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飞猪 于 2017-4-10 02:36 编辑
+ }( V' v- P1 Z# l
( v |. ?, L/ z; s, m; t) S w+ F 4 d" R; i0 O/ b; V9 u! G
8 N' a- x5 H! A* `7 W$ P
轻扇掩红妆,良人复灼灼。
& F$ G5 b* r+ T9 B# L
, V0 y$ Q, r* L
孙亚青的折扇情
0 C6 U) H6 _5 Y( q0 @( D+ v+ ^扇是扑流萤的小扇, 亦是定情的桃花扇, 0 y# Z8 v" a. @# r5 j) h6 p# G8 e
+ Q3 B9 \3 s8 b& I* X7 q, w2 Y/ p C/ H% Z& X+ ?8 C8 R
既有秋风悲画扇,
2 e" l0 W. C0 f7 C% G! l8 c: z 又见晴雯嘻撕扇。 - j0 ^( ?; j. C$ O7 a$ Q6 k
7 n# ~: ~" ?; a( u& a- q她爱折扇, 也爱折扇的故事。 这份热爱, 让她做了四十年的扇子。 * i7 x3 @! t; u+ ]6 `5 d# [
$ J% u! ~' P3 Q4 y3 l2 P, \2 V, R那场G20峰会文艺汇演,巨大的折扇在舞台上一折一折地缓缓张开,绚丽的色彩随着音乐点点晕开,亭亭荷花,葱葱翠竹...... 5 ?+ r7 r* V- c1 U- j
- K! N( U* ?- E6 d' {
观众席爆出一阵阵喝彩, 拿着小折扇的孙亚青,
9 k) L0 ~0 c/ W. P$ B. j+ A% ^! U+ ^ 终于欣慰地笑了。 ) x( t+ q" N8 c. |5 `# }& [3 Z i) e$ e' l
+ D& X" A) A' a. n! O; W) T
14岁开始接触制扇, 18岁进厂做工。 折扇是她40多年来的全部。 “这辈子就只做扇子。”
" T$ ^' [! A! E
) m. ~! }; |" w/ T8 r- p$ [折扇最早源于宋朝。 杭州作为当时的南宋首府, 生活气息浓厚, 发展出了“雅扇”、杭州丝绸、西湖龙井, 并称为“杭产三绝”。 6 s- I" a+ X" m" ^9 C
/ C' W: x$ r5 {, c6 g$ _: B$ ~1 f
那时候,孙亚青上学放学, 路上都会路过扇厂, 里面各式各样的扇子, 总让小亚青两眼发光。 * Q& @1 z+ Q$ Q4 u5 X, F
; f% J9 H' M# p- j3 Z; ?折扇手感温润, 开合自如, 从扇骨到图案, 都透着一股谦谦君子之风。 _- j6 Z/ j* E; m1 V k$ l5 z1 u
0 A2 P: h9 e3 H0 h( ^
亚青的姑姑, 在杭扇老字号“王星记”做外加工, 她就黏着姑姑, 一起学、一起做。
& n9 ^2 C0 O$ g4 [9 A6 m7 j( W一心想学这门手艺的孙亚青, 甚至在毕业分配的时候, 放弃了去银行和铁路的大好机会, 一头扎进了“王星记”。
* k3 p3 S' w( `8 L+ Y. c3 O C, K0 S/ x' v5 O. r- `8 K6 }
3 O7 O( U7 S E* C8 g I7 A' D“王星记”的折扇, 从原材料开始, 每一个环节, 都追求品质的精益求精。
! x: S4 p x4 n( w/ P9 ]扇骨大多采自 莫干山一带6到8年的竹子, 之后在专门的库房, 阴干一至两年。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扇骨的手感和色泽。
; g* t0 Z6 A7 u) f" L
6 |& M& k' R" M. b, F. Y/ x6 x+ N 光是扇骨的制作, 就要26道工序, 一把折扇, 更是要经过86道磨练。
# _) o3 A+ V3 Y9 L. L5 }- O孙亚青的拿手绝活是拉花。 檀香扇上生动精美的镂空图案, 是用钢丝在扇骨上拉出 不同形状大小的小孔而成。
% y3 t4 g% ~: B2 k$ X0 w0 S) x. e# i' ~; `# t
拉弓用毛竹制做, 钢丝不能用现成的, 必须是三毫米。 且要手工从不同角度, 敲击五次方可使用。
3 q! S, ?' q3 S4 y _ R- x; z G# f$ b5 m+ X
这不仅是技术活, 还是体力活。 对于又瘦又小的孙亚青来说,. y- w4 [7 l! I) y1 X- Z
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 l* i9 ~* a" @' ]+ Z- b e
# M5 `, @$ ^+ ^8 ]+ |! Y% B一次, 师傅为了锻炼她的臂力, 让她用不快的钢丝, 在厚扇骨上操作。 两天下来手臂动都动不了, 那天晚上, 亚青第一次哭了。 - j- `9 B b2 l/ P
5 w }7 E6 l8 \! r/ s- m& y不过一想到师傅说了“臂力不够以后做不好扇子”,孙亚青就咬着牙继续做。“每天会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比如说早一点上班,迟一点下班,平时少说几句话,抓紧时间做。” 3 g" n* C( r! C) m8 _
: m" H7 l: l2 g8 Q! u, O* [8 C最辛苦的时候, 她在寒冬腊月里磨刀, 磨到手破了都不知道, 洗手时才发现盆里都是血。
+ w& h" f; k: H4 V6 D% ~$ V k" }( R1 \/ D3 R
6 b5 @6 b! O) U5 |, j
十多年下来, 她的右臂比左臂整整粗了一圈, 却练就了檀香扇制作中 最难的技艺, 也成就了价值上万的代表作。 # o# m6 C7 ~$ O, x
孙亚青会亲自检查每一把扇子。 把扇子钳在手上, 好的扇骨, 会稳稳立住不掉。
/ ^) l4 a7 b+ g* I
3 y; \" p2 G* P: [一万多把折扇, 拿起、打开、合上, 检查到后面手都麻了。 “不论是三十元, 还是上万元的, 每一把扇子都是有生命的。”
+ G) T3 H2 A Z+ i
. f& ], z) d5 X: {! b o# i9 e2 p. {; y: f
黑纸扇, 是“王星记”的另一绝。 - {0 Z7 }4 f% @+ x# L9 N, i: c
9 M& N1 H1 Y2 a/ M1 ]/ a) W
炎炎夏季一到, 杭州的男女老少, 人人都想拥有一把 素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美誉的 黑纸扇。
' l# x& |+ p7 Y+ N/ r9 A3 C2 q [4 s; O( m
扇骨采自桂林棕竹, 一把扇子每片扇骨花纹要一样, 于是要在4200片棕竹片中 选出同一颜色花纹的才行。 1 F) e, E* k3 M
/ d" O* k. s9 P$ Q( v+ X
扇纸必须是桑皮纸, 用桃花盛开时的雨水制作。 ' n8 p! n/ v- X4 _* P! V1 S
# V: s- l, m6 B3 m6 f" j9 U
扇面上, 涂刷以诸暨高山柿漆, 提起二尺高, 漆丝下垂而不断, 雨打不透,油炸不破。 
' b2 ?' {8 m* w% b' E 8 H9 Z! V a2 G/ x0 F3 C0 Q) d
从削料到上色, 每一步都无比讲究。 完成之后还要经过 晒、泡、煮、晾, 不折不裂, 才是合格的黑纸扇。 8 G7 j# ?* d" b j" T! W; m% d
2 R9 i0 k0 d; O, H% h
和这些扇子一样,5 b; J# l& w1 V% r1 S" z7 v" p
“王星记”也是经历磨难、 突破重围, 而后大放光彩。
% p# w z; Q9 q
1994年, “王星记”遭遇一场大火。 原本就在市场经济中走下坡路, 这下更是受到重创。 利润连年下跌,负债越积越多, 到了2000年, 这家老字号已经摇摇欲坠。 7 ?( w: T9 H" @$ T0 X+ D, S/ e
, x% ^% y# t7 u/ ~* a7 { - A1 b: R( o$ O9 p+ ~
而正是这一年, 孙亚青成为“王星记”掌门人。 她发誓要把自己热爱的 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赋予折扇新的文化生命, “让它活起来”。
$ ~2 n1 ~9 g _3 k0 l不怕雨淋, 不怕日晒,不怕褪色。 过了这“三关”, 还远远不够。 ; o2 |5 S+ j7 a3 O1 Z4 V6 `4 f- Q
$ ^, T/ k* J" ]" M' q“一把扇子能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材料可以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技艺可以是烫的、雕的、绣的、烙的、刻的、画的、镂空的。” $ H+ Q. e& @5 q$ v' H
/ H3 f8 f) H! X! V; p
她带领团队从人们的需求中 发掘折扇更多的设计元素: 生肖扇、星座扇、婚庆扇··· 变幻多样的主题, 不变的是工艺之心。
6 V. m! V0 V8 r) t连迪奥等奢侈品, 都跑来与她合作, 实现了传统工艺和时尚的结合。 4 [* h( g7 p) ^# n+ j
8 U: z8 G$ y: h3 j" W W. B( [$ |
/ T9 O+ a) }( e, B8 |$ j0 E# e# i数年磨一扇。 “王星记”就这样坚守初心, 不断创新, 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 傲然挺立,芬芳依旧。
* \+ t9 M- x! D: m- O. H- \$ U
3 O- `. A1 |0 I! v! M! U一辈子做一行, 用心成就极致。5 s& _. |/ f& R2 |( U: e4 @8 ~' ~
. c6 l% O' k6 d) f) N# L7 A
& h2 R4 ]) Q- y) w0 L- D7 z2 U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661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