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馆藏欣赏] 青铜器上的中国(馆藏极品几十件)

[复制链接] 0
回复
623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0-31 0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P, J4 v/ p! c& i$ x
当人们掌握新的材质和工艺时,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便渐渐孕育而生,这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就是如此。大约在5000年前,人们在生产劳作中,无意之间发现了一种可塑的新材质——青铜,配合使用一定的模具,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器物,而且坚固耐用,渐渐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和喜爱,并作为主流材质统治中国长达3000多年,而青铜所延伸出的内涵,至今仍影响着中国文化。
& C6 R7 m0 L& d+ X& C
. e' f4 {5 D2 }9 T  h5 \
, K8 b1 W, O( t! E
, n" W0 {# ^' _* ^+ Z2 z% W, E8 n' a: j
文化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作为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方式,其发展过程必然是与人自身的认知、接受能力相一致,往往表现出的历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质朴。从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青铜器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功用的演进以及铸造技术的改善,各个阶段的青铜器在器型和纹饰方面有一定的延续,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 j% L0 g  l* a! v7 c! z
盛酒器“彝”(yí)
8 Y8 h+ C5 m$ r4 P' H

9 }+ H5 }* G0 `0 C+ G. r1 N0 p7 ~, z2 x* R1 u8 p. h
灌酒器“斝”(jiǎ)

! n- B9 P: T7 s/ _  s- @, @, L1 g+ j3 {  M
灌酒器“盉”(hé)

& c/ r* g' `) Y# Y* B+ F( i3 L0 V: Y# U
肉食器“鬲”(lì)
- z1 H. s* T- |
/ D  R: a9 \# Z5 @( ]* a

, o% V) ~) q6 p" O
# H  H6 a6 I. z, V) P
大概是受制作工艺的制约,夏朝青铜器纹饰较为简单,器型有着陶器的影子。
; e7 o, U/ N6 u; i' \( y% Y0 Q' U
$ ~" G2 D7 H- @4 H
夏 细腰爵4 y. K) a; r) m9 b

' B  b# X* c1 O! x1 g3 D4 S8 d
9 l" i# _7 z, K5 z' J
夏 铜方钺(yuè)' D2 r2 ~: ]6 j: {
$ s9 {: M7 v  O, f, G

2 E1 L6 w2 u5 o5 k6 x5 \  B
夏 网格纹鼎  G7 y* \8 C2 n+ n- c; M
7 r0 [( w  ?& X& w2 O5 i
8 I  [+ e. T6 m, q4 w, J' c

) U/ U- a0 n$ z5 W
8 U8 d( X3 c. D, ]
商朝的青铜器粗略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主要体现在纹饰及工艺上的变化。前期兽面纹在青铜器中普遍使用,但大都是非浮雕的工艺,因此兽面纹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区别,而且中大型的青铜器纹饰主要体现在局部,没有做到通体纹饰的效果。

; i: G! w5 D+ C( R1 S4 s  ]9 g* N8 V" Z5 M# R! _+ D9 L
商早期 兽面纹鼎
; m2 M9 W, u) P2 }; h+ M6 j+ _

5 ]4 v+ w3 C, a3 m" J5 s- k0 C
商早期 兽面纹斝(jiǎ)
, s' Q) N2 z& c
& I4 w, n! K. y. K6 I* ?
  B4 b3 x% ]7 U. x) ]; z  g. i
: [3 A; `& V  D
商朝中晚期,工艺技术得到很大的突破,浮雕占据主导,乳钉纹开始出现,中大型青铜器开始出现了通体纹饰的工艺,线条变得更加柔顺、表现力更强。失蜡法的出现,让青铜器出现了镂空效果,增加了器皿的艺术性;而分铸法和浑铸法的成熟,出现了体型较大的器皿(如四羊方尊),不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有着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商朝后期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铭文,这也标志着铸造工艺的长足突破。

" n+ z6 [3 z- U- W$ F/ I* m! c7 z8 z' \: E$ n# r
商中期 兽面纹壶; h) _) d  B  v. E5 k
3 ~7 i( G9 p2 b3 I/ ]  C0 g

& n4 L* U: S8 q9 m# x

5 @2 Z+ r* X' L
商晚期 鼎方彝

& r; F  H/ n. k7 s) o; W
& W6 \6 F7 Z9 M. g
商晚期 畐父辛爵(可见铭文)
- H& m" b. e2 z, f, ?
. F. T' o9 `! {4 w' A2 u

3 s0 q5 ^. ^! N3 n. s2 T  X
商晚期 父乙觥(gōng)
1 b  Z6 i0 U" q9 E

! y* w2 ]. N' C9 i

( ]1 h/ J9 W3 s8 v
商晚期 父乙觥(局部)
2 v, {0 R# ~# D
2 O* ?" h. {+ X. G' A$ m* ~# P
商晚期 乳钉雷纹瓿(bù)
  q, e: J+ U  m) z

, z/ p( A9 [" x" O1 _
商晚期 黄簋(Guǐ)
* g( ?3 }1 ]$ A' C

9 ^+ o& \* c# a  p: R( j, l
商晚期 牛首兽面纹尊

% u3 l; A9 E8 [: x& B# f9 w6 N' a( L! _# p  |: }* n8 Q2 ^7 \
商晚期 牛首兽面纹尊(局部)

6 D) b5 j# Q% H7 w" u' y
: e* Q- c3 t4 |8 d% ]2 Z
商晚期 黄觚(gū)

' F) Q' a; X7 L; u  d
3 y5 ^5 m' }- K1 H! c) q0 A
! J! e" D. Y) q# b, T' L
商晚期 四羊方尊

! v6 v. f, L! F/ ]( d* ~3 b5 A$ A/ @% d7 i6 G

/ e6 ^" c- {$ @/ d4 l) R5 O  V2 h* n7 Q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延续了商后期的辉煌,在器型上根据不同用途形成基本固定的制式,这也从一个方面衬托出“礼制”的制定。而在艺术装饰方面,一个图案单位上除了主体纹饰以外,常以各种动物形象作为陪衬,纹饰物形态狰狞可畏,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这种物象构成了我国古代礼器装饰的传统特点。同时,铭文的大量出现也是西周的一大特色,不仅对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同时也流露出文字艺术发展的萌芽。青铜器中的金文已经摆脱了甲骨文刻画的单纯线条,而出现了对文字结构和笔画等的刻意美化,或许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雏形。

# y7 \2 Q1 X0 _" }/ U$ s- w" Q. ~  {: r, b0 P5 Q8 B8 o
西周早期 甲簋

* E2 g! x5 n% O9 G2 X% {1 L& o* \

3 E2 Y8 q" A7 O" l& a4 d+ {
西周早期 甲簋(局部)) b, c/ ]/ O0 w8 }" I. T% p
, T( R, t8 c3 B

* v& `. B; @6 t9 A! A" @$ I2 `
西周早期 亚其斝
  X6 g. p" ~2 r1 z& x: f3 Q& [# C

! r9 b5 \" o0 s5 }6 [  Q( Z

6 o# Y0 F: I6 v2 [( U" x0 s
西周 神面卣(yǒu)
4 k' U( e. F" I5 T" ]" T& A

* Z1 c0 G9 A# Y" _9 \1 p
西周 追簋
2 f/ b" R9 F1 o9 l( p+ s
/ y% [3 U# ]5 v, b& ^& a$ s
西周 十五年趞曹鼎

1 v- X( r9 K2 j2 n
) z' J! J! ?+ J! l
西周 十五年趞曹鼎(铭文)6 g9 W" J/ i8 K! {9 f4 r: h

  L" P6 t  k2 T- s" f$ V. {
% B$ y0 {) J! Z2 ]5 K4 l  @
西周 虢季子白盘

/ \9 H' k1 K+ c5 d
' @5 ]; j# C( A9 P% M# a; N: P5 b) y
西周 虢季子白盘 铭文
0 O9 Y2 `4 x; n: \( p7 D  V( ?
9 `( F6 K3 z/ j0 ?& d' u- A' h' n
春秋 越 青铜提梁卣

5 V/ l- u: D8 v0 M
% v3 ^3 ~: v' `1 r
春秋 莲鹤青铜方壶

) C# t5 `; ~# k8 H
8 e! U4 q# m9 \5 N5 O9 |* t9 o
春秋 郑国 虎钮青铜罍
) T8 Q$ v& g0 d  B4 N7 v
) c. k& p* k9 C3 ~0 p! A
战国 战国曾侯乙青铜尊盘
4 i4 T. v* Y# K2 Z$ Q
. f- o+ W1 l. G
战国 屌氏壶

; ?0 D& G! a. U: ~3 p9 `$ d4 d7 `, Z
6 t1 x7 O& ?. P: q5 W! r
战国 刺猬青铜车饰
# ~( }& k& Y* Q% n$ Q) R

: w, h1 ^2 o0 _6 J# B% u8 }
战国 鹦鹉头青铜车饰4 |: \8 l  t2 T' ?0 L( K( e

) U( s3 M# ~, E
伴随着冶铁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仍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zE4ODM1NA==&mid=2655915725&idx=3&sn=348631a63788ca98e4a435409b5adefe&chksm=f1380f20c64f86361cd28c0f207a3a07e6e1a254fde3bab1678c67921f5e03102aada011b580&scene=0#wechat_redirect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4612-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