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母亲龙应台 温柔也是一种力量|温故 [打印本页]

作者: 蒲公英    时间: 2016-8-3 05:05
标题: 母亲龙应台 温柔也是一种力量|温故

"
褪去显赫声名,直面两个儿子的龙应台,困惑、沮丧、狼狈……从来不曾失去的,是一个母亲的温柔、关切;从来不曾改变的,是一个女人对造物主的礼赞和感恩。本文原载于2010年南方人物周刊
"
龙应台身上有太多的标签,作家、思想家、社会批评家、学者、教授、官员。
这个台湾女子,既彪悍,又温柔,有大抱负。
言词犀利敏锐的她,在生活中和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对孩子有似海深情。在两代人的沟通交流中,她饱受挫折、左右为难、伤痕累累。她曾又哭又笑地写道,“我真的被修理得好惨!”
褪去显赫声名,直面两个儿子的龙应台,困惑、沮丧、狼狈……从来不曾失去的,是一个母亲的温柔、关切;从来不曾改变的,是一个女人对造物主的礼赞和感恩。
爱,可以换个方式
中德混血的安德烈是龙应台的大儿子,一个被她形容成“有点婴儿肥……满头卷发……像个小狗熊……我可以从头一直亲到脚趾头……可爱得要死”的小男孩。
1999年-2003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长期间,她一天一通电话打给远在德国的孩子,甚至一天发过20个短信给他,让儿子颇为头大,朋友们还误以为安德烈交了位个性缠粘的女友。电话这头想念孩子的龙应台拿起电话刚想张口,可是儿子却说“Oh my god,again!”(我的上帝!又来!)
等她回到安德烈身边时,记忆里那个“小安安”已经长成了一个18岁的年轻男人,眼神冷冷地看着她。
龙应台明白,儿子爱她,但是,却并不“喜欢”她。他们之间的差距,除了年龄,还有中西文化。
龙应台提出建议,以通信的方式交流两人的思想感情。“只要不打那么多电话给我,写就写吧!”就这样,母子二人开始家书往来。
在一封回信中,安德烈这样写道,“妈妈,你跟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的坦白,让龙应台惊讶,但母性的柔软,也让她告诉孩子,“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长大成人的安德烈,表面上仍旧一副酷酷的样子,但心底却对妈妈与自己3年来亲密、真实的书信往来感激不尽,“是妈妈的努力,让自己和她有了联结。”
爱,不侵犯孩子的独立
龙应台的小儿子菲利普在《大江大海》一书中“出镜”,菲利普从小对历史感兴趣,这也是龙应台决定以他的视角来串联《大江大海》的原因。“菲利普在书里其实着墨不多,但是非常关键。他被我用来当做这本书的‘入口’,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叙述‘相框’”。
“我希望不仅我的长辈会读这本书,我希望我这一辈的人也会读,我更强烈地希望我能把我的下一辈就是20岁的这代人‘诱骗’进来读这本书。这个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已经对历史一点都不知道了。所以我用19岁的菲利普来作为我讲述的对象,用意是让20岁的读者不会觉得这书跟他们无关。我希望透过菲利普能够把这个记忆传承到下一代去。”
把菲利普写进书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刚好德国政府要他去当兵,他不愿意。“我就跟他讨论,你的理由是什么,最后我们进入法庭,跟德国政府打官司。这个主题跟整本书讨论的战争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就是个人在集体里边,他的位置是什么,他有没有选择的权利?”
两代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有许多不同,陪同母亲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时,正在念大学一年级的菲利普甚至当着记者的面和妈妈争论。
这样的争论从菲利普很小时就开始了……
有一次,他放学回来,气鼓鼓的。原来,他早上带着iPod到学校去,坐在教室外头一边用耳机听音乐,一边等候第一堂课的铃响。一个老师刚好经过,就把他的iPod没收了,说要扣留两个星期。菲利普觉得那位老师的做法难以接受。
龙应台提醒菲利普,学校明文规定“不许在学校范围内”带iPod之类的东西。菲利普反唇相讥,“可是这样的规定没道理。”
“可能没道理,校规合不合理也是可以辩论的。问题在于,你想不想为这一件事花时间去辩论?”龙应台提出的与校方辩论校规的成本问题,让儿子自己打消了辩论的念头。
“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正是对两个儿子一粥一饭的付出和关注,让龙应台扎稳了生命的根基。这是一个少有人知的龙应台,一个柔软却坚实的龙应台。
文|葛拉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