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明清一品至九品官服补子

[复制链接] 2
回复
41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30 23: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或“补褂”。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明代的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与明代的补子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补子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非常艳丽。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
% u( L) r! A% b% i        缀有“补子”的中国古代官服。明代补服的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级。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清代官服也缀有补子。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与明代大同小异。清代对补子的规定是:一品,文鹤、武麒麟;二品,文锦鸡、武狮;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鹇、武熊;六品,文鹭鸶、武彪;七品,文鸂鶒、武彪;八品,文鹌鹑、武犀牛;九品,文练雀、武海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绣獬豸。& a* a/ o- s6 @3 a/ z2 o+ j3 O

& m: F6 W$ I4 \   p* `9 _$ W$ C/ |
2 O) W+ g- K3 D; |, ~* x

5 {3 S; H" x% c, G% u) m                                    上一篇:火药的应用史1 e! b# ]5 t/ B. B

1 B; a6 Q$ e2 X: H% m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064-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1-30 23:09 | 只看该作者
补服是一种饰有官位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图案主要缝缀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上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补子,才称补服。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场合最多,时间最长的一种,而表示官阶差异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文官绣有文禽、武将绣有猛兽纹饰的“补子”。
4 C5 T  a5 n* l: w$ T2 u, [3 W, }  n6 R+ a. T; y( @; w1 y) T
清代官制设置严谨、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设置九品十八级,也就是所谓的“正”、“从”。
! ?+ M: i6 F& j& G& j) u9 s3 Z2 ]) w4 I+ q4 M0 p
一品:
6 T5 E6 X, H, W2 P9 }6 l) L, d* {9 b3 ?. l

7 J1 D4 Z; |% N$ @$ f+ x  Q
4 m, n* h: k3 g) v( E8 `8 y& g8 C7 [) m4 N( o
二品:! {; W& x" d$ v7 k& z

: O5 P) Y8 q) x+ y
: U- [9 S) ], o, P
& ^. q" I( K5 G) [! I: u* R3 M# Z5 z  |* p% h
三品:/ u5 }- ?% m3 W; H9 Q# b

. D; u: v4 C! A' G; D: M9 i
- S4 e$ L2 l, i; M) |& g6 E3 n) n3 M9 {

: V  d5 X: _: N4 u& m四品:( f8 h- {0 F3 w9 \
' @5 ?$ @- v, X0 q# A, {( y
. G+ M# p& b, \! R

& G# ~+ ^+ p; w
$ B0 g% R: J* t' e7 v五品:2 ~4 ?1 s. ^% g! O6 m* Z
3 B2 a. n4 w- S( y, g8 T
) C; [4 k( u5 ^9 A" {
% s* Z2 `5 B9 b" {
& C% E0 K0 B' S1 {8 l$ |8 o
  Q5 c* e0 [; ~
六品:( V5 d  s: `2 r6 H2 s$ O

, ~( o4 W* [$ k 3 d  b/ v1 G7 k
( v' ^7 G8 a7 ?; v
% h3 U3 F% ~) d: r+ i  P6 n6 D
七品:
2 T3 j3 X! h' U1 \; ~9 |: ^' }5 M) s- G+ B9 E) y# j

9 _/ |7 T: W1 P) _+ u
0 v& C2 ?) K- h
" \4 ~4 P; H3 P3 A6 N1 D3 n& j8 |$ N八品:
+ m. b7 Q' Q# [; g9 G# O1 G& @, [0 o  q

* @  V6 r) v; M: L6 ^3 y# ]5 w1 Y+ N, v2 @0 k- [& u
6 [" q9 o: x2 r  G( n
九品:
6 w6 J6 o$ o0 r
3 A. Q) T8 X9 l3 W6 m  T$ m
4 n8 |* J$ k% M/ ?4 W! K' @% b- ]: I7 J5 {+ I9 y+ |
板凳
发表于 2016-1-30 23:1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衣饰不同于今天,衣服的样式、质料、装饰都有等级划分,不可越礼而动。如今通过电影、电视、绘画、蜡像等视觉传媒,常看到明清两代官员的服装上饰有鸟和兽,这种徽饰叫“补子”。补子是标志官员品级的,多以金线彩线绣成鸟和兽,缀于前胸和后背。5 P# Z& ~. y9 o' {$ Q
  明代官员服装分朝服、公服、常服三大类,常服即平时上朝、办公所穿,补子只缀于常服上。常服分紫红蓝黑等,紫为宰相国老所穿,红为巡按、府道所着,蓝为知县,都用补子,黑色是衙役门官所穿,无补子,所以有“黑色无补”之说。
; D' |1 H7 O7 {. G. t; ~
  文职补子上绣鸟,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八品绣黄鹂,九品绣练雀。五品的白鹇产于我国南部,是有名的观赏鸟。七品是水鸟,体型大于鸳鸯而色多紫,又称紫鸳鸯。文官补子上的鸟都是常见的吉祥鸟,观赏鸟,当然有祝福之义。武职补子上绣兽,一品二品为狮子,三品四品绣虎豹,五品绣熊罴,六品七品绣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罴是棕熊,彪是小虎,海马有两种,一种是鱼,很小,头像马,身体像虾,全身包在硬壳中;另一种很大,体长可达3米,头圆无耳,嘴短而阔,上齿宛如象牙,也称海象。补子取后者。武官补子上的兽都是深山大海中的威猛之兽,自然对武官有褒扬之意。同时这些官服上的补子也隐含对文臣武将安邦定国的厚望。( u) a. }, @" B) l( A9 e  T
  清代时,花翎顶戴马蹄袖的官服与明代乌纱帽团领衫的官服迥然不同,但是官服补子上的徽饰则继承了明代的一套,只略微作了一些改变。这一做法,可能出于笼络汉族官员之意,因而在服饰上吸取明代的定制,也可能是因明代定制经历朝不断完善而渐趋合理,自然为清代沿用。2 S6 }9 b+ W, {1 k- H. N
  清代文职官员补子上的图饰与明代一模一样,从一品到九品,也是从鹤到练雀。武职则有区别,即把明代一品到四品两两合补的现象改变,成为一品一补,次第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另外,清代执法官吏,如都御使、副都御使、按察使、御使等不分品级,补子上都绣獬豸。獬豸是传说中的龙子之一,性好讼,能辨曲直,与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成为官员正堂立牌上的装饰和监狱门上的装饰,清代时又被用于补子上。清代武官服饰补子上的其他品级的兽都取自于深山大海,惟有一品麒麟和执法的獬豸取材传说,其象征意义十分明显。% W0 c9 R  H9 n, V" w7 M
( i" o  j! c! X/ m7 F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7 M' K, w4 n5 t* ^( u
/ m& p9 T8 [, [# o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