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涨姿势了 于 2017-5-3 03:02 编辑
# |* D9 y. L; a$ H3 e- I& ]
% U: S$ O7 d4 @( h汪士慎《墨梅》
+ F0 |4 k7 r( `+ q, l; D( n% n+ p1 x4 b7 {. Z3 b3 g( p" I
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书画造诣极深 却一生赤贫如洗 54岁左眼病盲,以单眼画梅 67岁双目失明,只能“画梅乞米” 但他以梅言志,坚守风骨 他笔下的梅花神腴气清,墨淡趣足 正是他一生疏淡而高洁的写照 " B% Z5 f* g0 o' x0 m% B4 O
# Q7 e9 X. N% u
4 K: q2 o* z! q. p8 h4 O+ T, ~' v/ V/ O" e. Y. X o4 j
1 F- ~7 o8 x' d8 o( @: a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 ' A# I# B4 [, A0 T/ q" t% M
4 U0 m5 V1 G. [, C5 h" l( o- G
梅淡,人亦淡
' d) a2 s4 J8 ?# A) c
! P4 q; x, e: e& S- D( {. M
! Z; j; U- `+ _; j( Z在扬州诸家中,汪士慎是画格极高的一个。他擅画梅,受称颂于当时,亦能山水及花卉,但传世甚为少见。 $ B# V5 z. q' D0 F0 _; a% n# y C; f
; J n0 t: ?- U+ n
汪士慎《梅花图》 4 _7 [4 o% r2 P# q* w
% m8 P/ b9 W6 t- e, O( s# g- n4 ~& Z& Q
画梅花最难。一方面,梅花没有其他什么颜色,都要靠枝干的穿插,没有极强的写生和构图能力是画不好的;另一方面,梅花关乎文人风骨与心境,因为梅花是士人画,得有士人气。
5 C* O% Y, [7 a
' }5 G- O3 t6 m R; Y2 D0 R7 K( O而汪士慎所画的梅花清淡秀雅,有一股疏香冷气,以抒发其清高孤傲的襟怀。故金农评道:“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 : N5 e8 Z" z- E6 T$ ~6 ?
0 E! P$ S: g- B7 A7 a汪士慎《暗香浮动》
! t, u6 [5 j6 N. I& e* D+ x' y+ `" k7 }* _# F; ~
汪士慎在《暗香浮动》上题道:“风流不自惜,淡泊从人写。”在“扬州八怪”中,他则是最为淡泊的。 & H' @. M; S/ |! N/ ~
7 H" r5 a8 I2 {2 g" c
汪士慎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什么光彩的头衔。30多岁时,以书画到扬州来谋生,是个草根艺人。书画家与贵人、富人交往常事,但是汪士慎却怕见富贵中人。他说“懒向长官垂组绶,爱从野客话烟霞”,又说“白头蒙见重,无志谒公侯”,十分自爱。 . p' B9 L: k2 w' p: s3 S
# C F' W- A. K& s7 }0 s
汪士慎《梅花图》 ! W, \. _! Q2 Q5 W' U% I# K
' x# u5 }+ b Y" [自爱的结果是生意无法红火,加之他连讨价还价也不会,所以汪士慎的生活过得很清苦,但他安于淡泊。就算在过年时,他和家人也只能吃山芋,但他却说:“煨芋抵餐饭,缝衣胜绮罗。”
% d$ D3 z- h3 N% q1 x ]! j7 ^% I9 v) b J& U5 M% e
汪士慎喜欢清寂,即便是出游,也不喜欢热闹场合,欣赏的是空林踏叶,爱听的是古寺钟声。他自嘲道:“自笑成孤调,难堪入世尘。” 9 Q3 z' H* a# C1 ^$ o
- A3 Y: G+ Z9 A. H8 k
汪士慎《墨梅图》 * i: \& a! \6 v4 x2 i
! i; T( }# v% `/ ~汪士慎生性淡泊,没有心机。与他交友,可以得到净化。他姓汪,他是一汪清澈见底的平静的水,这汪静水是面镜子,可以经常照照自己。 : B- L9 G0 k3 ^* f& I+ B @
3 q$ H$ Q4 w9 g" c2 g- R
金农送他雅号“茶仙”
) q" s+ t9 r0 p/ S+ m9 |' z& @6 t4 R. B6 |
4 H) ?% ]- K/ u" C" y# C/ a
自陆羽撰《茶经》,茶便成了文人的一件极为重要的闲适雅致之事,汪士慎则是个中翘楚。金农曾称赞他:“诗人今日称茶仙。” % o$ P g* i; t
# ]/ }* V% j+ L: K汪士慎爱茶成痴,能辨得出茶与茶之间的细微差别。闭目识茶指出此茶出自何地、采自何时,是他的拿手好戏。 % F4 f7 _- i) z( Z& f: W1 y- b
; d0 v Z0 _5 L
汪士慎用来煮茶的水中,天然的山泉水还算是易得之物,那花枝水必是清晨花枝上的露水,必须耐心等待露珠顺着花须滴入瓶中,可见用心之苦。 : R" n) @6 l0 Y- p; ~
8 \9 G8 u9 ^' _* o1 a
汪士慎(款)《乞水图》
/ {, M* P" l! U" `7 W# @
/ L- E# E$ @9 J- u4 H2 M9 P$ m- z更难得的当然是和妙玉如出一辙的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尤为珍贵。朋友知他有此嗜好,常以此相赠。当得知邻人焦五斗家中收藏有一年前所收的蜡梅上的雪水,汪士慎持瓮相求,以一幅《乞水图》相赠。 ( P H# x4 d( c* ~5 j- a' J
4 ^3 X7 F7 _7 W" ]+ {8 \/ O; V郑板桥曾为此事写道:“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浑无用,雪汁今朝值万钱。”真不失为一桩茶林佳话!
7 u6 |# K2 k6 z2 S
; r/ V: Y) |- X8 H. F, A1 O汪士慎《春风三友图》
/ n2 A6 k; l* F( a8 o( F- e2 h6 I+ B- }+ [0 ~2 ]( E/ U
双目失明,眼盲心不盲
# R: {1 L, K: [4 y) K4 E$ k, Y; k! H
/ e+ h" k- T+ J5 v+ {" o汪士慎在年近半百时,才靠卖画挣的钱在扬州买了一处老房子,于是又成了“穷光蛋”。他本想布衣蔬食,品茗读书,写字作画,安宁生活。但就在那一年,他患了眼疾,却没有钱去求医问药,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而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 : e( m8 P% C3 d$ A. c
/ B+ X4 w" T9 a/ N" Y, `" H* V/ y6 A. }汪士慎《青杉书屋》 , o: q; j" C" O% M6 g0 Z
0 ^$ n, v' k' Q8 l: s1 j
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但他并不没有表现得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对他这时的画,郑板桥评价说“清品极高”。 ; h6 g( M3 x: q
& Z1 @2 x5 o0 w/ f! j! Z# S汪士慎《梅花图》
# F" c- b& k% ^
3 e7 B* A4 A' b: K; K1 S6 Z: ~67岁时,他的另一只眼睛也渐渐失去了光明,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 h8 c) j. D3 M+ B
6 A2 v9 }( X# N) {他的晚年孤寂贫困,除了“三四素心,时相过从”,门前冷落得很。1759年,汪士慎在他的城隅草屋中与世长辞。这位像梅花一般一生疏淡的老人,也像梅花消逝在一缕清香之中。 0 M, V+ l' a m$ L
4 l; s9 s- Q' K0 f5 g汪士慎书画欣赏:+ N- _9 M" X2 N% V3 o8 g6 E
p1 j' Y, u7 `7 t" @5 ~# |; @: R9 }( e& S* [3 r, W
汪士慎《墨梅》
) T7 C0 c+ u" J9 z& Y# R- G
5 H9 G! |9 E. m! k汪士慎《红梅图 》
7 y/ m2 O. R1 o5 E' v W
2 i; P+ E4 w# a$ g汪士慎《梅花图》
" o% x- _1 h7 U4 q$ Z7 i汪士慎《梅花图》 1 Z6 ?5 q7 d4 a2 B( i8 z
1 {# h4 E; W+ f8 _4 b% s- l
汪士慎《暗香图》 * c& e0 P B0 Q
3 P+ v/ Z& h0 q& g, Z
汪士慎《白梅》
5 R* b4 P; U+ r w! q2 K) X' n4 s7 k6 N8 Z9 c; \
6 V& k U6 B, r* N
+ s$ i2 [ S7 r A: Q# ~/ o9 B, n
$ U3 M; f: `; v& K' l
6 e7 l% ~) \. C) d! C; j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407-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