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苏轼书法作品全集,百看不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P, y/ k9 c. h' A1 q/ g  O, P9 w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苏轼的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学李北海,后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 @  f9 k2 u: C! t  w: J

6 |9 L+ L6 d; i. c* j
' g$ [- A( M3 k. U李白仙诗卷; @* O/ ^, K( v+ B
苏轼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9 d' ?5 y3 u! Z7 B! H6 x: r3 `
2 I$ @* q3 _( y3 C# L祭黄几道文/ o7 D0 B. F7 ]3 y
苏轼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W2 ]3 Y  j7 b$ n2 ]' I4 s

! G# l& m8 ^2 Z4 ?1 E0 R, N- V; E. H《久留帖》. M/ _! w' q1 ?! \9 }

6 P5 \- N" [, Y* l0 J9 A& u《归园帖》
6 o% A- f/ X4 u# R2 t  @- @# v2 _. Y
9 M) @6 p0 F6 L# U# m北游帖
  s5 K  M0 Y, T" D5 t- C  W7 x9 W1 [/ e
《京酒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
# U$ n6 M% E# `# K0 u1 n+ J( y
5 h. ^7 q  V1 S2 Z) Z苏轼《近人帖》 上海张氏涵庐旧藏
/ n6 b  [- E' {* x4 z4 w; M) ]
. z. r8 n1 y3 ?$ m: ^苏轼《东武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U7 f/ t5 D. O; o8 ?

4 |3 c* Y3 |  p, e& y苏轼 《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 纵27厘米 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M! j3 ^3 i/ {- R6 R) b- W( n3 j  S" y% s- Y! m( i

7 v8 f; c- J" C
7 }: u; b0 l) e. Q苏轼《治平帖》卷,宋,苏轼书,纸本,行书,纵29.2cm,横4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 j) Q+ \9 [' u7 m1 W
+ G, g, S1 N* Q  V6 I& H! J* q
苏轼《王晋卿帖》, N6 K( A( b3 w8 R+ \7 T+ [
* r5 H6 i& u0 Z/ P. {" ?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
6 }; |: p8 ]& N9 I8 T( g3 N
  }: K& h( r8 Y+ j. };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V& W: }8 ]* G7 Z/ V
7 U) q2 [+ \" Y3 A
苏轼《书林逋诗后》 约书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J; s: I& O6 _6 U) C# q" m9 B. u  l, s
苏轼《春中帖》 约1092年(元祐七年)- ]! q8 u2 @9 G, M5 n8 C

( h2 O. }& V4 c2 L" g苏轼《尊丈帖》 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0 O: {6 v0 B# f2 O' e
5 h3 j  p7 ?, {2 Y0 O- f! T* f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 T! S# }5 v. P+ \  ?& ?3 p( m( s$ y: U) I& b
苏轼《覆盆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 d; ~" z# t& s/ y# I, y4 Y5 x. P4 _: N" I
苏轼《邂逅帖》,又称《江上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T& W5 y# x, Q" k; \
( s) X% B2 F$ v1 Z6 A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7 b8 i, h0 g: m
; J! {  R1 ?% z4 l- l7 V8 [
苏轼《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e" D2 ~  L- ?/ A8 u) i

; ]; v& j; K2 {* n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Q- o- V+ p3 \( `5 s

5 V! x1 i7 F# E) g% P$ {苏轼《宝月帖》 书于1065年(治平二年) 行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 u$ m7 I3 H: n, Y- D
: S) D, S7 j- U0 G
苏轼《获见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b+ O: o* l8 ~5 w+ b
; C, l# R; X, Q3 P苏轼《啜茶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藏台湾故宫博物院8 x  L7 M0 F, Z* A

: B9 o5 O# i0 m$ h0 c( h苏轼《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行书,30.3 X 4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 z9 }, X8 Q/ @5 c' b8 \& K8 @' e
苏轼《新岁展庆帖》 书于1081年(元丰四年)纸本,行书,前帖纵30.2cm,横48.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q/ p+ \5 v) z1 J! M2 U. Z8 T6 W- e: H" c1 D4 X( N1 z2 @* `; Q# G& @
苏轼《人来得书帖》北宋苏轼书。纸本,纵29.5厘米,横45.1厘米。正文行书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轼再拜”,但未署发信年月。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F6 M; Q; a, S$ O, ~$ h+ m2 ~0 Q

7 h  X' g4 h& [. o
( c: C: @+ ~  F' U苏轼《致运句太博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 n/ k* c9 Y# T4 }; @. w8 |. B; J5 t- E: p
苏轼《廷平郭君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 c3 x: O  b8 w; L( T! ?
; E* z- }+ w$ }. t, J
苏轼《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
; U$ ~7 Y4 _' g5 I/ c' V% q! J; I2 j4 {! ?' g
苏轼《满庭芳词 》 书于1083年(元丰六年) 行书
$ V0 G( _0 `* @  }
! h+ n6 x$ E& _# W+ h$ r苏轼《职事帖》 书于1083年(元丰六年) 行书
' q8 t) D+ r. Z/ c+ B7 P$ K7 L! E7 g  Q3 j
苏轼《阳羡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7 v' \" U2 i" y, L6 ^, q5 y! S1 B5 M* G; o9 ]6 ^
苏轼《屏事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4 R- T0 H& }* J+ L; C2 l% _( o+ C
9 I/ ]4 z3 Y! a& m苏轼《致南圭使君帖》 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 行书
4 {5 A. ?/ z( R
* ]  l5 @9 P2 q北游帖7 G8 g$ ^5 h: u' T. ~/ G- Y2 r
7 i* J7 R. B/ p, j  ^/ K# N
春中帖
3 M4 ~2 _, l# S9 R6 ]9 C- R, c. M7 u* C: ]  o6 n3 |. b
人来得书帖
3 t9 _5 G5 g5 w: M
/ w  C- S! r; j( f( n新岁展庆帖
3 e2 ~& S  R0 l. m, w, |9 z/ L1 [. {
* w. `. Y8 M% m/ n; \; f% |渡海帖一; F- S* B7 |8 M0 n( u( \

( S& b% q# q3 A- f( a3 u' k渡海帖二. B4 q2 K! \! h# W. X2 m  q4 e# f3 c

$ U. S/ w" p9 C* m令子帖8 g- Y) I+ Q% Z

( ]) K" F+ s4 |+ N; b  G归园帖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20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