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活网

首页
北美生活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查看内容

北美理财笔记

2016-9-6 00:52| 发布者: 蕉下客| 查看: 394| 评论: 0|原作者: 夏虫|来自: 豆瓣

摘要: 在豆瓣上看了一些关于理财的攻略,都是讲国内的理财选择,于是就想结合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恶补结果,讲一下在美国的一些投资理财产品,这样也可以增加大家的一些投资选择(对,国内的同学也可以投资美国的理财产品, ...
在豆瓣上看了一些关于理财的攻略,都是讲国内的理财选择,于是就想结合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恶补结果,讲一下在美国的一些投资理财产品,这样也可以增加大家的一些投资选择(对,国内的同学也可以投资美国的理财产品,而且收益还不用交税)。

先交待一下个人背景,2010年来美国念书,在这边当RA念博士,所以不用家里的钱,去年也就是14年毕业,开始留在美国工作。因为出国前已经在国内念了3年硕士,今年都29了,现在才开始进行投资有时会想自己会不会太晚开窍了。不过,我相信只要是认真地生活,人生每段时间都会有它的收获,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就从学习投资里去收获吧。

1.理财的原因

是什么促使我去关心投资理财的呢,嗯,是阿里巴巴。对,就是阿里巴巴的ipo。我开始时对理财超级小白,压根就没有钱生钱这个概念,开始工作的一个月我还过着像学校里的生活,每天看看微博,上班的时候还会看看paper,关注一下本专业(我是EE专业)的学术发展,直到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IPO,一时间网上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身边比我早一点入职的中国同事都开始炒股了。于是我也开始看一下股市,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我来美国这4年,是4年大牛市,我就那样安静地读了4年博士,而S&P500指数已经在这4年里悄悄地涨了75%,OMG,我两年前实习攒的钱就静静地躺在银行那只有0.01%年利率的saving account里过了两年,我都错过了什么(13年s&p涨了25%,14年涨了13%),不行,一定要入市!!

另一个要开始理财的原因是因为房子。其实我刚毕业工作,而且目前也看不到能结婚的苗头(我跟我非常着急的老妈说,没办法,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真不想要买房子来把自己束缚住,而且我在加州,银行存款根本不够付首付(我还是想尽量只用自己的钱来解决),这样我每个月就要付房租,这钱付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于是,我就开始算下面这笔账:

如果我现在有8万刀存款,我会怎么办?

为了避免付房租这一消耗性的行为,我可以把它用来作为一座40万房子的首付(20%),这样固定利息按揭买房,30年还清,所有东西加起来月供$1929,比租房月租贵了三到四百,姑且当月供和房租一样吧。这样30年后,我就拥有一座30年前值40万的房子。不考虑房价的波动(美帝房价的确是上上下下的,不是一直涨)和折旧,只考虑通涨(按2%来算),30年后房子价格为72.5万。也就是说,上面所讲买房也只是一种投资,投资的本金是8万,周期为30年,30年后这8万变成了72.5万(以房子的形式存在)。

相比我不买房,一直租房30年,每月房租跟上面月供基本持平的话,两种选择每月资金流水一样,生活质量一样,把8万放床底下,30年后我还是只有8万(以现金的形式存在)。

这差值就是自 由的代价么?怎么办才能既有自 由,也能弥补上面这60多万的差别?

没错,答案就是投资!!

从1928年到2006年进行统计,S&P指数的年均收益达10.3%。我们就用这个数来进行计算,8万本金我全用来买指数基金,股息也全用来reinvest,这样我就不用花时间成本去看股票,跟买房子过一样的生活质量。指数基金的年管理费极低,我按0.2%算好了(Vanguard 的S&P500 指数expense ratio为0.17%),30年后,8万,复利计算将变为143.5万!!(以基金的形式存在)

上面的计算非常粗略,但结论是非常明显的,还需要多说么,我不知道我将来会哪一天买房,也不知哪一天会够钱买房,但我今天必须去了解投资,必须要入市。这就是答案。

2.理财的开始

经过上面现实和计算对我冲击,去年12月选了个券商在网上开了户,买了我第一支股票aapl。那时我只有炒股的概念,开始有钱生钱的概念,但并没有理财的概念。我不知道都有哪些理财产品,还对不上英文里一些理财产品词汇和中文里的词,bond是啥啊?mutual fund 又是啥啊?ETF是干吗的?基金的英文是啥啊?股息就是dividend么?但门已经打开了,我的生活里注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元素,我开始一点一滴地去了解我一直没踏足过的世界。

通常讲理财的文章,第一步都是要存钱。如果是按这么说法,我想我很早开始就开始理财了。做RA的学生,每个月通常能省下个600到700刀左右。主要平时除了房租和买菜就没什么别的消费。衣服之类通常也就每年买个一两次也就够穿了(特别是男生)。这样,我第一年存完钱后,就买了辆二手车,终于不用等校车了。后面几年有出去实习,银行存款噌噌地往上涨。我觉得美国留学阶段的钱多钱少,跟个人的能力和运气有很大关系。你能碰到个开明的老板,让你暑假出去实习,而且你也能找到实习,那基本不会缺钱。

下面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学到的一些在美国的理财产品,其中有一些我是已经投钱了的,有一些则只是关注过,打算后面再买。

(1)保本有固定收入利息类型--债券(bond)与可转让定期存单(CD)

对于Bond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美国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企业债券(corporate bonds),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s),和政 府债券(Government bonds)。

美国国债被认为是地球上风险最低的投资,因为银行还有可能会倒闭,但它不会。它分为几种类型,1.(U.S.)Treasury Bills,短期国库券,简称T-Bills,期限为13、26或52周,多以折价方式拍售,最小购买金额10000美元,以后增加额应为10000美元的倍数。2、(U.S.)Treasury Notes,中期国库票据,简称T-Notes,期限为2、3、4、5、7、10年的附息证券,4年期的在1990年12月停止发行,7年期的在1993年4月停止发行,所有的国库票据都为固定利息,到期一次偿还,债券最小面值1000美元,若期限低于4年,则最低购买金额为5000美元,大额购买应为1000美元的倍数;3、(U.S.)Treasury Bonds,长期国库债券,简称T-Bonds,5、10、30年期的附息证券,所有证券均为固定利率,到期一次偿付,最小面值1000美元,大额购买应为1000美元的倍数;4、通胀保值债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TIPS),与CPI挂钩的债券,债券本金部分随CPI指数进行调整,按固定利率计算的利息将随本金变动而变动,始于1997年。

市政债券由市政 府发行,它比美国国债风险稍为高一点点,通常城市是不会破产的,但也会发生,像底特律那样的。市政债券的优点是它的收益可以免收联邦税。

企业债券由企业发行,根据企业本身的运营情况,风险也有高低。当然,风险越高的,利率也会越高。

除了债券,还有一种比银行利息稍高的是定期存单(CD)。可转让定期存单是近30 年出现的新的存款方式,1961 年由美国纽约花旗银行首先发行。当时的背景是,市场利率上下波动,投资者觉得,把闲置资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固然方便灵活,但没有利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利息与债券、商业票据产生的利息比也是比较低的,而且有上限约束,定期存款不能转让,提前支取损失利息。所以投资者把投资方向由银行存款转向短期债券、商业票据、国库券上去。对商业银行来说,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发现,他们的经营方式有问题,应当革新。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仅仅是管理资产,存款增加,就增加贷款或其他形式的投资,资金不足就取回贷款,或出售有价证券。对负债则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客户来存款,就接受,客户不来,就等待。面对新的问题,商业银行认为用这种守株待兔的办法对待客户的存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存款不能一味等待。如果老是等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社会闲置资金流向国库券和其他短期债券。

纽约花旗银行经过深思熟虑,创造出可转让定期存单这种新的方式,变等待为主动出击,在货币市场上与其他投资方式争资金,以求增加存款。纽约花旗银行在发行存单之前,先取得一些大经济商的支持,保证为存单提供活跃的次级市场。由于一些大经济商的鼎力相助,花旗银行第一次发行存单一举成功。接着,其他银行也立即仿效,从那以后定期存单成了短期融资的工具。
银行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在性质上仍属于债务凭证中的本票,由银行允诺到期时还本付息,购买存单的投资者需要资金时,可把存单出售换成现金。存单把存款和短期证券的优点集中于一身,既为银行带来了方便,又为客户提供了好处。
存单的利率高于类似的偿还期的国库券的利率。这种差异是由存单的信用风险程度比较大决定的,还由于存单的流动性没有国库券的流动性强,二级市场对存单的需求较少,存单的收益纳税面大。在美国,存单收益在各级政 府都纳税,现在,各个发行银行的不同也反映了存单的利率差异。存单市场发展的初期,存单的差别是比较小的,可是逐渐地存单的买者开始对不同的银行发行的存单进行选择,资信高的银行发行的存单利率低,资信差的银行发行的存单利率高。

上面讲到的几种固定收入的投资产品我都可以通过券商购买,但我一种都没买,因为利率太没有吸引力了。我给出几个年利率数据你就明白。一年期CD(0.5%),一年期T-bonds(0.46%), 30年期T-bonds(2.53%),一年期AAA评级的企业债券(0.8%)。下面我还截了个图(有些短期的是二级市场上买卖的),跟国内的完全没法比好吧。我觉得现在不可能买那些长时间的债券,未来5年里我觉得应该会有用钱的时候。而且,我买个1年期CD吧,投10000才有50刀,对我现在真没啥意思。以后我有家庭的话,我得备有应急资金,我应该会把应急资金用时间梯度购买法以CD的形式存起来。



(2) 基金

跟国内一样,这边基金也分为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照理来说,债券型基金应该要比股票型基金稳定,但事实上在短时间内根本不是。前面讲过2014年S&P500指数基金涨了12%左右,但是,同样一段时间20年长期国债指数基金则涨了24%。当然,以更长时间来讲,股票型基金还是要比债券型基金涨得多。

我目前接触到的基金主要有两种,共同基金(mutual fund)和ETF(exchange traded fund)。国内好像不用共同基金这个词,而是用投资基金(我是在wiki上看的,不知对不对)。ETF是一种跟踪市场指数、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自 由买卖的开放式股票基金。大家可以把ETF理解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共同基金:发行机构把不同的股票买来,汇合到一起形成共同基金,然后再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拿到股市上卖,它们就成了可以自 由买卖的ETF指数基金。你买一支ETF就相当于购买了这个指数的所有成份股。在我的401k退休帐户里买的是mutual fund(因为公司提供了20种左右的基金,可以每月免佣金定投),而在我自己的券商账户里买的则是ETF(买的是券商提供的免佣金跟踪指数的ETF,适合每月小量定投)。就每年管理费用成本就言,通常ETF要低的多,这也是它现在较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个不同点是ETF在纳税上有优势,因为它的认购与赎回都是以一篮子股票进行的,不涉及到现金,不产生realized capital gain。而且ETF的买卖就像股票一样,一天中随时可买卖,没有最低金额,共同基金则有最低购买金额,每天收盘才能结算买入或卖出。

我觉得开美股账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通过买ETF来投资全球的任何一个市场,你可以买正指,买反指,可以买带杠杆放大的ETF,还可以买跟综某一个版块的指数ETF。下面我列几个我一直在看的ETF,

SPY: 美股历史上的第一个ETF,追踪的是S&P 500指数
UPRO: S&P500指数ETF-ProShares三倍做多
QQQ: 追踪纳斯达克100指数
VIX: 恐慌指数,在股市暴跌市场发生恐慌性抛售时,该指数上涨
FHLC: 追踪MSCI health care板块指数
HEDJ: 外汇对冲型ETF,买的是欧洲股票并用美元兑欧元对冲。

上面我没提货币基金(Money Market Funds),因为目前市场上的货币基金利率极低(0.01%),目前我不知有什么理由要投资到这上面。

(3)股票

去年年底开始买,1月份时大盘上上下下的,真正切身体会到人性的贪婪,无知,易变。目前我投资组合里有50%都是股票。其实想想也蛮冒险的,毕竟才刚刚开始学投资。但其实我买的股票有一半是很稳健的大盘股,所以我又觉得没有太冒险。我只买我熟悉行业的股票,所以我的股票多为科技股。

虽然股票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我的心情,但我还是很少操作。我唯一会的技术分析只够看看均线,还有在买的时候注意量和价的变化,别的技术指标都不会。以前公司培训有讲怎么看财报,所以我所买股票的财报还是会重点关注的。目前来讲,总体是盈利,每天都会关注大盘走势。因为买的时间不长,实在给不出太多有用的建议。




高兴

感动

握手

鲜花

漂亮

同情

鸡蛋

难过

最新评论

 作为游客发表评论,请输入您的昵称

寻好东西

鲁冰花,羽扇豆……美得像诗||Music(《魯冰花》 甄妮 + 兒童合唱) ...

鲁冰花,羽扇豆……美得

花友美眉摄于外滩,谢谢分享。

生活压力大,饮食来调节

生活压力大,饮食来调节

生活压力大,学习工作任务繁重,常常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调节疲劳也

结香花盛开在春天||背景音乐(唱戏曲演小品)

结香花盛开在春天||背景

花友美眉摄于上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