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景德镇御厂的龙缸制作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loading...
图1-1:定陵玄宫。中间摆放了一件嘉靖青花龙缸。 图1-2:定陵玄宫。中间摆放的嘉靖青花龙缸。 图1-3:定陵中摆放的嘉靖青花龙缸。二.龙缸的用途根据明代御厂龙缸窑数量可以判断其制作规模,表明龙缸应属于当时宫廷内必不可少的日用器。除了北京郊区昌平县定陵地宫中殿五供前各有一口大龙缸装有香油作为“长明灯”(亦称“万年灯”)使用外,其它不见确凿的龙缸使用记录。龙缸器型较大、容量不菲,且结实耐用,因此不论做为宫廷的粮、油、水等储存器都极为适宜,至今仍有人使用该类器物种荷、养鱼,与《景德镇陶録》中提及龙缸窑烧制“鱼缸”事基本吻合。三.龙缸的传说景德镇珠山御厂东街有龙缸弄,相传为明末搭烧龙缸处。由于龙缸制 ... 图2-1:青龙白地龙缸正面图。上海博物馆藏品。 图2-2:青龙白地龙缸侧面图。上海博物馆藏品。 图2-3:青龙白地龙缸的龙纹局部。 图2-4:青龙白地龙缸的钴料流淌特写。从青花发色、流淌情况来看,该器应为宣德前后制品。图2-5:青龙白地龙缸的釉面“璺”(即开片)特写。 图2-6:青龙白地龙缸的脱釉露胎局部特写。 图2-7:釉面存在的露胎、爆釉处都说明当时上釉技术还不成熟,不如正统龙缸理想。其次,这里需要先对“璺”有所理解。“璺”是指陶瓷、玻璃等器上出现的裂纹、微裂。 在烧制工艺没有炉火纯青的明初,类似龙缸等大器表面极易出现“璺”,程度较小者成为现今人们常说的冰裂纹,稍大些则是坼裂。从上海博物馆的龙缸藏品看,器身釉面开片很多(图2-5),且有不少局部脱釉现象(图2-6、2-7),表明当时工艺的确存在美中不足。只要不达到胎骨坼裂程度,这些“璺”不会影响器物的使用功能。按照当时制作工艺,要想烧制无璺龙缸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 图3:景德镇御器厂发掘整理的正统时期青龍白地龙缸。高75.5厘米。 3.万历时期的龙缸窑烧制万历的定陵中没有使用本朝制品,却使用了两件嘉靖龙缸,就此,不少人推断万历年间龙缸没有造成,才不得已使用嘉靖制品。《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乙卯,“阁臣附奏云,臣等又闻烧造数年新式大龙缸亦属难成,请并停之、票入,上欣然从焉。”文献中仅是提到“新式大龙缸”数年难成,而非“大龙缸”,因此这里很难说明当时其它种类的龙缸烧制情况。唐英所著《龙缸记》中记载:“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弗成,督者 ...图4:万历五彩莲池纹缸。口径58.5厘米。Victoria&Albert Museum藏品。 五.总结从传世品看,宣德、正统、隆庆(图5)、万历等的龙缸至今均有传世,表明御厂的龙缸烧制时间不短,产量也不低。但由于龙缸体型庞大、不易搬运,北方冬季存水时极易结冰冻裂,加上其它诸如动乱、变革等天灾人祸,无疑增加了龙缸的传世保存难度。由此,现有存世品宛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图5:隆庆五彩莲池纹缸。高35.6厘米,口径53.0厘米。东京畠山纪念馆藏品。 ****************************************(附加图片:供大家参考用。) 图2-8。 图2-9。 图2-10。 图2-11。图2-12。 ----摘自萱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