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综合] 瓷,还是宋代的最美!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4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3 0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P! g- E! q2 n, A; z
瓷,关乎生活,6 z  ~5 I  [" l9 U  R( P
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6 E0 V$ ^% L$ o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 m. S- D& [0 G" l8 B+ a而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1 f- _( q" E7 Q2 c) g
发挥到了极致的就是宋瓷。
  \9 A! |! [  _! f' [# f5 k; T1 X' W
宋人不尚奢华,
. D8 \, p- k  N5 X, w不好奇巧,钟爱自然,细嚼生活。$ p7 S" h$ i: C; _
对精致生活的执意追求,
) O. H, i& N6 B4 v0 s便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
$ x& f2 D; O$ i, X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
; f/ Z- m3 w+ I# l强调内心的感受。
! f* x. `/ c! @7 Q+ S8 a宋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
0 _, t" B" A6 H深深地吸引着世代人。
! ~7 i! H( @8 J# u. p4 U
2 m  g# Z1 h9 }2 X, P+ o宋代被西方学者誉为  I0 T% j( T$ B  G$ |' Y: |8 h
“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 k) @6 |" A+ U& o  R5 y+ d宋代无疑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代。( d( f7 z- S# Z  W
宋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9 m" J4 T9 \- \& V! U5 S0 O0 U/ }, g己经渗透到各种日常的' s$ d) Z4 t$ F
碗、盘、杯、盏之中。
  R4 Q6 `/ R6 q8 d/ {9 U9 B他们将艺术的审美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0 J: r0 g+ D& g" o! \4 v% I以艺术重新定义生活,
) E, ?" d, q) i) O; y  k7 j这种韵味十足的生活美学,
9 ~; \) F6 s6 O0 ]时至今日也为人所艳羡。& r# U; W2 Z3 W+ @) W1 C. v4 A
河北曲阳定窑之美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h2 ]; y2 o; ^
# y% E6 Q  i  f3 d宋 定窑粉蓝釉印花人物荷池罔口盘
) f; ?9 a+ c* v, j' M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一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不息而没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又复烧白瓷,而目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十几家,可知定瓷的弥足珍贵。
* e* \1 w( m* k+ ?- M" }
3 r, V: |' h; I5 [7 O定窑烧制白瓷为主,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定窑白瓷,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誉为:中和之美。
4 }) c0 l7 V3 M, w5 ~白瓷色如玉,声如磬,釉上肌理纹,釉层珍珠包,奇妙的光色变化,使釉层鲜活起来,令人赞叹定瓷物化组合的鬼斧神工。有着“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说。% ~) A$ f/ }+ {( q: r+ b) \* ]
  j+ I% W8 b9 D" h. n
白定: a2 b2 S0 S. a+ y0 g& F$ K

  w2 l* B! m' F! T! U, g0 L粉定
# `; |" |+ Y- Y4 O9 \' d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红色者为红定珍稀传世极少。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
3 i: G) n& |5 n+ I0 Q! f% g" u- _  S$ j
' J" J, I  B1 K3 \黑定* @1 T  ~+ }+ q) o% j3 j7 I

* r  t" _; n) g* X% j红定
) @5 L( p/ X9 J
! t9 F4 Z5 K& e' a% ^绿定
0 _( r) U$ L+ B) x2 I2 A# e$ w' t- v- O( V
紫定
# {7 A% `) C! P; l, c定瓷刻花奔逸、潇洒,可谓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造就一种华贵雅典气韵。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各得其趣,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都胜过圣手丹青,妙道自然。! ?2 P7 ^! u( Q: b8 N7 M0 B, [
河南禹县钧窑之美窑变里演绎火的艺术
% _6 V  u$ l3 h4 ]; k# s  _; I2 D. E* ~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北宋
% b$ B+ {" A5 w1 A+ A“入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作的一首诗,诗中的“元人画”不是由毛笔和着水墨与颜色画在宣纸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窑炉中,以火为画笔一气呵成。这样的画法全世界仅有一家,它不是工笔画、不是写意画,它是“钧瓷”。
- m7 y3 {" i/ z  I# X* W( h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钧瓷乃瓷中之王,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一件精美的钧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钧瓷的鉴赏要从九点入手,分别为:润、活、纯、变、厚、正、纹、境、浑。
- W: P7 R5 P3 a: Z: d
: G  Q3 Y. m/ i+ y4 C$ l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 北宋
' w) {7 `! ]. \,指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发亮的浮光,而是一种淡淡的乳光,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过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8 a; R7 }1 C9 l6 ^: a3 H! l/ ^, 说的是釉面有动感,不死板。钧瓷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的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C1 {2 M7 f1 L; |. Q* N  V2 d. s4 u  g' |6 _/ U  S/ s; S
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2 I6 ~. K& e. P$ x) @% c
,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7 }0 G5 F/ b4 n$ W, i- e
,钧窑是火的艺术。蓝色、红色、黄色、白色,无数跳动的火焰,像一支神奇的画笔,那蓝色亲吻过的,也许会生成一朵深紫色的海棠,那红色抚摸过的,也许会出现长空碧色的明净……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等,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  B9 e  S3 s7 G
. {6 v9 L8 w  e6 b, G$ i$ M) @
钧瓷窑变时的色彩* }" \/ F2 i! {' d' l
, 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s5 V# U; X0 w* b
, 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鲜艳亮丽,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了。娇艳的釉色明快,老辣的釉色深沉,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2 s+ \' ?$ k# Y' z8 }! I/ x
2 F3 v  @6 j0 q( v% r) P9 R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北宋/ r* q6 n& W- g( [8 o
, 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4 g  R  f9 O4 U( M
, 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得美的享受。3 z3 S: ?: [7 `! ?% B9 `5 R
4 ^9 {; u5 n; C0 B# q9 {9 I- t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北宋( o- d$ Q, \# N1 P% I* _- h
, 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0 s* L  v) e3 L9 t' t# S( V; R
河南汝州汝窑之美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 w% T5 p6 c8 }3 P" f) @6 q3 c8 P0 P% W# U; c: j2 i0 e
北宋 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 k" h; [- ^8 M+ [! f2 |3 X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中就有论述。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窑艺压群芳,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R/ R) S  x- v( D, W: g. C% D

0 t# K% e& ]/ E9 U5 b. v& p北宋汝窑青瓷盆
2 p3 u8 F0 _( g) |9 Q% n5 P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 w2 P6 A- Q$ L9 p. e% a2 G  K5 d; @* L& r; N) b4 _: l! v
北宋 汝窑天青釉菊纹碗
7 J  g7 X: v' D, n9 G9 M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传说宋徽宗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他非常喜欢,便命汝窑工匠烧制类似颜色瓷器,于是这种介乎于蓝和绿之间的天青色,便成为了汝窑的代名词。作为一个艺术家,宋徽宗对汝瓷材质、色彩、纹饰肌理等方面都有极为苛刻的审美要求。
" K+ u  I6 b* V浙江龙泉哥窑之美闲观哥窑美,静听哥窑音; M3 ]: E1 H% L( j4 |8 [- S+ U
! s. t8 d, k, n; h# g! z
宋 哥窑圆洗9 p* _9 ?* [, S, f& u% ?; n& }
哥窑也被列为宋代名窑,哥窑是历史上唯一的宫庭窑,但未见有宋人记载,只是后期明代才有文献记录。7 J. M$ V5 P" Y2 r1 o

- X$ L& J$ n2 w4 S$ `0 j" q. M1 z虽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但有传说描述了哥窑起源: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们俩人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称为“哥窑”,生二为弟,当然称为“弟窑”,此二窑皆为著名民窑。( m; H1 v" q/ Y" n
+ m1 N2 @( z% e8 H1 g2 N
宋代-明代 哥窑四方小洗; o* w; I+ a  l
哥窑的釉色以青为主,铁足紫口,釉面有碎纹而著名,号日“百圾碎”。纹片呈血色、黑蓝色、浅黄色等,其中以黑色最多,被称为“金丝铁线”;而按形状分则呈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釉面开片时产生的美妙声音,如涧如泉、如琴如铃,犹如隐于大山深处的天籁之声,让人如痴如醉。
& ~+ R  v* P* m( J& z: x
( n% e9 l' n" y攒珠' W( D" }0 [5 Z/ N/ M$ C
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就写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 e7 L" N$ S7 L6 i
( G2 }: K" C+ V; K) H5 [2 \
南宋 哥窑葵口盘
( N) e' P- X, E% r5 H' m, \河南开封官窑之美简单到极致是自然9 u- _# T+ V( _' z

2 t! ?; I2 ^8 E+ s宋代 官窑贯耳瓶
+ L3 |: o6 ]) _. N1 \, y$ B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同的涵意。从广义上讲,它是指有别于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 N5 N" d3 d3 t+ X2 {! g) [0 {. D! m' v8 {  P' I) J1 N
宋代 官窑青釉铁胎刻花高足杯
1 r/ t3 I3 n' X3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则是一种专门的指称,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梁由宫廷专设窑所烧造的青瓷,汴京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一带。
0 |. v1 a6 F' `9 F2 c3 A  T  J0 V% H3 Q. |8 c9 ~0 x* b
宋代 官窑刻花碗& Y7 m  U) R, @
官窑器釉色粉青,色调淡雅,不崇尚花纹装饰,以造型和釉色见长,简极而美。官窑瓷胎中铁分较多,胎色偏紫、褐、黑色,足底不上釉,由于瓷釉的流淌,使口沿处挂釉较薄,显露出带紫色的瓷胎,这就是通常行家所谓“紫口铁足”了,这一点成为鉴定官窑器的重要依据。
( u0 t, H1 o  m4 @! R( A/ Z0 k, h+ A/ e6 S
南宋官窑琮式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o/ Q- t; X. R+ P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代官窑盘. U* T  v, E- p3 i$ U4 d
: _4 _: M- A) N$ v4 m$ p
北宋官窑尊2 Z0 o8 ]& d8 `8 e4 y( I" k* |( i5 ^3 [
; }- T- M% ~0 X7 V& M! h
宋官窑青瓷葵花式洗
/ T' Q" q4 K+ d! ?  O! i7 f  A& r$ [: |+ [4 ^1 r9 j1 r
南宋官窑粉青长方盆% o9 S9 {6 Q+ a4 p0 I* z
( L* y$ i, E& R3 l/ E% R
南宋官窑粉青贯耳弦纹壶
& W$ K1 H- I1 f, z6 @) [9 d& R陕西耀州窑之美刚劲有力,美丽刀削
3 g; c+ c; `- D, ?, r. O
; F' J1 ]( N* R$ H" P北宋耀州窑刻花提梁兽首三足壶5 a2 R# Q( E) }1 {1 {
耀州窑位于今陕西铜川一带,宋属耀州。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转向衰落。7 D$ l0 ~4 ?# ^6 _- K

7 v- G; o' w% r; k4 T' b8 {( k北宋耀州窑刻花镂空三足香薰( m  x7 N( i" C# _  V" z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产地,产品品种丰富,造型多变。其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匀净,青中泛绿,有极细密的气泡;由于胎质中含有铁份,在相应的烧成气氛下,使器底呈现一种姜黄斑块,形成了耀州窑所独有的特征。9 C6 l0 G, n$ T- {1 a. e
0 \2 q8 R* d' e' V0 v3 H
北宋耀州窑刻花吐噜瓶, h* V, {3 u: H5 N( S0 k
北宋时期的耀州窑瓷器,以剔花、刻花、划花、印花工艺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是当时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
4 V) M6 J$ b0 }) u9 E- L1 d  Y6 d7 o" _+ N7 K' n
北宋耀州窑刻花执壶
1 @$ ]* l" m) Y1 R其刻花工艺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堪称雕塑精品;宋代晚期的印花工艺,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题材丰富,对称均匀,与定窑印花艺术不相伯仲。
* d9 S/ }( h( s0 y$ A* w+ {5 i* |* V% Y# Y6 o( c
北宋耀州窑刻花洗
" w: ?! L8 g. x+ I3 {宋代耀州窑既烧制观赏器,也大量烧制生活用器,器型非常丰富,有盘、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造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审美效果极佳。
; Z  \4 A! R; n: N, a) c! D4 E% N$ J* R# A( K
北宋耀州窑外刻花碗
( A4 |% L0 ]- y; y河北磁州窑之美瓷器中独具特色的黑白美学
, B) t1 w. N' b- K# O3 ^5 [% r
; C# O& G0 {5 u. O- w" w宋代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
+ s. ?' N: j4 h' l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 i2 L0 B# w  t
5 _) I! ]( v6 N5 d宋代黑剔花龙纹长颈瓶+ ?' L3 r; {8 g" T
磁州窑系,主要烧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绘瓷,其胎质粗松,胎色也较深,因而施化妆土,再罩以透明釉。装饰技法划分品种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绿釉釉下黑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纷繁竞妍,各具特点。
5 E2 R$ T  H6 w5 r+ \: L' _
& F& ?$ ^; l4 M  i2 c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f0 J* I8 p# Z7 z6 r9 i/ k
装饰技法方面善于利用在化妆土与胎质颜色的反差,加以彩绘、刻剔等多种手法,令对比强烈,风格明快。纹饰题材多为花蝶、龙凤、如意头、人物等,线条流畅,细腻逼真,情趣盎然。亦有不少以书法和诗词作为装饰题材,平添诸多雅致。
4 w8 E- f' b. A8 N) c& Q6 ~
  Q( r9 c2 Y  k* \0 Y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2 m8 D& N( `- |
器形丰富别致,凡生活器皿皆多种多样,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量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同一类产品亦有数种变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日用需要和审美偏好。! h& n9 ^) C& F/ x5 ^

- V0 ~& ]4 _, _3 x# k+ D, A宋代黑剔花鸟纹荷叶形枕
$ n* }+ x6 r8 f, x/ L7 I/ Z" r$ k
宋代黑剔花熊戏纹荷叶形枕
9 Z0 M6 P4 N, e9 g) r# M3 x# g4 T
" q! n. T" b  R7 j- t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荷叶形枕
. z, i/ X6 z3 p+ w" [9 [, W/ N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窑之美中国瓷都,演绎国粹神韵* _+ D: i  H* ]9 T1 Y
5 @- w% S, P/ e
宋 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百合纹梅瓶7 Z+ x* s5 x# M
景德镇的烧造史可以溯至唐代,原名“昌南”,宋真宗景德年间,该地因制瓷名扬天下而改名景德镇。! e( ^! ~$ `6 s, v/ ?  t) p" c
, F0 E  ]/ R" H4 X8 j2 K$ B
宋 景德镇窑刻花海波双鱼纹碗
- T' M6 N$ i4 L0 `* ]就青白瓷这个品种而言,景德镇可称天下第一,这是一种独具风格的瓷器。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釉色透亮,光照见影,所以又称“影青”或“映青”,有“假玉“之称。
- q1 [3 M% N# Z! g+ t0 P) D4 |% M, D/ l% m( J% g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婴戏纹花口盏
( J4 j! x* g; o7 V& `! O+ A( H福建永吉镇建窑之美/ X- C% V* F( H" K
光华流转间的的天人合一
# ^+ {% [' e5 ^$ R) U, e9 h! v7 b" ]# d$ j7 w9 o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藏
+ A2 J9 f. \2 P# Z4 G4 h- i: @1 A建盏,也叫“天目”,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代崇尚自然含蓄的美学思想,人们在陶瓷造型上追求大方简洁,质朴无华,反对过多装饰雕琢,在釉色上偏重本身安静典雅的色泽,讲究自然天成。建盏完美地展现了宋朝素朴归真的闲情雅致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 N- X" e$ s, T4 H2 x5 _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O& d! A. \8 u
建窑以生产黑釉茶盏为大宗,这与宋代的“斗茶”风气有关。其胎质为乌泥色,有的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所以这种特殊产品被称为“兔毫盏”。兔毫有黄、白两色,称金毫、银毫。/ U  H. G- x+ T* m# r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0 K" G, i# ~3 j2 O0 E) {- B3 p8 \
其中也有呈油滴状结晶的,因酷似某种尽善尽美羽毛,被称为鹧鸪斑。有极少数窑变花釉,会在不规则的油滴周围形成窑变蓝色,尤为珍贵。这种产品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对日本陶瓷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4 }9 ?. }# ^: N- V+ g) \& a( W
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建盏的工匠们首先注重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美的创造,在火与土的艺术之中,体现出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
! L0 F1 f; z+ W4 F3 y浙江龙泉窑之美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1 `) n1 v9 B/ [$ h  l/ X
宋代龙泉窑刻莲瓣纹盖缸! {& ~4 ^0 i9 p- j. L: _* X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一带,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周围。至南宋晚期,除龙泉当地外,浙江庆元、运和等县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烧造龙泉风格的青瓷,形成龙泉窑系。& X: X( Y$ v- n6 p
宋代龙泉窑刻莲瓣纹盖缸: f9 I( u# m$ f: h- {, W
龙泉窑是继越窑发展起来的瓷窑,创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前发展,进而形成独特风格,使青釉品种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区产量最大的瓷窑。! d& G. f" w" p8 S1 t
南宋龙泉堆塑龙虎纹盖瓶: @4 s5 g- ~  M& s8 c* B
龙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它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o' \+ [7 `/ D5 b( J% G6 a0 t
宋元龙泉折沿洗
: r1 }$ M  I6 j龙泉青瓷之美还在于其器物的造型,瓶、觚、罐、壶、碗、盘、杯、碟、灯、洗、砚、等等,大者尺,小者寸,或日用,或陈设,诸器无不匠心独运,制作精巧,高矮长短比例谐调,实用功能与审美理念有机结合,天衣无缝。; t7 T  I. j( B$ b/ `
宋元八卦纹三足炉
& A" v: k, D. R! n南宋龙泉鬲式炉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610-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