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各类经验] 影像意志力 战地摄影师与经典相机

[复制链接] 0
回复
83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6-27 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编辑:刘念 文:张允一" g& Q( H  N! T. b- [
在战场上,军人手中的武器是枪与炮,而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地摄影师手中有的只是一台小小的相机和胶卷而已,相机和胶卷虽然不能制造硝烟,但是却能让这些意志的记录永存于世。
5 W" P5 P/ Y1 Z# z" m* Q与25mm的视角一同流放布拉格3 E$ K! O9 A3 a6 D. ]4 {

8 T6 B0 f; S9 q0 P1 @( I4 J" K寇德卡和很多大师一样不拘小节个性鲜明,同样鲜明的也是他的摄影风格,独爱25mm视角的他也让寇德卡式的战地摄影横跨新闻与艺术。
7 D9 z# _8 W8 s2 q+ L% F' x7 M寇德卡代表作:《吉普赛人》、《1968布拉格》参与事件:布拉格之春
# P7 e- ?; Y$ q7 g( a+ Y( CCarl Zeiss 25mm F4型号:Jena Flektogon 25mm F4
3 v6 d) M! _  W( G, f被流放的视角# k9 t" m  s2 e, @) B
这是摄影师里的一个另类,如果说卡帕是勇士,史密斯是艺术家,纳切威是知识分子的话,约瑟夫·寇德卡就是一个流放者。/ z/ H- f7 Z8 X+ c2 _0 I& |
这是谜一样的人,他加入了玛格南但从不接受什么特定的拍摄任务,很少挣到钱,一般都是突然消失几周甚至几年,又突然出现在图片社,带着一大包胶卷,里面是神一样的照片。他除了早年在已故著名摄影师詹尼西克遗孀那里半忽悠半买的25毫米广角镜头之外,基本只能用别人送的或者是借给他的相机。有一张他的自拍照说明他是怎样的窘境:草地上一双皮鞋、一双袜子、一条裤子和一件衬衫,以及他手里的相机,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以至于他的拍摄对象,一群流浪的吉普赛人都可怜他,有时候接济他一点面包之类。
, P8 F2 G* r, N" C& K8 A8 g我们不知道寇德卡用的什么相机,不过鉴于寇德卡一贯的经济状况,估计他也就用得起这个捷克制造的Praktica了。当然也有传说寇德卡的25mm镜头是安装在艾山泰克相机上,不过这并不重要,照片,才是最重要的。% K( y+ K! \% E% r$ H5 H6 A+ o- ?
而事实上他拍摄的这些照片在拍完之后,就没有敢冲洗出来,而是被妥善保存好了,在话剧剧团出国交流演出的时候,寇德卡找到机会,把底片送出了国,最终得以发表。* k7 L5 A5 N. M! u4 n( W- P4 j$ I
流浪的布拉格之春
/ n- Y6 j  _4 w* h- C2 t  R1968年,一个动荡的年份,在五月的巴黎,萨特带领着学生们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而布拉格的人民没有这么幸运,突然有一天,平时散步的大街上,开上了苏军的坦克。$ ~, _, g4 ~/ i3 y
我想当时的场景大概就像《布拉格之恋》电影里那样,特蕾莎拿着相机走上街头,拍摄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那个站在坦克上高举旗帜的青年,还有那些流露出迷茫的眼神和坦克一起冲进布拉格的苏军士兵。寇德卡用摄影告诉我们,这些对捷克犯下罪行的人,时间会记住你们,永远都别想抹杀这一切。
) V; q) R# Y7 P8 Y6 v1968年,苏联坦克入侵布拉格,寇德卡用他的25mm镜头捕捉了爬上坦克抗议的捷克人民
1 y6 X3 m0 ], z$ x这组《入侵·1968》最初以“匿名摄影师”的名字,获得了国际摄影界的最高奖——“罗伯特·卡伯奖”的金奖
& w" }* y: q- @2 O关于一台相机的革命友谊
4 m5 J: V7 e  j# \* r
! X& }" k& X" n5 L: n沙飞作为中国战地摄影师的代表,在战争年代拍摄了大量解放军保卫国土的纪实摄影作品。说起他拍摄的作品和他在战场使用的相机,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白求恩。4 p% Z7 \9 X/ u- [6 Y7 d
沙飞4 V# ~, L4 {& ^0 @5 n
代表作:《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5 {7 L- q! }% W7 X  P% F
参与事件: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4 L6 M; B1 |9 C# MKodak RetinaⅡ相机类型:35mm折叠相机& n7 E5 ^4 W  S: J; |9 D" \8 _
“艺术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恢复自由。因此,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尤其是摄影记者,就不应该再自囚于玻璃棚里,自我陶醉,而必须深入社会各阶层、各个角落,去寻找现实的材料。”. p- H5 \. a2 v& T+ V& `
混血相机在东方
' p; O% A# e) A7 K8 B4 Q这是一台挂着美国商标的德国相机,这是一台风靡世界30年的精美工艺品,这也是一台走上过中国反法西斯战场拍下不朽画面的拍摄利器,这就是Kodak Retina(柯达雷汀娜)。; {5 a. h# d. s' L8 n- \2 L6 h# o/ x
关于Retina和Kodak之间的关系要从Retina之父,德国人August Nagel博士说起。他最早在位于Stuttgart的Contessa-Nettel从事相机的设计和制造(这个厂于1926年与另外几个厂一起合并成为相机界的巨人Zeiss Ikon),后来创办了自己的Nagel Camerwerks,地点仍然设在Stuttgart。1931年,Kodak买下了Nagel Camerwerks,改名为Kodak A.G.,但仍然由August Nagel负责管理,Retina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a3 e% U- S: E* s& @& C
1938年春, 白求恩来到延安,随身带着的相机就是一台柯达雷汀娜Ⅱ(Kodak RetinaⅡ)。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Retina II型也是非常便携的。它是一台平视取景的135折叠相机,可配测距仪,Kodak A.G为Retina相机设计了一个镜头整组移动调焦机构,有点像派宝玛奇娜(Plaubel Makina),使其能够完全发挥其固定标准大光圈镜头的优异素质。Kodak Retina从1937年开始投产至1939年停产,型号为type142,共有三个镜头规格的版本,分别是:Kodak Ektar 50mm F3.5;Schneider Xenon 50mm F2.8;Schneider Xenon 50mm F2.0 。而白求恩的相机是Schneider Xenon 50mm F2.0这个版本。
( U2 N9 ?$ y) v2 L$ l* [7 U# WKodak Retina的说明书对相机拍摄姿势的插画介绍0 ^! i7 f1 b& x7 v8 d
网友收集的全系列Kodak Retina相机以及附件
5 D) B& c, o; ]1 `# I- _+ a/ C因摄影结缘白求恩% F- g' y- z% Q3 l1 w3 i
沙飞第一次和白求恩见面是1938年,沙飞在山西五台县耿镇河北村的军区卫生部卫生所养病。6月,白求恩率领医疗队从延安到达五台县金刚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正住院的沙飞赶到司令部,拍下了白求恩的照片。
" ^# M- l6 f) d& y1938年8月,五台县松岩口村兴建“模范医院”。白求恩每天除了医务工作外,还参与了医院施工,沙飞常常背着相机来拍照。9月15日,根据地第一所模范医院的落成典礼上,身着军装的白求恩显得格外精神,沙飞拍摄了很多模范医院和白求恩的珍贵镜头。2 w' Z0 i. Y# d7 y# [" ^8 |# M& v
沙飞和同样是摄影爱好者的白求恩很快成了好朋友,并同沙飞一起千方百计将拍摄到的照片送往延安、重庆、敌占区以及国外发稿,力图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抗战情况。白求恩对沙飞的摄影技术非常欣赏,他曾经写信给延安的马海德:“……今后,我们打算就在这里(晋察冀根据地)冲洗胶卷,因为我们已经从天津弄来一些照相器材,我们还有一个很出色的摄影师……”
( {% {) H! j3 V/ V# t0 J沙飞拍摄的《转战在喜峰口外的晋察冀八路军》,(即《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b5 y  {: O4 ^2 @5 ~& U9 s
遗愿:相机赠沙飞
; |5 n1 k, Q" \9 J0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去世。白求恩去世前夕,写了遗嘱,其中一句是“照相机给沙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照相机被交到司令部作战科长李廷占手里后,他感觉很珍贵就没给沙飞。沙飞得知后跑去找他索要。他跟沙飞说,想要照相机要用手表交换,沙飞毫不犹豫地把手表摘下换回了相机。沙飞接过相机时流下了眼泪,这是白求恩对战友最后的支持。! I1 O# s* }! m/ I& m
在1942年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上,沙飞精心编辑了一组“纪念国际反法西斯伟大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医生”的专题摄影报道,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缅怀之情。当时放大照片所用的就是白求恩留下来的放大机。9 _1 K( f0 k" D7 `; W) M
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病室动手术- _/ S# {6 x- L0 ~4 s: k. {" q
沙飞摄影大事记
1 B1 b$ U! e: p1936 拍摄发表鲁迅最后的留影、鲁迅遗容及其葬礼。
! k: }9 o& J) F. {1939 白求恩去世,“照相机给沙飞”。4 Q2 d7 Z5 s5 H. \, t$ `
1950 因精神失常射杀日本医生津泽胜被军法处判处死刑。4 {9 f$ S# Y9 T5 w; ]7 u6 F4 g" p
他用相机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m/ a$ x- S. e5 f

  W* r8 r, b  ^4 k/ 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位重要战地摄影师唐·麦库宁和他的尼康F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尼康相机帮他挡住子弹的故事结尾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是故事的开始却也同样传奇。7 n8 L4 c% k" q
唐·麦库宁* E. {( j- a: y. N9 T( b+ b
代表作:《毁灭的事业》、《归乡》、《巴勒斯坦人》
! h) Y# K3 K, w参与事件:刚果、柬埔寨、越南、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撒哈拉、北爱尔兰等地区冲突/ V1 f. h5 S. P. K
Nikon F相机类型:35mm单反  n, Z( q  `4 {4 Y5 \0 x1 K
“我们不能向摄影女神要求太多,一年一张好照片——也许一辈子只有一张,要知道节制。”% Q  F8 [0 \6 R
救命的相机1 R  h( @  Z" ]  r
作为尼康专业单反F系列的开山之作,大F绝对是战地摄影师们忠实可靠的伙伴,这中间就有麦库宁。作为战地摄影师,他和他的前辈罗伯特·卡帕一样,着力表现的是战争的残酷。0 K& x9 K0 S3 ^* E- G
从1964年他登上塞浦路斯的土地开始,他的战地摄影几乎涵盖了二战后主要的军事冲突:六日战争、以巴冲突、越战、北爱尔兰冲突等等。在这些战争中陪伴他的,就是Nikon F。1968年,在柬埔寨金边东部的波罗勉,麦库宁跟随的越南军队两度遭遇伏击,在第一次中伏时,他的大F挡住了一枚射向他的子弹,令麦库宁幸免遇难。不过在第二次被伏击时,他被迫击炮弹片击中身负重伤,但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还在用这台大F进行拍摄。( m0 i- C; t* S4 `1 @) ?
用单反对抗旁轴之作
. `8 e0 U% F/ }- p( }Nikon F在中国我们习惯称之为大F。1954年,Leica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M3,几乎埋葬了日本相机厂商。日本厂商为了寻求出路,只好放弃旁轴相机转而开发单反结构相机。在1959年2月,Nikon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SLR:Nikon F,开创了Nikon系统相机的先河,从而奠定了Nikon在专业市场的地位。Nikon F是从早期的旁轴系列演变过来的,从1959年开始一直生产到1974年。
' b: w2 f8 ?$ @9 ~. T尼康F因其扎实的材料应用以及优秀的内部结构设计赢得了不少战地摄影师的喜爱,从相机切面我们图可以对内部一窥究竟
) P. Y3 `/ u" H6 x2 G0 A% S' \除了扎实的设计之外,丰富的附件也是吸引记者的重要因素,这套就是为尼康F设计的连拍相机附件
- D4 S1 j" R* f电影中出现的尼康F6 W7 [7 o7 a1 C$ r8 \. |9 N* G
很多人喜欢尼康F,要归功于一部电影《萨尔瓦多》,片中的主人公也是个疯狂的战地摄影师,而且由于麦库宁本人去过萨尔瓦多,不知道这电影里有多少他的影子。
* S! e, Q2 q0 k一台从战场上走来的美型相机5 V8 M) k4 c- q2 c; |

" B9 s  A0 U! e+ K$ f奥林巴斯的美型设计从著名设计师米谷美久开始,至今仍然影响深远,Pen F便是他的经典之作,然而这台小巧高素质的半格相机却吸引了著名战地摄影师尤金·史密斯。
: I5 b9 _& r! j4 t: @: I. {尤金·史密斯
4 Q' O! X) e) U表作:《智子入浴》、《通向天堂之路》、《三K党》) u, e3 q% r8 }# H7 R0 z5 A
参与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C5 k7 W& f2 w: x% f" L8 V
Olympus Pen F相机类型:半格单反
; V% M2 O; X( C, U- k, m) y: X6 \+ A) P从备机到主力# ^" g6 ]+ \% ]) B! l# A
PEN F诞生之初,奥林巴斯想让设计师米谷美久用6000日元研发一台相机。但当时奥林巴斯相机的最低生产价格是23000日元,这意味着用原来四分之一的钱生产一台相机,而米谷居然打算设计一台Leica备机。Pen F小巧便携,而且可以拍72张,非常方便快速,甚至成为很多摄影师的主力相机。我不知道这款机器是不是真的有很多战地摄影师用,毕竟它诞生在Leica M和Nikon F的时代,但这样的相机,在战场上绝对也是非常实用的,毕竟,它可以拍72张啊!至少换胶卷的时间减少了。
8 c; U* {7 `2 x; ^# @叛逆的开启战地摄影生涯
8 m: L  L/ ^* ]0 QPen F最经典的这幅广告照片中的摄影师就是尤金·史密斯。它曾三次去过日本。他的第一次访问是在二战期间。1944年,他重返《生活》杂志。伴随着理想和激情,初上二战战场时,想要拍摄洋溢着爱国情感的照片,但他被眼前的场景吓坏了。他放弃了辨别交战双方谁是正义的而谁不是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展现他所看到的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和挣扎,这次经历对他影响很深。
3 t5 `- g9 }1 ^' E: e- ]; V这就是那张著名的奥林巴斯PEN F的相机广告,尤金·史密斯把它挂在胸前
) ?) t% N* W1 A! s' |* D史密斯拍摄的《水俣(Minamata)》专题照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轰动5 z. n6 T- E( W
用影像和诺曼底登陆一起名垂青史: a7 o% I" q/ }2 |

& ?% Y" K5 o9 j/ `; t2 {* e传奇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究竟用过多少相机拍过什么照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Contax II型相机拍下了诺曼底登陆,而阴错阳差留下的少量照片则成就了这位摄影师和他用的那台旁轴相机。# S; `+ K1 G9 s! T; T6 k$ w% g
罗伯特·卡帕
( C: v% `) e2 J2 r! _4 b$ H表作:《战士之死》、《越南的悲剧》3 y' W( D- r9 ^! j3 Z' w. V
参与事件:包括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及第一次印支战争
  p% T: g% `7 \# o2 S, nContax II相机类型:35mm旁轴) ?. A" j7 K- X) {- y
“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v4 V" Z" O5 B% ?: J  r! D
他的一生都是传奇
# f. P( `  L$ q  H: ~( j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有一个战地摄影的梦,每一个梦的开始都可能伴随着这个名字—罗伯特·卡帕。卡帕原名安德鲁·弗里德曼(André Friedmann),是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他参与报道过五场二十世纪的主要战争。二战期间,卡帕是唯一一位和盟军一起冲锋的摄影师。
- ^5 L. s3 `  d" g卡帕的人生不仅仅只有摄影,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配合着那些浪漫的情史(他甚至有一位三届奥斯卡得主的恋人:英格丽·褒曼);他那位同样堪称传奇的摄影师女友卡洛;他那本著名的战地摄影日记《失焦》;他身上潇洒不羁的气质,和他的摄影作品一起,成了战地摄影师的标准形象。
" o1 O: S9 _! }8 S关于它的女友卡洛,有很多人认为卡帕的成名作《自由战士之死》其实是卡洛拍的。作为一个女性,她冲在战场第一线做摄影师。某一次战斗中,一位文字编辑和卡洛搭档报道一场战斗,卡洛把相机架在战壕外,一边拍照一边讲战斗的现场状况,文字编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战壕里站直向外看,被卡洛一把拉下去,卡洛告诉他:你是个写字的,不需要看,我才是那个拍照的!+ b7 i8 r, A( a: C
卡帕和他的女友卡洛在一起$ g/ A" K( x" |
诺曼底一战成名
! s& W" S  u# y/ s把卡帕和Contax II型送上神坛的,是诺曼底登陆战役。卡帕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一百多张照片,据他自己回忆,说其中不乏佳作。但胶卷送回后方暗房冲洗制作时,由于暗房师过于激动,在烘干时操作不当,绝大部分被烧毁了,经过抢救只留下十张(还有说十一张或者是八张)。最终,《生活》刊发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报道,并在这些模糊而感人的照片下附了一行小字:罗伯特·卡帕的手抖得厉害。' K) Y( z6 |! b5 Y5 L- u
几年前我在《失焦》上看到这个故事,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那些被毁掉的照片,会是怎样的画面,但后来我意识到,也许就是这样的遗憾,成就了卡帕;那些在海水里迎着子弹和炮火前进的士兵,那些混乱模糊失焦的画面,带给我们更深刻的感动。
: B& I  _+ P: ~, g我不知道还有哪些战地摄影师的主力是Contax II,其实我也不关心他们都用什么相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些用生命去报道真相的人们,都是我的英雄。
/ [6 ^/ h$ G8 s' {3 T  F: S卡帕使用Contax II型相机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失焦”诺曼底登陆
4 K4 W7 t% f/ @0 |4 P卡帕在诺曼底登陆前,在船舱里拍摄的准备上岸的士兵
2 N1 s9 E' r- T优秀光学素质征服卡帕
9 M& D9 c8 }+ ~2 u+ [作为世界第一台拥有测距取景器的35mm旁轴相机,Contax II领先那个时代,因为摄影师可以取景测距合二为一了,这大大提高了拍摄的效率。另外它的对焦基线居然是100mm,这大概是135测距旁轴的冠军了。同时它的最高快门速度也达到了1/1250秒,这个数据即使在后来的Leica M系列上也没有出现,更何况Contax II诞生于1936年。同时,蔡司公司为Contax相机设计的镜头也非常优秀,焦段更是覆盖了从28-300mm,有数十个规格。
& M6 r4 H  B; ^9 ]' u" PContax系列相机在当时是很多摄影师的梦想,事实上它的售价也超过了Leica公司的螺口旁轴相机,不是大家都买得起的。
! X* ^6 o) |3 b2 g# [$ G6 c" @当时Contax相机的广告可以看到大大的蔡司Logo在上面呈现,也侧面证明了相机的出色品质
9 H: o8 m* M$ S) J, F2 r  v4 \* uContax II型相机的胶片安装需要将和机身相连的底盖与后盖一起拆卸,保证了机身的稳定性与密封性
; X5 x$ _  ?* ]; f! W( a卡帕和墨西哥手提箱
& z) w8 \5 y) ^% {8 v0 E' k# u在1939 年逃离欧洲大陆时,罗伯特·卡帕遗失了装有他在西班牙内战时间拍摄的3500张底片的手提箱。多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些底片已经永远消失,“战士之死”的真相一直无法证实。1995年,卡帕遗失的手提箱在墨西哥城被发现。2007年12月,手提箱移交给由纽约市卡帕弟弟康奈尔所创的国际摄影中心,只要找到“战士之死”前后的底片,就可得知这幅名作是否是摆拍出来的。
) Y2 E: i: ?. q* _+ O它拍了一张用一生去超越的照片
, a! d6 p1 s& E8 Q' a# M. a( N+ r, k& o( Q3 O
和很多摄影师一样,罗森塔尔的一生便是因为《国旗插在硫磺岛上》一张照片让全世界了解,也因为这一张难以企及的照片,让他的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过去当中。
/ ~4 J) }" e: j9 B# A+ g乔·罗森塔尔
) c; y  N" M% W" z- o6 x2 e代表作:《国旗插在硫磺岛上》8 j- C1 \7 j! M0 v5 E  W( G" m
参与事件:硫磺岛战役
- Q/ u3 c# D/ P8 I! nGraflex Speed Graphic相机类型:大画幅: a; |* A8 h- N( }/ V
为画质而生的新闻机# l1 M  D* g% O9 S9 _- k
中国人熟悉《星条旗插上硫磺岛》这张照片,离不开《父辈的旗帜》这部电影。这张照片是美国人勇气和坚毅品质的象征,它曾经登上美国邮票,数以百万计的海报和宣传画上印有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美军随军记者,战地摄影师乔·罗森塔尔用他的美军摄影师制式装备——Graflex Speed Graphic拍摄的。9 J8 c+ b. V- f" G1 a* [7 }4 u
X光透视下的Graflex Speed Graphic相机内部结构清晰
& M, i# A  a- U1 K8 \) `5 Y一张照片的人生
- Y2 z9 D7 h. V- e& c0 z- M5 c乔·罗森塔尔拍摄的这张《星条旗插上硫磺岛》为他获得了1945年普利策奖。美军于1945年2月19日,发动了硫磺岛登陆战,4天后的2月23日,美军一支小分队经过浴血奋战,冲上硫磺岛主峰折钵山,在山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因为这张照片一举成名的罗森塔尔,一生也被这张照片所累。当时他先抓拍了这一张照片,之后他不确定照片效果,就请插旗的士兵们又做了欢呼的动作,补拍了一张。因为照片发表后他没有看到,罗森塔尔并不确定是哪一张照片最终发表,在采访他的记者的描述下,他以为是补拍的第二张,就说那是后来又摆拍的照片。因为这段采访,后来有很多人对事件和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罗森塔尔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为英雄们正名。2 U% P6 \8 L" _1 D5 f* J/ i
罗森塔尔最著名的作品《国旗插在硫磺岛上》
" q; ^: e# f- {6 W' p, Y- M他的武器不是机枪 而是自动相机. ?2 p0 F3 m' A7 S

; h' {  b! D0 H  b, O2 Z8 {( O如果说EOS 1N的诞生奠定了如今佳能EOS系列的辉煌,那么纳赫特韦则让EOS 1N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战地摄影师手中的机器,无论是纪录片中的他还是战场中的他,手中都少不了这台专业相机的连拍声。: s, `' ]. d# O" O  w; J3 N
詹姆斯·纳赫特韦
+ Y, W( Q0 t. X  Q7 @代表作:《废墟—世界贸易中心》
  r7 f0 Z3 F5 O8 i. o0 _# @0 I参与事件: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黎巴嫩、加沙、约旦河西岸、以色列
* |4 A) Q4 Z& H1 {( @/ _! VCanon EOS 1N相机类型:35mm单反, `. Q4 S7 r# B8 j: m$ G
作为一名见证者,我的照片就是证明。我所拍摄的这些都不应被忘记并且绝不要再发生。
1 v+ e0 X, Q3 Q9 T9 N" a; F摄影师的第一视角
7 T6 {- a9 Z9 t. u提到EOS1N就不能说到一部奥斯卡纪录片《战地摄影师》。瑞士电视制片人C·弗雷制作的记录片《战争摄影师》是以摄影师为题材的电影首次问鼎奥斯卡奖,记录片的主人公纳赫特韦再次备受关注。1 R7 V( @& E8 u: F( m3 X. O2 [
为拍摄这部96分钟长的记录片,弗雷跟踪采访纳切威长达2年之久。拍摄方法也很特别: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声。电影用纳赫特韦的一段独白作为开场白:“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7 i+ y6 g/ h8 k! N5 ]5 p  m
这张纳赫特韦在苏丹拍摄的照片曾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 f: G  V: \( B, ]+ Q, K$ A
胶片时代的绝唱
6 |( q8 O* W4 M9 _8 Q1 B: \EOS 1N是佳能EOS专业级相机1系列的第二部相机,它改良了前作EOS 1的种种缺点,对机身功能做出了不少加强措施,特别是怎么赞美都不过分的极其可靠的防尘防水功能。虽然EOS 1和1N外表区别并不大,但EOS 1N的电子元件都经过大幅度改良,无论对焦还是测光系统甚至闪灯控制系统都是全新设计。EOS 1N还在卷片设计上采用了胶片浮动支撑设计,使得机内卷片声音大大下降(只有EOS 1的1/8)。
" v6 _' V$ y" ^9 _4 ], kEOS 1N坚固可靠,快门耐用,对焦准确快速,配合各种佳能镜头都能有很好的配重,手感极其优秀,而且比尼康F5省电。凭借良好的口碑,佳能EOS 1N迅速占领了战地摄影师们的摄影包。2 ?( D; E! p& F2 k
《战地摄影师》电影截图
3 H; i0 V1 w' b% t7 d战场普及率最高非莱卡莫属" D' O$ F6 H. b3 U. f
3 p# q, _- b% ^# U* c$ V
徕卡相机几乎伴随着战地摄影师的摄影生涯到现在依然生生不息,为什么战地摄影师偏爱徕卡相机,除了它的体积小巧画质出色之外,或许快速的手动对焦和扎实的机械结构才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5 ^1 S+ B. {8 T* d2 I4 j“有了一个徕卡,你可以拥有你自己的风格,就好像你自己的笔迹一样。”1 L8 Q4 s! U& ]3 m7 T2 J
诞生于天时地利
0 R- ^; z1 k: W/ K9 t# y- }2012年Leica公司发布了M-Monochrom相机,后来还拍了一个广告,讲一个战地摄影师和一台Leica III相机的故事,从人物看Leica又借了卡帕的东风,不过片尾字幕说,每一台Leica都有灵魂。
1 H/ x  b) f& v* @' K( W  O1913年德国小镇Wetzlar,Leitz公司研究室主任,摄影迷兼纪录片迷奥斯卡·巴纳克手工制作了第一台和第二台135规格相机。但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量产计划就搁浅了,这大概是Leica另类的第一次与战争结缘。战争结束后,巴纳克的照相机才正式投产。随着时间的退役,相机的功能也开始逐渐完善。摄影师们对Leica的认可度也足够了,另外就是这世道也开始不那么太平了,Leica在战场上开始发威了。
2 ?  N/ s4 l& g0 _2 @( H1972年6月8日美联社战地摄影记者黄功吾拍下的《火从天降(战火中的女孩)》使用的就是Leica M2相机和Summicron 35mm F2镜头0 i1 i7 f7 M3 P. K% }& S3 `: t% Y
第一台徕卡相机Ur-leica
- V2 [) ~# S3 x  b, R% M) o扎实做工被认可
; f  X$ W9 q- ?# u因为它小巧轻便,成像优异,而且比较结实,基本上成了战地摄影师的首选。也有军方直接采购Leica作为军用产品,比如德国就采购了一大批Leica相机作为陆军军用相机,Leica公司有详尽的原厂递送记录可供查阅。鉴于当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的135相机就那么几个型号,所以很难说哪个摄影师不用Leica的,而且1932年左右,很多新闻机构就给自己的摄影师装备Leica II型相机了,仗一打,这些人就上了战场,Leica自然也就去了。一些比较知名的摄影师,比如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他的《胜利之吻》就是Leica拍的。对了,叶挺和陈赓也用Leica III,江青也是。8 o1 d. T+ M" f. b. Z" K' V) ]
《生活》 杂志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拍摄的《胜利之吻》使用的是徕卡IIIa相机
1 u2 S, N; g" a6 [: a; {使用徕卡M3拍摄的《庐山仙人洞》% v% l1 z# h* s
划时代卡口机型诞生" s5 \) h) f! g# H3 p) f
1954年,Leica发布了划时代的卡口旁轴相机M3,配备了堪称奢华的测距取景系统,于是大卖特卖。据说布列松为M3的最终定型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最初的M3都是银色机身,布勒松觉得它过于漂亮了,太引人注目,用黑胶布把银色部分都贴住了,还建议Leica应该生产黑色机身和镜头。名人就是有力量,Leica产了1320台黑色M3,现在这些相机和远超这个数字的后来涂装的假黑色M3都被收进了收藏家的防潮箱。
" z  c6 X! G/ c+ I5 |布列松和他贴了黑胶布的徕卡/ g- z5 n7 [2 c! W( F" q: ^
电影中出现的徕卡徕卡除了经常出现在战场上被战地摄影师钟爱之外,电影导演也对它格外的喜欢。《间谍游戏》中布拉德·皮特和《血钻》里詹妮弗·康纳利都使用的是徕卡M6相机,《忠贞》里的苏菲·玛索也用的是M6,还有《Closer》里的朱莉娅·罗伯茨和《情迷巴塞罗那》里的佩内洛普·克鲁兹。
9 O: A; B! |# V& K# Cvia Fotomen! C: ~7 ]4 c4 f* }

. g# n1 j8 _! A8 B/ [相关文章
) j) f, w6 r8 B+ c7 S( ~9 }2 Z& @: Y6 ~8 T& }
* j5 @* J* W" Q/ e+ ]; V

! c3 z( s- I; S5 x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 B  u( g  N4 b8 ~2 R8 v6 |
$ x0 B) f: _: I, X# S0 W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7805-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