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纹金执壶) (铜鎏金象耳瓶) (唐代镀金鹦鹉纹银罐) ③唐鎏金铁芯铜龙 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 这件铜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唐鎏金铁芯铜龙) ... ②汉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 汉代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是燃香洁室或是熏衣染被,而在焚香器物中,竹节熏炉是那个时期最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这件汉代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通高58cm、口径 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藏。 (汉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 ... 挑几个小编喜欢的代表作品大家欣赏下~ ①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盛唐著名银器。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窑藏出土。通高18.5厘米。这件仿皮囊形银壶,器腹两面均锤出一马衔杯纹,马颈系飘带,昂首扬尾,似作舞状。纹饰鎏金。形制优美,图案别致,制作精工。圈足内有墨书一行:“十三两半”。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铜鎏金麒麟) 中国的鎏金技术文化,自战国以来即大放光彩,尤以两汉最为普遍,而流传至今极为稀罕,主要原因是历代以来战乱损毁,再加上器物中有金成份,很多盗墓贼不知鎏金的艺术价值,就按重量卖给打金匠,熔练为金块或金元宝,所以被破坏的鎏金器物不可胜数。 (铜鎏金嵌宝石带座三足香炉) (鎏金凤鸟) ①制“金棍” 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 ②煞金 将黄金锻成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至400oC左右,然后倒入汞,以搅动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然后倒入冷水中使冷却,逐成为银白色泥膏状的金汞合剂,这种液体俗称为金泥 ③抹金 用磨炭打磨掉铜饰件器表面铜锈后,用“涂金棍”沾金泥与盐、矾的混合液均匀地抹在被器物表面,边抹边推压(现代匠师称此手法为“拴”,三分抹七分拴),以保证金属组织致密,与器物粘附牢固。 ④开金 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