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H6 l$ _; }1 \ 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不断重复跟餐桌打交道的游戏。照面打得太密,会让许多人对待餐桌的感觉如同左手牵右手,太熟,以至忽略了这方天地里可能存在的美好。 / a, \9 Y" L4 y. A' x本期【100个有品位的人】主人公、餐桌造型艺术研究者曾焱冰(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生活美学平台“置爱”创办人,曾任《VOGUE服饰与美容》编辑部主任)就将通过她与餐桌的故事告诉你:别忽视你家餐桌,它也可以是你人生一个耀眼的秀场。) |$ m/ S5 I$ T+ L$ E
6 P% Q, q: U& _, n: _ 即便在家里吃饭,也值得享受一张精致餐桌 * i) o4 G4 U- s$ M! c 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朋友那次乔迁家宴,它改变我对餐桌看法的。 - n2 g( Q' D5 {0 N+ H$ U. \- b 朋友是设计师,她先生是艺术家,去之前我一直很好奇这对组合的家会是什么样的?房门打开后,我确实被惊到了——那是个LOFT,空间很高,但一间大屋子里除了一张白色大长餐桌,没有别的家具,空荡荡的,极简,但也极富视觉冲击力。 ) J- z# s7 F h, q, N2 g C 走近餐桌,眼睛都挪不动了。上面摆着配搭高雅的鲜花,各式朋友从国外背回来的餐具,餐盘、甜品盘、咖啡杯……每一个都极精美,分门别类装着与之相对应的食物。这张大餐桌上所有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L; {$ M2 {- z* i
! P# X* \6 ^+ x1 S' x: o' | 最让我感到特别的是女主人的做饭方式。中国人嘛,习惯了去长辈家做客时,主人关在厨房忙炒菜,客人坐在客厅里等上菜。但我朋友常年生活在国外,烤箱用得熟练,就看着她在你身旁一边烤着菜一边聊着天,没有关在厨房里热得汗流浃背,也没有里里外外忙进忙出,就这样聊着聊着,一道道摆盘精致的菜就轻轻松松端了出来,那种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头到尾都想点赞。 9 ?: ~. t' e% V; U 我并非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时我已做了6年时尚媒体,常参加各种时尚party。每次晚宴上,看到那一张张布置精美的餐桌,一方面觉得这上面承载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某种向往,另一方面也很清楚,晚宴不是生活常态,这些美好很难跟生活发生关联。- q3 V; y) a$ V+ |
_4 b) q, n+ b 但这次朋友家宴让我意识到,即便不是奢华高端的商务宴请,没有训练有素的服务生端茶送水,那些美食、美器也可以跟日常生活发生美好的化学反应,而且完全不“作”。从那天起,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改变。* ]# a/ v2 B: n; @, V
首先改变的是餐具。但买到好东西真喜欢花时间,这些年每次出国差,同事们忙着买包买鞋,但我更爱买盘买碗买摆件。这么一趟趟下来,到现在我家有一扇墙的柜子,里面摆的全是我从各地淘回的餐具。+ S! R( Y; u: J5 V; c( g0 o
第二步就是买烤箱,上网搜配方、搜菜谱,学会几道拿手菜后开始尝试摆盘“凹”造型。 $ D, x/ `- ]( L7 l( U 2006年到2007年是我请客最频繁的时候,那时房子也不大,我的厨艺也并非那么好,但我会用心把桌布、桌花、餐盘、摆盘都弄得好看一点。朋友就会觉得,嗯,在你家吃饭感觉很不一样,他们送来各种夸赞,让我很受鼓舞,越发喜欢“凹”带来的美好感受。$ C' f: R, d. u# y3 y
" P9 p- N* ^9 p. O, }$ h动动脑,餐桌就能“凹”得毫不费力又绝不浪费 & B* L% y' M! N 这么多年“凹”下来,我觉得要想把美好拉进生活,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把生活里唾手可得的东西“玩”出精致。 - q, y/ z F, f* y$ Y [ 2008年万圣节那天下了很大的雪,正好那天请了朋友来家做客。为了应景,我去花市买了挂在干枝上的小西红柿,连果带枝搁在原木桌子上,点上蜡烛,橘色的小西红柿被烛光照得透亮,再配上黑色的纸巾,那颜色搭配得极有万圣节的感觉。4 K) b0 b( U1 z; o1 ~
每年新鲜菜接连上市的春天,是我最愿意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尝鲜的时节。关于春天的餐桌造型,我一个得意之作是去年春天时的那次家宴。我去花市买来一整根竹子,让师傅按竹节锯成一截一截的,竹子就变成了花筒,我在里面插上郁金香,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让整个家春意盎然。4 O# g& w/ y3 T/ p7 `
3 `- V5 J4 U2 \. u2 N) N V
7 u& ], e. W, E- l2 D& B
前几天,我做了一场宴会,活动现场有个荷花池,正值盛夏,荷花绽放,我想,不如就用荷花来布置餐桌吧!于是那天的餐桌上出现了完全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去掉花瓣后只留下嫩黄色花蕊的荷花…… . V# ^$ a" ?" S9 `9 Y( a
/ j6 a4 e v" @0 k3 t# |6 E
% l" T/ @: ?* G9 y6 D& l, u
最让人惊奇的是把花瓣一层一层折起后的荷花,竟这么像玫瑰?9 h0 ^& Z4 c+ ?/ V
/ A+ D' x v: @/ C- Y
女儿现在也加入到我“凹”餐桌的队伍里。一到周五晚上,她就会问:咱们明早是不是吃丰盛美味的早餐?周末早晨,她会跟着我一起挑桌布铺餐桌,从地上选盆花搁桌上,还会挑自己喜欢的盘子和碗。其实所谓丰盛美味的早餐不过是牛奶、麦片、鸡蛋、水果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食物,但因为我会帮她装得漂亮一点、品种弄得丰富一点,她就会特别开心,有时候还会美滋滋地说“好幸福!”4 \6 U, h4 A3 q- d% w- F f9 h
吃完早饭,就要去买花买菜了。星火西路的鲜花批发市场是我最常逛的花卉市场,那是一个类似仓库的大棚,里面乱乱的,但在这里有北京品类最全、价格最优的鲜切花。买完花接着去三源里买菜,这一趟下来就得回家开始忙活了。" a7 h4 V& N! z. h8 W- U
* r, i: Q; c! W3 ~4 V- T 如果周末要宴请朋友,我从周一就要开始想菜谱,有些食材会提前买回来,周末还会起更早去准备。听着是挺忙的,但如果真心喜欢,会觉得这种忙其实是一种玩、开心的玩。 ! [0 q3 W* F" i% a1 _) L+ C布置好一张餐桌 如同打开了你我间的话匣子 5 h+ p w" `. D" x$ w 因为喜欢请客吃饭、喜欢布置餐桌,又是文艺青年出身,博客时代每次家宴结束后我都会记录当时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儿,慢慢有了一些积累。然后就有了两本书——《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和《没完没了的好时光》。 4 j* v. }2 }$ u8 Q/ I X: f
6 b4 M5 D, T+ \ 出书让我收获了很多粉丝。有次粉丝见面会,来了一位特别酷的女孩,头发都剃光的那种,她刚开始还一幅酷酷的样子,后来她说,我的书影响了她,她开始学着研究餐桌布置、改变生活,去年还结婚了,现在每天都给先生做饭,说着说着她都要哭了,我听着也快控制不住了。平时也在网上看到粉丝留言,但当一个真人站在你面前说出这些故事,感动是不一样的,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值。 # y0 u+ V7 k+ x- d 因为餐桌我还认识瑞典餐桌艺术家凯瑟琳娜·林德伯格·本汉德森女士,我翻译了她《四季餐桌》。% s. E5 y$ v( B) l4 a l$ \+ D
" B2 d f8 J) U( b1 @" l. X
喜欢上餐桌造型后对我内心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别看我做时尚杂志那么多年,但我并不是那种爱社交、爱见陌生人的性格。但因为请客、因为餐桌布置,我认识了很多朋友,面对那张布置精美的餐桌,再不善于交流的人也会找到话匣子打开话题。这就像凯瑟琳娜女士所说的,餐桌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工具,你布置一个好的餐桌,目的是让大家打开话题、促进交谈。* A: ^; w: V$ |, F0 _/ J 餐桌,最好的鸡汤和鸡血都在这方天地里。 ' E# v8 b( y0 V: |【品位提升机】% K( m) A; c& b) Q* D
+ A& [' S! p. h' Y. _, B+ OQ:如果只想买两套餐盘,你推荐买哪两种? 4 O a% c& r- Q, t2 B9 h2 S曾焱冰:首先一定要买一套百搭款。& o; T5 X; [/ g! Q1 k3 t
可以选择质地细腻的纯白色古瓷盘,老人、大人、小孩,中餐、西餐都能用,非常百搭。 ' O& W1 H; K6 Z. L& ~ 如果觉得白色太单调,想要一点花色,那么建议选择蓝白配色的盘子。我家盘子有很多套,但用得最多的还是一套是白色加蓝边的盆子和一套是在皇家哥本哈根买的蓝白青花风格的盘子,这两套盘子价格差很远,但都非常百搭,不管是中餐炒菜还是西餐那种一份一份端上桌的都很适合。 - k, M; d, }$ w0 y 然后还需要一套甜品盘。 甜品盘一定要花一点,每个盘子的花色最好别重样,这样互相搭配更好看,客人来了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盘子,也蛮好玩的。- S) p; i0 u) Z, ~ 【采访后记】7 O+ `; u* B7 ^# U5 K' v) Y
有一种“凹”叫她比你尊重生活
- B% |& s: b& ] Z; B
. i1 M% r& T$ t 采访时,曾老师说了一个细节:8 t* i# R) A* t) ~7 ]0 j
瑞典餐桌艺术家凯瑟琳娜女士来北京做《四季餐桌》宣传时,她请凯瑟琳娜女士去一家餐厅吃饭。包间圆桌上摆了一个牌子,写着“请扫码关注”,转到曾焱冰面前时,她没说话就把那块牌子拿下来放脚下。过了一会,另一块写着“请勿吸烟”的牌子转到凯瑟琳娜女士面前,她也啥都没说,但也把牌子拿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这行的‘职业病’,见不得难看的东西摆在餐桌上。” + v- O# r& N4 e 所以你问时尚圈人士与圈外人有什么不同?我想其中一点在于他们真的非常尊重美感。如果这算一种“作”,那这种“作”与金钱无关,与见识有关,因为时尚圈人士每天都在“美”里浸泡,自然比普通人对美更敏感更尊重。0 G. ?; U# R2 E1 y8 S& L
但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作”,因为这种“作”指向的是生活更美好的一面,也是我们正为之奋斗的那一面。 . S# g) r8 ~$ Z/ n4 s6 b
3 p( W3 I5 ] _
/ F6 G @0 e1 {% d% v
1 t9 [5 l( h' l$ }: y采写:黄思维 2 S- {. \# X+ M6 H( J5 R; ?摄影:柴利增、袁小涵 ' m; Q( M# R7 Z$ q 2 D9 U6 [% G. d& Q# Z! Y/ b5 m5 y$ z o i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2 r, Q8 E3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