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V* [: d U& C% Z1 L) x# g7 ~4 z在珠玉君看来,中国的颜色不是红色,而是蓝色。在瓷器最美不过青花,在金银器最美不过烧蓝、点翠。
0 i0 q: p' s( E& H- k4 O1 ~- s![]()
6 d+ Y! o, G+ k' F& ?/ A+ _1 i3 U1 }(图)银掐丝烧蓝手镯
7 |/ D$ {6 x7 L) T烧蓝又叫银烧蓝或者银胎珐琅。是将透明或半透明的蓝色珐琅釉填入已掐丝的银胎花纹中经过500~600℃左右低温多次烧制而成。
; V: N8 n% M, K G0 j+ x & k2 j! ~ v. Y7 s
(图)烧蓝
7 c1 a6 T4 N0 ]% a8 k该工艺源自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在中国发现最早的烧蓝实物则是雍正年间的银烧蓝五福捧寿八宝盒。0 s4 x- Y& Q0 J8 h% I. k/ _
![]()
7 K/ y- ]8 o( D4 I* q$ h3 \% Y(图)清 银烧蓝嵌白玉胸针/ n5 h+ ]/ T7 n" F& r
银烧蓝工艺和景泰蓝工艺制作方式相似,但是不能混为一谈。0 x* ~! [! K f3 m- C
3 n* R( |0 c$ J! F8 N% u( a5 a4 J( ~3 e2 k
(图)银烧蓝发簪- w5 F/ Y y& ~
银烧蓝使用透明的珐琅釉,经过多次烧制使釉料凝结成低温玻璃块。呈现绚丽,明快的透明、半透明光彩,如同琉璃。由于这种蓝釉只能烧制在银胎上,所以也叫银烧蓝。
6 h9 p- d3 }* X4 c) y. [![]()
+ x2 q; j8 v7 w1 }: O(图)银烧蓝花轿摆件( w- r! z1 ^* H M/ Q6 L! E! V. C
银烧蓝工艺多用来制作盒、罐、瓶或是小型摆件和首饰,制品可以根据需要镶以玉石、珠宝等做装饰。“银”作为贵金属具有贵重和坚固性,而珐琅釉料晶莹、光滑极具装饰性,同时也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清代主要作为宫廷陈设用品和皇家生活用具,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尊贵地位。 }; U: D8 f& s# l* o
9 G! C5 u# h9 d
点翠
6 w2 f5 u- |* v }9 P' i![]()
: t6 h! f B& x% K6 u- c(图)点翠头饰局部图
5 Z9 x( |' M6 N( C6 [' G 翡翠一词最早并不是指产自缅甸的珍贵石头,而是指翠鸟的羽毛。点翠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8 ^5 e2 u' N0 h& N+ I
2 P1 P0 C8 F) M. K6 K
(图)翠鸟$ N* D/ f" ?: \
点翠工艺作为金银器工艺的装饰手段在我国汉代就已经开始应用。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
& z3 t3 q% j8 M8 W 5 g# z C8 `* [2 ^; x4 Z, L
(图)汉代鎏金点翠花篮耳坠
, e0 A/ k8 U A# v' P由于翠鸟羽毛的天然特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和明快亮丽具有釉质感的烧蓝相比,点翠更显富贵端庄,充满了含蓄之美。
" W5 N( \6 p0 j% w' i5 W s/ k # O8 m0 l" W& E, d) B+ h/ X
(图)点翠凤钗: g% \$ Q2 p( x8 K
点翠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掐丝工艺焊接勾勒出图案轮廓,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一根根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点翠工艺品。 N5 k8 D5 g2 r4 X! I) c# a) n
# a/ K8 q$ W8 W* [ Z3 `" o
(图)点翠首饰8 U1 A$ H7 b7 `/ E6 d" ^
点翠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八根,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从活体翠鸟身上生拔的羽毛尤为鲜亮明丽。陈子昂曾为此写诗: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M) |- D% F j$ I H
* _- C* i4 U6 m6 X
(图)点翠头饰
7 a6 c& D5 J$ d# T点翠的使用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有争议,汉代曾一度禁止使用点翠。到了以奢靡为罪宋代最为严苛,公元792年宋太祖下诏“禁捕翠” ,禁止民间捕猎翠鸟,并没收皇室点翠首饰。用宋徽宗的话来说就是“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后世皇帝,徽宗、高宗、宁宗执政期间也曾多次重申“禁捕翠”诏,并将拥有和佩戴点翠首饰列为犯罪。 O x2 I3 ^1 J: |# H
) c; c& L o ^5 {3 D
(图)故宫藏清代点翠首饰
6 I# ]+ S; s0 F* z* F6 s清代点翠,一般都是宫庭富豪之物,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外国在华的商人,对这点翠工艺非常感兴趣,大量的收购,广东华洋交杂之地,更是点翠的转囗站,不少点翠工场林立广东一带,一九三三年,中国最后的一点翠工场终於关闭,原因是点翠翠羽鸟毛已经绝市。烧蓝开始代替点翠,大规模出现在首饰加工中。
! n0 o0 o4 D; A# H: C![]()
& X7 E0 m: U* D0 B(图)点翠胸针
& V) h, S ~: T6 x2015年4月,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梅花奖获得者刘桂娟发了条图文微博:$ M, X% I- e# ~ G# x# t. g
![]()
5 E7 ~4 x, q( B: n(图)刘桂娟微博图片: m3 j5 q; z$ G; K
“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使是40多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此微博发出后,引起了一些动物爱好者的强烈不满,有人说她炫富,有人说她残忍。也有人称京剧是国粹,点翠头面也是国粹的一部分,当因保护保留。更有“专家”称翠鸟种类较多,除各别珍惜品种,大多数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所以普通翠鸟鸟羽可以用来制作点翠工艺品······
7 Z* K2 g Q9 { 5 I4 B/ J* G: e
(图)金镶珠石松竹点翠灵寿簪
' }5 _# D! m! W3 d. n不得不承认,点翠工艺有着难以替代的华丽色彩。据说翠羽在不同光线下,可以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这是再精湛的烧蓝工艺也无法替代的。然而,那终究是一种残忍的华丽。
. c: w V3 k3 j9 ^7 k0 Z* s3 l* g2 |: J
6 U2 e9 s% G3 i% c& G) W* |0 }$ p* A. g' E1 r* r
/ ?' G* y5 I( Q7 S5 ]
内容采编自微信头条珠玉在侧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265-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