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总说历史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借古鉴今",在历史上会发生的事情,在当代也肯定会重演。清朝的光绪年间,民间就流传着以下这段轶事,不只当时的人听得啧啧称奇,现代我们看起来也还是非常有寓意… ▼这故事发生在当时蓬勃发展的旧上海,有位贾先生在上海租界的一间洋行里工作,他深受老闆信任,于是某年端午前,老闆就派他去城南收欠款,贾先生应了声"好",拿起一只皮袋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中午前贾先生就收到了1800多银元,一早的奔波后,贾先生正好走到一间叫"十六铺"的茶楼,就决定进去喝杯茶坐坐,喝完茶就直接回去交差。 一早起来的贾先生的确是累了,沏茶、品茶就花了好一段时间,等到他回去交差跟老闆交差时,一摸身边,立刻脸色大变地喊:"我的银袋呢?!" 贾先生一直放在身边的银袋不见了!他顿时大汗淋漓,整个人都吓懵了,没想到商行老闆看他神情慌张、语无伦次,却认为其中必定有诈,于是厉声要贾先生交出银袋,不然就要拉他去见官。 1800多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贾先生听到"见官"就更慌了,满嘴地求饶,但他的态度却更让老闆起疑,眼看贾先生这辈子都要翻不了身了… ▼贾先生的银袋到底去哪了?这时候事情却要绕回那个茶楼上,这天有个浦东来的商人,姓义,他经商不顺,把所有家当都赔了个精光,打算直接买船票回家,找个天东山再起,而在船启航前的一段时间,他也来到"十六铺"喝茶。 贾先生刚离开的时候,义先生就踏进了茶馆,说巧不巧地也坐在贾先生的位置,义先生边喝茶边苦恼着未来,浑然没发现座位旁有个小小的皮袋。 等到义先生喝了几杯茶后,他才注意到这个小袋子,但他并不以为意,想说应该是上个客人落下的东西,等会就会有人来取。但没想到随着开船的时间接近后,却都没人来询问。 义先生这时才起了疑心,忍不住打开这个小袋子查看。这一看不得了,袋子内竟然是满满白花花的银元!若是他拿了这笔银元,别说生意能够复甦,他连下半辈子都可以好好过了! 但义先生很快打消了这念头,他心想钱财各有其主,如果他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丧失名誉,甚至没了性命,那自己罪孽可就大了!于是义先生打定主意,要把这包钱物归原主。 ▼这一等下去可不得了,眼看开船时间都到了,却仍然没半个人来要皮袋,抱着决心的义先生乾脆船也不坐了,就这样在茶楼继续等。等到后来,天色暗了,客人也都快散光了,仍然没有人来。 等到店家掌灯时分,茶楼都要打烊了,仍然没有人来,义先生却仍然坐在上方巍峨不动,就怕他一走有人偷了这包钱,好不容易在天色全黑的时刻,有三个人进了茶馆,其中一个面如土色,脚步都踉踉跄跄地,义先生一看就知道:就是他掉了钱! 来的这个人自然是贾先生,为什么他掉钱之后这么晚才来呢?原来是他后来冷静了下来,跟主人说钱袋肯定是掉在沿路上了,但老闆却始终信不过他,后来才同意他回去找,并派两个人在背后监视。 贾先生一靠近桌子,义先生就笑问说:"你掉了钱袋吗?"贾先生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一个劲地猛点头,看到义先生笑咪咪地拿出钱袋,他眼泪立刻流出来了,他们已经找遍了从茶楼回商行的路,如果茶楼也没有钱袋的蹤影,贾先生今晚就想上吊自杀了! ▼他身后的两人数了数钱,端的是一钱不少,痛哭流涕的贾先生紧紧握住义先生的手说:"你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并说他愿意给他银袋五分之一的金额作为酬谢。 义先生说这钱太大拒绝了,贾先生又改说十分之一,义先生仍然拒绝,贾先生拽着袖子说:"百分之一呢?你一定得让我谢你!" 义先生怒斥说他并不是因为钱而还回这个银袋,他只是尽做人该有的本份而已!贾先生听了更加感动,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成吗?"义先生态度这才稍为软化,正当他还在犹豫之时,贾先生说:"不请怎么心安!明日我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完也不给义先生拒绝的机会,就这样离开了。 ▼第二天义先生真的依约到了酒楼,贾先生一看到他就要施礼道谢,没想道义先生却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说:"多亏你昨天丢钱,让我捡回一条命!" 贾先生正听得一头雾水,义先生却口沫横飞地解释起来,原来他昨天要坐的船发生船难,上头的23人尽数覆命!"如果不是你掉了钱,那我现在也是那江上的孤魂野鬼之一了。"义先生感慨地说。 这巧合的故事让週遭的酒客也是听得啧啧称奇,纷纷举杯向他们道贺。贾先生回去跟老闆说了这事,老闆也是大为惊讶,他后来拿回了钱,又得知是错怪贾先生,就说:"这么好的人咱们得见见啊!" 贾先生找到了义先生下榻的地方,把他带回去给老闆见后,老闆非常赏识义先生的才干,又讚扬他内心正直,马上给了他一个活。早有经验的义先生将商行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后来老闆更是纳他做为女婿,并将整个生意都传给了义先生。 ▼接管生意的义先生个性不变,始终以诚信待人,他当年的事蹟也越传越广,连远道而来的商人都跑来找义先生谈生意,义先生因此商行越做越大,竟然成了当地的大富翁! 义先生也没想到当时自己在茶楼的一个动念,竟然会给他这么丰厚的成果。后人传起这个故事总是会引用《明心宝鉴》里的一句话:"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个故事为"善有善报"这件事下了最棒的注解,也永远值得后人效仿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