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飞猪 于 2017-3-26 03:33 编辑
2 p: d8 `- r- H, [# n
* }5 Y5 L/ f5 W% h. [9 C6 b' N& F5 Z' I
) }: N* A3 k# b7 [, u; t+ h! J6 a8 \& U+ u$ g& f2 a
0 K3 E8 J& k8 ?
/ y0 M2 X$ N1 s走过很多地方,
9 _) C4 _5 p$ f- [- Q! u. [9 E 看过很多美景, 吃过很多美味, 可最最想念的, 还是街角这一碗。 0 ]3 Z- t/ a2 F O: v& Y( P
阿婆牛杂
, w6 U" m8 I2 ^, ~9 K/ R b“阿婆开档啦!” 好友圈的一张图, 把周末昏沉在家的老陈, 一下子炸醒了。 % a. g; d: |; S! B0 y) n* L5 k# \# k
6 y. h( V" a& D) B& _1 N他来不及收拾, 坐了一次公交, 倒了两次地铁, 在芳村地铁站下车, 急匆匆地走向陆居路市场。
+ u# C2 D6 W) O' s5 _( U+ T6 t
& Y, u) l; J9 A5 N+ [% y4 H$ L: ] I3 H民治大街破落的巷子, 早已经摆起了长龙。 队伍后面的, 皱着眉头、伸长脖子往前凑, 前方举着碗出来的, 红光满面、 咝咝哈哈吃得欢。 * Z5 w) B6 `4 D( u' m
* m% e. F8 B* b* ?" E6 ^; N8 V每个老广心里, 都有一碗牛杂。 二十几年了, 老陈却独爱这一碗。 0 U9 O4 n' N6 e7 C8 a: O6 s
/ T. x- j! { D( V, W9 K3 m
一辆破旧小推车, 一位蹒跚老婆婆, 一锅热乎乎牛杂。 一周就开一下午, 一月只做几大锅。
* V* \5 |% n0 c1 A, F7 g i5 d, g V7 W, L* g9 R: p1 x
牛肺爽,牛肠淋, 牛膀超入味!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 阿婆牛杂。
2 q7 u( a& u/ j( @- `
) Z6 L. ], w7 t8 e) {. r没招牌, 名号是食客们封的。
0 i9 u8 D4 u( ^4 M' _ O$ m本土漫画家为阿婆创作漫画 . t7 ~: P. I& l# p! v
地址不好找, 地图是热心的网友们, 亲手画的。
9 r2 V& x4 l5 {2 E& O4 R1 T3 L! l/ Z7 t
& P% _/ J6 Q0 C从来不上网, 却还是靠着好口碑, 硬生生成了最火的 “网红牛杂”。
# j: @# `5 J5 i共67300个搜索结果" C7 ]# f) o$ H9 s e0 a
j6 t& R! P* \ J, s阿婆总是伛偻着背, 笑呵呵地剪牛杂: 好(ho)食(sei)就好(ho), 好吃就好。 % f0 }1 ?8 S: R/ [1 k+ I9 l
3 }7 g" \; O9 L& p9 _ ^6 E
牛杂, 地道的传统美食, 源自数百年前的老西关。 ) ?: A1 ~! A% I/ ^$ ^
4 |1 {) o8 b) a' e" ] n" I老广州有句谚语:“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意思是东山是政要之地,多是显宦权贵“官二代”;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多是豪商巨贾“白富美”。 5 j5 ^& s6 q. m
2 i0 r4 H5 X* X1 V- F/ d
富贵人家只吃牛肉, 剩下内脏无人问津。 不知是谁, 把这些牛内脏收集起来洗净, 再用酱料煮成牛杂煲, 穿成一串串沿街叫卖。 竟一辈辈传了下来。
" a v+ P u6 E$ z7 k2 h & L: o; p8 S; T5 K# Z) M' a4 }
9 ^ _. ?' f1 c4 b; x
1989年,阿婆下岗。 为了贴补家用, 已是天命之年的阿婆, 架上大锅,支上摊子, 就这样卖起了牛杂串。
) _. w4 A8 k: Q l( k' y! t! n0 @2 B. }. y& i2 y7 E
一晃28年过去了, 当年吃串串的小姑娘, 有的都带着孩子回来了。 $ `5 h' `& o4 M
0 Y5 j* s# T: }: y8 d
“吃了那么多牛杂, 最忘不了的, 还是阿婆做的!” + k4 M3 A; X: s
8 }- k1 [. I# F- M( p$ g( V/ t
- ]0 Y" V$ s2 y4 g5 ^
“给我两串牛肠”, “给我一串鱼蛋”, “我要一份萝卜!” 排队的人伸着头喊, 虎视眈眈盯着这口无所不包的大锅, 生怕手一慢就吃不到了。
' H6 Z9 q: ]3 v& Z1 I
5 ]& N" F) D' Y @" n. a
5 ]5 D, @& e0 E0 `0 n4 C6 c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一周就只卖这一下午, 来晚了就真吃不上了! 问阿婆为什么不多卖? 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说: “阿婆手脚慢啊, 今天卖的牛杂就要准备好几天!” - t4 L1 ^ U( Y) ~) a& B6 j$ Y
从周三开始, 阿婆就要为开档忙活起来。 购买新鲜的牛杂, 和各种配料, 甚至自己炒花生榨油, 调制好各种配料。 % ~ r7 l; ]9 k$ S4 p$ l: {1 G" L
& j! ]% ^3 w' `) V: ^
周四清洗、烹煮。 买来的牛杂, 一个个细心清理干净, 才不会有腥味影响口感。
3 v# I7 A3 o/ `( b- v% W加入老广东才用的柱侯酱, 再淋上鲜榨的花生油, 不惜工本的一锅底汤才算做好。 + p0 _, c* q4 J7 r0 ?, l
8 y$ b3 ^" F# V7 P; p
周五分拣。 煮好的牛杂, 阿婆一串串穿好, 放在老煤炉上焖制, 本就伛偻的腰, 更是因为长时间的低头, 愈加严重。 ) _! P' ~: E* A9 T0 C' h
0 W+ U' ]1 p& O
周六, 阿婆会再准备一些 韭菜、鱼蛋、萝卜··· 瘦小的身影, 忙忙叨叨一周过去了。 然后在晴好的周日, 推着一大锅咕嘟咕嘟、 冒着热气的牛杂准时出档! 8 Z1 Q. o- K1 g3 m7 N
+ Y# u" K1 N4 w2 m1 V
阿婆的一碗牛杂, 全是牛仔最精华的部位。 9 B- t/ `' D/ n! Z# v& K
+ v1 R4 B, ~- |/ z: p9 n爽滑的牛肺, 软烂又不失劲道的牛肠, 大片厚切、饱蘸汁水的牛膀, 还有牛肚、脆骨, 哪怕作为配角的鱼蛋, 都别有一番弹牙爽口, 让人欲罢不能。
$ q( ]0 W6 p& o8 ?9 X
$ e' A) F( \9 n6 i v; \3 i( D( v9 y车上放着一罐花生酱, 每隔十来碗, 阿婆就会勺一点加进牛杂老汤, 再加入一点黄糖。
4 l. F; k/ g% P& d' f* \. n
6 m+ X- x/ e3 w/ w7 ]/ O8 a黄糖的加入, 不仅不会太甜腻, 反而带出了食材的鲜味。 这早已是阿婆公开的“秘籍”。$ W& w! R6 c- }
8 F. f; K" r( W b
5 l0 `/ c1 [+ G* a" N! \
“秘密”武器还有阿婆的两罐 亲手调制的酱料: 一种偏甜酸,一种甜辣。 搭配爽滑的牛杂, 简直让人叫绝。 + m8 f- _( I+ @% z4 N
/ b+ D9 O9 c* p8 }. ^& v( p' K
阿婆从来不吝告诉别人 这些“秘密”,7 |" {4 ]$ ]! b! e' O* Z
“又不是什么武林秘籍 别人一听就知道了。” 但从来没人做出阿婆的味道。
+ J o; {2 g- Y; z3 ]8 X0 B4 Q7 I8 C5 l& l4 P
每周只卖一天的阿婆牛杂,% h' K# t! d' L2 w) k& N
早已成了一代人的味觉习惯, 每周只出现一次的身影, 也早已成了不可替代的慰藉。 ! R! ]6 A% l% {2 k
这一周一会的美食, 不过才200多利润, 阿婆也早就不用靠牛杂养家了。 但她还是喜欢出来卖: 以前是为了生计, 现在是为了人情。
9 x2 Y6 p4 s! A: f" ?8 ?4 p! b3 m8 `8 H0 E7 G" d
八十几岁的阿婆, 身体大不如前。 有时候哪怕晴好的周末, 她也可能因为身体原因 无法出摊。 $ V" o4 }! F1 ~
S5 Y9 W9 q+ ^: f$ b兴冲冲赶来的人, 又悻悻而归。 巷口那个伛偻的身影, 带来的熨帖和温暖, 早已不是一份牛杂, 那么简单。
/ a8 v$ L) ~3 L2 _" T! V( e; r1 [' Q$ y* z* S5 n6 L1 A& l+ q( x
3 W/ X0 F1 C7 K) c. v6 W1 r ]% J一城一味,! J) i1 P0 T' M' v+ O6 M/ Y+ e
一艺一生。
- S, j* r5 X5 ~( V3 r; q# m' ?2 T0 t2 u+ C: B
3 L( u! G" q5 W2 ?3 q. y+ c9 C图片源自网络新闻,味道广州,大众点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经主人公授权发布
, l" L8 n) t5 k. C/ ~! z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5500-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