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北美移民生活:一个海归家庭的忧心家事

[复制链接] 3
回复
13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5-30 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有许多渴望http://www.chinabaike.com/渴望致富的国人走出了家门,开始了在异国他乡艰难创业的过程。在美国,为了立足,第一代移民总是要付出格外多的辛苦。特别是那些刚出国时年纪就偏大的老“洋插队们”,他们常常要和家人孩子分离一段时间,他们也可能会在美国不断地飘来飘去,寻找最佳的机会和归宿。在走南闯北的求职中,和大人们一起颠簸的还有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要承受经常搬迁和转学所造成的不适和压力。因为过分忙碌的生活和频繁的搬迁,有些家长确实没时间也没心思陪孩子玩,更没时间和成长期的孩子做些有益的交流。心理素质好一些的孩子可能不会因此受什么影响,但心理发育尚不稳定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大人们意识不到的心理伤害。    老王是近期从美国回国任职的一名科研人员。他为人真诚,爱家敬业,也特别能吃苦。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儿子。他这个在中国出生,美国长大的儿子,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老王最初在国内读博士时,儿子亮亮刚四岁。因为他就读的城市不在家乡,老王不得不和妻儿两地分居了四年。老王博士毕业后,很幸运留校任职。刚刚上小学的儿子就这样从家乡转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家人团聚安顿没多久,老王就飘洋过海到了美国。于是,老王一家人再次两地分居,隔海相望。当他们一家人终于在大洋彼岸再次团聚时,九岁的亮亮经历了跨国转学。面对全新的文化和国度,学龄期的孩子感受到了CULTURESHOCK。    亮亮刚来美国时,英文水平几乎是零。因为老王工作特别忙,没太多时间辅导他英文,英文不太好的王太太也在忙着打工。这两位家长的过度忙碌,无瑕顾及孩子,导致了亮亮的英文水平一直进步不快。亮亮在学校里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感觉很压抑。为了节省开支,当时他们住的是一个黑人较多的便宜学区。学校里的黑学生经常欺负英文还没过关的亮亮。因为父母都在忙,亮亮的委屈和不适无处宣泄,他的性格慢慢变得孤僻起来。后来,老王的经济条件好一些了,他们搬到了好一点儿的学区。这时的亮亮,开始用不安而警觉的眼光看待他周围的环境和同学。他过份小心和有点儿自卑的性格常被班上的PEERS讥笑。亮亮变得越发孤僻了,言行也开始有些怪异。    当时,亮亮所在学校的医生曾提醒老王要带亮亮看看心理医生,帮他渡过这段心理不适期。可能是咱们中国人比较忌讳心理疾病,老王一直不肯带孩子就医。就这样,一向安静的亮亮慢慢变得时而大喊大叫,时而摔东西发泄。这时候的老王,只好把孩子带到了心理医生面前,但好象有些晚了。在药物控制下的亮亮,病情时好时坏。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亮亮的身体也胖得变了形。这个变化常常让亮亮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人也变得更加自卑起来。    在飘泊的岁月中,亮亮终于长大了,现在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而这时的老王却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在美国很难再有发展,无奈中,他选择了回国。    老王终于停止了漂泊,他唯一的儿子却留在了美国。现在的亮亮,除了偶尔和同龄人外出散散心,大部分的时间他还是把自己关闭起来。美国大学,还离他太远。已经二十岁的他,只能靠自己在麦当劳打工,来挣些小钱。本不富裕的老王,也几乎把自己在美国所有的积蓄留给了亮亮。“我欠孩子太多了”,一说到这些,老王总是尽量不让自己的泪流出来。    亮亮一个人以后在美国该怎么生存?成了老王心中永远的痛。    在异国他乡打拼,确实有一些一直在奋斗的朋友们。为人父母者,不管多忙多累,请多花些时间,陪孩子玩,做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微妙心事和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同时鼓励他们有多种爱好和广交朋友,也一定会有益处。千万别忽视了身边正在成长的孩子和他们的正常心理需求,因为孩子的心是幼嫩的,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家长们能送给子女最好的人生礼物。
, X1 i  c+ J5 c
- G+ d& v( f% B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68-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5-5-30 01:24 | 只看该作者
中澳生活对比,我为什么移民
2 W) Z' q1 `! S0 N5 v. R# j& q, P
2 ~* |  x1 l: ~: C3 k- k我来澳洲已经第十个年头,刚来澳洲的时候,心里曾经有过不甘,因为生活很艰难。 * M9 g  }% e% T

- w' `+ k# U# {/ q. y/ f9 t    为什么会觉得艰难?
! D3 _. H: O/ v* X6 ?1 t+ o1 H4 ?  j* y0 P7 l: O% k
    刚到澳洲听不懂带澳洲腔的英文
3 ^$ K7 G! Q( R2 o+ T( @  |6 e    没有一个亲戚朋友 , A  k( a9 `$ n) H# d5 U
    一家大小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 G% g( S- I: t5 Q
    做着从本地人不屑的工作
& x7 g, @" b$ W, n, D. [    觉得永远融不入主流社会 2 J9 L1 H8 p: |+ q

  {" ^% I* r9 I. R/ Q    但是,慢慢的,我们都喜欢上了澳洲,生活就是这样,当困难克服了之后,总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7 T& e& N+ w* l) [% w- ?

; W4 {' r% ~+ l' H$ \    我问自己,为什么喜欢澳洲? ) \1 F) ?5 ^1 N

# @6 d+ J! N% j# w6 B5 X5 t    这里有人人平等的终生保障 + s+ A+ L, _8 I+ d' I7 ^. W
    这里有平和的生活 , X( i% B: z( ]2 E4 w9 H
    这里有钱人没有特权,也没什么好炫耀
8 A5 }! E' U- p7 i+ R' s    这里即使最穷的人也有作为人的尊严 $ Y8 k0 e$ W; X  w; |. U7 E
    这里不用溜须拍马,不用勾心斗角
" l9 N/ O2 |! @. ^    这里没有胡吃海喝,夜夜笙歌 2 Y5 g/ E2 w. J; a
    这里注重运动和健康
: M: A- ~: N; _% e- l# S" U* h& H+ l9 ?( e+ l+ d
    我只能说,澳洲适合我。 5 u( D5 Y; S* B# a6 \

1 ^4 O* L4 f2 u) c$ `! P3 U; [; S/ k$ [0 M0 m2 F) U! _
一个来自澳洲的移民1 P' J. }2 t! E
) r2 Y/ k! [1 D" E( T8 L: e
1 Z- `% b+ a" q3 C8 p5 [
板凳
发表于 2015-5-30 01:25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位印刷企业家在海外移民创业故事
0 M3 A+ R; `. |2 {5 S' |5 q% V' |
如今,很多人都在努力移民,有条件的移民,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在移民。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老板,卖掉工厂,举家海外。教育、环境、资产安全、准备退休、对中国的信仰危机是他们选择海外生活的重要原因。但是海外生活、创业都会有困难与挑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印刷经理人叙述了他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创业故事。  1 h" ~9 ^2 ]- M$ g
  一 移民之初:2012,我举家移民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这里空气清新、绿化面积高,配套设施非常齐备,生活非常舒适。但在外人看来移民是件很光鲜的事情,但真正移民国外,我才深切理解了那种移民的背井离乡的苦涩心态:我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离开自己的祖国,说实话,不仅有一点儿背叛祖国的感觉,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莫名的、无助的、空虚的。
$ `0 G( [% ^: z9 z) p+ @" ]
) T; Z2 }+ z1 |. O' j
: N+ I' a6 P* I" z1 V6 o) V  我敢说移民第一代、第二代要想融入这个国家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三代才刚刚能融入,所以,我们得接受这个现实。因为我的孩子非常喜欢那里,作为大人也便努力去适应,我们小区住了五六个华人,大家经常一起结伴玩,这才算是维持了较好的日常交往。 # {" l5 C2 s3 O7 q

1 o- ?; D* D  m" p+ h  ?( d8 m+ T0 X' x
  二 创业那些事:我在国内做印刷生意,自然来到墨尔本我也首选这个,我的野心不大,先做成一个小门店,建一个网络平台。但企业经营中的文化融合并不简单。比如,老外不喜欢你有事情抄起电话就打,他们更愿意通过邮件来交流……诸如此事还很多,这是个挺现实的问题,而我努力在企业经营中注意这些问题。 / w6 o% Z$ S' ?4 X) [5 U* j

- D  ?3 Y1 i2 I5 ~
3 P2 X( D* s: U( @3 D# u5 R$ x; I$ {- ^  很多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企业家给我建议,“宁可在这里请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来工作,也不要找中国人”。听了这话,我感觉到挺受刺激的,而且每次提到,心里也挺不好受的。我就在想,中国人为什么不被信任?大概是我们从小的教育偏离所致吧,国外的小学阶段只教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公民,我们缺失了这一块,日后却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打造企业文化,规范员工行为上。 9 r: q& s* t( z% A, x

' ~$ |4 \3 \5 j, s6 K- h4 g: a& ^# U9 M& I  d$ c- L( J
   海外经营环境:不得不说,国外的经营环境的确有优越性。以前在国内大家都是想方设法地逃税、避税,在这里,营业额是任由你自己填报的,完全可以弄虚作假,但是,大家却都凭良心认真缴税。“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也可以说是移民后的一种福利。 , c: w8 ~3 M" s' j( U% u  k

& ?, n8 f- c) @: _7 y4 V2 B7 Q  c  v
  总之,我觉得移民国外只是一种选择、一个开始,日后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或者惊喜,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就足够了。
$ n7 f. I" D7 T/ g. F, G% H
地板
发表于 2015-5-30 01:46 | 只看该作者
华裔揭移民美国真实生活:"其实大可不必移民"
% c3 D5 ]* M5 D( G- S8 ^# X6 @& R2 T7 j
我认识的国交学院里一个女老师,据说要去美国学术交流一年多,于是她开始精心计划了,比如什么时候出发,然后丈夫什么时候申请探亲签证,什么时候怀孕,如何在离开美国之前把孩子生下来拿上美国国籍。从而最终顺利实现
) J6 y/ a4 _1 p0 V% C, g

        近来,又一个朋友,也是某大学教师,夫妻两个想多生孩子,让我详细关注美国移民政策,也想实现此类移民。

        其实在我看来,他们大可不必,既然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而且有自己的文化圈、朋友圈,曾经投入的大量成本,到了美国未必收得回来。现在所并未曾珍视的欢乐,离开后会变得珍稀昂贵。除了物质的丰裕之外,其它的都在慢慢的缩水,必定在孤独中默默前行,这种落差,想想能否承受得再作计较。当然,不可否认,很多人过得快乐,当然这完全依据个人对快乐的定义。

        我其实想问,移民美国之后什么样?你们造吗?

        蓝天、碧水、新鲜的牛奶和起司、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价格公道且安全的蔬菜水果肉类等等,的确,这些都可以有。

        我身边也有的情况是,国外的华人开始有纷纷移回去。比如我老公的师弟,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育有两个儿子,年老的父母也已经都在美国安顿下来,妻子也找到了工作。按常理说都会认为他们已经生根了。但事实是,他们毅然卖掉了房子,去了苏州,他说因为钱多,有前景,可展望。目前只留下两个老人在美国的老年公寓里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已经在美十一年,是六零后,在一次同学聚会后,内心开始不平衡了,因为国内几个同样搞技术的同学都活得更富足,大家都笑他这种心理,当初留洋的所谓优越感受到了冲击。

        今早看了一个博文叫《只身赴美七年后,我举家移民中国》,是一个女人毅然带着全家移回中国,原因是美国一潭死水式的生活,不变动的足以看到尽头的人生和狭小的现实世界,她说“在这里住了多年后,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感觉内心却越来越焦虑,环顾四周,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生,人人都是忙碌的笑脸,新闻里几乎没有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事情,而事实是大多数居民也压根不关心离家五里开外的事情,作为一个对土地和牛都没执念的人来说,我越来越觉得虚弱:我还没有看过这世界,但已经没有了明天。”而美国基础教育的反智倾向,也令她对孩子的未来充满隐忧。

        当然,不可否认,美国基础教育各阶段都有很多书目要读,分级式的阅读库,无穷无尽,并且不计入考试和学分范围,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读并认真读。

        我想说的是,电视里播放的总是对感官构成强烈冲击力的美国式,吃的,喝的,用的,以及各类电影。个体在观看的过程中被深深的淹没在各种感官的诱惑或快感里,让人激动、兴奋、害怕、刺激、想买或者想要。当节目结束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如果万一哪天突然有一个像《肖申克的救赎》这类有一定深度的片子,艾妈,这种激动和兴奋能持续几个月。我想,这种现象,也是与所谓的美国文化根底里的所谓反智倾向有关。

        再来谈生活节奏和社交,一般华裔都主要只跟华裔交往,虽然也有美国本土的朋友,但大都没有深交。或许是文化的隔膜,也许是其它原因,总之现实情况是这样。而生活节奏在一般城市里远没有国内快,很多地方都是按步就班地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程式里,许多公司里甚至还用国内以前那种大头电脑,大头电视,可以说是一种环保,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现代节奏里的保守。乐观一点的看,因为文化的隔膜问题,在美国永远看到的是别人微笑的脸,没有深入的思想交流,没有深刻的影响内心的友谊,也没有大的生活挑战。对于节奏的对比,我不太能说得清楚,但基本在美国呆一段时间再回国的话,都会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被认为是out了,有一种脱节感。

        当然,在美国玩的地方很多,可玩的东西也多,但能聚在一起的朋友难找,人少,尤其山水,能够在一座山上遇到其他人并点点头,就很值得高兴,在沙滩上基本上一个人守一大片天空,甚至一大片海和天空只属于你一个人。在一些城市的居住区走,或在小镇的街上走,几乎看不到人,只有夜晚亮起的灯光证明有人存在。那种感觉常令令我想起宫畸峻的《千与千寻》里千寻开头走进的那个无人之城。如果内心充满丰富的情感和想法,想要有人倾吐,那么,那个在国内可以轻易拣一个说的情况在这里变得艰难。你习惯偎依甚至无视的那些人气的温暖全没有了。当然,也可以去充实精神食粮,可在美国买书很贵,但所幸各处都有图书馆,借书方便。可对于英语不很好的人来说,比起母语理解,阅读这些也是一个障碍。

        我想对移民来说比较痛苦的还有,早上没有豆浆油条煎饼果子豆花馅饼皮蛋粥什么的,平常也买不到辣条、凉皮、酱香饼、芥末花生、小核桃和炒瓜子等等,活鱼活鸡没有,想吃五花肉也没有。平时觉得自然的东西,在这时通过嘴巴和胃的任性与空前的寡淡显得珍稀无比。

        上海刚刚发生的踩踏令人震惊伤痛,提醒政府机构应当加强某些细节的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应急措施处理方案,以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国内人气的温暖诱惑力,在国外基本没有。因为同一文化背景,生存背景,那种肩推手搡无需解释而来的肺腑相见的兴奋、激动、愤怒,都真实直接,生机勃勃,没有面具,无需绕脑回路。有些人想远离的地狱此时正是别人渴望的天堂,反之似乎也如此。

        对于想要相对安静富足生活的人来说,美国的确是天堂,什么都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甚至可以直接坐在买来的一大堆在国外并不昂贵的名牌堆里自我陶醉了。但同时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填充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和精神的荒芜感。如何在这个世界里,挣扎出一片自己的位置,并坚定的站在那里。


8 ^, z5 R  S& z# A2 F

摘自海外移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