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北美网备份站 返回首页

轶夫怀远的个人空间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531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一扇启迪心灵的天窗——郑立行新书《我是音乐黑洞》论坛音乐会 (北美网首席记者轶夫 ...

热度 5已有 1407 次阅读2017-1-7 17:39 | 音乐会, 怀远, 郑立





   
 
一月八日午后,美国洛杉矶伟博文化艺术中心礼堂里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坛音乐会暨《我是音乐黑洞》新书发布会正如期举行。         
论坛上,这部新书的作者郑立行先生侃侃而谈,他饶有兴趣地向与会者介绍了《我是音乐黑洞》的创作心路,台下嘉宾们聚精会神聆听并不时被他激情的话语所打动 。青年音乐家们随着新书中跌宕起伏的音乐故事,恰如其分地将所涉猎古典音乐作品中的经典曲目演奏给观众倾听,那脍炙人口悦耳动听的巴赫、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及勃拉姆斯等名家古典名曲,激昂奔腾如高山流水般的穿梭于娓娓动听的言谈话语之间。交相辉映,一张一弛,阳春白雪,别具一格,人们仿佛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世界,这情真意切恰到好处的对古典音乐作品诠释和解读方法,激起了全场共鸣。 

《我是音乐黑洞》一书的作者郑立行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并荣获硕士学位,是一位长期从事半导体科学领域的资深工程师。他1985年来美国深造获犹它大学物理学博士称号。青少年时期赶上“文革”政治运动,深受“读书无用”谬论其害的他,在那特殊的历史环境里偶然间接触到被禁忌的古典音乐,如同发现新大陆,就像风雨飘摇中的小船在茫茫夜色的大海里遇见闪亮的灯塔一样,“一见钟情”地迷恋上了它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古典音乐中优美的旋律和激昂的音韵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他。从此,他孜孜以求,开始自学和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立志在古典音乐研究领域有所作为。时间如梭,这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如愿以偿。

说来也“怪”,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科学家,在所从事的科技领域里创造创新,理所当然,无可厚非,毋庸置疑! 可却偏“不务正业 ”地在“风马牛不相及”且有“天渊之别”的古典音乐异域里搞 “名堂”,强烈的反差让人匪夷所思,大惑不解。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和误区。一如作者在书中给出的答案那样:音乐让人“享受美,感悟人生,完善自我”。音乐陶冶情操,音乐重塑生命,音乐没有疆域,音乐时刻融惯浸染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拯救的寄托。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史蒂芬.戴维斯教授曾说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人在理解音乐的能力上并不比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差。也就是说,对音乐鉴赏的描述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化的术语”。“两位聆听者,其中一人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分析知识,一人却对理论一无所知,我相信二者却可能平等地充分地欣赏音乐的各种复杂性与深刻性”。也就是说,不识乐谱,不懂音乐,不会演奏乐器都不会妨碍你成为音乐的性情中人。

笔者少年时也曾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中的新版“焚书坑儒”年代,“横扫一切”的浪潮使一切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全被造反派和红卫兵们“破四旧”时捣毁了。收音机的“短波”被拆除,“进口”的声音听不到,别无选择。清一色的红歌音乐翻江倒海、势如破竹、如雷贯耳音乐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有了它特定属性——全民皆兵大颂扬、大合唱。倒也别说,逆境中求生存,那时还真就硬生生地“培养”出了大批的音乐爱好者和工作者,全民唱歌的数量完全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记得那时,我常跟随在高年级同学的后面去到工厂慰问演出,空隙时间便拿起各种乐器弹拨摆弄几下,虽然音域不准,初学时弹“吐”出的《东方红》乐曲有些让人“撕心裂肺”,但日久天长找到了窍门,算是“自学成才”了。此后一发不可收,熟能生巧,先后自学了多种乐器吹拉弹唱样样具兼。确切的说,是音乐和乐器伴我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少年。切身感触,音乐鼓舞斗志,音乐是一剂良药。困难时,它催人奋进,是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这对后来的成长进步工作均产生不小的影响。笔者亲眼所见,一个未满周岁的娃娃在听到音乐后,经常会在玩耍中丢掉手中的玩具,顺其声音,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左摇右晃,“翩翩起舞”,吱呀亨唱,一板一眼,这又作何解释?只能说是无师自通或叫“心有灵犀一点通”。总之,天生我材必有用。音乐属于大众,音乐属于世界,音乐并不是不可企及高不可攀。

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音盲”,只是你喜欢与否欣赏与否,只是表达的心境情绪和欣赏掌握的水平各不相同。那种认为只有天才和专业人士才能碰触的音乐和理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前些年曾有机会亲耳聆听钱学森周培源等老一辈著名科学家的科普报告,他们推心置腹,用亲身的经历祥尽阐述了边缘科学相互交叉,音乐艺术的魅力和与其它领域的密切关系,听来受益匪浅。他们既是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军人物,又是在音乐艺术领域造诣颇深的艺术家和佼佼者。他们在音乐理论及书画艺术方面造诣很深,均有独到的建树,而且能歌善舞并能弹得一手好琴,将音乐艺术中优美的旋律有机微妙地结合到科研实践中去,产生了共鸣,这便是充满音乐的无穷力量和意想不到的奥妙。天机不可泄露,妙不可言。如此可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同各领域有着广泛的联系和社会基础。科学里面有艺术,艺术里面蕴含着科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实践证明,艺术同其它科学的紧密结合同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所以我们对科学家及互不相干的各行业有关热衷音乐艺术的话题就不难而解了。

作者大胆尝试,独具匠心,在《我是音乐黑洞》这部史诗般的音乐散文中“声”情并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心灵情感为主轴,通过流畅的笔触抒发出浪漫情怀,用讲音乐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轻轻拉动那条通往古典音乐艺术世界大门的情感纽带,分门别类地在浩如烟海的音乐宝库中,将三百余首欧洲古典音乐曲目编织梳理成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歌舞剧场景,通过故事联想音乐的方法把作品音响目录索引介绍给读者,科学系统由浅入深地引导人们学习了解认识古典音乐的精髓,使高雅的古典音乐大众化,做到通俗易懂。一些音乐教育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在赞赏这部好书的同时,无不为作家的用心良苦所动容。

古典音乐十九世纪由欧洲传入,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大都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何鉴赏古典音乐的奥妙?如何诠释领悟古典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作者仿佛在穿越历史时空中同前人对话,傲游在云雾缭绕的山峦间,开拓着大众分享古典音乐之路。每年一月一日维也那金色大厅里传来的庆祝新年音乐会上的交响乐曲,更是开创了近代世人欣赏古典音乐的先河。“音乐带给人们的是美感的享受,对听众来说,只有差异,没有对错。最大的差异莫过于泪流满面和“无动于衷”,动容的震撼表明音乐触动了你的心灵,既使“无动于衷”,但只要觉得悦耳动听就已足矣,因为乐曲本来就是愉悦人的。”               

郑立行先生为人谦和,行事低调,从他这么多年孜孜以求研究探讨古典音乐说来,也算是性情中人。他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作家,他热爱生活,对古典音乐拥有的那份“情有独钟”,一如艺术的魅力与气魄,他将积攒多年埋藏在心底的情感一朝流放。 

朋友!让我们“从沉醉于音乐,忘却尘世开始吧,像宇宙黑洞吞噬物质那样“贪婪”地吸纳它们吧!”这是一位科学家兼作家的远大情怀!这是一本帮助人们鉴赏提高音乐素养增长知识的好书,更是一扇启迪心灵的天窗。我愿借助作家这段铿锵有力精辟绝伦的话语作为全文的收笔。(轶夫怀远)

[flash=mp3]http://www.beime

 

评论 (0 个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