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抗战老兵落魄街头卖煤,隐居美国38年后身份曝光,总统、首相登门致谢 ...||海那边

[复制链接] 0
回复
29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9-15 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隐居美国38年的中国老兵,真实身份惊动美国总统
------
1992年4月,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著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刚刚踏上美国国土,就着急地要求帮她找一个人,据说,这个人就生活在美国,她要登门拜访,当面致谢。

这个撒切尔夫人着急要感谢的人,竟然是一位中国抗战老兵,姓刘,名放吾,字不羁,湖南桂阳人。

刘放吾将军

撒切尔夫人和刘放吾素昧相识,这一场间隔半个多世纪的感谢,是因为二战期间,这位老兵拯救了七千多名英国军人的生命。

在刘放吾美国的公寓里,记者拍下了这张第二天登上各大头版头条的照片。因为年老多病,刘放吾早已没有当年军人的雄姿英发,只能依靠轮椅生活。

撒切尔夫人快步上前蹲下身子,赶忙握住刘放吾伸出的颤颤巍巍的手,连忙致以感谢之辞。

1992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刘放吾

直到此时,美国人才知道,原来有一位二战英雄,在自己国家隐姓埋名了38年。

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听闻后,亲自致函这位中国老兵表达谢意。

前美国总统布什给刘放吾的感谢信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场营救,让盟国的首脑几十年后依然念念不忘?看着美国各大报纸上刊载着自己的照片和事迹,刘放吾是否又回忆起当年带着湖南子弟兵,远征缅甸,击败日寇的岁月?

2
临危受命,解救英军
------

1942年,八年抗战最焦灼的时期,除了肆虐的日寇,中国大地上灾荒不断,冯小刚导演拍的《1942》,就展现了受灾最严重的河南人民的惨状,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而当时日寇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长长的海岸线被一层层的鱼雷阵和航空母舰围困,所有物资想要进入中国,必须空运或者通过中缅边境的滇缅公路进行运输,所以在战争时期,国军和日军为了抢夺这条抗战生命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正在此时,滇缅战场传来噩耗:七千多英军在缅甸被日军困住,水源断绝,危在旦夕。


在亚洲战区,除了中国军队,英国军队是直面日军的重要军事力量。解救出被困英军,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道义上,中国都义不容辞。更何况,如果日本人彻底控制了缅甸,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渠道就会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临危受命,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刘放吾的肩上。

那一年他44岁,正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在缅甸的曼德勒与日军作战。

刘放吾将军骑马照

接到任务之后的刘放吾,很清楚接下来自己将面对怎样可怕的对手。

围困英军的日军,是装备精良的第33师团,而且兵力是他的七倍。

加之英军的粮草和弹药早就被截断,很难与中国军队里应外合。这场战役,很大几率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了。虽然敌强我弱,仍要拼死一战。为了家国之安危,为了军人之道义。

1942年4月16日午后4时,刘放吾率领113团抵达目的地布防。稍事休息之后,向平墙河进发。

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作战图

4月18日凌晨,刘放吾的113团悄悄从两翼包围了平墙河北岸的日军,然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19日拂晓,刘放吾先率第一、第二营及英军战车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涉水攻击白塔山日军炮兵阵地,被围的英缅军第一师亦一起由另一面攻击,合作攻下阵地。


刘放吾进而率全团进攻501高地,三得三失,于下午4时攻克501高地,激战至傍晚6时,收复了全部油田地区,日军后撤待援。英缅军第一师七千人得以向北越过平墙河,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余人一并获救。

此役毙伤日军官兵1200余人,113团也伤亡官兵500余名,其中113团第三营营长张琦壮烈牺牲。

孙立人将军

仁安羌之战,是晚清以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的首度胜仗,也是刘放吾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

《大公报》报道仁安羌大捷

在仁安羌之战的过程中,刘放吾曾在日记中引用了两句古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够获胜,离不开士兵的英勇用命。


刘放吾的部下大部分是湖南人,很多都是父子兄弟或邻里亲朋一起从军,在打仗的时候团结一心。练兵策略也类似于曾国藩,晓以忠义之道,让士兵愿意勇敢作战。

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够击溃训练有素的日军。

然而,仗是打赢了,很多中国士兵却永远葬身在了异国的国土上。彼时彼刻,他们的母亲和妻儿还在满怀期盼地等着他们回家。

3
昔日英雄落魄台湾街头卖煤,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

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道尽了刘放吾心中的隐痛。他忘不了那些阵亡的湖南子弟。

正因为如此,晚年的他隐居在美国之后,愈发沉默寡言,并不过多谈及当年这场立功异域的战役。这场战役,固然是军旅生涯中的荣耀,但是也是伤痛。

刘放吾将军

国共内战之后,刘放吾去了台湾,1954年退役,日薄西山的国民党,养不起那么多人,刘放吾的薪水少到不足以养家糊口。

为了贴补家用,他先找开文具行的朋友商量,但因无本钱而放弃。后在老部下的帮助下,他在屏东开起了煤球店,经常往返屏东、凤山之间,由于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摩托车,只好踏单车在两头跑,生活十分困窘。

1963年10月,台湾媒体刊出了一组关于刘放吾将军的报道,还原了那段历史真相。在台北经营国泰煤气行的李宜荣因为佩服刘放吾将军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主动帮助刘将军改行做比较轻松又更能赚钱的液化煤气生意。此间,刘将军的孩子们也慢慢成长,可以帮忙家计,经济状况终于得以改善。

1992年,当仁安羌之战已经过去50年的时候,低调的刘放吾还是因为撒切尔夫人的致谢而再次被关注。此时的他,已经是94岁高龄的老者。

刘放吾将军与撒切尔夫人

而在他的故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刘放吾的名字。

其实又何止是刘放吾呢?因为狭隘的政治原因,曾经的中国远征军,如今又有多少人记得?

中国远征军,这支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的军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他们当中,很多都是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远征军最高指挥孙立人将军亲自书写《知识青年从军歌》,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军歌,如今唱起这首军歌,依然气壮山河、慷慨激昂。

《知识青年从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英国人都没有忘记远征军,忘记刘放吾,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刘放吾,我们不应该忘记每一个为国捐躯的中国军人!

推荐阅读:(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7794-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