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薇薇风尚] 风尚话题:《想说“放手”不容易》主播 红军

[复制链接] 0
回复
25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2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薇电台    薇微风尚
& _0 Y* f! r/ y% D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 B' n: ?/ d5 u; E
# @8 [: U) H) }. |% _3 i, ?0 O
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选取你关注的话题,讲述你喜爱的故事
薇电台,薇微风尚
有温度的人文风尚
— 风尚话题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 X! o" T: R+ o  j- `( V. @

2 {4 ^9 g1 p! }

朋友,您好!这里是薇电台薇微风尚的风尚话题节目,我是主播红军。这次的节目是由薇伙伴于国俊为大家提供的话题,老人该不该给自己的孩子带孩子?!

& _6 R$ b8 @. l

这话题说着有点儿拗口哈,那我说个顺口溜儿看您听说过吗?天津一大怪——生个孩子姥姥带。我不敢说如今全是姥姥带孙辈,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老人看孩子,是肯定的。


) `2 J+ |6 b4 R8 V( i8 e* d: D& u

这恐怕是中国特色,也是这一代人的特色。现在这一特色有往国外拓展的趋势,我有个同事退休后,每隔三个月飞德国帮儿子儿媳带孙子,她回国的那三个月,是亲家从四川往德国飞去照顾外孙子。三个月,是德国对她们这种身份的外国人居留的最长时限。


# o( y1 K. z* x2 o1 ]

这样的姥姥奶奶还是少数哈,咱们还是说说在国内的姥姥和奶奶们吧。他们有的早出晚归一天在儿女家呆上十几个小时,比上班还辛苦。有的老两口分居,姥爷自己在家守着,姥姥住在女儿家。还有的干脆三代同堂,说是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可也有说不尽的苦衷。

# C9 _+ z9 W+ ^, f/ ?

0 y) g- T: o  [- ^2 W) J( B6 }
$ q7 m, {$ p# ?* x
; A1 n& \" G3 ^0 W# a  A

要不也不会有这么一个段子叫“退休在儿女家看孩子的感言”,读来真是心酸呢!我来念念其中的几句哈:

1 U5 o. ~, Q6 S; k

是主人吧,说了不算;

是客人吧,啥活都干;

是保姆吧,一分不赚;

是志愿者吧,还没人点赞。

起早些吧,怕把人家好梦打断;

起晩些吧,怕耽误人家吃饭;

做多了吧,只怕把东西作践;

做少了吧,又怕肚子填不满。

起的最早,睡的最晚, 累死累活,心甘情愿。


; }7 Q+ p/ z, K: ~

读完这段感言,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很怀疑最后的这四个字“心甘情愿”是真实的心里话吗?


3 F6 H$ F, O) Y' ?( a" b6 s

问过几位正在给孩子带孙子的大姐,发现心甘情愿的占绝大多数,抱怨是有的,累也是真累,可抱怨归抱怨,还真是心也甘情也愿。

4 h9 Z' L! J( R  Z

8 \2 s5 z0 E2 x9 x  V' Z3 C4 N7 g

很多老人在看孙子这件事上,表现的异常积极主动,大包大揽。年轻的小爸爸小妈妈极度不被信任,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被边缘化,没有话语权。

1 F1 F4 u: l( c" J" e) F  u  \$ e

这样的老人是严重越界的一类,受累还不讨好。年青人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他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可能会失败,但他想试一下,你们的存在,阻挡了他们自已独立生活。他们需要自已的空间,也许他们不会收拾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但那是他们的家,他可以随便,可以放松,你在他家给他收拾得再干净利索,但带着你的时代烙印,也许你在墙上挂的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而他们却想挂明星海报。

* c6 y  @+ w( T+ X6 Z

这些还都是轻微的碰撞,一遇到对第三代的教育问题,往往会让一个家庭陷入混乱,观点碰撞导致冲突再正常不过。


( k% e8 z1 s/ L" n# o

比如穿,年轻人讲究时尚漂亮不计成本,老年人却要实用舒服且价格便宜,甚至捡别人剩的穿。网上前段传过一组对比照片,妈妈带的孩子,干净又洋气,像现代城市娃娃。姥姥带的孩子宽衣肥裤,很舒服,可土里土气,像回到七十年代。又比如吃,老人讲究亲自动手稀汤烂飯好消化,年轻人喜欢省时省力狂买新奇零食,常下馆子叫外卖。也有的年轻人怕孩子长胖,限制吃肉,姥姥就偷偷带孩子出去吃汉堡,还告诉孩子回家什么都别说。


0 a- E; T  O6 H+ J

归结起来,这三代人在一起生活,都太累。累的原因是老人与儿女的理念差距太大,简单地说,这就是代沟。


! ]# X3 ~4 @0 N: S. {4 o
% f, |1 O2 x* I5 c4 a& @# S

要说代沟,每代人之间都有,但唯独这两代人之间的沟深而且宽。这两代人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经历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生活的氛围不同,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念呢?

2 |6 \; Z3 Z- I5 x9 M

身边的50后60后,大多数家庭子女众多,这种生活环境有竞争,有互助,让他们学会了包容,忍让,与人相处,兄友弟爱。他们成长的年代大部分人家生活不富裕,他们习惯了艰苦朴素,甚至很多孩子十几岁就走上了自己的谋生之路。


5 P4 C5 @( r# B2 g# Q

那一代人结婚生子后都是自己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没有多少指望父母的,也不可能七、八个子女再把七、八个或十几个孙辈都交给父母。


0 z* O9 O$ h+ ^

而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竞争,少有生活窘困的体验。从小到大父母管吃,管穿,管上学,管找工作,管买房,管娶媳妇,一直到管替他们带孩子。

+ m; O. w0 G9 l8 @" _

+ M. q2 N, g/ v% J  w+ F3 m  E' U' {3 J  `* k, S. K: |
1 N3 Z$ G6 x, W! |- e2 t

更有甚者老人给买了房买了车还不算,有个奇葩的儿媳妇直接告诉老人,别老出去旅游啦,也得给你孙子留点钱。他们用别人的钱,特别是父母的钱理直气壮,丝毫不觉得这种不劳而获是一种耻辱。过去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是不管黑钱白钱有钱就好。

3 Z  i0 D0 q( K& o) a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我举出一个正方的例子,你一定能举出不只一个反方的例子。可能这就是生活的多样性,我这里不是要赞成谁,还是反对谁;只是想说,下面的两个例子中的年轻人,更懂得体谅父母,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力量。


$ \# D' i0 x3 X$ X* F

一个朋友的男孩是80后,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有一天跟他妈说您借给我点钱,他妈一听数额不小,问他干啥用,他说用作买房首付款,他妈说买房我给你就得了,还借什么,我付不起全款,总付得起首付吧。可这个80后男孩说啥也不要,连说"不行不行,我还得做榜样呢。"他妈说你也没兄弟姐妹,给谁做榜样啊?男孩做个鬼脸说要给他未来的儿子做榜样。


' ]; ^7 C- y7 {3 I0 c% B

说话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这个80后男孩,已成为国际知名大公司的管理人员,没用父母操心掏钱,自己娶了媳妇,养育了两个女儿,小两口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名下已有两三套房。为什么同是80后,观念大不同?因为他父母对孩子从小不宠不溺,严格正面教育,该让孩子干的活家长从不插手,从小锻炼孩子自强自立。

8 q! U% C" ^' e& Y3 R

还有一个例子来自微信的贴子,这位女主是家里老二,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直到结婚后,父母还一直插手她的生活,送菜上门送劳务上门是常事。可她怀孕以后,父母做了一个让她震惊的决定:只照顾她的月子。老两口决定在她孩子满月后,换换生活方式,多出去走走,她的孩子她要自己带。这位女主想不通啊!那么宠爱她的父母,为什么在她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选择退出她的生活?


8 O7 K+ Q* j# X) r+ e

7 W1 q1 ?. _  c/ v

她在贴子里写道:“整个月子里,我几乎没露过笑脸,因为赌气,我坚持从早到晚都自己带着孩子。我想用近乎自虐的方式累垮自己好让爸妈自责,可累着累着,我却莫名其妙清醒起来。

$ ]6 A& [4 A$ D; s0 O6 K% l, J

“我清醒地问自己:你在恐惧什么?恐惧承担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恐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母吗?你在抱怨什么?父母没有任何帮你带孩子的义务,他们付出一生从未想过索取,你却对他们今生唯一一次为自己而做的决定记了大过。那个从未思考过如何奉献的你,才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啊。”


/ F; y  I+ `6 g' [0 D# s% P

“那段举目无亲、四顾茫然的全职妈妈时光对我来说刻骨铭心。不是因为没帮手的狼狈、哀怨、痛苦现在还能触痛我,而是那段时光带给我的巨大能量,超过了我之前生命的总和,直到现在仍在我的育儿之路上释放着灼灼的正能量。


. t0 i7 N! \: W7 `! O# K

“说来,我的父母为我做过很多事,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们拒绝帮我带小孩。他们这个决定,让我长成了一个大人,一个有困难敢迎接,犯错误敢承认,出问题敢担当的大人。”


$ {; D% s4 [! l3 w: T) E
& @$ z5 m: N) M! h! x; N

/ m% D: M- j8 K. h$ H2 H; {

这两个例子让我们知道,无论大环境如何,年轻人的行为都是长辈的镜子,照出了你们的全部优点和缺点,比如说爱孩子,是优点啊,但爱过了头就是缺点,爱变成了枷锁,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成长。比如说帮孩子,帮也是好事啊,但帮过了头,就变成了越俎代庖,让孩子丧失了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

! J" ^, O; i" E; g( p" V1 N

作为父母,适当适时的退出,也是一种爱。一方面,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需要自己去面对生活,父母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得体地退出也是给他们营造自由空间。

2 j0 M  \4 a- {# |# b

当然,得体的退出、适当的放手并不意味着再也不参与子女的生活,只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也有自己的空间,有困难时可以适当地帮忙,最好不要大包大揽。

6 w4 e. }& {' J8 h2 O
另一方面,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真的应该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了,趁着现在手脚灵便、身体还算健朗的时候,活出自己的腔调,好好享受每一天吧。

/ X# t; w. g' U& y& X7 Z
! A% \6 e/ H/ u* P* P; ~
8 z1 U4 A- x9 Y: O, Z
听众朋友们,这次的风尚话题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感谢于国俊大姐为我们提供的话题,也欢迎听众朋友们在留言区写下您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会酌情采用。让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 G1 b/ o9 `, {# P

◆ ◆ ◆
主  播
  w* e% K/ T6 f2 M5 x+ U
5 }' ^; w- i* I$ s, \! d" J

' V5 I0 j, a2 ^红    军
) Y# p3 d0 R$ J$ a: p/ T

天津日报编辑记者


4 V3 X: q2 V, H1 ~
# P! k: H& G1 p( Y) |( j( m
6 L( }! P& E. n! R2 Z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9 q" A& }) ^' [+ ?$ \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6 B7 e* Y& z9 g. z

4 D) p- Y* s9 K, H3 C+ ]7 ]/ s# l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总编辑 / 危羚
' q6 V6 P7 {; Z1 q6 W- ?, W0 i& Z责任编辑 / 杨娟' C" ~- Q/ E+ d1 G6 I1 V: V, [  s
投稿邮箱:mailto:wdtmwms@qq.com
(薇电台美文美声首字母)
: R: c) y* D/ k; Q4 Z% I' P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374-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