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爱国只走心,没有脑,那只会误国、害国、毁国。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木青 在拐角,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 t& H3 _( E: a: K. y
+ w* d! `) e* M. \3 K |1 R9 Z
1 u1 P5 B* L- i3 q西方人曾将李鸿章与德国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并称为“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0 w) x' t! g0 a8 w" S) i% T日本人评价李鸿章:如果没有这样的有能之士,大清国早已被列强蚕食殆尽。 ( B* p9 t7 `0 C8 |7 h# r
不过,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谈判中,李鸿章再怎么巧舌如簧,都没能得到日本一丝丝让步。最终——
4 a6 I4 [. R5 E: k# V6 n' l日本爱国青年 小山丰太郎 一颗子弹,送给了李鸿章所有想要的。 7 y/ t" @3 q3 _% X: i% ^* N, o
- c2 y$ M2 f* E [
李鸿章遇刺(电视剧《走向共和》截图)
7 ^, g% }+ J3 B$ k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前,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户部主事裕绂、御史叶应增、礼部侍郎志锐等一帮“清流党”认为,日本夜郎自大,辄欲奋螳臂以抗王师,必须先发制人,速行决战,维护大国体面。但这些主战者,多半不通军事,也不知国际政治,徒有表面上的凛然大义。
& d& j& f+ w& K5 P. w w战场上,比的是真枪真炮,说狠话是没用的。9月15日,平壤失陷;9月17日,黄海海战失败,清政府失去制海权;10月底,鸭绿江防线崩溃,日本攻入中国本土;11月6日,日军攻占大连;11月22日,日军陷旅顺口,血洗全城……
9 ^0 C9 u, m i9 j & J- Q7 f. y7 K3 r- H
甲午战争局势
- d! w# s% _4 h0 q: x1 G此时,主战的“清流”们傻了眼、熄了火、没了辙。清廷只好乞和,前后派出两拨谈判代表,但先后被日本以名不正言不顺、资历不够等理由回绝。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直接点名,让恭亲王和李鸿章来谈。
* i9 R. [0 M' Q) b' J( P: U跟心怀狼子野心的日本议和,割地是少不了的。恭亲王是皇族,割地“卖国贼”的锅只好让李鸿章来背,清廷还美其名曰“头等全权大臣”。 + M( B) w. E% `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率使团抵达日本下关。会谈地点:春帆楼。 + S' W8 U( a# F. L# ^, H
) K0 A* z3 }, t4 X' c李鸿章率领使团抵达日本
* F' c* f. Y- d5 @4 i春帆楼,是全日本第一家河豚料理店。而此时已经73岁高龄的李鸿章,及其服务的清廷正如那砧板上的河豚,只能任日本宰割。
: h5 J# B! m+ }0 \9 }4 n1 h日本在战场上已经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登录,占领荣成;2月17日,北洋舰队覆灭;3月7日,大本营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担任征清大总督,实施渡海大决战计划,步兵80个大队、骑兵14个中队、野战炮兵14个中队、工兵13个中队紧急集结。
5 |5 I( l( ?, h2 C+ M 0 P: G1 N/ n. q1 N+ {+ u
北洋舰队覆灭(日本绘本)
9 r1 L3 h' \$ i Y" e到达第二天,双方即举行第一轮谈判。李鸿章按照国际惯例要求,议和开始,就要停止一切战事。但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首相轻巧一句:“此事明天作复。”
# ^7 i l; E) d8 B A! K3月21日,第二轮会谈。日方亮出停战条件:日本占领山海关、天津、大沽口,山海关到天津的铁路归日本管理。停战期间日本的军费由中国支付。如果清廷不答应条件或者拖延谈判,日军将发起全面进攻,进攻天津、直隶,直指北京。 ) ~: |" S: n; q( w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一向傲气的李鸿章,竟向比自己小19岁的伊藤博文求情,再想想办法。因为,在10年前,伊藤博文到天津拜见李鸿章,眼中还满是对他和他主持洋务的崇拜。 - h: D: @5 I7 [1 E. f( t
不想伊藤博文只是尊敬有礼地答复道:“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国事与交情,两不相涉。” 9 z* x: g3 @( K+ b
, L' s! s9 B+ N: N《马关条约》签约谈判场景
# a2 X! K7 k# h* d% w3 o; T战场的失败,从来不曾在谈判桌上挽回。
$ l8 Y5 Y, ~+ h" ?7 \当然,李鸿章的这次下关之行除外。 # ^1 D) n2 m m; i( m5 m) b
春帆楼下的一声枪响,送给了李鸿章想要的一切。
8 @, J% o1 i$ M, X. I
/ i- u q( O! O% H春帆楼:《马关条约》谈判地 6 ?* I7 X( U$ t* B# t% Z) F
3月24日下午4时15分,第三轮谈判又无疾而终。 , T W: Z& v# I0 L4 F
李鸿章乘轿返回驻地。日本仰慕中国1000多年,不想此等老大帝国,今日却不得不低头。所以,自李鸿章到达日本,民众争相目睹“天朝上国”使臣模样。这一天也不例外,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群众。
* G# ]% ?( @% ]1 k! k2 R5 x忽然,人群中窜出一年轻男子,说时迟那时快,直接冲到轿前左手抓住轿杆,右手举起手枪,朝李鸿章开枪射击!李鸿章的眼镜被打碎,子弹击中左颊骨,“入骨两寸有余”,顿时血流如注,人当即晕了过去。 % r! O0 q) Z/ J
闻讯后,伊藤博文气急败坏地发怒道:这一事件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挨枪子儿的宁愿是我!
- i1 X4 H4 @% \0 B$ b! F8 R陆军大臣山县也惊呼:“该匪罔顾国家大计”!
9 d* N, Y$ p! J$ ?( |
6 y& F% T& q& ~7 L% C8 O4 H爱国者:小山丰太郎
3 |5 |, U& @6 l6 K9 P8 q2 R凶手,很快被抓住。小山丰太郎,26岁。他父亲孝八郎曾是县议会议员。他是家中老大,但平日游手好闲,被父亲废除了嫡子身份。小学毕业后,他断断续续上了中学、大学,但都没拿到毕业证。进入社会后,成了无业游民,有时做做打手,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
2 i M+ I% s& k不过,就这样一个24K纯屌丝,却有一颗沸腾的爱国心,是十足的“爱国者”。被捕后,他交代行刺动机很简单:日军应该打进北京城,不应该这时与中国签订和约,刺杀李鸿章就是要终止谈判,激化两国矛盾。 : Z( S: A+ W2 S" S% u( ^6 o" v
其实,攻陷旅顺口后,日本国民战争热情空前高涨。“打到北京,活捉清帝”成了民众的口头禅。福泽谕吉等社会名流,呼吁政府目前不是日清两国媾和的时机,应该乘胜攻入北京,逼清国签城下之盟。12月10日,东京召开第一次庆祝大会,市民在银座、日本桥、浅草、神田、下谷、山手町等地庆贺胜利。
- r/ Y- u G9 u+ u2 l9 l# l: X' T6 v # ?" s( m# W7 Q+ v! {& m) q# Z
电视剧《走向共和》截图 0 J6 h. J& L( ^- y2 o+ N2 C
但正如清醒的伊藤博文大骂:狂热的爱国主义,有时真是坏事啊。
( s6 N4 J) X, j i1 K1 J! g5 K+ e日本担心,这会坏了日本文明国家的形象,西方列强早已经虎视眈眈,这下恐怕会招致列强干预,坐收渔翁之利。刺杀全权大臣无异于授人以柄。
; O* z* ]* y/ v- t* {: K! ` r李鸿章遇刺的消息披露后,世界舆论哗然,欧美各国纷纷谴责日本。特别是,列强也意识到日本太贪心,长此以往恐怕做大,纷纷表示不能坐视。 / {5 K& c- z: e$ k4 }% _ G, f" c8 j: z
而李鸿章醒来后,看到皇帝赐的黄马褂沾满的斑斑血迹,却兴奋不已:此血可报国!嘱咐好好保存,不要洗掉血污。因为,那是日本理亏的罪证。而发回国内的电报只是简单写道:“伤处疼,弹难出。”
, o% o3 A1 p& X6 W0 Z$ C: h李鸿章坚持不取这颗子弹,要留下这个让伊藤博文揪心的“罪证”,直到带进棺材。
4 G1 u$ F# k. m) {. G
% `, e# g: j) E1 N" q. z; D爱国者未料到的后果(央视纪录片《枪》片段)
0 I; L3 m4 L4 `8 _8 t- Y+ Y7 o y可以说,小山丰太郎富有“爱国心”,但却少了些头脑。 $ f& Z' R) p5 E& T
日方态度很快软化。伊藤博文、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前来病榻慰问,日本天皇派来特使、护士,还捎来了皇后手制绷带,日本陆军两名军医总监诊疗。小山丰太郎,也很快被判处无期徒刑,伊藤博文甚至希望处决这个有心无脑的“爱国者”。 " N# r" ^9 Z2 h3 D4 w
3月28日,伊藤博文再次来到李鸿章的驿所,转告他,日本天皇已下令停战。李鸿章不禁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几天来在谈判桌上口干舌燥没能取得的战果,竟然会因为自己挨了一枪而峰回路转。 4 T' p. n8 ~* Z6 ?
在最终谈判中,日本人把赔款要价从三亿两降到二亿两。小山丰太郎的这“一枪”甚至还引来了俄罗斯、法国、德国对日本掠夺辽东的联合干预,清廷又赔偿3000万两白银,日本交还辽东半岛。 $ p* ?: u8 [5 g2 \; r) }* h. f. L
& T+ v' L( p) z9 i1 F2 Z: d/ B* @一枪价值1亿两白银(央视纪录片《枪》截图)
9 r# v) q8 f& Z$ Y
$ d( t. F5 Q1 ^ r( Q电视剧《走向共和》截图
, Y5 G6 m( K0 O1 G* _8 R李鸿章可能万万没有想到,5年之后,中国的“爱国者”再次让他陷入了“卖国”的境地。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最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西逃。 1 [% o- J; \$ H7 k8 _2 P4 q" O# I
擦屁股的活又轮到李鸿章。谈判中,西方列强狮子大开口要求10亿两白银。李鸿章说,这样你们一两银子也拿不到(清政府倒台,中国陷入混乱)。最后德国代表穆默说,你们大清不是说有4.5亿人口嘛,那就4.5亿两吧,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成了最后的赔款数字。
. ^, ]" f9 B- E: k) ?9 g: O5 X
5 V7 q) W5 g1 \义和团运动
, C( I( S' |, d& C* Y7 Q签署《辛丑条约》整整两个月后,李鸿章去世。严复当时的挽联是: d8 ?; p0 Y+ s* s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 b; @: B5 v+ N: \9 D
的确,“清流”总是喜欢讥评朝政,可建树几何?可能什么也没有。倒是受尽谤言的李鸿章真正地以一人战一国(李鸿章政敌梁启超评语),战世界,让人感慨良多。
, l$ A8 ~7 ^1 @爱国只走心,没有脑,那只会误国、害国、毁国。
4 e8 |% P( `" U2 d7 S4 D* C- p m* f8 x
T* ~: F; H5 n3 f" B( ^) h" r*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7317-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