {) g5 V) v( \# }舌形墨:長9.9厘米,寬3.8厘米,厚0.9厘米。墨正面陽文描金雙龍戲珠圖。背面描金四連寶相花邊裝飾,中央陰文描金隸書“湘陰左氏藏煙”字樣,墨側陽文楷書“徽州休城胡開文造”。
* i1 _( W5 E/ `9 ]) z9 p碑形墨:長11.7厘米,寬3.2厘米,厚1厘米。墨正面雙龍戲珠紋裝飾。背面周邊描金線,中央陰文填金楷書“湘陰左式珍藏”。此套墨墨質黑黝堅潤,做工頗細。8錠墨同裝一黑漆描金彩色雙龍戲珠圖盒內,盒面中央描金隸書“八寶奇珍圖”五字。
" z  L1 L" ]3 D9 \7 w& g3 |1 d5 C
, w9 F( q3 y# G, h: ]! R清存古堂、鬍子卿、袁願學、補拙軒墨(共八錠)
( ~* h4 U# Q4 t0 i
+ u  X) x+ x9 Z  X5 e! Q清曹素功墨錠
: D5 q9 A5 S# t. e& W9 F# ], O曹素功(1615—1689年),清代四大製墨名家之一,原名聖臣,號素功,安徽歙縣人。他早年潛心科舉仕宦之途,因不遂心願,便返鄉以製墨為業。
3 |5 X, _  g8 A4 a7 I& T9 H* V最初借用名家吳叔大的墨模和墨名,並開店營業,以後墨質和工藝造型日漸精良,名聲亦漸遠揚,其墨業更加興旺。後移店至蘇州、上海等地,常為權貴和名流定版制墨,在社會上層影響很大,被譽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7 K. r1 m. F" P
, S& F2 ~2 T" s

) S" x! f& v: ~, _( U7 U清曹素功"紫玉光"墨( o! S$ d9 g! z3 \3 q
曹素功子孫世守其業,綿延300餘年。曹素功著有《墨林》2卷,主要輯錄珍品墨和墨客題詠。康熙南巡金陵,曹素功以墨進,帝賜“紫玉光”三字,聲明雀起。此後還自創“天琛”、“千秋光”、“天瑞”及“豹囊叢賞”等名墨。墨莊先遷至蘇州,後又定居上海,子孫相傳,歷經十幾代,綿延300多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譽,稱“藝粟齋”。
# ?  g, N. ]6 `6 {0 W5 Q* x8 j2 w7 a" I. l" @1 O3 \- q2 T5 l
清曹素功、尺木堂墨(共三錠)- ]6 ]% {$ ^* r2 }- [
曹素功二笏乾隆款墨,其中一笏為“富貴圖”墨的殘存者,在《曹氏製墨世家》一書中有載,另一笏為三雅圖墨。! S+ c7 _5 V+ L& K
尺木堂為乾隆年間的墨肆,存世製品稀見。4 ?8 r% D, O+ G! Y

& S3 `* x% u1 d清乾隆弘旿、江春、余清軒家藏、清愛堂墨(四錠)
* J7 ]) r9 M( ], ~0 Q" ^( ^  q1 z此為四錠文人定制墨。7 T& R: \2 k! X- o8 t, I: \
弘旿墨,縱7.2cm橫1.4cm重15g。面背光素。面“臨池清興”,下署“瑤華道人珍賞”,俱陰識填金。左下鈐印“瑤華道人”,陽文填金。背“創觀齊藏墨”,陰識填金。頂“頂煙”陽識。此墨雖無制者款識,一體樸實無華,疑為汪近聖製品。
, \: ]6 d" q; W' J弘旿,字卓亭,號恕齊,一號醉迂,別號瑤華道人,又號一如居士。清宗室,封固山貝子,奉恩將軍。能詩、書、畫,以三絕稱。乾隆十六年(1751)仿唐寅山水圖,乾隆五十七年(1792)招阮元、鐵保七人遊萬壽寺。著有《恕齊集》。2 u5 h* }$ E  a6 C7 L
江春墨,縱5.5cm橫1cm厚1cm重9g。方柱形。面額一珠,下題“乾隆甲子”,背“隨月讀書樓”,俱陰識填金。一側“江鶴亭選煙”一側“曹素功監製”,俱楷書陽識。0 k+ m& q/ t' b6 [* ^
江春,字穎長,號鶴亭,生於康熙六十年(1721),卒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徽歙縣人,居揚州南河下。初為儀徽諸生,精於詩,與齊次風、馬秋玉齊名。建隨月讀書樓。著有《水南花墅吟稿》。此墨制於乾隆九年(1744)江春二十三歲時。
0 O, c/ ^' n$ t$ ~& {余清軒家藏墨,縱9cm橫1.3cm厚1.4cm重27g。長方形柱體,頗樸素。面額一珠,“余清軒家藏”五字,陰識填藍。下鈐“真賞”篆文印,填金。背“槎河山莊主人清玩”八字,陽識填金。一側楷書陽識“康熙丁亥年制”。擄張子高《墨苑雜說》和周紹良《蓄墨小言》,此墨有“青岑氏”三字者為康熙四十六年(1707)所製,無三字者為乾隆年制。從“清愛堂”墨和此墨風格看,應是曹素功製品。% ?: J1 d7 r6 q- J
清愛堂墨,縱7.08cm 橫1.3cm 厚0.9cm 重13.5g。上倭角,左右起雙脊。面額一珠,橫書“御書”二字。中間“清愛堂”,俱陰識填金。背“槎河山莊主人清玩”,陰識填藍。下鈐小印“青岑”二字,陰識填金。一側凹入作小槽,楷書陽款“紫玉光,癸巳陽月曹素功制”。“清愛堂”為劉墉先祖劉棨堂號。聖祖御賜匾額。劉棨,字弢子,山東諸城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初為長沙令,擢知寧羌州。時關中大饑,啟“假倉粟以賑”。山多槲樹,教民編織,州人利之,名日“劉公綢”。又創義學,親為請解。官至四川布政使。按此墨形制應是乾隆時物。
+ t: o0 A! k( S3 `: x1 V; ^: w
2 s1 N5 i$ j4 J* k
" C  v1 `' F% ~/ J' o清·曹素功款開唐功臣畫像套墨2 Y9 H( z$ [8 W7 {1 d- J! `
款識:貢煙。徽歙曹素功堯千氏製- l2 A' C8 Z$ d% p1 I2 q% P
曹素功墨的300多年曆史分為三個高峰。其一,墨莊創始。曹素功在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了秀才,康熙六年(1667年)被授布政司卻一時無實職,故在家鄉安徽歙縣開設墨莊,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譽。其二,六世孫曹堯千,有“堯千氏為曹氏之冠”之說。6 ^( c/ ]' }$ o+ j* g
$ V8 L2 n5 Y+ _" n6 f

( x# ^# ]8 ]2 S8 y, T/ q曹素功萬年枝
( I4 }7 A1 j/ j0 v) y7 j. N其三即十一世孫曹麟伯接掌時期。1864年九世孫曹端友帶了世代積累的1萬余副墨模遷至萬商雲集的上海,制墨配方愈加完善。
& ~$ F/ e* B, p# s: _5 k自幼喜愛繪畫的曹麟伯又經著名墨模雕刻藝人王綏之授藝,曾親自執刀刻模創制“若耶風韻”等書畫墨精品。參加東京博覽會那個時期墨莊名聲很盛,日本著名書畫家富岡鐵齋向墨莊定制產品,此墨至今還是書畫墨市場的首選產品。
/ E' A% p/ ?6 ^* P+ t不過曹麟伯早逝,其弟接掌,做得也不錯,馮玉祥曾親筆題贈“藝林至寶”。
/ z$ B& r' [; S- P- `" Q+ c6 j

2 z9 v- j4 [1 b$ _6 z& H9 [! R) J  h4 \6 _

! `( U' r6 V! C$ W6 }! v
$ Y9 F4 ^) @# m0 m3 C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602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