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复制链接] 0
回复
35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4 0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j5 i1 n; K+ S/ T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f' l) V, k, Z' c# L" c, V
——古代名流的一场诗意狂欢
/ W  s! v( O7 }6 p- m4 x7 r第一行书背后的风流韵事. l, d3 `) H) n9 T
永和九年,/ Z1 x( ?" M! {4 G/ c8 m  p
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9 M. y4 N5 J: T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
2 E) k/ q( \& E0 J1 F清幽的山水、秀丽的风景
) f, u5 P9 f& f5 R% i  G- ]吸引了司徒谢安、
' S1 a$ |- \' ]# k) Z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2 N% U5 U% \: E7 t
高僧支道林等社会名流的捧场," {8 f  g4 t3 ~8 d9 V/ q7 {8 j& H# E3 y
当然,羲之家的几个孩子- n3 R5 Z; H( s, S
献之、凝之、涣之、玄之
# H9 U2 i6 a/ ]; v" |( p- F* a& @也跟随父亲出来了。6 `4 B1 u5 K- K# C+ i9 B+ i7 p

% n7 f2 \" a. x! _1 D, `江南三月,/ ~$ t5 j/ o% m% \4 O) l, q
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 p. \1 J0 j0 c
而这天天气格外晴朗,
+ _" A# @- R# Q" z& I' A  s6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 j. n7 z. s1 p) f
溪中清流激湍,0 h: E- e+ w+ C' b/ w5 @+ B7 K, n7 Z
潺潺流水声听得人神清气爽,+ t  ^/ q/ ?# C
山间的景色更是恬静宜人!
* Z. X9 T- g$ n0 {为应上巳日的习俗! b/ w) R. |3 t; W# P* K
大家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
: `/ J# x% q$ F! R  N或沐浴洗涤污垢,
( W& `5 E2 z# I$ q) [$ ^% q2 Y5 S: A在春意绵绵的大好时节里,
! ?) F* H7 f* T5 P4 M/ A* L祈求着消除病灾与不祥。
- t' b2 z* O4 a% E2 u0 B6 v* `9 Y4 r# `% Q
为了活跃气氛7 S3 I; ]% f# w( D3 ~
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儿。
- ^) e- w5 D' L+ c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2 u4 d* R1 }; q) Z
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
* e$ J2 l( p! r, G+ l% T' {( p5 K放入澄澈的溪中,让其顺流而下,' p) v$ |, L1 h% a: U
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
# u, }$ q, g" U/ w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
5 y' m0 j6 m% E$ Q则要罚酒三杯。
0 n& _4 D$ S/ v: y; z8 c# n5 z0 L$ K/ M" K, n
途中,觞在未来的大书法家王献之
  ?8 F, Q( \8 U( `: K2 t面前停了下来1 }8 N0 i( L9 _7 c* _& y/ J' D
不满十岁的他憋了半天, C8 @( I) M7 a3 q' z
愣是没做一句来,也被罚了酒。
; x8 _# X, s2 w  R6 {2 Q( _(后世的清代诗人7 H* N' h8 ~+ m" f. X7 x1 a! ?
还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 ?2 Y2 Y  b4 S4 @
“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 ^8 ^+ U4 B# g" z1 V1 c5 Y( s5 {4 N8 o- {- c
这次兰亭雅集,- k3 ^7 a( _, ~* K
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4 T3 I( b: ~/ i+ I% F5 D" H
十五人成诗各一首,
9 R" r2 s$ k6 I3 P9 z1 n& C$ L# k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
4 p( T6 E- x" p9 O( |+ ^四十二人的风流集会与美好时光,7 ]2 S8 u6 Q, A7 W% d" u
不知不觉地就在曲水流觞和
5 ^# Y: f: t; t6 m7 j. Y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 n1 \+ Z3 {# E, G( b
+ q. E8 @7 s3 f" t/ [4 d
为了把这些酒后佳作" y; E4 p3 c5 r( c. h% |
保存下来,
, k# D, }* b  f. N: U- ?! u/ [大家打算把诗汇总,9 R+ M4 U$ C. o7 B
编撰成集,以此纪念此次盛事," \" b, m6 H! \. o$ h9 g! \! s; n
也给后人留个念想。
8 `- @. `8 L" y( o可光有诗,谁来做序呢?# y3 x0 }/ s0 q5 b
于是有人起哄推举聚会召集人、
" A6 t0 c! m" V5 z& e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
; Q/ \- a9 Q, T9 ^$ x3 j1 y# r9 |5 }记录这次的雅集。
; G( V$ t7 H4 @( ^; a& Q
3 z. |- W4 s- n6 L半醉半醒的王羲之! S& u' A" S4 a
也不推脱,乘着酒兴,, K* p& C4 J8 Z% b: h1 ^
用鼠须笔在蚕纸上,$ I/ e6 \# F" D& l; O% x
即席挥洒,心手双畅,6 p4 }( C) ~6 m7 J% a, i9 o* ^0 f* w+ K
写下了二十八行,, a/ ]  _$ Y. p$ r
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的
# P8 ?  V8 K1 j; b* ]; P7 W/ G三百二十四字。
7 i# f9 j  [% i' [0 @  v这就是被后人誉为
: k/ R( i0 ^' T“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了。
9 @7 Y: b  G3 |9 r' f. o《兰亭序》最美吟唱版欣赏:
3 j5 K# u! s$ N: m酒后神笔,妙在哪里?
. ^" d6 X4 P3 B" W《兰亭序》之“三绝”; s3 m7 R: Z- O+ X0 H7 `8 _
据说,该序是当年王羲之一挥而就. t! p( b1 L( S0 L9 Z1 K( b! |
草拟的一篇序文
3 z4 f& m: j% ?7 T& T, j/ X第二天羲之准备抄写成正稿时+ ?3 W* q) q" q1 U( X+ d
反复抄写都觉得气韵布局和
" u2 X' I2 k5 i笔画结构都不如草稿. [+ K- z/ ?- d6 b3 M
他又是惊奇又是苦恼
$ ]6 i& e* ~# J4 H. d$ ~一是为自己的书法所惊喜. g$ z  o+ i8 f0 U
二是草稿太多涂改( h# x4 }! {( ]- {9 v
不好拿去见人啊!
) [6 t8 p1 O# [犹豫之下,最后
1 f9 B4 d3 H3 d# ?还是挑选一份正式稿拿去作序; d5 u4 a2 e  @3 |, Q7 P, M+ W
把草稿也保留了下来1 j! T% M+ O9 ~* y6 d4 {% u
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王献之。
6 v! i$ k. \" @" _% _! b+ R+ q
4 p" z+ d6 ?" |* E- I# F9 a9 E第一绝:“重”字不“重”
- N; N7 \0 h! _- q, u* \% ]说起《兰亭序》里的一绝,
: w# g! h* L% b4 g: l! [* \. Q那不能不提其中的重字了。
9 v9 G! O4 \* R其文及款字中共出现21个“之”字,字字不同,各逞美态。
0 q/ e0 O2 F: Y. L, f
' W+ |$ C: E0 @短短三笔,变化无穷。之字的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1,行书、楷书、行楷书用笔的变化;2,行书用笔变化,比如折笔、顿笔、回锋等变化;3,主笔变化、比如第二笔、第三笔主笔转换的变化。" p( A8 k) y9 Y; N! p
“以”字:
2 v6 M" T% ^/ m; ]- n7 X& M  Q" A6 H/ ]' e! h, ~, a, L% W" K3 i
“其”字:
$ `- u, C; `2 [# i% t0 r- F8 v$ S8 t% m; g, K! j0 L8 N! E! S
“为”字:9 R& `) R3 Q: k8 ^# o% d6 c

4 ^6 S; \8 ~' h* x0 i( c“事”字:
( m6 M, g2 x3 a- q! k7 n, f- M
4 A8 o7 x0 G" f“修”字:
7 c4 j3 N$ B" a0 B
$ b$ O& M, g# |7 M0 w“也”字:
* z& h1 C5 f) |8 Z! Y& s* V$ t
9 W* ^/ j$ V) C$ N6 P“文”字:
7 e  d4 c9 Y; B/ x/ z3 k) G6 G- _
: K! T5 |# r' J4 \' A& O“会”字:
. j- I0 I8 N& ^' G8 x
3 W8 r& n- w* x“山”字:
' u: G& J4 {6 g$ T2 l) U5 f
. v) Q- [* D9 k& Z% {0 L“有”字:( T: {# H5 q+ p/ e) ^) q9 V
' X/ u9 w2 u# R' @+ h
“竹”字:
2 D( `- Q& e! @4 t. X/ O8 M  h* g( P3 g# E3 w
“和”字:
( _) z: R: n5 d+ ?: o: F# \+ g' `- b) x9 x
第二绝:涂抹也成艺术
# o; K! I" M; h因兰亭序是醉酒之笔,
  [, D& O* S7 v4 I2 y2 {所以其中的错字、涂抹痕迹也很多,
" h! W+ u7 n& A9 X: _. u而把涂抹也玩成艺术的9 S4 Q' |) k: l+ |) z( W
这算是王羲之的又一绝了
" e6 }: ^0 e# }* F8 }一起来看看卷中的涂抹痕迹:
* ~& \5 M/ X9 S7 Q3 a& T5 G* N- Z  k7 ?# k
1.“岁在癸丑”。为什么“癸”字笔画写得很细。分析,王右军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的很扁。
; |" \& a# O. z7 `: {2.“修稧事也 群贤畢至”。“稧”应改“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写法。
) f' b! D$ ~, @5 _9 z! o( Z6 j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没有地方,不得不写在旁边。王羲之喝多了老白干,写“嶺”字,误将上边的“山”丢了。
, u8 k2 j; ?! R" B- R
; t* K4 u" P6 m* O# P( F4.“恵风和畅”。显然。“惠”字少两笔,神龙本“和”字之“口”还多一笔,像“曰”。《兰亭序》开头“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确写法。今人临帖,照写错字,传承谬误,大可不必。
: x7 O" f% S  Q5.“悟言一室”。悟言,《古文观止》纠正为“晤”言,意为见面谈话。* _3 n( }3 n4 A' y' D0 m/ j' E2 f

7 @$ P0 a" k& w% M6.“囙寄所托”。“囙”是“因”的异体字,而且是先写了“外”字,后又以“囙”字(神龙本冯承素摹本为“ㄈ”接右边)覆盖。
1 |  k' y  S0 c4 {' r* q- f7.“怏然自足”。后人记载为“快”然(高兴)自足,其实“怏(yàng)然自足”翻译成“自负”“自信”是解释得通的。
: |/ u/ R" A' Y- W% q8.“僧不知老之将至”。“僧”字只有在“定武兰亭”石碑上才有这个字。《古文观止》纠正为“曾”。
8 P( {" I1 H, n+ X4 }9.“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向之”之下覆盖了“於今”二字。俛是俯的异体字,今已废弃。
, I9 u. l: R5 m4 }- @/ G$ m7 Q7 U4 J" {: ^# a. `
10.“岂不痛哉”。“痛”字覆盖的有点像是“它”字。
% O1 H( l4 k2 \4 F  y11.“每揽”。有书说,“'每’字中画浓墨,其余淡墨,显然记录了其由'一’字改写的过程。”其实,北魏张猛龙碑上的“每”字一横,也是粗大的。而且,冯承素摹写时,随时可以蘸墨。
' V2 \1 y& j3 k1 ~" ]12.“未甞不临文嗟悼”。 “甞”是“尝”的异体字,今已不用。$ ?% r8 ^: |3 H
1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后人已纠正为“犹”,当“如同”讲。" N! L; O! _, B9 A4 G; }1 D0 V, U
14.“■■悲夫”。 重墨抹去的字,一说是“良可”,但更可能是“足可”,还可能是“是可”、“亦可”。“夫”字,看出是盖住了“也”字。
& A5 i1 S6 S" p% |2 V. J15.“有感于斯文”。神龙本的“文”字,特别模糊。唐.褚遂良的临本,一眼就看出是由“作”字改写。
2 M% J0 s9 ]4 m, ^" t1 h
* x) t; b' ~/ Y' Q7 K# g( J第三绝:酒后真言,情深意浓/ F. k# [7 m7 z+ O( ~) M
而《兰亭序》里的第三绝,7 Y) T- O9 i2 r& `) R  L
就是用情至深了!
" M" M( E8 F, s: u1 ?3 x& w4 h! k故事再往后发展
- v6 {) K0 c* c2 v# r唐太宗因爱骗取了《兰亭序》,
4 P' e8 T( f/ f# S5 E0 f并与自己合葬在了昭陵。, t7 |, Z- X# ]( ~* v  n0 H
我们今天虽然见不到真迹了,0 s+ E- I$ H" Q& K% t3 N1 P& y6 o5 @
但从草稿版的后人摹本中
. g, o$ }! c! Y' K6 r& Y我们仍然能在
2 \3 M: A5 P& `1 |: ~1 l行文中的多处涂改里,
0 I2 J2 d$ F' |' Z! E看到王羲之酒后吐纳的那份掖不住的喜' [' h1 ^/ J4 k* @# g% `, o
与藏不掉的愁。
4 h4 m( Z. `& v, g' f/ v9 q( _7 ?  p; p
在《兰亭序》开篇,% f0 g8 e  a9 i2 [6 U
我们读到的尽是美好愉悦: W$ ?7 a: Y6 ~6 B
天也清朗,风也和畅,
$ X$ f+ C" F4 i( k$ |3 @  l宇宙是那么大,万物是如此盛,0 O9 Z' l. {2 n( N( i9 `3 n, g
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7 B( I! C' j" e9 H这份舒畅的心情是
# U' Q& [( w( n6 N6 d在丧乱年代长大的王羲之,
0 W: y) A# @+ D2 d. Z$ o' ?很少能拥有的,所以倍感珍惜的。
, l2 l. u/ i. t! R6 Q2 X而到了《兰亭序》后半段,$ o% O, ^- E3 _5 V( h
羲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那抹忧愁5 p$ r. p+ p% b1 @- |) x
他说:5 v, X" Z% r5 A+ m" D% z$ t9 d2 |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 y, r* X6 {/ x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8 G; H9 L: j- w2 o! m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
* f6 r) j' }2 K+ S/ K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 G# Q5 B0 T& a+ B7 M
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
) v. x- C. J; u* P5 L# z0 C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2 \" f8 Y" E4 D) o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 P! A8 N1 N$ _6 Y后代的人看现在,
3 _+ x/ R, p; Y2 \% ^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
. V- h- E3 w% y0 S这真是可悲呀!) t& L% p8 H7 B4 R

8 a$ u9 R; ?9 L" n王羲之对生命无常的惋惜,
4 y( U" ]6 m0 ^5 Z0 t: A! A2 [; J全在这悲喜交集里的感慨里了,
( a# y0 z4 `+ P: e所以时至今日,我们
6 e" Q8 u0 ?, u% ~, O$ s在他的行笔中我们依旧能( F# y4 _2 T( I8 \2 h9 A# j- e5 L
闻到那遥远的时代里
+ T- _+ W2 |/ V, @) Z4 ?9 s飘出的阵阵浓重且蕴含了" L  s! G) O$ f  g7 M: L% N
三分喜悦一分哀愁的酒香、! a' o4 f/ e/ h: _- M
淡淡温雅香薰味儿,: @- P9 B+ V# ^% D$ t" t
看到附着在行云流水中的
+ A9 w' c+ o: `" ?- e畅快与凝重之情!
: u7 s; ~" `/ e附:《兰亭序》不同版本赏析:
6 t& j1 E# j# u; T5 c除了从细处看每个字,我们跳开独个的作品,从书画史的角度看,《兰亭序》留给世人的更是艺术上的传承,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也为今人留下了很多精彩摹本。9 Q7 Y8 r7 H) H4 _4 ^! y( |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1 Q5 y& T6 z# O& q  _+ f( D(以下为虞本《兰亭序》长卷,请读者将手机横过来看。)" h8 H* \. I9 r7 |

2 ^" L  }. F% K- \3 T4 Q1 L
. t6 n. }* E$ L《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5 d" C5 N  |/ f. K3 k. U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v( `" _% g  X) x" S
(以下为褚本《兰亭序》长卷,请读者将手机横过来看。)
. r  z3 n) D) ~$ f/ z) R- ?6 }. Z, c3 B# ?4 m0 L3 O
+ y, A! b5 a; D# I6 g2 x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O. b: s3 u$ {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r) _/ c* g8 l: U: X
(以下为冯本《兰亭序》长卷,请读者将手机横过来看。)
1 `6 Q/ y( `* v! u
! N6 U7 ?) e. e/ |! k( j. g' q《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0 @0 C0 A" n4 K9 Z  T& B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P7 ^$ U( l) S' ^% k$ l/ b
(以下为定武本《兰亭序》长卷,请读者将手机横过来看。)0 I/ X! b5 I4 ^
& W: y2 L- b* f

/ X( s! J% E( \  L7 {: R7 W  ^5 h2 e《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G1 w* I1 m' p6 q( t- _
《兰亭序》黄绢本(褚遂良摹本,领字从山本): Y3 H9 w2 i' A: r  P
9 D- _9 s' [/ `2 B- @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卷中领字从山,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
* p) F, G2 F/ s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 m8 K* S  F; I7 a; l客服☞ 微信号/QQ:250955904
4 A7 k7 c) ?0 V( @% C' ?8 r6 L7 a0 r/ B2 W) w  h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854-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