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北美网备份站 返回首页

轶夫怀远的个人空间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531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记著名作家廖兆暄 ( 北美网首席记者轶夫) ... ... ... .. ...

热度 2已有 821 次阅读2017-2-24 14:11




      
     我和作家廖兆暄相识在七年前的一次作协会议上,同为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的会员,交往前略知一些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老人性格外向,豁达开朗、直率,给我留下很深印像。
     去年11月,在洛杉矶各界举行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及“二战中美军民合作纪念碑” 落成六周年纪念仪式上,我们又不期而遇。老人家“喋喋不休” 地畅谈起感受,我们一同缅怀国父并合影留念。
     新年前,我接到一通电话,是廖老夫人打过来的,邀我去他家做客。一天午后,我驱车径直来到廖老居住的公寓。落座后不由分说,廖老夫人的一杯浓浓的热茶让我心旷神怡,我被热情相让到书房里。环顾四周,只见各种书籍摆满了书柜,桌子上也堆砌了一大摞手稿书报,一本巨著清晰地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们的话题就从廖老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完成的这本四十余万字的纪实文学《情洒太平洋》说起。这是一本祥实描述二战的好书,书中穿插了大量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更见到许多难能可贵照片和历史史料,读来催人泪下。廖老从八十岁寿辰时动笔,呕心沥血,奋笔疾书,整整花费了近四年的时间用以完成这部巨著,无疑是对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一大贡献。访谈中我还了解到,为了完成这部书,廖老自掏腰包,遍访和“抢救”为数甚少仍然健在的当事人、二战老兵、飞虎队员和他们的眷属。为寻找线索搜集史料,他以顽强和惊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爬山涉水踏破铁鞋,历尽千辛万苦,数度辗转大洋两岸,足迹遍布安徽、南京、浙江、北京、湖南、上海和美国多地,为的就是告诉后人牢记历史,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巩固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祖籍湖南衡阳的作家廖兆暄1932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钟山风雨”气势,他同父亲一道加入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并随西北野战军开赴新疆。由于部队打仗和建设急需各方面人才,他的音乐艺术天份得以发挥,1953年先后被组织上调到新疆军区文工团和军区文化部创作组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人民音乐家王洛宾老师,受益匪浅,并与作曲家石夫及田歌共同创作出《苹果花开的时候》、《啊!亲爱的伊犁河》及《生产大军多荣耀》等多部歌曲,分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奖项,其中《生产大军多荣耀》在部队中广为传唱并荣获1954年西北军区文艺作品二等奖。由于出身于书香门第,文学功底更让他崭露头角。为了人尽其才,后来又被奉调到新疆军区司令部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将军的秘书。1957随陶副司令员去北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并在中南海怀仁堂荣幸地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这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但好景不长,正在事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之时,轰轰烈烈的“反右”政治运动来袭。由于性格外向敢讲真话和所谓的“历史问题”,他被卷进了旋涡,从机关下方到基层接受教育——“劳动改造”,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青春不在!
     1981年廖老重获新生,他被重新分配到新疆石河子文联创作组。为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他争分夺秒埋头创作辛勤耕耘,与战友一起创办起了文学刊物《绿洲》,其后又将创作改编的豫剧《心灵》搬上荧屏。1988年他又先后创作出第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创业题材的电视剧《大地的铜像》和民族大团结的报告文学《千山万水情不忘》,反响强烈。在行将离开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的工作岗位前,他编撰的《石河子民间文学集成》四卷喜获文化部二等奖,算是献给第二故乡的厚礼。
     1994年,廖老光荣地退休了,他和老伴搬来美国同阔别四十多年的胞姐重逢,过着简普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天长日久,梦牵魂绕,不甘寂寞的廖老总想找些事情做。他心系新疆广袤的原野和美丽的大草原,更日夜想念那些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深情厚谊埋藏在心底。于是,他精确规划好自己的行程,只要身体许可,每年都要重返新疆一次,亲吻拥抱一下那片沃土。2004年,他特意从新疆带回一百本由王海成撰写的回忆纪念父亲王洛宾的书籍送给洛杉矶万年青合唱团的粉丝们,这些音乐大师的崇拜者们个个爱不释手,每人头戴新疆维吾尔小帽,手捧《我的父亲王洛宾》一书,均在镜头前留下倩影。廖老又将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捎回新疆,陈列在吐鲁番的“王洛宾艺术馆”里。2013年在洛杉矶侨界隆重举行纪念人民音乐家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专题音乐会上,廖老同人民音乐家王洛宾的儿子王海成久别重逢,相见甚欢,不禁潸然泪下,一时间传为佳话。刚来美国初期,年迈的廖老为了解和感受美国社会状况,他选择餐馆打工来体验生活,边打工边写作,完成了第一部散文集《远方白兰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上了中国南方畅销书籍排行榜。廖老还先后受聘于洛杉矶当地的中文报纸担任副刊主编和一家出版社的总编并写下大量介绍中国人文历史、新疆发展及美国社会风土人情的文章,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奔走相告,马不停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廖老虽已八十四岁高龄,除了听力有些障碍,但身心健康,思维敏捷且头脑清晰,说起二战的事来如数家珍。他老当益壮,只争朝夕,仍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这么多年在与他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老伴悉心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更加坚定了他活到老写到老的决心和信念。目前,他的三部曲当中的第二部《碧血染缅北》即将脱稿,预计在纪念“卢沟桥事变”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时同读者见面。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访谈的话题愉快地结束了,翻开这本凝聚着廖老心血的巨著,敬仰之情油燃升起,往事如烟,我心潮澎湃,衷心祝愿廖老健康长寿,期待作家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北美网首席记者轶夫怀远) 

评论 (0 个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