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情趣格调] 摄影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9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s. D0 j; v( @/ j
- g8 p! D( D& C  A
, W1 E) o) D9 a9 L
, m5 n/ ~0 R6 [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徕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柏林墙倒塌、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8 Y9 q4 w3 Z) O

% ~; e  u% N2 `: ?, U6 C
3 e; v& b$ g0 ^! k+ K  L6 ^" Y/ v" s
: S# D0 q0 t$ F( i, g4 d, Q, T

" o8 e9 V' P" p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s( d* t9 ?- Y. H* _7 m- w

* \' j0 [/ M, _8 x/ g8 c% J6 U, A" t) u5 i) l; y4 N
9 Q% {" O2 p$ T/ p) K" a
布列松1952年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摄影美学观念“决定性瞬间”,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 l+ Z* S: F8 |9 R) L
4 C% e" |3 h0 U" e
; V2 x* Q6 K8 `8 V4 R' f

8 V# F' u: g% b* Q  ]* A
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映成趣
& C& C) A0 X5 a9 O
( b! |3 }6 t# N( k2 \7 n# w# c! T

. }/ q7 ^1 n2 U& d' U' L: V, c
, R- E  {3 m1 j8 H6 l
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的动作过程中下手。这张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处
& K! j7 ~. Y' W/ V) ^$ e! ]

( {8 A/ f; I! l3 w: Q1 J+ d- J  y) t6 N7 d/ C

1 G! T; N) t: D* P- A. g! i
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人们看到了梦露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8 }  I" y% _- f( u
  y2 Q6 V5 w, q' ^- f$ E, b
0 w8 y8 E: R* }" k

4 Y$ x  j" @# N, F0 I& s- q4 I2 j
 尊严感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M+ J4 K* h3 ]) v# T- [

7 A# Q. `0 C4 ]; ?, r4 C1 C% v& S, N% d& e
6 X7 m4 S% d6 |3 K
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都应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的立意是高远的,但他选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3 t+ Z" T& g- ?! @( {% T" d0 M
) v9 I% m$ Y4 ^( `! E

; L1 ~% f9 h  e# K9 M( s* o" s% ^5 D& N; u
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 }$ \8 y  F8 n! I9 I
" o5 ^7 ?; m# e8 R6 {  R. Q" M
) Q# X+ J, U3 m4 l3 V0 A

& E, b8 v3 X* y1937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但布列松注意的却是马路上的芸芸众生——一个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男人,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住,进入梦乡# U* l- b  z/ D9 y& s
- h0 A) v' T1 k5 T8 y

; ?" L+ _, O& R
- [8 \& G4 A(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
1 d3 q" G- c3 \% k
& X2 A8 @  M. I& X/ G

  ^- ?3 ^$ m; B7 m5 U
, l0 ^4 G4 X8 @' z0 T% i, q" J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
' F" }( K% C# ~, @; P% e3 e# r; N  `, e5 s; ?1 L5 h) A
) k* t8 ^8 |% o8 D" D% }4 W

% i* p  O# ?0 S2 t1 i9 Q8 [/ P& V. e
准备,等待,等待,等待 “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 ~8 [# W" R/ E! q6 ~0 O. l
/ I& `7 h, g# `6 P2 O) l1 ?$ B# R, Z
; X; t+ W" E1 m! J# x0 N6 b  Z
9 z- f7 p# c" ?. _+ s8 K
布列松拍照时习惯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 e3 |: ~% B3 ?' @  P8 U
; A' z& {" j2 Q5 s, R4 w( {4 C4 `; _. F% _& ?8 |) \

  t! C1 t5 R! x4 v* x- ]# j5 Y% P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保住
" d; [0 _+ v6 }' s, y; X* O$ n; K8 q3 _0 v# F8 g/ Y

; k5 p) ~: r/ N$ H( q# O% e4 p, R# Z) o( ~" q- V; `

. ]2 d) v; w& q4 x0 J" g与中国 1949是中国历史转折的一年。1948年12月初,布列松作为《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飞抵北平。他的摄影集《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1954年出版,书名译成中文《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蕴含“转折”之意+ i+ N2 \; w; I7 M" ]" U" s' M
) A, o/ J8 c0 F
8 e( Y7 U) {9 s1 ^% q- o3 }( t

! F0 j" P5 |2 a- f/ N5 Q% }- C. H5 z- w/ x1 b7 U
1 F- p8 M* D0 }* t
1949年8月1日,上海,庆祝游行
" S+ ?4 `& j( U5 h% W5 P

6 V6 @/ t$ i/ G
7 T5 ~$ G- o0 l: ^. w! b+ c
1 ]) U4 @# H6 H8 v; [4 F
1949年,上海,政治集会

) ?$ C% i- x5 V
4 a* }4 m, l8 d# `& v, B, |* i/ e* K+ s# F% L6 R

3 ^# }7 k. a% Q% f5 C& `
上海,贪看小画书的儿童
9 t  T' D8 D7 l3 R. |$ E

4 ?9 i8 |. `! \* b1 l( M  o6 R
- |3 U# I. @& \4 t8 h, D
; e! [, X3 P  d+ B
上海,午餐时间

  S0 a5 h. _7 }/ r: |6 _2 g, }" Z
' R$ q: l& l+ W' x0 ~0 y
  f' R* Q5 K& m* o' z: E) @# }3 ^) P& _2 |4 C
杭州,国民党统治的最后混乱的日子里,小孩用绳子牵着自己的盲人父亲在街上乞讨
( A# y. t3 N6 n  y/ K0 p. t8 A
* g* d# V6 O0 K4 b" {% M  N
& T% ~$ s/ K  D) l) E: o/ y
+ X; W' \" i# ^3 w2 X# u
上海,游行的工会代表手拿新发行的纸币

/ d4 ]7 n8 R. ]' _. I4 }( t) ~2 u# w
" K2 j4 e) Y' X3 e. e. u, U

' E. a- {. O. S8 Y3 t# \/ \5 L7 k
被包围的上海,苏州河的运输完全中断

0 e1 R) n  h; s# {+ j1 w) f% `( ?! r

1 V* s2 o( w- V/ n8 g* N
9 k( |5 N+ B' Q# R
上海,推车过桥的苦力

0 w  ^& n* [  [% z# y% ]! o0 d$ `
; }$ U% f& O. m1 E4 b' K9 `8 i# C& X3 q: m6 a& {8 a. \" {% s# \
3 e! r; D8 u0 }2 ~
南京,在市民的关注下首批进城的解放军士兵,由于解放军的纪律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这些士兵背着所有的生活用品
* d6 F1 G2 y' c, K+ v" {' W) V
7 ^, R5 Q( g) r
/ b% p: F6 g+ T" \0 Q7 C1 j
1 B" S4 D  l) F
北京太庙,晨练的人们

6 R0 a8 g" q# ?7 o( k" z. R9 |; Y  ]
, |' t- ?+ x. Q) u! z
- q. n6 R7 D9 @: r, \# J
北平,不知所措的老人在这群国民党征召的新兵中寻找自己的儿子
6 ^* ~/ n* ~; B% r9 H; F
& }  r0 w5 K* r' W* I7 u
6 s5 Q6 w- H. H! |& t3 Z

7 d( w" L) X+ C7 p3 [& f
北平,大清最后的太监

) V. c7 j( m2 {5 Y  K1 |2 Y' h$ S7 S* Q8 B8 z* F
) O; l) }- U- ^* s( A3 k

* h8 ~8 ~* W9 |& N! s2 L6 T( m; W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  U7 K3 N3 Y( T! b

- Z& o, x& c+ o: Z* X& d
9 E" f1 e* W( {. g
, W+ n  G; q8 M% A5 c8 D( m四十年代的上海,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数十人拥挤致死。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Y! d6 D+ W7 M/ z+ V; S

; B) I& ]" b8 p% T& @
9 A, Y: n% p4 F" J0 u3 X; u* V7 @. W$ N1 _/ q" W
1980年,一位中国客人到巴黎访问布列松,要求为这位72岁高龄的摄影大师拍摄照片,布列松没有同意,但把这张照片送给他的客人。画中的形象,是布列松在落地窗帘后面持笔作画。此照表示:晚年的布列松已退出摄影圈。他不抛头露面,只想以绘画自娱,度此余生,此幅为布列松妻子所拍3 F4 e4 h3 P; s
% A3 {" `! \3 W4 K5 P/ ?
: G: M1 W. M- m7 Z( B8 P
5 L2 U9 C0 w! _2 u

7 W' f/ I! k4 [- H: @( T" Q5 G. P( I3 A1 }6 c1 Q2 @. N2 z& e
- z, n. H9 t" U1 ]  E$ F, Q* C

8 V* _5 g& G/ O2 R6 [# N1 k
6 W% @/ w5 r. i2 S8 r/ u5 t
“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3 R7 J  ^- J. e" O$ g

# z: {4 j: I, a2 Q8 m/ P

: e' D) e. r* C% g7 A: {# O. P' c4 Z* z
“我不是一个演员。‘名人’是什么东西?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工匠”

5 v6 g; ]7 c3 Z. t* Q0 c
0 q/ c5 L+ a& e& O6 Q
. [- y! M0 A6 f- }
”任何心灵敏感的人都有艺术家的潜质,但敏感之外,必须专心“

3 ^  H' E, M4 Y7 j
! ~+ h0 H5 C; G: l. w! {1 ?
2 r+ n/ d( I/ n3 f
”我热爱摄影,它就像打猎。但一些猎人是草食动物――这就是我与摄影的关系“
. i8 L$ x/ `* D) r# N: E; [5 ^

2 R; L6 \0 n! i) n
% R" j7 |4 p# \' p3 T" L; F$ a

' _5 V; O5 s) n( S
0 m; M( o. V* Q6 O* }3 T) \3 b

/ B3 s) M6 D  ]' b! f# W7 l9 ?; X

: Q/ j* y# `# ^1 O3 O
当他就要离开时,他注意到旁边有一对恋人肩并肩坐在一个长椅上,一个孩子靠在男人的肩膀上。布列松的摄影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他感叹道:“如果去掉这个女人,这就是一幅完美的构图”,同时向她做了一个砍掉的手势。在女人露出困惑的表情时,他惋惜地说“为什么我没有带我的相机?”接着,他做了一个假想的按快门的动作,就离开了。
) M$ s# p, s7 w: L1 i7 k; c/ o
# t+ w6 ?0 X9 k4 f# a
& v- A7 y) a1 a6 Q' ]: X
% H1 T  R6 Z4 G0 V* F

( E1 p$ f2 T* ?  @; g* P1 M) x
  E! Z0 Y4 h2 }+ {6 z

* b. l6 P$ C7 V7 f3 I
# n% |! }4 E  n7 K

' w0 A6 g) [& M/ ?3 r

5 n5 p2 r7 u% `% r( W% r% `& ?' L
* m7 F! g  S' x' K
8 V6 j1 d: z" f0 N  r  B& P% E

" |9 o; K! A  [/ W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938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