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民俗文化] 文化常见词牌典故,千古名篇!

[复制链接] 0
回复
315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5 0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Z% ]! D8 ?9 G- Y2 _( K词牌 ,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词典,兴于元初,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 z- t+ P2 g2 v$ e; p" F一、虞美人
9 e& N+ C+ s+ j6 O4 w. i% i0 u  X; m" [2 E: {+ E; v) y+ P9 f) k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J. _6 f/ j, Y) k  \&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 q0 _3 s2 }4 d- x; H  j, U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h; ?; Z& s3 Y( g1 E7 Y6 V二、苏幕遮2 C# v! k- Y) ^9 C6 ?/ B+ @; ]* F
& q8 W  O4 b' q1 s: w1 _" j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7 C5 \; z; L4 {6 w4 ]- L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9 E6 l1 s% `. o7 S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 U$ D* `3 x6 S( n' M
三、醉花阴
: Z/ ~. e8 n- J* |# b- N4 |
# J% [2 C" U# k! N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2 ^0 k0 s" Q3 M! r* p0 g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V( F5 l7 n7 x& i% ~; X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n, J$ a4 C( y4 ^: J四、南乡子
2 P( V4 }* R  J) S9 b# N: I& U* R! M' h, m; W4 ?
唐教坊曲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3 y) N2 s+ v1 X- C3 t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K3 q* D) R& k$ e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 @8 G! D3 U) Y6 m9 |$ x
五、念奴娇( C+ w. D9 E" [

( a: l3 [$ X* F6 D8 X.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3 @$ S  o5 l6 H& K4 h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_7 g' X+ C# ]8 p1 n  E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B/ S- G. L- a$ B六、天仙子
0 X# ^/ s2 b  D: |+ u+ F" ~; @+ t4 u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m$ n: {' O/ y/ w2 K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4 b2 b' J9 t$ [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C3 R$ I7 ^$ {) m3 C
七、钗头凤/ g8 Y& m; F, Y% Y3 @# u
7 c: ~8 a2 a0 Y) W) E
原名《撷芳词》、《折红英》。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声情凄紧,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
7 `1 J0 o. u- Q& p0 `9 c, o5 y7 d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C8 }* p% M( t0 ]+ V  j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 e7 a2 [, z% k  b+ M2 ~八、浪淘沙& v! |% z8 H# y/ U& V
/ a3 h( U$ K7 j5 Q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五代时开始,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双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激越凄壮。令有别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V+ J: h2 a8 R2 i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W6 S2 {  Y' e# a$ `" q9 Y4 f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9 j/ [8 v! z) }( V3 S" i% W1 A
九、渔家傲, \& s, d8 S  |
! w" s+ v4 `/ a# N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4 K+ R- s5 I) ~' [; `7 |; M. m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b) L$ k4 u( H2 z8 R3 h& q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m% a# f' k' ^; K0 D十、踏莎(suo)行
4 v' s, `+ |* @2 {4 l% }
1 S) s" c; W; B5 l6 m' k1 u$ l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0 _: |# P) r4 B8 u! r2 ^. W1 q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j0 ^* _0 l0 ~2 O; b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 B' ~% B# f! s% ?5 l3 H十一、临江仙: o* u+ v( g: x) V4 r: S6 N& i

. @6 u& s# e' B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原曲常用于咏水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 D' d3 h+ {+ T: C) 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e4 b  a! ?& o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O. m0 w- i* e' E% Y8 d7 z" ~十二、阮郎归
. ]* ~  T0 U3 C7 v, h7 Z2 e' u
/ P. R" l0 O5 o" Y0 O4 G+ G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A: B0 W; j1 i) z( o+ b+ M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1 I4 ?& E3 k; g* F5 l3 p! n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哪堪和梦无。
# |/ G6 V# y% s十三、菩萨蛮
9 p( N- ~# F% l* L/ }+ H  B
! _: A' A7 B! P原为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当时乐工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U9 R3 a$ h) v. y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u* Y8 a, j* T1 N+ t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K0 U# p+ N, q& N2 c) H十四、浣溪沙; q1 R7 K  a5 L% a& L
1 N( Z; X9 P- z" j, ^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全同。
5 G7 [2 `2 Y% j/ J/ F4 U2 o. i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V6 F2 J: F9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Y' L/ k: [7 |* K
十五、清平乐, y0 o/ X0 P, w' C

& j5 Y5 s4 e6 G7 L5 Y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8 h1 V1 n! }/ ~$ G2 v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N' a5 T. O# v; W* U$ k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u) U( C' V- D( L( P十六、蝶恋花! c# O( z, t" u; J" J8 |" y4 B

+ P2 x1 j# M+ Z" I- E! B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0 ^5 \$ V6 [5 G5 _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x+ ?( |5 S: y/ k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V& [# E! C' W' ]; i- A  S十七、采桑子( K+ }  J/ g5 y0 |7 R* Q
9 P9 C  f; X5 ?7 r/ l: K9 Q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l* W1 B; ]4 O5 v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H. Y; X- p4 A% j" n4 {. s# W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 n+ e) I9 p! l1 a十八、青玉案( b2 @2 P2 V$ O. w' \; F
( i' D* f  @  U/ }4 R7 M  K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案”的读音,同“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n3 o  o0 _$ T8 |" h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7 i. o" I/ b$ W  Y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 k, d2 G5 n% B; Q. r1 Y
十九、鹧鸪天6 Z* J; i3 `! \. }

. W% v" B3 C4 `+ t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c2 m5 o* U' o* p7 ]2 x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6 i' b! |6 o' F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2 H5 Y2 u- [8 p
二十、江城子5 i( [; n! `5 @1 m& i0 ?# h
: ]* H6 C; l& v% [/ H7 ]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亦称《江神子》、《水晶帘》。 双调七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五平韵,一韵到底。1 [2 U$ P* v9 d6 n" i: r1 D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P1 U( o+ T, g% R' U. D$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 }! R  W3 s0 P6 P# Y6 J1 F& k+ _' E9 x
二十一、卜算子; y$ H- `& v) @5 i% [" q- h6 v2 U

# S( U  I, M" D. j7 F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q. W$ D9 }9 v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9 d, b. K2 c) b( W, k% R% ?.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0 ?! ~$ n' {( O% ?, C
二十二、点绛唇
# a7 _% U3 Q1 A3 k7 w4 Z4 ^+ q* i" o! v8 f
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 U. m* z4 [' W% T: d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u9 O3 J. V) o) S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 l: U5 J+ K; t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7 H2 c4 |1 I" [! |
二十三、鹊桥仙5 n4 e% K0 g! ?0 T/ x- }. w, K
/ ~% [9 y1 w7 [( ~
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 E8 I% q, @% E9 s3 x7 R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_1 a7 `/ L8 Y7 z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S" Q/ r3 V/ e3 E  j二十四、满庭芳0 H( `( c) o2 m4 K
- @% ~' l" ~" s% {  u& ]: R" U, J/ o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0 f$ d+ h% v6 s( k! f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7 Y! S7 g4 I. d3 }  @. E% `: g7 K! b& v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t4 {! @3 p3 o, M  I
二十五、如梦令. y  I! O! i" [8 R" d

% r0 _* q* v$ w  y原名《忆仙姿》,相传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33字,7句5仄韵1叠韵。双调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韵1叠韵。
% b, Q4 W% u5 |0 H1 s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 Z# L6 E9 N+ O9 r2 n二十六、生查子
$ g  @5 E( y) l/ i4 z- p' G' a/ b5 [0 U! [8 D* v- t
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情。
" f5 V% ^! b9 ?1 l8 D( O* Y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 b. T$ Q8 g; v. Q6 ^  J+ h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 G! }8 V3 b" Z0 E! w. _9 u二十七、破阵子8 m# {, ^6 p. }8 `
0 V! e% f4 T& m# Y" E3 U, v2 P: D4 G4 A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一名《十拍子》。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3 ~" C0 F) ~/ n7 e1 x; j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c; p- {5 v: A4 f8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G: g7 l9 l6 q! t# C二十八、沁园春
# {( w/ I- b6 P  ~5 [4 M  O6 P9 f; n6 o2 U% Z) x3 c
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亦名《寿星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 |9 X. L% r* D/ k& z'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 W  d0 _' j( x)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 b% D* M+ ~, K4 G: k
二十九、长相思" Z+ |1 {: m( Y9 r
2 E8 J! i3 l, A; s& V5 h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8 G3 \' Y5 y' a( z; u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l" u7 L  e( V4 T  ]9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r4 y2 ~3 H" Y( v三十、忆江南7 x. _( H& |. v9 O1 J
% r7 |% g+ `+ h& Z1 s+ T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廿七字,三平韵。2 F# q. m; J& e6 X/ o( ?: r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I( k' ~% G# v8 F
三十一、玉春楼
. ?) [$ S& Y8 ~9 a! [5 Q2 N5 [$ ~) ^5 o$ j, c5 w! J& U1 m/ M
取白乐天“玉楼宴罢醉和春”。又作《木兰花》《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8 L( @7 A: T  |5 y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 i: b' t. G- G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7 e3 n$ f' x$ \/ x0 q/ _& l
三十二、诉衷情
3 E' z# x" ^) o( ?. D# d唐教坊曲名。唐温庭筠取《离骚》诗句“众不可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后人更名为《桃花水》,《不花间》,《偶相逢》,《画楼空》,《试周郎》等。单调,33字,5仄韵,6平韵。双调正体44字,上片5句3平韵,下片6句3平韵。
& X. k* c* Z6 s"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2 j5 x' H0 U5 O' {4 f$ x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9 S- k9 z  m3 l* w
三十三、少年游
4 J  U) i5 i" P  o. A! n, P
1 B( q4 U7 ^! t4 i+ l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2 H/ J" A3 |2 {4 I; x  T, p- H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P) _7 a& g. K" e5 X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W& n0 \; Y4 ^1 \
三十四、雨霖铃! E" M' |# U; B  f. ?* B
8 G8 g, u) h" s# R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
- R. s: h4 F! ?/ l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0 s9 J( |+ U8 i8 O3 |9 t! M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t& W) X8 P$ q! O: {& z+ A3 H
三十五、洞仙歌
5 K0 i3 Y: p5 s  t  s7 K6 t" s4 B, d" k+ H
唐教坊曲名。原用以咏洞府神仙。八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 j5 S# M* R! I4 f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 Y( C% G0 b" J6 W. u3 D% y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5 ]) P) m+ z" z8 k9 {! d0 Y' z
三十六、谒金门
* H2 g  @; C3 g6 M0 W  G# }0 z5 o0 {2 {! k0 O% E  L
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 l  V+ b( |+ ~! c4 F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v2 }# c% l* g三十七、相见欢
, e. v# s  c% ~2 P0 h  M; G" g) R* m% G
又名《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3 T/ [! U0 J& M5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J+ @. F# [. E: `0 F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 D5 ?7 j0 s% k9 M三十八、西江月9 S5 ]3 M/ s# X/ b

& L5 i: |' F, X& Y6 P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6 e+ E( i, w& ?  `1 X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v0 z! ^, [4 }* L1 T6 N+ L; J: S9 v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h; t0 W4 Q' b6 W& e1 L5 h$ V三十九、渔歌子3 U* O0 I) t, n% \8 e; K: R
& M/ n8 \. p$ O1 g2 {
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3 G1 S3 I( r; T: g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m3 j; b1 v- K- U四十、望海潮6 b$ ]: Y$ T6 ]& E- Z
2 _, L% t) i2 A7 Q1 W( y
始见于《乐章集》,入“仙吕调”。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 ^- Q/ p, M' o# L0 V! d+ g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3 h+ Q7 Z9 P- ], V2 }; h% d8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c1 P* I  W2 B* K+ {2 v/ J% k四十一、相见欢
# N4 U, p2 ?% Y0 Q: v
0 d/ O, N; O8 s: w) r3 Z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4 u! T* ~4 B/ B% u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 \  H. _) u$ K. ?- `( b; M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5 f8 B- D8 E: |+ p" s7 W四十二、画春堂: R# F) E( x- D( [& S

) p/ N" u& [7 ?( `; [9 M( o0 m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 }4 U; q8 B+ T( j- Y!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 \8 V  A: O# M- T# D1 s6 X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T4 r2 g* v' {$ [+ ?
四十三、定风波
' z* T' }: U% y: G1 E' H  h
- b8 m6 @8 k% v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7 Q( w) t( m+ u; W2 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 }1 b8 O$ ?' }5 \) `4 v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F. R& k2 ~8 o四十四、水龙吟
; G5 K0 G. o# e' D% z, _1 s% J: M' A! X# Q, P/ Y( s$ w7 g# E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水龙吟”一诗句而名之。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2 K0 [! X, ]& A2 f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8 h1 L9 r3 f8 v% O'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o7 I3 r" ?3 |& }. w* Y四十五、永遇乐$ z! c/ i% K, A( X

, V" b& V8 G5 Q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一百四字,前后片各四仄韵。6 I6 W' |  {( A1 I6 n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M  R/ h5 A* f, E4 f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v, a7 T2 v& z* P
四十六、满江红4 U* H" h. d( B: B) y3 n
9 z$ P' f% L" M2 ?8 L
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c" ~4 P8 |* F* a( d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1 o5 W5 ?0 q3 U$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 U* y' z5 d6 y5 ?+ F四十七、南歌子/ @& A4 r1 y- H# B; b

, Y* r# Y/ m" }4 F2 z# \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又名《南柯子》、《春宵曲》、《风蝶令》、《望秦川》、《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恨春宵》。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词首创于温庭筠。廿六字,三平韵。
1 F9 J% O# [5 I) R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晚风凉,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
  U6 v8 p7 j- X: e' S2 ^0 t四十九、声声慢
- E- m- J0 [/ P  Z9 H& x
  C$ p3 A. i- N" y2 b2 E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声声慢》、《凤示凰》、《寒松叹》。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6 y* \* q6 P5 }# w/ Q0 z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M! H; O3 \% x. L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 [. U7 B& g+ P8 a四十九、贺新郎  g) J+ N& k/ F1 r( L. Y1 Y; {
% T* p5 l' r9 B- `  p: V
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a1 Z) m- q# F, I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  ]+ D8 s, c8 C0 J, Z$ W5 o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2 b5 b, F& S$ T1 L3 T8 ~* @6 I0 q五十、一剪梅8 @$ t/ G' a& g% ~  H4 W9 b) I; R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M0 T: {2 n0 y)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X7 C0 g8 Y. v) i8 E# m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v; h* F+ q5 _% k) Y* Y3 o+ Q& m
五十一、忆秦娥
7 c8 D: [$ r' K' r! v2 ^2 D+ G' W6 t  v2 ^
又名《秦楼月》。始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
- @) P; ^( Z2 U) a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2 R& |+ L$ Q6 f, M1 b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9 U/ j9 m; F0 R- t8 ?' o5 k& m五十二、扬州慢9 `- J2 S# j& E( W& a' F) t" A4 c
5 ^& d9 s5 o; Z5 `- M
南宋姜夔自制曲。双调,九十八字,押平声韵。$ |/ q3 }' l( I, i# d2 f4 s9 X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r# f, J, L8 X* Y" M' a8 {5 S3 j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h7 o; C* `- K/ ^4 s  x
五十三、风入松
6 m* w2 e, v+ f) Y8 _" M& L/ l* C# D4 C. ~" }+ i# Q3 k7 ^: U
一说出于唐代诗僧皎然《风入松》歌;一说古琴曲有〔风入松〕。传为晋嵇康作,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名《远横山》《风入松慢》。双调74或76字,上下阙各6句4平韵。% v9 [( i+ E! w  v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w  P/ j! X( f# L* ^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9 x' O4 X7 m( z2 o0 I
五十四、十六字令. f2 z( R" {6 e+ W

% N* B8 I9 v* x: q6 B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2 ]. E( V0 X$ T# M  y+ O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5 Y! y; |* U. U9 m五十五、水调歌头
2 V5 F/ Q; P2 ]3 u
" C& P" L0 c" h" F9 p+ A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8 d8 I/ Z, G& H( D8 M2 V) K6 I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5 k) l& a% l# Z" _3 v. k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Q1 x/ j6 j) b2 ]; S
五十六、八声甘州
) t) r* O# M; ?5 ]) p. w9 O2 o& l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 R$ t& c( l2 I( f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f( _) i  p4 z0 [  A$ N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u; [4 n6 w  V8 C5 c. K8 D【壹号收藏推荐文章 NO.3557】
" i: F0 U9 I2 t9 o9 r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 j: D2 W3 t  G2 M& O0 ~1 |( r! }分享快乐,收获成功。
1 O  P! A4 h* @: u6 _  I  [让我们共同传递正能量!& f; ], ^4 {- n/ D3 v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5 I# ?6 ^/ D* Y6 K; l" d: d
客服☞ 微信号/QQ:250955904" O7 g! u; j+ m: r* l! {. Y
0 a5 C2 c0 b  |9 r8 U9 z9 j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12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