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媒体看点] 后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时尚女魔头》

[复制链接] 0
回复
79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5-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b7 {) {8 d7 L i9 a I. e$ e

  好莱坞影片《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 改编自劳伦·魏斯伯格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颇具写作才华的大学毕业生安迪遭遇顶级时尚杂志主编的故事。影片围绕安迪与米兰达两人展开,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一幅世界时尚之都的绚丽画卷,同时承载了当前后女性主义文化语境下女性该何去何从的哲学思考。影片中,女性角色比传统女性更富于主体意识,社会角色定位更清晰,在事业和生活的果断取舍中求得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这些新的价值观,正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于传统女性主义的发展;同时,影片对于男性角色的刻画描绘了后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新图景,为女性求得真正的平等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 A$ P9 V" I/ w) n

  

# r7 L4 [* S' U$ u9 k+ ?. q

  一、 后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 g- l8 Y# U! H8 d+ V# o1 Y2 t2 c

  后女性主义,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简称,却不能将其看作是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直接联姻,“它是女性主义从女性立场经验出发,并以女性独特的思维表述方式将后现代理论导向对男权制文化和生殖器中心话语批判,通过建构一套关注差异、强调多元的女性话语体系来颠覆男权主义秩序,并根除传统女性主义中父权思维影响的复杂产物”。[1]

* h8 n) |. x" c$ c# f

  在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浪潮之后,实现了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意识到社会依然是男权本质,通过暴力对抗和凌驾于男权之上无法改变女性的自然属性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属性,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女性屈从,解决女性的现实困境,转而从后现代的“解构”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本质问题,主要提出如下观点:否定宏大叙述,即“由于被人反复言说而不再对其自身合法性加以论述的那些大叙述,主张建立局部的、分数的小型理论”[2];认为与男性的二元对立才是性别不公的根源,女性应跳脱出此种思维模式,坦然回归本我,在既定社会秩序内享受人生;否定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无论性还是性别,都是存在于社会历史语境之中的,都必须从社会政治文化规范的角度去考量和理解”[3];强调女性主体意识,肯定差异,从关注政治转向关注个人体验,主张多元化途径追求平等。可以说,后女性主义意在通过解构男女间的二元对立逻辑,将女性置于历史、民族、种族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研究,构建多元差异为特征的女性世界,以此来终结男性中心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这些理论构想实现了对女性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为身处商品经济中的独立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启示。

+ z6 y$ q! m0 h6 X4 J

  二、 安迪与米兰达的交锋——后女性主义意识在传统女性主义注视下的觉醒

0 I& M0 R- ]( I5 _5 O8 N

  《时尚女魔头》这部影片围绕安迪和米兰达两个人物展开,表面上是安迪对米兰达的遭遇战,实质上是后女性主义和传统女性主义的交锋,从安迪认识米兰达、了解她到最后选择离开,象征着后现代女性对传统女性主义的认知和批判,以及反思之下后女性主义主体意识的觉醒。

+ i- }! L# s* W5 d* Q n/ O0 e/ [

  (一)安迪遭遇米兰达——后女性主义遭遇强权女性主义

- E+ ~# c2 v; d- e

  已届中年的米兰达多年来一直担任纽约顶级时尚杂志《天桥》的主编一职,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她对事业的全身心付出使得这本杂志成为了美国以及世界时尚界仰慕的“灯塔”,但同时她情绪多变难以取悦,偶尔还会故意刁难,所以在他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女魔头。安迪则完全不同,她性格温和,人生规划清晰,毅然放弃到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的机会,选择应聘总编助理,希望藉此积攒经验和人脉,为以后进入理想的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做好铺垫。影片开始,奢华绚丽的时尚世界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安迪也渐受影响蜕变为一个时尚达人,在这个过程中,安迪从旁观者成为了局内人,完成了对传统女性主义的深刻认知和反省。在安迪眼中,米兰达是个独立的成功女性,但在表面光鲜之下面却是婚姻失败、缺少朋友的窘境,这种牺牲是很多知识女性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米兰达正是在二元对立语境下“男性的反衬”,她对牺牲个人生活的认可、她的短发、沙哑的声音,以及任何情况下工作不受情感影响的能力,都在暗示她是在以男性标准要求自己,试图“成为男人”,以此来对抗压力,彰显自身的价值。

2 f6 x4 f1 t& \& E5 e3 |

  (二)安迪解读米兰达——女性主义走向困境

9 b6 ^1 [6 t ~! {# t1 ^: ]

  从安迪初入职时的慌乱到后来在重压之下游刃有余,米兰达看到了她的潜质,甚至在影片的最后向安迪剖白,表示二人身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称赞她能看透别人,还能为自己做出选择。米兰达自信地认为时尚圈的繁华和自己对安迪的器重足以让安迪追随自己的脚步,成为她一样的女权至上的成功女人。安迪却认为这样的成功苍白无力,优越的经济条件和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并不能带来生活上的幸福和快乐。不过对于米兰达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自信,安迪心生赞赏,甚至米兰达受到男性权威质疑时,她极力维护,指出如果米兰达是个男人,人们就会专注于她的工作而不是对其个人生活罔论是非,这一情节无疑是在影射男权话语语境下,对于米兰达这样的事业强人,人们已经淡化了其性别,无视她作为女性的脆弱的一面,这无疑是残酷现实对传统女性主义的沉重一击,也是很多全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女性的悲哀。

1 B% P& F! F& o3 n+ b! m0 V

  (三)安迪出走——后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 F) t+ B, K/ h2 i& c/ N) ~

  安迪在发现米兰达为了保住职位而不惜背弃唯一的朋友之后,还是选择了和米兰达分道扬镳,不仅因为她在追随米兰达的这段时间内,令自己的世界陷入混乱,更因为她突然意识到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自我却在一步步迷失,而这绝不是安迪希望的生活状态。米兰达就像一面镜子,安迪从里面看到了浮华之下自己不堪的未来,她选择打破这面镜子,把自己从传统女性主义的思维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男女社会角色间的关系,在尊重个体选择、强调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寻求事业生活中新的和谐,从而完成了对以米兰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主义的批判和发展。

9 J3 x6 |! V, N# g

  三、 安迪——后女性主义意识的综合表达

" z* O; E! N6 M4 G3 [: O. X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悄然变化,呈现出后女性主义的诸多价值特征。她们拒绝传统女性主义的“受害者”哲学,肯定并彰显自身“女性气质”,善于在男性话语权当道的现实中以主体差异性证明自身存在。电影《时尚女魔头》中的女主角安迪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 A/ R8 Y; l3 C- K" S+ i

  来源:电影评介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1992-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