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l. C5 O7 }2 H) T9 ^$ ?3 N0 [9 T% M8 P8 C
6 i v4 U+ r) `( O& {
披览吉人先生历多年而新近完成的姑苏水城《平江街》组画,一幅幅临水而建老墙斑驳的民居旧厝,枕河凌波的拱桥凭栏,清水荡漾的倒影镜像,色调明丽、描绘细腻,逼真宛然。远看一体浑融,近察笔笔有致。可谓“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敷色淹润,点睛生动”(明姜绍书《无声诗史》)既有油画块面的厚重,又不乏水彩的灵动和简练的构成效果,却分明是道地的中国画媒材,在看似陌生化的视觉间离之际,又仿佛遁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意境里。那种虚实相生的“留白”、线面结合的“意象”,又分明是传统的中国画表现手法。* ]. m+ G# Z' _: a# V% o/ a5 Q
1 w! c0 z7 ~, ]! q1 E% M
6 y* g! Z4 b8 t1 ` 新时期的改革之初,吕吉人就远渡重洋,去往美国求学问艺。他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改变对于传统国画程式化表现认知,而且因为文化阻隔所带来的对于现当代艺术的认知盲区。并且,他身悬海外,没有亲历中国在八五新潮之后所发生的美术运动。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孤独而冷漠的隔岸观火者,恰恰是这种特殊的经历,怀揣着对故乡的热爱和艺术的追求,他的游历反而成为他艺术探索的膏养和动力。他也由此获得了更为宏阔的艺术思考和艺术表现的空间。所以,将吕吉人的绘画置于这样的时空背景里作一观照,其语言图式和意境意涵就产生新的解读方式和解读可能。
" S% ^) p, |6 Z/ K S
7 n& ^, T6 \" V1 ?) e$ }
9 W2 I1 S% {2 N; L' S
0 j( B, w2 ]+ K1 `/ M/ Z: L; ?! r+ D
( V, k/ ^5 O' d+ c' U, K( X; E X0 s3 L- k( A/ w
5 Y" u7 h: l" l [
B4 h3 Y6 ]& k
4 j( [4 A7 L$ `' a5 C e ; t( C8 A* ~( ?! C7 p; F/ ]
: _% ~, \+ M: i+ P0 {/ g
" a! U& x9 o1 Q2 ?! ?( l6 T
吕吉人旅居海外三十年间,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历史节点。因而,故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成为他创作的新视角。在一怀乡愁追溯历史纵深的文人意绪的同时,他把视野拓展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上。
Y; s- b, y3 d+ N8 r8 F' ?- P1 |3 {% U7 b
8 I# b+ @1 m" _) F7 D
巨制《浦江灿烂图》就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他在作品里融会了自己也是太多上海人共同的生活记忆,那个曾经抬望眼有着成片农田和低矮农舍的浦东江景,而今触目可见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让他不知今夕何夕,让他惊诧和感怀的意象:在他初到美国面对自由女神像和曼哈顿夜景所发出的惊叹;而今,这种惊叹又回来了。“在闪烁的灯光中,我眼前一片模糊。那些长期积郁在心底的乡愁,那些故乡的老宅、河流和小桥,叠化成现代生活的夜景,雄壮地展卷铺陈”。为了把宏阔的两岸江景容纳到这约高2米长10米的长卷里,他运用焦点结合散点透视的方法构筑画面空间。将视线的流转移动的构图成为画家表达宏阔视野和雄浑襟怀的寄寓。
. B I( [( ]8 j9 m0 L
Y5 O( X; C }" m4 k4 j* O. u" ^5 @* I' r
——徐明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艺术评论家
9 P& X- t( {. u
$ d9 c) ?. P4 l# T/ @$ @0 O3 D' e i0 t6 I# c r9 y
; M) M3 `' Y; e# o2 R5 ]
/ S) P7 f6 T& S8 J9 ~( n- O
- g$ v' f$ y4 [% f I5 f1 _$ C2 [
. }( o4 s& z0 V& W
0 |8 m2 f! U: E6 E$ a& |1 f
: s; r2 F! k+ S! a! W$ A" B0 i) x$ W
% D& c" f! \7 J7 U; m+ ]7 Z/ y2 G8 G% c: ]/ t' Y) B7 ]
- f' ] b' d2 Y# ^/ e& c) z7 k7 _
% Z( w I, f, Y% f
% Y0 p1 }! z2 ]$ L1 x
; x2 @& p' L, a: J# K: f
0 o0 a( j: X: y5 n% c' G/ U+ i
9 D8 l5 Q- f/ ^" c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99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