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登月宇航员逝世
尤金·安德鲁·塞尔南(Eugene Andrew Cernan)于美国时间1月16号星期一去世,享年82岁。他是最后一位把脚印留在了月球表面的人,一生都在为航空航天事业奋斗,但是职业生涯听起来,却是古希腊英雄般的浪漫传奇。
(NASA官方发文纪念)
1961年到1972年,美国组织了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史称“阿波罗计划”。计划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这是世界航天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也谱写了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
尤金·塞尔南在1963年10月,入选NASA为阿波罗计划挑选的14人组。他曾3次执行太空任务,其中第二次是作为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驾驶员;第三次即担任阿波罗17号的指挥官。
阿波罗17号是至今为止人类最后一次登月行动。1973年以后,伴随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得到缓和,以及遭遇石油危机的政府再也无力拨出天文数字般的预算,阿波罗计划寿终正寝。
(“从地球到月球”,Norman Rockwell, 1969)
尤金成为最后一个曾登上月球的人。时隔44年,我们回顾他离开月球前说的最后一段话,仍然是令人激动和神往:“我是尤金,我正站在月球表面,并迈出了人类在此的最后一步。回家后,我或许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到这里,但我相信不会太久。我想记录下我相信的事情,历史会记得今天美国所接受的挑战,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塑造。”
阿波罗17号在距离地球4.5万公里的外太空,拍下了这张载入历史的全景照片:蓝色水泡。
尤金去世前,仍然对太空探索满怀激情,他希望美国的领袖不要让他成为最后一个登月的人(为此他宁愿被历史遗忘);也期盼美国的孩子们可以多学习科技工程,并且“敢于做梦,勇于探索”。
人类的太空探索,到底进展到了什么地步?
可能很多人认为:在地球上人类自己还面临诸多生存困境、并且科技也不足够先进的时候,去探索外太空纯属做无用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太空探索更像是一个放眼未来的准备,而且还是很久以后的未来。
事实并非如此。每一年,全世界的宇航局在太空探索领域都能获得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并且,为了探索太空,官方机构(比如NASA)还要在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机械工程和无人驾驶等各领域投入巨资进行研究,从而带动科技行业方方面面的发展。
那么仅以过去一年的美国NASA为例,我们来看看这一年取得了哪些进步。
从地球到火星
在太阳系中,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整个20世纪,人类在科学方面的终极梦想之一,就是登陆这颗红色星球。
我们已经听埃隆·马斯克说了好几年他要在火星退休了,但一直默默无闻为此目标努力的是NASA。1月19号星期四,在夏威夷的Mauna Loa火山(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顶上,NASA开始了对四名火星宇航员的模拟环境培训。培训将持续8个月,目的是在地球上营造出和火星极为相似的生存环境,让宇航员们提前学会适应,包括和地球交流的20分钟延迟——20分钟,是一封邮件从火星发送到地球所需的时间。
这是NASA制定的“登陆火星三部曲”中的第一步。第二步,NASA会启动“试验场”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将配有最新探测机器人的Orion太空飞船送往火星。
最后一步就是将人类送往火星了——出征的首批勇士,很有可能无法安全返回,迷失在茫茫星系中。但是报名该项目的候选人,却超过1.8万。奥巴马亲自制定了时间表:在2030年左右,把人类送到火星,然后让他们安全返回;新任总统川普,也在1月20号的就任演讲中表示支持NASA的深空探索,认为这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有效方法。
NASA局长Charles Bolden今年发表演讲时表示:“登陆火星的目标,从未如此和我们接近过。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太阳系:细节和历史的缓缓展开
2016年7月4号美国独立日,在经过5年漫漫飞行后,NASA探测器Juno,成功进入了木星轨道。此前这颗气态行星终日笼罩在云雾中,它的一颗卫星(木卫二)很可能有生命存在。Juno是第一个如此接近木星的探测器,它将深入研究木星光环和内部结构以及磁场,以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星球的起源,进而推测——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是如何进化而来。
大家都知道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哈勃望远镜。它曾拍下美丽的蝴蝶状星云Twin Jet Nebula:
也曾刷新人类观测到的最远宇宙距离——成功捕捉到了距离地球达134亿光年的GN-z11星系发出的微光。我们看到一颗星系134亿年前的光,如今它变成什么样?“渺沧海之一粟”远不足以形容宇宙的无边无际。
现在,更前沿的望远镜要来了。
2016年,NASA进一步为2018年正式升空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做好了准备,今年它会完成各种测试,以便明年顺利升空。这架红外线太空望远镜会升到距地面150万公里的太空,主要的任务是调查大爆炸理论的残余红外线证据(指宇宙微波背景,大爆炸遗留下的电磁辐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传统望远镜观测不到),观测今天可见宇宙的初期状态。
另外,NASA的开普勒任务(Kepler Mission),到2016年5月,已经确认了1284颗新行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行星发现数目。这让科学家更为相信,在宇宙某个地方,在一个像我们这样的星系,我们最终可以发现另一个地球。
5月份NASA还做了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太阳系风暴很可能是一把关键的钥匙,把生命的火种在40亿年前送达地球。
以上,是NASA在2016年所做的大量太阳系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基本都是为了弄清人类生命的起源,和星系宇宙诞生之谜。归根结底,是为了回答“我是谁”这一终极命题。
宇航科学如何反哺地球
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因为身在山中便看不清自己的真实处境。所以,人类一直努力把目光放的广阔,也是为了跳出自身局限,从更高的层面,更完整地看清我们的生存空间。
NASA的很多科学研究是为了宇航学服务,但是这中间衍生的技术可以反哺地球。2016年1月份,NASA与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以及欧洲伙伴合作,发射了一颗海洋科学卫星——它一方面会持续1/4个世纪研究海平面变化,一方面会探索地球大气层的复杂结构。11月份,NASA再次发射一系列气球同步气象卫星GOES-R,它们最终的研究结果将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帮助掌握那些可能造成大型灾难的海洋台风的生成和强度。
2002年,NASA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双子卫星升空,从此提供了首个能够量化地球液态水资源储存变化的工具。而今年NASA公布了新的测量标准,可以确定地表的储水量数据。这一方面能帮助人类更合理计划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也能计算海平面的变化。
最后,NASA有一个专门的“技术转移项目”,用于和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工业界分享自家科研成果。2016年,这个分享过程进一步加速和简化,力争让更多非业界人士尽快享受到NASA在空间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
NASA的专利赠予计划,在5月份开放几十项专利技术给公众,让这些政府资助取得的成果,不受限制地、免费地被使用,无论是商业或者个人目的都可。另外,一个可搜索的数据库目前也已上线,其中列出了几千项之前由NASA所有,现在已免费开放给所有人的专利技术。
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
可能大家比较好奇,NASA这么孜孜不倦追求科技领域的创新和领先,有了成果又发糖似的免费给出供所有人使用,它图的是什么呢?
首先从自身来说,NASA做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让商业机构、科研院校和普通人都能认识它了解它,如此才能从政府那里拿到更多的科研经费,持续自己的前沿研究——这些不赚钱、目光长远的项目,除非举国支持,否则一年近200亿美元的经费无处可寻。
另外,NASA本身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独立机构,本身就承担一定的太空和宇航科学知识普及。这是今天NASA的首页,最突出的是GOES-16地理卫星发来了第一批地球照片,然后置顶的还有火星“月神高原”的层状地表美景,和我们今天写的主题——最后一位登月宇航员的逝世。
其它新闻也都是图文并茂,用壮观罕见的配图,深入浅出地讲述一些关于太空、星辰的知识,夹杂一些NASA的商业合作和相关出版书籍。
从网站设计就能看出,NASA致力于以有趣易懂的方式,帮助每一个人了解宇宙星辰的神奇美丽,激发我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向往。
最后结尾处,小探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NASA在1970年写的一封信。当时赞比亚一位修女向NASA发出疑问: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NASA的Ernst Stuhlinger 博士回了一封真挚的长信,配以1968年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上拍下的“地球在升起”照片,成为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信中讲述了这样做的实际意义: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
为什么一张“地球在升起”的照片被NASA认定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因为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
最后,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奋斗,在疲倦的时候停下来看一看夜空,无论眼前是否仍有雾霾,都愿你在广阔无垠的时间空间里,留下明亮的记号。
硅谷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