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活网

首页
北美生活网 首页 杂谈 艺术 查看内容

他用宣纸糊了把椅子,不仅没被坐塌,还去米兰设计周拿了个大奖 ... ...

2016-6-28 18:11| 发布者: 涨姿势了| 查看: 146| 评论: 0

摘要: 他用宣纸糊了把椅子,不仅没被坐塌,还去米兰设计周拿了个大奖___在世界面前重生了中国的老手艺“我是一个设计师啊,并不只是一个埋头传承的手艺人。” 它藏在杭州市郊,从外边看,矮房子毫不起眼,可我真的没骗你, ...

他用宣纸糊了把椅子,不仅没被坐塌,还去米兰设计周拿了个大奖
___在世界面前重生了中国的老手艺

“我是一个设计师啊,并不只是一个埋头传承的手艺人。”

它藏在杭州市郊,

从外边看,矮房子毫不起眼,

可我真的没骗你,

这是中国最有创意的“设计图书馆”。

步入其中,

老式的竹椅子覆上了香芋色,

搪瓷做的茶几极致纤薄,

至于展台上的高跟鞋——蚕丝织的。

而最让脱不开眼的,

恐怕是这把宣纸糊出来的椅子。

“是用做油纸伞的宣纸糊的?不会塌?真是没想到老工艺还能这样用。”

我从张雷的手里接过soda水,猛地灌了两口。去年那个打着闷雷的初夏,司马第一次见到他——张雷。

这栋设计图书馆的建造者,也是那个把中国老手艺成功带到巴黎,带到米兰,带到卢浮宫的设计师。

“I'm from China.”

这个蓄着小胡子的男人说,诺干年前,因为这句话,留洋归来的他才来的这里,余杭,这个有着最古老的油纸伞工艺的地方。

从学糊纸伞开始,竹,丝,土,铜,纸……张雷说,5年,他拜访了近百个手工艺作坊,拜访查过30个自然村落,2千多种材料。

他要做的,无非就是让中国的老手艺再次被看见,而且,要以一种你从来没见过的样子。

”很多声音围绕在我身边,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此起彼伏,当它们同时间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拳头攥得有些疼。

‘Design Report Award获奖者:From余杭,China!’当评委宣布2014年米兰设计周卫星沙龙展唯一大奖得主的时候,有人冲过来拥抱我,有人大声祝贺,隔着喧闹的人墙,我获奖的作品之一——那把宣纸做的小椅子,就呆在离我15米开外的地方,温柔得像一片云。

那一系列作品,被在场的人提起一遍又一遍,在这之前,没人会用宣纸去做一张椅子,也没人会用陶瓷做一张桌子的桌面。


飘 Piao:Paper Chair 来源于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宣纸做成椅子。 原本柔弱的宣纸, 在特定工艺下, 具备和实木同样的牢固度。材料:皮纸 / 榉木


露 Lù:陶瓷的高硬度和易于清洗非常适合被用作桌面材质,而榉木相对柔韧的质感与陶瓷的冰清玉洁形成对比。材料:陶瓷 / 榉

这个奖,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

100年前的设计,是今天的传统;今天的设计,理所当然会变成100年后的传统。只是关于‘来自中国的设计’,里面与中国有关的元素,似乎越来越少了。

我叫张雷,2004年,我就在余杭五常租了间小别墅,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品物流形’。2009年,去了国外游学。

刚到米兰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Where are you from?’那时我的回答总是:‘I'm from China.’

被问得多了,我开始想,我来自中国,那么我的设计从哪里来?

2010年,我带着在米兰认识的两个搭档回到了杭州,我们仨启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项目,叫做‘From余杭’。

我和我的设计,应该来自余杭。


左:Christoph;中:我;右Jovana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是余杭?一开始我总会打趣说着,因为房租便宜呀。

等到对方仰头笑完再追问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我才会说:我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很久,余杭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家。

余杭这个小小的地方,有用破旧雨伞、竹竿撑起来的小雨棚,门口会种着养在油漆桶里的各种植物,这里有最亲近的民风,也有最质朴的情怀。

老一代的人不会总把珍惜挂在嘴上,他们只会低着头,用那双长满茧子的手不厌其烦地做同一件事,把那些早已经被喧嚣城市遗忘的手艺,做下去。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带着外国搭档跑遍了余杭12个大大小小的村落,跟在老师傅们身后学了三个月的纸伞手艺。

从怎样选出一根优秀的竹子,到嫁接一根根伞骨,再糊上一张张纸。

竹子要选山上朝南面的,

这样才够韧。

要变成兄弟姐妹的细竹竿,

胖要胖成一样,瘦也要瘦成一样,

一个动作来来回回,几十次,上百次。

钻孔也是一个道理。

老师傅抚摸着还没被削的竹条,

好像在安抚它会变成更精神的竹条。

接伞骨也要耐心,

36根,一根都出不得差错,

最基本的架子出了问题,

不管伞面糊得有多精细,

最后还是会垮。

伞骨接好,

要用细线来固定,

纤细柔软的线,在绷紧之后,

会有意外的强韧。

然后才是糊纸,

接下来修边、定型,

再放到太阳底下,接受一顿暴晒洗礼。

0 (7).gif

一把油纸伞,

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

花费半个月的时间。

0 (9).gif

一根毛竹,5 根棉线,18 片宣纸,36 根伞骨,70 多道工序……一把纸伞,真的不只是一把纸伞。

其中的任何一种材料,都能单独拿出来,重组出完全不同的设计。那好比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竹子有可能变得不像竹子,而棉线又能换化出多少种形态,还有宣纸,对,那柔软的、孱弱的、白得像一片羽毛的宣纸,你会想得到,我将把它做成一把椅子吗?

这个念头,只是在糊伞面的时候,一瞬间跳在脑袋里的。

我是一个设计师啊,并不只是一个埋头传承的手艺人,那些传统美好的素材,我想让它们真正登上“设计”的殿堂。


2013年 融·竹 巴黎卢浮宫克鲁斯厅

固定椅架,

不用铁钉,

而是选了材质相同的木头钉。

撕开一张张宣纸,

浸泡,再等干透。

网格造型的柔软编织片,

是这把椅座唯一的骨架,

刷子轻轻点上胶,

千万不能弄皱了下边刚糊好的纸,

三个设计师一台戏,

当然是一场更精彩的完美主义对决。

原本柔软的宣纸

在被一张张结合在一起之后,

居然和实木一样牢固。

关于惊讶和赞叹,

全部属于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当一张张纸变成了一盏盏灯和一张张椅子,我知道传统的材质能在现代的设计里,衍生出更多的“中国设计”。

所以为什么不尽可能在这同一种材质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呢?我选定了五种不同的材质,竹、丝、土、铜、纸。准备在接下去的几年,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设计师,用同一个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五种最传统的材质进行最细致的打散和重组。

别人笑我太偏执太认真,我也只是笑笑,解释再多,不懂的还是不懂吧。

2013年,我和13位设计师,花120天走遍了杭州15个村,寻找和探索那些和竹有关的一切。每个人眼里,竹子都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状态,可以柔韧,也可以牢固。

有人把竹做成了竹纸,然后编织成一条毯子,一个靠枕。

有人把竹制成了竹片,

有人把竹抽成了细丝,

有人从中国传统灯笼手艺里,

找到灵感,设计了一条独特的椅子。

2014年,沸水里泡软的生丝,

在不同人的手里,

变成了薄片,捻成了细线,

也捻成了粗绳。

它们能被定型成固定的形态,

一只高跟鞋,一盏朦胧的台灯。


隐:灵感来自冬日里,蒙霜的窗户中隐隐透亮的灯火, 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暖和宁静的力量。作者:王圣海

2015年,我们和过去几年一样,

寻找和土有关的所有线索。

土可以是陶泥,

旋转切割烧制,

最后会成为温润的器具。


耳语工作室正在完成他们的设计

土可以是细沙,它的流逝

就像时间转瞬即逝的变化,

所以化成了钟表。


钱之川的设计作品:逝者如斯夫

也可以是成块的煤,

敲碎多余的边角,

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潘多拉魔盒”。


孙昕,黄海文正在制作他们的作品

总之每一种材质,都能在不同人手下生出新的模样。同一种材质,能够衍生出来的中国设计,也能有几十件甚至更多。

融的计划完成了三分之二,却还没有给过去那些设计以及今后的设计安好一个归宿。就这样,2015年的夏天,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成立了。


图书馆门口

这当然不是只有成堆书的图书馆,除开那个装满书籍的空间,另一边空间的架子上,还有一格又一格,从民间搜集来的传统材料,石头、锡箔纸、沙、竹篾……

颜色更闪眼的小屋里,是图书馆的设计概念店,摆在这里的东西,你可以随便看,当然也能随便买。

过去那些竹纸椅、竹纸灯、

陶艺、桌椅……

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这个空间的各个角落。


从二楼看图书馆

那么多的作品,那么多的设计项目,现在终于汇聚在了这同一间屋子里。墙面也好,地板也好,都不华丽。

也许质朴,才是对传统最好的致敬。

2017年4月,“融”五年大展,我会携带60位设计师的作品,征战全球最大设计盛世米兰设计周,这可能是中国当代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声。

过去的四年间,融,曾经是一小群中国独立设计师考察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探索当代设计,在全世界巡展。

而第五年,我们开始向全社会寻求支持和互动。希望更多的人们,支持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和中国当代设计的崛起。

融是一个承诺,是一个用5年时间,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设计带回世界舞台的承诺。

从2000多种材料之间挑出的那五种,会在60位设计师的手中,变身成70件完全不同的设计。

这一次,我想把那些属于余杭,属于杭州,属于中国的传统元素,带到世界。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

我的设计,来自余杭,

来自被时光冲散的历史,

也来自鲜活无疆的想像力。


美国那些事儿







高兴

感动

握手

鲜花

漂亮

同情

鸡蛋

难过

最新评论

 作为游客发表评论,请输入您的昵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