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博物馆一场名为“统一性”(Uniformity)的展览开幕,71 件馆藏的制服展出,共分为 4 类:军装、工作服、校服和运动服,还有些在设计上受制服影响的时装,比如 Geoffrey Beene 1967 年的亮片橄榄球长袍、川久保玲 1998 年的军装背心和她为 Comme des Garçons 设计的百褶裙。 “我对制服与时装之间内在的二元性很感兴趣,” Emma McClendon 说,她是服装部的助理策展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她说:“虽然它们应该是相反的——制服是统一,时装是创意——但两者其实有深刻的联系,这很讽刺。”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展览开幕之际,发生了许多争议性事件,强调这是个不尽相同、甚至混乱的现实世界。在我们这个时代,制服的理念越来越多地借鉴时装,至少在职场和公共生活领域,含蓄的着装规范都来自于时尚。实际上,博物馆可能成为了唯一一个能把道理讲通的地方。 如果说,当初 Melanie Griffith 在电影《Working Girl》中的角色只要把皮夹克、迷你裙换成灰褐色套装,就能操控观众对她职业背景的假设,这在今天就行不通了。“我们处在一个模糊含混的年代,”McClendon 说。 举个例子,就在展览开幕前夕,英国的热点从讨论“脱欧”暂时转移到了临时工 Nicola Thorp 身上:她由于拒穿高跟鞋被普华永道辞退,丢了前台的工作,因为高跟鞋是她的人力外包公司 Portico 规定的着装规范。 Thorp 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发起了一份议会听证会的请愿书,名为“要求女性上班穿高跟鞋的企业应被判定违法”。如果能筹集 10 万人签名,议会就可以考虑申诉内容,截止到周二下午,Thorp 已经收集了 14 万 712 个签名。 英国电视网的 ITV (英国独立电视公司)即刻发起了一份民意调查,内容是:雇主是否有权要求女性穿高跟鞋;社交媒体上吵翻天了;Portico 公司宣布更改了公司规定:现在女性穿平底鞋也可以接受(当然了,男性永远都可以穿平底鞋)。 前些天,美国爆发了“毛衣门”事件,洛杉矶 KTLA-TV 电视台的一位天气预报员在直播过程中接过了一件灰毛衣,用来遮住她穿的背心裙。她说,这是搭档出于好意开的玩笑,然而 Twitter 被激怒了,认为这是试图在控制女性的着装。 早在 2010 年就有个关于着装规范的“UBS 丑闻”,那时网民发现了瑞士银行 44 页的员工着装指南,其中对肩带的宽度和内裤颜色都有规定。 后来是 2015 年的“平底鞋”风波,据说两名女性因为没穿高跟鞋,被挡在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外面。(电影节总监在 Twitter 上否认了这则报道。) 还有今年年初,堪萨斯州议员 Mitch Holmes 被迫公开致歉,因为在参议院道德和选举委员会(Senate Ethics and Elections Committee)的准则内容中(他担任委员会主席),有一条对委员会小组成员的规定:“与会者应穿着职业装。对女性而言,低领口与迷你裙是不合时宜的。”对男性就没有这样具体的规定。哎哟,这一点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我决定撤销与会者准则,”他后来声明,并指出,“我没有清楚地说明,无论何种性别,与会者都应努力展现出职业形象,这个失误是不能接受的。” 这种越来越糟的情况大概能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当时情况还不严重,90 年代“便装星期五”(Casual Friday)运动兴起,2012 年 Facebook 上市,出现了一位穿卫衣的亿万富翁,这都使之愈演愈烈。但在今天,这种不平等情况有了显著的遏制,部分得益于对性别平等与流动性等敏感话题的讨论。 “近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Susan Scafidi 说,她是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的一位法律教授,也是时装法学院(Fashion Law Institute)的创始人。 她指出,去年 12 月纽约市人权委员会就市民人权法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明令禁止“基于性别的着装规范、制服、仪表等强制性、差异化要求”。 所以,哪个雇主也不会要求男性扎领带,除非要求女性也扎领带;不能要求女性穿高跟鞋,除非男女都穿高跟鞋。虽然这是仅适用于“官方”的着装规范,但自上而下的“滴漏效应”不可避免。 “现在衣着打扮是对个人形象、而非企业形象的的诠释,”Scafidi 教授说。 在办公室着装这种更模棱两可的领域,气氛就更紧张了,特别是,家与工作场所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有观点认为,员工代表公司的形象,所以着装不是个人表达,而是企业形象传达,”Scafidi 教授说,“但也有相反观点说,正因为对职业认同,我们才该在工作中做自己。” 这导致了各种复杂问题。一个人以为“合适”,另一个人可能觉得“丢脸”。“专业”这种词,从前用来形容着装要求,现在感觉太模糊了,没什么意义。坎耶·维斯特穿破牛仔裤和 Balmain 宝石外套出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Met Gala):这是酷还是无礼?茱莉亚·罗伯茨今年在《Money Monster》戛纳首映礼上赤着脚:她算红毯先锋还是出洋相? 在《纽约时报》,副主席 Michael Golden 告诉我说:“我们有些工作要见客户,有些工作则主要对内。我们要求员工根据自己当天的工作场合安排合理的着装。”但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在新闻编辑室里,穿什么的都有,从双排扣西装到短裤;从运动鞋、拖鞋到厚高跟。 结果如何呢?基本上是困惑。再就是通过快速尝试来创造自己的着装规范,或者分析一下周边的办公环境。比如马克·扎克伯格,他会公开说自己每天穿同样的灰 T 恤,这样就能把精力集中于做其他决定。 McClendon 承认她喜欢“差不多每天都一身黑,有雕塑般的廓形——这是博物馆的制服。”Scafidi 说:“我的职业装束是黑色外套加一条修身、及膝的紧身连衣裙,经典款 10 厘米单底高跟鞋,通常还戴上我们的 LOGO——这就是我的盔甲、武器和徽章。” 的确,按 McClendon 的说法,制服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制服能定位你在世界上的位置,”无论是对穿的人还是看的人来说。至少这在容易识别的时候是有用的。她说,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展览背后的部分想法就是“让带着既定想法的参观者对制服有更广泛的理解,考虑这对自己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换句话说,涉及着装和工作场合的时候,你要经常反思。因为今后这些问题只会变得更复杂。 “我们走入的这个时代里,个性表达将会超越对塑造职业形象的渴望,”Scafidi 教授说,“这是极大的权力转移。”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 题图来自 www.lsbf.org.uk 翻译 Alicia Lee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