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c; @; P$ T; r: H4 X8 f% M5 T他是中国漫画史上的大家,
. \! u! R6 O/ \$ w他的画,
2 ^: o" s* M1 ~3 L妇孺皆知、老少咸宜,* E* ]( Y% x4 z- E6 S+ n; F
“漫画”一词,
" L0 `: A- A% Q( A/ S( Q, {7 a因他而广为人知。
# n8 I2 t0 |9 |) [, ?5 z0 I他以一颗童心与爱心作画,
' l7 b5 M1 b- L/ D, \率真自然、简练传神,
- e) D7 V4 W5 H' L9 t" {俞平伯赞之:
1 v& `( J6 J. k5 o! o“片片落英,蓄含人间情味”。1 d J) Y0 H% d
![]()
3 e) l4 q2 f" L; M; U8 }; |丰子恺(1898年—1975年),浙江桐乡人。原名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画家、散文家、教育家、书法家,翻译家。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手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
9 D' R2 J: b- ~; x2 ~/ w4 L, W' { L他使“漫画”广为人知
. t$ h6 K1 Q9 T1 ?$ K率真自然独树一格
5 E4 Z2 N, R& Z; G丰子恺自幼喜欢绘画,十二三岁即临摹《芥子园画谱》。十六岁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的绘画及文学则得到了李叔同、夏丏尊等名师的指导。这一际遇,为他今后从事艺术道路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0 l) Q; Z* m9 p' ^: d . C! q7 S) d: z0 z# E( P
左为丰子恺为《春雨》画的封面图,右为梦二插画《呵护》
6 O8 {* d0 ~ J4 O7 P现代书画大家陈师曾和日本抒情画家竹久梦二,是对丰子恺画风形成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丰子恺曾写道:“我小时候,《太平洋报》上发表了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他在喜爱之余,便对陈的简笔画加以临摹,可见陈师曾对他喜爱上“漫画”的启迪。" ]7 r" U _$ s, o) g# }4 p; v
![]()
0 O4 w- `. L) b! k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2 p1 R, X2 e' h4 h t, Z正式吸引他走进漫画世界的人,则是竹久梦二。1921年春,丰子恺在日本游学期间,偶然在旧书摊上看见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他后来回忆说:“这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于是,他开始了这种简笔画的创作。
* U6 ^. _( t+ Q/ ~. k4 h0 G2 ?![]()
" P5 ?& s! }, g6 i9 Q《子恺漫画》
. X! P9 r" ? j! t# t+ ]7 s1925年,主编《文学周报》的郑振铎向丰子恺先生索画用来插图,给丰子恺的画冠以“漫画”的题头。他的画稿发表在期刊上,久而久之,一本结集的《子恺漫画》终于问世,漫画的概念由此也传入民间,很快为街头百姓所熟知、接受,最终成为一种脍炙人口的绘画形式。2 i- t- \+ M, y* H
![]()
; W( ]! A0 e4 ~! K破碎的心6 b' M; Q; N3 K5 a& e+ R8 S
子恺漫画的特点是率真自然、简练传神。无论是歌颂真、善、美,歌颂童心,歌颂生活,歌颂大自然,还是指出社会不公现象,揭露人类卑污心灵,其根本目的是指导读者怎样做人,怎样理解人生,享受生活。# U% ]. o, O3 s7 {& K
![]()
2 e( ]& G, f8 I) h+ J( z! K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姐姐做媒人。
% P d g4 Z3 e在技法上,他熔东西洋绘画于一炉,即采用西洋的构图式,运用西洋的解剖、透视、明暗和色彩学,却仍充满传统的画趣,娴熟于国画的笔法。他使用传统的笔墨和宣纸,却画出了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真正达到了画中有诗,寥寥数笔,却蕴含了很深的意味。: f' }! R1 n, ~1 S4 w) `
![]()
2 j/ o9 G) J" r E1 X/ }( v; p丰子恺画画不要脸2 `9 u, g+ |) u% \$ p4 z, z
一天,丰子恺正在家里读报,忽然,一个醒目的标题跃入了他的眼帘: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这标题使丰子恺大吃一惊:自己向来与人无争,为何有人要如此中伤于自己?然而当他读完全文,却又大感意外,原来文章是在分析他漫画的特色。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丰子恺作画,人物即使没有眼睛、鼻子,也仍然惟妙惟肖,很有意味。
6 l t, ?6 f7 F# U# E! `" I' u后来,丰子恺这些“不要脸”的漫画传到印度,又颇得诗人泰戈尔的激赏。他说:“这几幅画,用寥寥的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 A/ c+ T4 H! q" P4 n他的漫画题材,包罗万象,有古诗新画、儿童相、学生相、社会相、都市相、战时相等方面,其中以古诗新画和儿童相最有影响力。
4 U$ t4 C7 K- k3 E![]()
4 O0 ^/ Q% N3 F0 q3 `! [- V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v# L; l7 a! _' ~2 ^![]()
" e1 \, P& E* w9 Q7 u! p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
+ y$ W2 k. M; ?8 Y' l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就是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画成与此内容相近的漫画。特点在于,画上题的是古诗词句,而画的都是现代人物,所以叫“古诗新画”。把古诗译成画,需要画家了解诗词旨意,还要用简洁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勾画出诗词的意境,看似容易,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9 J: B0 s3 G
![]()
* L* r8 J# C5 t$ t3 F6 C% ~两小无嫌猜" @" I& H8 P5 `3 q# B% g
他的儿童漫画多以他的儿女们为素材,孩子们的好动、活泼、淘气甚至一句有趣的话,都被他用漫画的形式反映出来。丰子恺有童心、爱孩子,正因为心中有爱,才能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才能细致入微地捕捉到儿童最真切的心态与生活。
- |2 j* p7 y( P* K/ b- @![]()
- t" j+ _% `+ I8 z' y/ o蚂蚁搬家
& r9 ^# F/ Q/ G a% u8 ~俞平伯先生说,子恺漫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朱自清先生则说:“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得那味儿。”真可谓是知人知画的妙论。5 D5 b" c4 X8 A& y$ C
他与李叔同师生情深
- N( V3 \! P4 q1 {/ i+ V用46年完成一个承诺
3 h. `) x* i3 f$ |5 X![]()
4 L& x9 Q; u4 z1 i: v" C丰子恺笔下的弘一法师; B6 z9 u4 @' Q
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i+ J; b+ ~" M' d
![]()
- e0 U$ a2 p) M' j ~5 _' p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杭州高级中学大门
4 u2 I) Q# G9 V& G% K丰子恺年少时,在浙江省里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他见到李叔同时,李叔同是在三十四岁的盛年,这位在音乐、绘画、诗词与其它诸多领域均有精深造诣的才俊,对年轻的丰子恺有很大的影响。丰子恺习画,遵循李先生“每一笔都要认真”的教诲,苦练实物写生;习音乐,听先生说旁人“琴弹错了,下次再还”而赶紧去继续埋头练琴。3 a2 D, Z' p. ~0 E, [) O
![]()
0 Q3 Y/ x* e- P `. s弘一法师与弟子丰子恺(右)、刘质平合影( Z0 n$ x3 z: Z4 p; a d. ^
在恩师的哺育下,丰子恺进步飞快。有一天,李叔同和气又严肃地对这个学生说,他教了许多年的书,从未见过像丰子恺进步这么神速的,实在是有天赋的青年。丰子恺受宠若惊,自谈话那天起,他便决定了要以绘画为生,且一生从未为此决定后悔过。
0 ]' C/ {, E9 H1 ]" f![]()
6 P& l4 g7 v) _4 f' ~% G8 ^《护生画集》
0 m) H/ a t3 k- _( y- s2 `+ X+ Y1927年,丰子恺在上海的家中举行仪式,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佛门。在此前后,他们朝夕相处,商量合作一部《护生画集》。1929年,正逢弘一大师五十岁寿辰,丰子恺共绘护生画五十幅,弘一大师为每幅画逐一配诗并书写。
/ ]$ J- K# d1 w" o![]()
" M/ H9 O1 l) p5 f( h& g, a马一浮与丰子恺0 p% X; ~% v1 a8 V- L3 S8 _2 \" Z' i
“护生者,护心也。”' e$ U( [ l: i# t" p, J4 b6 x
《护生画集》第一册于1929年在开明书店出版,序作者马一孚先生写道:“故知生,则知画矣,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后来,广洽法师在第六集序言中对护生画又作了总结:“盖所谓护生者,即护心也,亦即维护人生之趋向和平安宁之大道,纠正其偏向于恶性之发展及暴力恣意之纵横也。是故《护生画集》以艺术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时代,益觉其需要与迫切。虽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声绵邈,冀可唤回人类苏醒之觉性。”# I* {0 X; U7 `( u1 d
1939年,丰子恺为贺弘一大师六十寿辰,绘作《护生画》的续集共六十幅画,并寄给弘一大师配上文字。弘一法师非常高兴,他提出:我70岁时你画70幅,80岁时画80幅,一直画到100岁。丰子恺虽知寇势凶恶,自己流亡在外,生死难卜,但法师既已有此嘱托,又岂敢不从呢?因此他向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y* [4 k- _5 w/ f$ X( H) J( W) M% d. I
这一句承诺,他历经艰难,花了一辈子才完成。$ E" I, j$ W8 y( P
![]()
' o! H5 n# [! e- _/ `9 W% b4 J) n各版本的《护生画集》
5 v+ }4 m( ~6 p" Y/ B$ s《护生画集》第三、四、五集分别于1948年、1960年、1965年完成。第五集的提前完成,是由于广洽法师的催促(他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文化浩劫有预感),这一集的完成并没有发生问题。
( {) q: n' s( i0 w![]()
8 ~- K* W8 Y8 }* j: |5 c" L丰子恺晚年在上海的居所——日月楼6 N4 {5 x' M" k) y. t
但是第六集100幅作品的完成就难了。文革中,他住牛棚,睡积雪,即便条件再艰苦,丰子恺依然没有任何的抱怨,从没想过要放弃绘画,从不敢忘记对恩师的那句承诺。0 b; k. q" y: b
![]()
5 m" u( Y* s3 o! m7 z0 w晚年丰子恺正在工作
+ [ F$ [$ ^& h4 k9 U恶劣的环境最终击倒了老人,患上严重肺炎的丰子恺被允许回家养病,此时的他已经76岁的古稀老人了。回到家中的丰子恺并没有好好休息,积极配合治疗,相反,他甚至偷偷扔掉医生开的药(因为病好了又得回去劳动改造),全身心地扑到绘画上去。
' V* A. W7 F9 C& |6 v![]()
: q6 N4 v1 l/ H u5 a+ T1 Z晚年丰子恺的居住环境' P8 U* V7 |2 m |) Z& }
起居室设在“日月楼”二楼的阳台,阳台上的一张床小得无法伸直双腿躺下。为了不影响家人,也因为怕被发现连累家人,他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在暗淡的光线下,偷偷地画《护生画集》第六集。他似乎隐约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世,于是拼命地画。儿女们怕他累坏身体,把他的笔和纸都藏起来了。丰子恺就向他们哀求道:“你们这是要我的老命呀,快还给我吧。”: H7 |0 _8 Z' o2 z; w( p; D
' r2 f+ b/ J$ e( N( R) J+ M
: B! n1 J5 d' \' D% Y- H- c
如今的日月楼内部& M: u3 B* ]! X! c% m
1973年底,丰子恺终于完成了恩师的重嘱,画完了《护生画集》的最后一集的100幅画,这距离他送给恩师第一集《护生画集》时,整整过了46年。两年后,老人与世长辞。2 y1 r ?0 B1 S" F+ D
“我敬仰我的老师弘一大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像人的人。”做一个像人的人,这便是丰子恺一生的追求,他用生命完成了这一追求。
, a! x. }- L4 J# U1 X' u附护生画欣赏:4 Z& B) {, S2 I, A% a% O( ]! u
( |; o9 e6 k. D
![]()
* @& f' ~* [8 {& ` & n: }& x6 l0 k7 t; s
! W7 E3 J0 w5 G
( H& J) I# D1 N; U7 C _; x
& c% A+ \# a1 k! A
![]()
" m( j8 j7 R4 b3 ~* B+ U% d9 r. U1 M( |![]()
; T0 u+ T8 P$ _他多才多艺
- |5 ?* i: m! F, B+ a成一代大师. f7 L! e- I, \
丰子恺虽以漫画闻名,但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散文家、教育家、书法家、翻译家。! @: f% q. Q$ e* T& `
![]()
- l# ^1 E8 l' C$ K丰子恺散文作品
7 {1 C! d; x+ \ ]1 J }% F2 E6 b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是其散文创作的成熟与丰收期,他的《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主要散文集均出版于这一时期。2 E7 _% `: y# j2 |0 T' U
![]()
6 J. _' V" ^; a1 i桐乡石门镇丰子恺故居
+ b5 w4 c9 h* O+ c0 ^丰子恺的散文往往秉承其画风,笔法简练而意境深远。他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于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于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
, D/ s; d5 W( o9 _+ o![]()
( A! k% ?3 B" Z& u- X重建后的缘缘堂
) n* e( j& p" U5 B1 q缘缘堂
$ F( A4 ~1 U8 J5 J6 D最初的缘缘堂是丰子恺在上海江湾永义里的一个宿舍,起初丰子恺就要求恩师为他的寓所起名,弘一法师让他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成一幅横额,装裱后挂在寓所里。丰子恺后来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都把缘缘堂的匾额挂在居屋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 t3 o& L. B9 J Z: y' q6 j3 k“缘缘堂”不仅是丰子恺的现实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归宿。他曾写道:“秦始皇要拿阿房宫来同我交换,石季伦愿把金谷园和我对调,我绝不同意。”他不仅几次撰文描述缘缘堂,还将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缘缘堂”的名义结集出版,这便是《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
! y2 v& l0 r" O6 O![]()
: o" [7 F7 g; S) ]4 J《音乐入门》
( k/ V9 }2 b. _& a. T早在20年代,丰子恺就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还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5 b. K3 B, z% O8 Z! K* Y; k9 o) y ; e4 c6 j* S5 a" a$ g
《开明国语课本》
6 A2 j0 f6 ^2 h6 M![]()
5 c- y( Z/ x5 H- s$ ? F; S《开明国语课本》|《北风吹》
1 w7 _$ c; M; r) ~, I3 k![]()
3 a; l* r K/ Z《开明国语读本》|《种下几棵树》# f" X9 m9 k \7 ]$ T3 s" P* f
丰子恺还为当时的许多教育课本画了插图,影响至今。比如,1932年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丰子恺先生绘的插图的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出版,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赞誉,后来该课本印行40余版次。) {8 e1 M I3 C7 b, Z# a' `
* {8 m4 c0 `6 g' m: P' X
丰子恺书法! X1 R5 ^- ^2 d; u2 j7 y
丰子恺以漫画闻名于世,但他对书法的看重和自许却远在漫画之上。他认为:“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 k$ L4 ^- M! H3 D" Y1 j![]()
/ R0 a5 a0 A5 b0 f+ x# T) s丰子恺书法1 v( b0 s& i1 E3 Y- d3 w. j9 T
+ ^+ ^ o. J: n* S( K
丰子恺行书信札+ ]+ ^# l! y" |$ G
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丰子恺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书法,也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
$ ^% R5 ~6 ]. s# d5 M 1 \0 C T' J/ D" G) `3 Y. r' {- l+ Z
丰子恺译紫式部《源氏物语》1 s: Z; i: V: V' L% r( d
丰子恺一生的著译共有150多种,其中翻译有34种,译自日、英、俄文,涉及范围较广,有文学(小说、民间故事、文学理论)、美术(理论、教学法)、音乐(理论、传记、教学法)、宗教等方面。比较著名的有紫式部《源氏物语》、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等。4 c' t9 _ Y8 r2 t3 Z& X
附丰子恺漫画欣赏:
) T$ j# A' G: `* i; K7 C2 h 4 [! C8 I j+ ?6 ]4 g- ~ H
KISS
! K6 g4 X2 q9 C4 _![]()
9 g5 p2 `) Y! F8 t u) i阿婆三五少年时3 j7 M* V" F2 P2 n# [6 o" y) D
![]()
$ d% a% l: l4 f) K5 O爸爸回来了7 e+ B9 r/ F. N. V7 d
![]()
# M! W# K& ?/ h) P- H白头相见江南0 F' ]: X9 p& d; E
5 ^" D4 |) F! Y& D
不宠无惊过一生
! S$ u. m8 e+ c& C0 a![]()
: c* l) a- C+ W# d- z3 L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r( b" x% j4 [. p3 V+ u% m& ] - h$ Z- W9 G- J4 ]0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0 m. @4 A; Y( w
![]()
1 M7 H2 C5 s! l5 D2 y9 \$ r6 u: c春风杨柳唱歌声
! g7 l8 s5 j* p春光先到野人家
& n& X ]$ v h' N8 `4 H4 M5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I3 ^' p D3 \ g4 _- [0 @& I
春色满园关不住
$ P) c; G: C+ U' r0 S* l9 o春在卖花声里! c7 o$ x6 _; F+ H$ C2 q
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L/ U- \7 v6 y! ^) Q$ j
大道将成% S; O3 G' _: p( W" N+ H0 k4 x7 R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9 ]! {& U, R: s1 e E1 T9 z u
底事春风欠公道,儿家门巷落花多。! A4 d+ g. l7 M0 J, H' g
东风浩荡,扶摇直上。
. K# i6 b1 M0 m独树老夫家
4 P0 ~8 M* i; u/ W. y" B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 K$ y, Y: l( V! D& M3 H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墙阴学种瓜。
9 F6 d8 e6 A! i$ Y8 w儿戏
% H4 q( b, s, q6 n丰年牛亦乐,随意过前村。
: G' H$ B0 Z- U h* H哥哥穿嫌短,弟弟穿嫌长,妈妈刀尺忙。0 K$ G6 F; F: K( X' h. |3 j4 c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 w6 E6 _! M7 e( K* x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T2 K; I$ M# B) T$ I! w% f( f好鸟枝头亦朋友
0 R$ K. u$ Z$ v1 a$ V, M# x+ }- w1 z3 [$ G9 G好问的学生+ e, g, [7 U5 I4 e7 R) b
画廊东畔绿窗西,斗草寻花又捉迷。
9 ^4 w" a4 g/ q& `欢乐的恐怖
0 O6 J4 S+ } e2 V3 S3 X黄山蒲团松8 h2 ]" t5 c2 y( J* |8 v
挥毫+ S7 ?/ U4 u: r( R1 }) _; A) {
豁然开朗' `2 }8 I: k/ X1 H0 }' _" m: U
家家扶得醉人归# f1 ~ U% [" I6 F( ?5 m' J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6 z# |) p0 U! A- ~9 v0 H/ v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 r) Z% w% ?; l# f( _
今年几岁?' M1 Y( l" R7 j# X. t4 O3 R- f7 W
旧时王谢堂前燕8 r+ z2 N, Y4 V' j' Y9 V: O
旧时王谢堂前燕
1 o* m7 p' |9 H8 `& s/ d, M1 J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3 O. F. M G# I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4 p/ g2 d6 b4 l7 m郎骑竹马来# f6 I$ l4 O# t6 G
篱角梅初发
8 [' _% j! z0 R3 u7 C2 @; f两小无嫌猜! z2 x+ D& _7 h5 p3 A
嘹亮一声山月高. Z5 R7 d7 a8 [2 E
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
; Q9 O6 K' [9 @3 H2 w4 d1 i3 X: j"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 T; Y& N R: X卖将旧斩楼兰剑,买得黄牛教子孙。
! H2 g' t7 o2 B4 Q, j满山红叶女郎樵
1 M4 k6 L4 z5 \3 k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斜阳。
8 E3 J# ^* _* T4 C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4 R' v' G% t, r( i- p% a2 P狞笑' q5 a' R. F# B/ S5 G
努力惜春华
, `6 h5 q" f n1 q贫女如花只镜知
# j( `, G. ^/ C9 d1 g清樽红烛庆升平" Q/ G6 `+ g4 m1 e
雀巢可俯而窥
: Y1 _6 m! ?0 r) k+ t三杯不记主人谁
( m" _+ u. g4 i5 E6 k& i t9 H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 F y4 F R" M6 B! _$ Z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s4 L1 M0 N5 E) V" @7 h
胜利之夜
- Z/ ~9 F6 C+ {手倦抛书午梦长+ x% y, v( N% s
松间明月长如此
4 W$ l' t- X3 d( h2 [- i$ a提携( T& N6 w' f$ W8 ^4 d
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0 f% Y; y9 o7 ? F" B挖耳朵
7 t8 S4 m' ~5 Y8 X% h# j5 i唯有君家老松树,春风来时未曾来。# h5 C4 g9 e& ?9 P5 I) H" f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m4 Z. @7 @4 }/ R5 W相对忘贫1 Q: F) o& T; ]% V' L% X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6 O9 c* `" Z. X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 B# I! x4 \# k, n' H5 V, L7 k: Z小灶灯前自煮茶
( _0 B1 U) e' K, s6 D% P+ H- Q旭日东升万叠金
. N; j$ ]5 [, g7 m, j- J3 r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W% R0 _9 Z7 p# W& d4 Y( ?,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D+ }1 K; V0 o7 T一间茅屋负青山,老松半间我半间。5 u4 d2 l; M% W8 l' y
吟诗推客去; ?) U- K6 f0 Q) E/ l
月上柳梢头! M# z0 d6 b0 W2 [5 `: X# V& Z; \
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花盖头归。+ \: {, i" [. i2 s0 ^
蜘蛛想洗澡
$ T- Y: K' }; K1 j& m种瓜得瓜,喫瓜得灯。
* P0 ]5 A" t) ?0 d锣鼓响! t' r) {& G& K$ d5 m
茶店一角$ f6 n: c# ]5 ]& a' v0 y2 A1 o9 s
国庆十周年纪念& X4 Y9 z, y- }5 H- p: Z
后记 g# A. G5 g4 C5 h I" A
丰子恺曾说过:“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正因为他已经爬到了第二层,心中还望着第三层,所以才能将一切苦难化作云烟,永葆一颗澄明温暖的赤子之心。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161-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