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k1 A4 B4 C; h3 C
, E0 j% Z W& c+ k0 V4 o2 o& S/ i$ W: g1 ~& K
" ^ C1 q3 D" |2 q2 f
/ `" b4 S- X! m1 e3 e
日本如今的建筑用地和房价,已经下跌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大约相当于日本泡沫经济顶峰时的1/8。 . P) X- n/ ]& h" x1 U6 x+ m% \) [ q
不少中国人认为,昔日世界之最的东京房价,今天比北京便宜。于是,他们看中了东京的高价位地段,果断地出手了。比如新宿商业区、麻布、六本木使馆区等这些一般日本人不敢问津的地方。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人似乎“要买下美国”的那种手握钞票无所忌惮的疯狂情景。 + f6 L: w \. t: r
4 u- c* r. @: ?. A2 ]- S4 V2 x
. S2 y* `1 B0 X) t% T
& Y. `) Y0 n3 U
X% ]- K, d# }7 B! Z0 B
日本人曾买下美国10%的不动产
) p7 O' O. ~0 P# X9 ~1 Z, o. @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战后持续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在世界上可谓一枝独秀。日本成了“世界工厂”,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日元不断升值到近原来的三倍。日本人手中的日元可以换来更多的美元了,过去那些在日本人看来根本买不起的美国货,现在唾手可得了。于是,日本人开始到美国大大肆购买。日本人购买美国商品,美国人当然高兴,但日本人对美国的房地产和企业资产的大量收购却令美国人深感不安,当时美国人甚至惊呼:“日本要买下美国!”: n% I, h5 X" k; c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购买美国资产达到了疯狂的程度。1989年6月,日本索尼公司宣布,他们以34亿美元成功购买了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此前,日本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在洛杉矶,日本人购买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
" Z( z$ ~' P5 b6 ]# d
2 U; y# p8 S8 f6 X4 g- {. T/ e
5 b) x: n" @* E3 i2 p' F在夏威夷,96%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共购买了美国10%的不动产。日本人在美国大量购买资产,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反响。
2 i: T# g7 n% g2 ^美国舆论甚至惊呼,历史上日本曾武装偷袭珍珠港,而今天日本正在经济入侵美国全国!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包括日本媒体在内,很多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购买而欣喜若狂。战后以来只能对美国俯首听命的日本似乎有望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了。
* X- O+ ~$ E4 ?' c4 V7 S! I2 B5 m1 U. `3 L2 }6 ^
" S" a0 z, y; e3 O; a“买下美国”只不过是一场噩梦
8 b& U9 \( h' g- \ 事实上,日本三菱公司购买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不久,就因为经营不善,难以承受巨额亏损,不得不以当时购买的半价再次出让给美国原主。日本索尼公司购买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后,虽然最终实现了向娱乐公司转型的战略,但花费了数倍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也被公认为是日本亏损最大的企业并购案。
% H% b* [; s0 \4 b1990年9月,有位名为熊取谷稔的日本人以8.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圆石滩高尔夫球场以及风景优美的“17英里公路”。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在日本出售1000张球场100万美元一张的会员卡,这样一下就可得到10亿美元,去掉8.4亿美元的成本,一举就获得1.6亿美元的赚头。
2 `1 Y0 [. l8 A2 h' L) b但机关算尽,到1998年,日本人熊取再也挺不下去了,又将这个球场以8.2亿美元的价钱还给了美国买家,而赚头最大的是那位当年的卖主美国人戴维斯。1978年他买进这个球场时只花了7200万美元,1990年卖给日本人则拿到了8.4亿美元。' X0 Z6 z2 o- b1 M
; [9 p* |* d. [& B5 B* u d# R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失去了大量收购美国资产的势头。以前收购的那些资产许多变成了经济包袱,不但不能带来收入,还要想办法摆脱。最终,人们不得不承认,当初那些被认为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美国房屋、企业等资产出售者其实是对的。
7 N$ ~; I' {3 K9 w9 w/ ?他们不但在出售资产时没有吃亏,把那些资产日后可能的盈利都提前变现了,而且,出售这些过时的企业资产得到的大量资金,为后来的新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始终只考虑经济指标的美国商人不但赢得了经济效益,并没有让日本人“买下美国”,而且还在未来的发展中再次抢得先机。 , K- l6 z+ _+ _+ K# t+ X
可是那些日本购买者呢?
9 ~0 b# @ b+ o3 z日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当年他们的疯狂购买没有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虽然在世界经济中按数字排名第二,但在国家综合实力上仍旧远远达不到美国及西欧国家的水平。 . m6 O. C3 e2 `
日本作为“世界工厂”带来的财富及日元升值造成的虚假富裕让他们头脑发热,从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日本人往往是出于非经济的目的而购买那些资产的,所以他们才特别热衷于那些美国的不动产及各种有巨大影响的资产。至于这些资产能不能在日后带来足够的效益,他们并没有进行足够认真的考虑。
# u z. q5 Y. U% Q而以后的局势发展也让他们为自己忽视经济规律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 m: N; j$ N3 d
最近,中国在日本的投资收购活动日趋增加
) ]( e p7 X) {" ?% H% e据日本央行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被中资并购的日企数量剧增,比上一年多了四倍。从1998年到2004年,中资投入日本的金额一直维持在100亿日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 c- T# A& w r3 I% p% E
可是,在那之后却逐年增长,到2009年创下最高纪录,总额为285亿日元(约25亿人民币)。 ( ]5 j4 B" O& U8 V, r/ p6 }
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衰退、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之际,日本人买不起的房子中国人抢着买,这种来自中国客户的“大手笔”引起了日本人的关注。 0 b+ h! l% P: l& H. d! n5 a
& r$ ~+ n' ]* ~现在,中国人开始“买下美国” : U. }" D& K, B2 D: S& Z6 ?" e
2 ]6 O" U! F1 o) J& _
/ [& F( B; B- j5 O! ^
# e1 P( K1 b# U! m% a9 C+ j( G不仅仅是在日本,自从去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崩跌人民币汇率贬值后,中国富人及企业就加速了将资产自中国撤出的速度。
0 s8 i* U+ e. v一时间中国企业投资海外企业及房地产的金额暴增,仅今年前五个月,中资企业并购海外企业金额就超越2015年全年。这种资金疯狂外逃的情况,也蔓延到美国房地产市场。
Z: l* K, Y8 W中资公司投入美国商用地产的势头强劲,今年已经宣布的投资案就达129亿美元。
5 E" F, x6 G) {1 Q中国资金外流已经持续多年,前一波高潮是在2013年左右,香港首富李嘉诚家族出脱在中国重大投资的消息引发关注,一时间富豪纷纷开始转移资产至海外,投资移民成为风潮,中资企业也开始加速收购西方企业的速度。最近一波高潮是去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及汇率双双暴跌后,富人及企业为了自救以免资产进一步萎缩,更加紧将还留在国内的资产外移。 8 u# U: h; S3 v" H4 w
据追踪企业并购的DEALOGIC公司的资料显示,截至五月第一周,中资企业海外收购就达到1,108亿美元,已经超越了2015年全年的1,068亿美元。 % J: r! l2 ^+ l; ^3 G; B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炒房买地好像成为了中国人唯一的投资理财方式。 . T7 b5 n; {% d8 P* c
! S. G7 `3 g# m- `日本留给我们的教训
- I& w* c( O: H A$ ^! d9 y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日本人要么会感概,要么愤愤不平。不管怎样,总是美国人胜出,美国就是比日本厉害。还有很多日本人深信某种阴谋论,认为美国人设下了个大圈套,并狡猾地诱使日本人上了当。2 F" s( ~" U% F, J$ o! D9 E
- I0 [3 C0 ?$ `( R' A8 C" M8 ? 但在我看来,其实这些看法都不符合事实。美国的成功,实际上来自于制度的优势。通过出口工业品挣到了大笔美元的日本,当他们想要购买外国资产时,为什么大多选择美国呢? 0 [1 H7 c ^9 j0 @7 C6 y
正是因为美国有可靠的产权保护,有优良的经营环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因为有这些制度优势,于是,美国人为购买日本货而支付的美元,通过日本人购买美国资产又回到了美国人手中。而美国也因此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最大限度地发现成功之路。
5 s, j: {( u1 m- ^$ X0 z7 T而正是在这方面,日本这个半路出家的经济大国还不可能有那种胜出的把握。 o7 t. I, E; ~& p! C- B
殷鉴不远,就在夏后。同样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是全民炒房,同样是在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里狂欢,日本留给我们的教训,如今的中国,又有谁能冷静吸取? 7 {' f7 \9 g# T* A: L) z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197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