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高32.8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10.8厘米,北京故宫藏。图2.永乐白釉镈。通高19.5厘米。1999年景德镇珠山御厂出土。 图3.永乐青花锦纹双耳扁瓶。高27.8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7.7厘米,北京故宫藏。三:永乐官窑的釉色永乐时期的釉里红、青花、白釉都是继承发展了洪武时期的传统釉色。从两朝青花、釉里红制品看,洪武属于明朝御厂初建时期,因此制瓷技术还有待完善,致使当时的官窑瓷发色大多偏灰、偏黑(图4),甚至达到釉里红、青花发色接近,难以分辨的程度。进入永乐朝,御厂瓷工在多年制瓷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制品质量有很大改善,发色更加清爽、明快(图5),青红分明,趋近理想化状态。 ...图4.洪武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7.8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11.7厘米,北京故宫藏。图5.永乐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高28.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0.8厘米,北京故宫藏。永乐朝的白釉瓷制品也比洪武时期进步,制胎更加细腻,釉面光润许多。古往今来,瓷器爱好者们对洪武白瓷议论较少,但对永乐白瓷却赞赏有加,推崇备至,称其为“甜白”。《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谴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磁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资料侧面既能看出永乐帝对本朝素瓷的喜爱,又可以推断当时朝廷对瓷器制作的重视与产品自 ...图6:永乐黄地锥绿龙纹梨形壶。景德镇珠山御厂出土。《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P159,图109。 四:永乐官窑的文饰文饰豪华多样是官窑瓷的又一大特色。做为全国最高统治者所用的御用器,设计者可以不受地位、阶级、权利、资源等束缚,自由创作,特别是龙凤纹(图7)的使用,令官窑文饰更能体现超乎寻常的特殊性与权威性。图7.永乐青花云龙纹碗。高9.4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8.9厘米,北京故宫藏。为了更加清晰了解永乐官窑所用文饰状况,笔者以《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书中洪武、永乐两朝制品为例,整理得到如下列表:另外,再以《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书中故宫传世青花为例,也整理得到列表: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由于景德镇御厂考古工作无法全面实施,仅能对珠山局部地域开展了工作,因此上文资料中的出土器物无法囊括整个明初御厂制瓷内容。对于北京博物院资料而言,也仅是代表了故宫部分传世品。坦诚说,二者都存在较大局限性。即便如此,我 ...图8:永乐青花釉里红海兽纹高足碗。景德镇珠山御厂出土。《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P136,图82。 图9.永乐青花胡人乐舞双耳扁瓶。台北故宫藏。五:永乐官窑罕见人物文饰的原因永乐官窑瓷中,人物文饰罕见是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上文,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该问题。首先,前朝洪武时期的官窑图案文饰比较单调,除了少量龙凤纹器物外,所剩文饰大多都是植物花草。从这一现实情况看,永乐初期景德镇御厂没有内府设计的人物文饰资料,无所继承,是该朝御厂面临的首要难题。其次,随着郑和下西洋的不断成功,访问的西域国家越来越多,御厂制作外销、赏赉瓷压力也不断增大。这些外销瓷为了符合西域伊斯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器型与文饰上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