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曝光即慢快门,需要三脚架辅助,可以拍出轨迹,流水效果等特殊效果。例如拍瀑布,流水,车灯流。可以看看下图中的西湖水。& m$ t+ X% r% O) G5 m
. @8 {: }$ V9 U+ |( c5 ?) e( D1.3 感光度(ISO)3 N/ k/ j9 w0 N; m/ B6 r X
+ Z; B/ _ Y' @: t' q: c* z
数码相机中,光通过光圈和快门后到达光感器件(CCD,CMOS等,等同于胶片相机的胶片),光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在通过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息存储下来。感光度就是感光器件对光线的敏感度。' p( A% \ x4 I8 M
1 ^$ y: i: }7 @# k4 q: M
同样的光进来(光圈快门不变),感光度越高,画面越亮。$ j/ g! M6 [" w6 d" {9 [9 F
感光度越高,出来的噪点(杂色),噪点多出现在画面暗部(所以白天拍高感光时噪点也不多,不过白天一般不需要开高感光度)。另外,高感光度下,影像的锐度和对比反差也会下降。* U% m& Q9 s: s7 L5 ?5 b
不同ISO下的成像质量取决于感光器件的尺寸和品质。一般全画幅会相对好些。 % h/ e, i# a( s5 z' |+ N. o# N! K
1.4 焦距: u* O! {& J4 C7 }+ \: k3 G/ P \$ C
1 R8 Q* B$ h& q* u0 X镜头中镜片中心到成像器件的距离。焦距时镜头的基本参数之一。' `9 g+ R" J# p: [! Y
焦距越大,物体被放的越大,画面的容纳的东西越少,焦距越短, 则反之。 + O5 r `% R, J同时,焦距越大,也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 7 w9 M: k8 `, g F" D( a - S4 X" N# c( C9 p' a6 t' d1.5 焦点 6 G2 u9 u5 p; z: U; M. r& V 4 B2 U' r; r9 k9 H* t3 M画面中最清晰的那个点。' s" V/ J5 Z H4 z$ J+ O4 h3 j3 {
一般镜头都有最近对焦距离。比如最近对焦距离是0.6m,那么比0.6m近的物体是无论如何都对不上焦的。而往天空对焦的话,就相当于对焦到无穷远处。5 ^+ t0 S! u- }& M2 U
1.6 白平衡(AWB)$ F% G( k& q0 C3 w: ]9 I
8 c. c% o4 F4 {" D0 N1 b2 C
白平衡影响的是一张照片的色温。白平衡准确的标准就是白色的东西拍出来就是白色的。 . O; Z; {: z" {0 C/ S) ^8 j( c) G+ [4 i7 f
一般在白天的室外,环境内都是自然光,把相机设置为自动白平衡即可。若是在晚上或者室内,环境中充斥的冷色光(日光灯等冷光灯)或者暖色光(红色的灯)时,若还是设置自动白平衡,画面就会偏蓝或者偏红。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 P. d8 k+ m! a' I0 ]' d
. J) y3 h0 D0 ?/ B( Z& u3 @* b
设置RAW格式,后续再通过后期进行调整。; f* J/ d) o) v9 a8 @
如果时间充裕,设置对应的白平衡模式,可根据不同模式设置,比如白炽灯模式,荧光灯模式,阴影模式等等。不过我一般使用色温模式,可以通过色温K值进行调整,这样比较直接,虽然一开始用时会费点时间。一般相机可以设置的色温是2500K - 9900K,相机设置的K值越小,画面越偏冷(蓝),反之偏暖(红)。比如夜深人静的小巷,昏黄的路灯,我就二话不说直接调到2500K。 / ~/ @: U2 m. n" h% b: U) X#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